红星相关作文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忆往昔,风雨飘摇,国家动荡不安;展如今,国泰民安,跻身世界强国;望未来,太平盛世,强国梦近在咫尺。一代代的前仆后继,换来万家的烟火年年。百年风雨创盛世,千载征程家国安。

“千万青年永不磨灭的热情、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令人惊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像一团火焰照亮着这一路的征程。”这段话出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此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中国,全世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历程。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书中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多名红军将领及诸多无名战士,这些人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的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人震撼的故事。令我最震撼的还是在长征途中。长征途中有一座凶险的泸定桥,喘急的水流拍打着高耸的沿岸,冰凉的铁锁发出”痛苦”的声音,沿岸对面的敌人手持一把把机枪,机枪里能吞噬生命的子弹,整装待发!只想象这情景就让人不寒而栗。而勇敢的战士们却昂首挺胸,立在敌人的对面他们是敢死队!随着一声命令,他们如蛟龙一般没有丝毫犹豫,顷刻之间,千万子弹穿过胸膛,他们完整的身体顿时变得千疮百孔,可是他们面部的表情丝毫没有改变。疼吗?当然疼了,怎么能不疼?可是他们心中的坚定,远远大过于这样的疼痛,血液不停的流淌着,顺着每一个战士的身体滴红了铁索,他们在木板上生生拼出一条血路。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仅仅是长征途中的冰山一角。不过几页的描述,却页页使人触目惊心。为了我们的新中国,革命前辈付出了多少鲜血才让那一抹红星照在了中国的上方!

毛主席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在长征中深度的体现了出来,人们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健,这句话说的没错。在敌人四面围堵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过河,可是红军做到了,因为他们不怕牺牲。红军们体现出的长征精神是崇高的,崇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总需有人成为破晓前的先导,时代赋予他们忠君爱国的情操,迎着暴雨吹响一往无前的号角。家国飘摇,风来欲倒,多少身影深知此去千里迢迢,仍怀揣着希望的微笑,以身为刀,将生命定格在胜利的前一秒……一具具年轻的血肉之躯,迎着枪林弹雨,勇往直上,所谓收复国土,不过是靠着他们一步步朝前,用身体推进着,用脚步丈量着,死守着脚下的土地。

伟大的时代会有一群伟大的英雄。蒸蒸日上的祖国背后,是无数群星闪耀。“且将新火试新茶,少年报国趁年华”尽管我们没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新时代的青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北大女生宋玺怀揣着“万里赴戎机”的梦想,远赴亚丁湾护航;杜富国为保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字字铿锵;19岁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生命践行口号,激励无数新时代的青年为“强国梦”接力。“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拭长空”他们踔厉奋发,踵事增华,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华章。

合上书本,心中有万般波澜,扭头看向窗外,骄阳灿烂,雾气渐渐漫上我的眼眸,眼前顿时模糊一片,束束阳光晕染成红星的模样,如日中升般照耀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照在那些烈士先辈的陵园之中,替他们看过这盛世中华,江山如初。

如今,我们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见证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那就让我们循着无数红星的痕迹,在党的领导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担当,照耀彼此,照耀国家,照耀世界,也照耀未来!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题记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中共是东方土匪”,也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盘散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根据地内,为我们带来了当时中共的真实面貌。

书中作者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通过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以及少年时代,去探索出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书中的毛泽东不仅是博学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政治的战略家等更是一个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领导者。在陕西时,他的房屋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仅有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顶蚊帐,他的生活和战士们没有什么两样,此外,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忙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

彭德怀同志更是一个极具指挥才能的革命家,打起仗来多次以少胜多。并且他坚强不屈,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也没有屈服招供。正义感极强,看到大地主拒绝居民的要求平价卖米时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地主的家并把地主的存粮运走。

我想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读完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毛泽东的一句话”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需自己先起来完成统一,坚定抗战的决心。我想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大胜,也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使中国失败。选择前者,东方雄狮将会苏醒,选择后者,那他便会一直沉睡。

在作者深入了解中有过无数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是从一个爱吃辣椒的秀才到忧国忧民的学者,再到久涉政坛的革命家以及一个穷苦少年的梦想,我想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是可爱的,但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美好,坚定,无私,为民。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骄傲和自信的历史。我想斯诺夫妇就是这辉煌影视的胶卷。

忆往昔,看那硝烟战场万旗飘扬,望那红星冉冉升起。看今朝,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唯有坚定信念,踔厉奋发,自强不息!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今天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

——题记

一条艰难困苦的革命之路,一群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的内心不由得翻起惊涛骇浪。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也读到了一群伟大的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爱民如子,生活俭朴,吃苦耐劳的毛主席;平易近人,温温尔雅,细心热情的周总理;英勇善战的贺龙;爱护部下,热爱学习的彭德怀;喜欢读书,喜欢运动,有责任感的朱德等,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他们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像星星一般熠熠生辉。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毛主席自述的那一段,他用几个晚上向斯诺口述了他的生平。从毛主席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从小便有又反抗精神,如他喜欢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一类父母老师眼中的“非法书籍”。他热爱读书,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追求进步。在毛泽东初来北京的时,他的钱都是从朋友们那里借来的,随后,他便开始找工作。最终当了图书馆的助理员。即便很多人都认为他地位低下,躲避着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旁听大学里的功课,他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现在的我们生活吃穿不愁,学习的环境宽敞明亮,但我们却不珍惜学习的机会,每日将大把的时光挥霍在娱乐和游玩上,虚度光阴。

在长征的篇章里,有很多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长征是被迫进行的大规模的,艰苦的,战略性转移。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红军征程最后最关键的地方,一座铁链子悬桥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怒吼的河,让人望而生畏,桥对面是敌人的枪炮。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红军挑选了三十位勇敢的战士,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穿过铁链悬桥冲向对岸……读到这里我浑身热血沸腾,仿佛身临其境。这次战斗中,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碰到无数困难,战士们都用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挺了过来。

《红星照耀中国》告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光彩。

【篇四: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前夕,我们学校组织四五年段学生去科山祭扫烈士墓。

步行了许久,前面的同学突然大声喊着:“快看!是烈士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哇!烈士墓顶端那闪耀的红星映进眼帘。“红星闪闪放光彩……”在我的脑海中响起。

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根柱子高耸入云,上面写着“惠安革命烈士墓”,这七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碑前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两排威武苍翠的松柏上已挂满了小白花,给烈士墓平添了肃穆。我们整齐肃立碑前,祭扫活动开始了:出旗、唱队歌、默哀……默哀的那一刻,我把小白花放在胸前,默默地低下了头,胸前随风飘扬的红领巾,我仿佛看见了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里,一位位烈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个个英雄在断头台上英勇就义,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我的耳边仿佛响着阵阵枪声,眼前弥漫着战斗的硝烟。那硝烟变成了熊熊山火,染红了半边天,消防官兵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财产,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罩,背上水枪,走进火场。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救援,27名消防官兵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影响,突遇山火爆燃,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老师常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确,在这和平年代,牺牲奉献也始终是军人职业的主旋律。从烈焰肆虐的大兴安岭火场,到阻击非典的小汤山医院,从冰雪阻断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强震中心,总有无数强壮有力的臂膀撑起民族的希望。

风轻轻地吹着,柏树轻轻地晃着,为新时代的楷模奏响生命的赞歌。

【篇五:没有过不去的坎】

生活中一碰到困难我就想逃避,但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才发现——没有过不去的坎。

《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它描绘了红军将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领袖们的勇敢、无私让我敬佩。当斯诺刚进红区时,很奇怪后方人员的牲口都弱不禁风,其实是因为所有的好马都要送前线去,这样前线的战士们才能如虎添翼。

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就更让人佩服了。在大渡河上,敢死队队员们沿铁索过桥,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成功横渡长江。他们机智聪明,在渡过金沙江时,伪装成敌军,乘船进入敌方阵营,潜入营区时,敌人丝毫没有发现我方动静,还在悠闲地打麻将呢。

红军纪律严明,不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万众一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赢得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

前不久,我和爸妈一起去爬山。刚下过雨,路上坑坑洼洼,似乎一踩上去人要么往下陷,要么往低处滑;山上荆棘丛生,我的手上很快有了几条红红的划痕;边上的悬崖乱石林立,往下看,参天大树变得就像一颗颗小绿点……我开始有点儿害怕了——这样的山能翻越吗?我想到了红军,他们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哪一样不辛苦?原来,我们身上最缺少这种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我克服内心的恐惧,沉下心来,一步步踩稳,踏实向前,最终成功地翻过了那座山。

虽然我们现在远离了战火,生活得幸福和谐,但是,将士们的坚韧、英勇、团结、机智等性格品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这样的品质,那还会有攻克不了的难关、过不去的坎吗?

【篇六:红星树下的那些瞬间】

我们总要分离,是否又会相遇?我们总会忘记,是否又会想起?紫色的风铃是否又能荡漾起从前的回忆?

炎热的夏日,炎热的太阳,甚至连鸟叫声都那么炎热,但在操场上却多出几个疯跑的傻姑娘的身影。“喂,你慢点跑!”背后传来早已红透了脸颊的小于的声音,“不,就不!气死你!哈哈”远处的陶子的一声大喊,仿佛整个学校都颤抖了一下。早已经体力不支的我,看着嬉笑的小伙伴,靠在那棵从我第一天踏进红星校园就陪在我们身边的梧桐树上,大口的喘着粗气,红红的脸上已经没有一年级的懵懂,快乐的心在伙伴们的笑声中飘向远方。“干嘛呢?在这儿当公主哪?”一句问候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转身一看,笑脸盈盈的娇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的面前,“看你热的,走,咱们到阴凉地去。”“别走,别走,咱们换一个游戏,不玩追逐咱们捉迷藏吧”陶子说道。“好!”几个疯丫头一口同声。不一会儿,绿荫场上又响起了几个女孩儿开心的笑声……跑累了,我们躺在红星校园整洁的大操场上看着天空,陶子问我:“张丫,我不想毕业。你说我们分别了还会再相遇吗?”“一定会的,因为分开就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我们就是一群幼稚的傻丫头,但是这种快乐却是我们朝夕相处五年多来,用友谊精心研磨出来的一杯价值百万的“咖啡”,它味道醇厚,愈久弥香。就像陶子说的,我们终究会离开红星。如同成长的列车不会停歇,我们在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分别,那些成长的痛楚、酸涩,不被理解的孤独和童年的稚气,都会化成夏天的风,带着栀子花的香味,吹过童年的路。许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里,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感谢红星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稚嫩的小丫头培养成一个个亭亭玉立、有爱有光的大姑娘。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美好的回忆将点亮我们成长的人生。

【篇七:研学活动】

卸下身上紧绷的装备,回望着这艰难的路程。在这坎坷的关卡中,有紧张,有害怕,有刺激,也有喜悦……

墨绿色几乎笼盖了整个红星生态园。葱茏的叶子仿佛成百上千的树木的墨绿色的重瞳。极目远眺仍清晰可见各种各样的彩色的器材。秀颀的树木之上,有着用木头搭建成的平台,那木板、铁环、木桥、布带……早已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谁也难保呆会儿的情况。

我们此时此刻正在红星生态园研学,此乃一大挑战——丛林穿越。装好保护安全的装备,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第一关还行,第二关就有些艰难了。

这是一个神奇的关卡,这是几个下方用绳子扎起来的篮子做成的,人走过去站在篮子上就和投篮一样,时刻担心自己会突然掉下去。我有轻度恐高症,所以我时刻警惕,就如同找吃的老鼠,担心踩到老鼠胶或老鼠夹,使我不禁感慨道:“噫吁,此关之难,难于上青天!”

尽管磕磕绊绊,摇摇晃晃,但终究是有惊无险地过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关是不是故意为难我等的,逶迤而陡峭,就如李白所述的“天梯云栈相钩连”。

而我所遇见的最难的关便是彩色木板的那一关了。只见一大块木板侧对着我们,木板上有几块彩色的小石头,有凹有突。只见我前面的“刘百万”后人刘腾攀着木板,脚踩着小石头,一块一块的挪过去,到了对岸。

于是我也用手臂撑着木板,用脚踩着一块石头,另一只脚上前去,却什么也没捞到。我开始怕了起来,我的左脚有一点抽筋,手也没了力气,我真担心会掉下去,我的求生欲让我退了回来。我又试了一次,照样无功而返。我只好把顺序与后面的林子航换了一下,看着那矮小的身躯如入无人之境,三下五除二顺利过去了。一下责任又抛到我身上了。下方的教官的威喝让我不得不咬紧牙关,三步并作两步,全靠臂力才晃过去,我悬着的心才略静下来。

闯关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长咨嗟。这一道道关就如我们的人生一般,委蛇又陡峭。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尽管行路艰难,但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才有更顺利的明天。

【篇八:阅读真好】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本书讲述了在国民党右派执政,革命根据地被封锁消息时,记者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来到了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斯诺目睹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的艰辛,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战术的精湛以及惊人的毅力。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被国民党戏瞧称为“赤匪”“共匪”。且毛泽东,朱德等多名共产党指挥官曾经被国民党被通缉。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叹,究竟中国共产党是在一种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光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困难时做出了很多具有极高冒险性的决策,如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由此我看出共产党领导人的勇气及智慧。

此外,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采访,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出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结果发现在中国红军长征期间他们赢得了不少少数民族的友谊,减少了农村文盲的数量,甚至吸引了大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中国红军对于人民做出的贡献极大。万里长征中的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国革命军经历的最壮丽、最严酷的生命之战。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国的西北,也照耀全中国,全世界!长征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有坚定信念的,敢于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做牺牲、做贡献。

阅读了这本书,我被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放人民的事业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震撼了。和平年代,每当有灾害发生,我们的党员同志、人民子弟兵总是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牺牲精神,让我感动。

阅读让我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我们的领袖,了解了我们的共产党,让我学会分析、领悟与思考、让我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阅读,真好!

【篇九: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篇十: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千古唯此一人!

数十年前,一位伟人站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叹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真正的一代天骄!今日,我随着斯诺,走进了他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主席的生平经历是不平凡的: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只是想让他学习记帐,将来和他一样做一个农民,可毛泽东愿意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年少的他胸怀大志,在与父亲的斗争中说明了一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接着,他便开始了在长沙的一段艰辛的的求学生涯。学有所成后,他离开了长沙,后来到了北京,当了一名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时,他就像一只羽翼丰满的鸟儿,“不飞便罢,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他全心全意地投入了革命。

与伟人同行,我懂得了立志!

毛泽东主席的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淳朴、率真的性格特点。他虽为一国之领袖,但他从来没有一国领袖的架子。他时常与百姓们说些家常话,仿佛是一个乡下老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特点,使他亲近农民,体恤农民、关心民生。他本就是一个农民,所以他懂得农民,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他把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面对这样的领袖指挥的人民军队,敌人焉能不败?

与伟人同行,我学到了纯朴!

毛泽东主席还有一个特点,使我感受最为深刻,那就是他十分爱好阅读。在他年少时期,他使迷恋上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每到做完工的时候,他都会捧上一两本书看,神情十分享受,如品尝着一杯香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到了青年时期,他的读书热情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整日整夜,浸泡在书里。尤其是报纸,他每天都读,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在北大图书馆里,他更是如鱼得水,时间几乎都用在书上。书中有没有黄金屋也许他不知道,他只知道,书中一定有着他的理想与信念。书籍把他造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润之。

与伟人同行,使我对读书的热情更高!

毛泽东主席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领袖最重要的就是爱民、亲民啊。纵观历史,统治者多因残暴、昏庸,失去了民心,所以整个王朝也就亡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席深刻懂得这个道理。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祖国未来的希望,现在不正是向主席学习,孜孜不倦地阅读的大好年华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思想永远指引我们向前进!

与伟人同行,受益无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