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头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我的家乡满洲里更是有不少讲究,“年味”十足。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过一个“东北味”十足的春节吧!“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民谣道出了家乡春节的习俗。春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购买年货。购买年货是最让人激动、兴奋的事了。到了周末全家总动员,吃的、穿的、日用品,一直买到大家都拎不下为止。虽然家里碗筷已有很多,可在置办年货时,为了人丁兴旺的彩头还是会买些碗筷。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忙上了。看,奶奶和妈妈准备丰盛的午餐,有鸡,有鱼,有排骨……哇!好吃得可真不少。爸爸和我正忙着贴春联,爷爷哼着歌给奶奶打下手。我们一家人一直忙到中午,饭桌上已经摆满了好吃的,看的人眼花缭乱,直流口水。这顿饭意味着阖家团圆之意,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席间,老少互相祝愿,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大家开始打扑克进行娱乐活动,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八点,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边看春晚边包饺子。这年三十的饺子来历可真不小,因为我们过年要“守岁”,到了半夜12点,新年钟声敲响后要放鞭炮,吃饺子。而且有一个饺子会放进一枚硬币,谁若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一年财源广进。每次我都能幸运的吃到这个饺子,嘿嘿,原来是大人们吃到这个饺子都会偷偷地放到我碗里故意让我吃到。看,我家人对我多好,我会拿这枚硬币换压岁钱。

吃完饺子,伴随着外面漫天的烟花,我该开始拜年了,盼望好久的压岁钱终于要来到了。将近凌晨一点大家开始休息了,因为明天初一还要继续去拜年呢!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过法,怎么样?是不是又热闹又开心呢?

【篇二:温州的春节】

温州的春节从农历十一月就开始了。大街小巷出现一抹新的风景——晒在竹竿上的酱油肉和鳗鱼鲞。把生瘦猪肉、生鸡生鸭用酱油浸泡,挂在屋檐的钉子上晒干。既方便储存又味道鲜美。鳗鱼鲞也是温州的特色,把约一米长的鳗鱼剖开淡晒,再蒸熟切成条形,下酒那可是一道风味佳肴。

到了冬至,家家户户就要准备汤圆或麻糍,寓意着新年团圆和喜庆。

到了腊月,人们就要“掸新”了。每家每户扫尘除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清清爽爽迎接新年。

而腊月二十四,人们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功过的日子。人们用麦芽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而小孩子的嘴巴才是供桌上糖果和水果真正的“归宿”。

到了除夕,早上就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门前贴上了红红火火的春联,门上和屋内贴上了倒挂的“福”字,墙上也挂上各色年画。家家赶做年夜饭,准备晚上的分岁酒。

分岁酒可十分讲究,需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叫“十全”的冷盘。每碗还需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红萝卜盖在顶端,讨个“红红火火”的彩头。

正月初一早晨,先要在自己家里按辈分向长辈“拜年”。接着走亲访友。在以前,礼品还包在特种草包纸上,上面封上红纸,俗称“纸蓬包”。

过了元宵节,温州的年就结束了。学生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工作的工作。温州虽是个小小的城市,可过年的韵味和气息并不丝毫减少,也是分外热闹。

【篇三:团团圆圆过除夕】

每年除夕,我们一家,叔叔一家,姑姑一家,三家总是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十多个人团团围在桌子四周,好不热闹,从我记事起就这样。据爸爸说,这个习惯在我们家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了。

虽然平时因为工作和学习关系,一大家子人要凑在一起并不容易,但是除夕这一天,单位里和学校都放假了,大家都能放下手中的活儿,开开心心地沉浸在过年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自从2011年老家造好新房子后,我们一般在除夕前一天就赶回浦阳十三房老家。当然,妈妈、婶婶在前面几天已经先把卫生打扫干净了,这叫“掸尘”,还把棉被、拖鞋都在太阳下晒过了。

除夕早晨起,大人们就开始忙开了,杀鸡的、剖鱼的、拔菜的、洗切的;这边哗哗哗,那边嚓嚓嚓……我们小孩子最开心了。这一天,我们可以不上兴趣班儿,不看书,不做作业。可以一会儿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一会儿磕磕瓜子吃吃桌子上摆放着的零食儿,一会儿帮助大人递个篮子、传个话……。

到了晚上吃年夜饭时,我们一家子十一个人,团团围坐在餐桌前,奶奶说:“除了这碗红烧鱼今天是不能动筷的,其他都随便吃!”我忍不住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姐姐抢着回答,像是在向我炫耀她的博学:“弟弟,这就叫做‘年年有鱼’,跟‘年年有余’是谐音,为了讨个彩头,预表着我们的生活很宽裕,东西很够用。”我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好,那就不吃了,让我们家年年有余!”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当然重头戏还在于吃好团圆饭后互相送红包了,我和姐姐最小,收到的红包也最多。奶奶最大,收到的红包也是最多最大。互相祝福着,祝我们小一辈的学习进步,健康长大,祝奶奶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大家都起身离座后,我和姐姐就赶紧迫不及待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地打开红包,看看自己的收获,嘻嘻!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就都坐在客厅沙发上,开着暖空调,看着、听着、笑着、聊着,一直到我的眼皮开始打架,直到再也睁不开为止……

【篇四:年的样子】

大年三十,是中国人民心中共有的温暖回忆。我最爱便是那一家人一起忙忙碌碌、说说笑笑的烟火气。那定是我小时候的天性,为什么比欢声笑语更令我开心。

过年时真是人人都忙啊!看看大家,有的忙着拿年货;有的摘菜;有的切肉。“闺女,去倒杯水!”“呀!几个月不见又长高啦!”“今年怎……”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乱七八糟,却一点也不嘈杂。大家乱中有序、各司其职,真是少了谁都少了一点味道。这是年忙碌的样子。

过年时最重要的果然是年味!问候过、叙旧了,男人忙完了体力活、女人们聊完了家常。没有具体的时间只是一切都告一段落,妇女姑娘就都开始团团围在桌前包饺子了。

这可有意思极了,小丁豆们卖卖萌、装装哭,从妈妈、小姨哪里讨来面团团玩儿。妇人们的手真是巧极了,一个个漂亮的饺子,有规律的摆在竹席上,整齐又美味。几个人合作包饺子,有的擀皮,有的拌馅,有的包饺子,轻轻松松的把几盘饺子做好。把花生包进饺子里,这是新年吃饺子最独特的巧思。包饺子的人不懂神色的把花生包进不同的饺子,成为我们新年吃饺子争抢的好彩头。除了饺子,还有各种寓意的年菜。

饺子下锅煮,小孩子在一旁巴巴的望着。常常顾不上别的美食,一个又一个吃着饺子,直到撑得肚皮溜圆,软软的靠在椅背上才算罢休。我小时常常如此。每每这时,姥姥总要给我盛一碗饺子汤,跟我讲着“原汤化原食”。年年如是,这是年的辛勤味道。

过了这么多个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本命年,姥姥亲自为我扎红。这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不仅是对我成长的见证,也是对我未来的一个祝福。全家人都为我开心,祝福我的成长。我过年时最爱缠着姥姥,我们约定好了,再过12年还要姥姥给我扎红。这是年温暖的颜色。

吃过年夜饭,外面有人放起了烟花。大家一起站在窗前看烟花。这时大家都很安静,欣赏着烟花。对于我,年夜的烟花有着特别的意义。它象征着无论过去一年有过美好还是伤痛都已经过去了,展望星空,你的未来还在更远的地方。这是年清亮的声音。

年复一年,它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我用回忆一点点刻画它的样子。它有亲切的样子、勤劳的双手、清亮的声音、美丽的色彩,而亲情是她的神韵,成为了我心中无与伦比的年。

【篇五:春节】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最热闹。

春节前的腊月廿五,家家户户就开始大扫除。从腊月廿六起,爸爸妈妈就忙着办年货。大年三十就要回家祭祖、放鞭炮、贴春联,然后吃团圆饭。

吃完团圆饭,长辈们就给我们压岁钱,并祝愿我们说:“平平安安,好好读书。”寄托着长辈的希望!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高高兴兴地去逛街。

在广场上,看舞狮的人特别多,在阵阵锣鼓和鞭炮声中,八只狮子威风凛凛的出来了。舞狮人头戴威武的狮头,身披一身彩色的狮绒,下穿毛色的灯笼裤,与狮身相同。舞狮由两人组成,一个人在前面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在锣鼓声中,八只狮子同时登台献艺。它们有时抖毛,有时舔毛,舞出不同的动作,它们这些动作一致,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我最喜欢看狮子吃“利是”了,只见一个人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的一端绑几只大葱、几个大萝卜和一颗大白菜,还有一个大红包,这些是象征今年大吉大利的“彩头”。然后把这些“彩头”高高的挂起来。

狮子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舞动,一曲舞玩之后,又见舞狮的人一跃而起,踩在另一只舞狮人的肩膀上,张开大口猛地咬住的“彩头”,狮子把“彩头”吃下来了,“吃彩”的活动在锣鼓声中慢慢地结束了。

在春节,还有舞龙、“串令”的活动,真是热闹极了。

春节是热闹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同时春节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篇六:难忘的春节】

盼着!盼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

那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拉开窗户,外面还是黑的,但是,我没有了睡意,我立即换上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往小区里跑去。

一到楼下,就跟天亮了似的,我看见了各家各户都贴着春联和挂着红火火的灯笼。小区里站满了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他们有的在放烟花,用打火机点鞭炮玩;有的在一旁打着电话,跟自己的亲人拜个年;有的………真热闹啊!

我也迫不及待地跟着他们一起去放烟花了。

我在哥哥姐姐们的中间,开心地玩起来,我小心地拿着打火机勇敢地点了一下烟火,然后,拼命地向前跑去,我以为烟花已经点着了,但烟花好像没有丝毫反应。

正当我们小孩玩得起劲的时候,一群叔叔阿姨向我们跑来,手上拿着红包,突然,后面响起了烟花声,我回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只吃草的山羊呢!

看完之后,阿姨们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后,对我们说:“新年好!新年好!………”说完,又把手中的红包递给了我们。我拆开了红包,大声地喊了一声:“哇!有一百块!”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叫了起来。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叔叔阿姨们要给我们红包呢,但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叔叔阿姨用红包给我们小孩挂个好彩头,祝福我们健康成长呢!

在春节里,红包是红的,对联是红的,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过得红红火火的!

【篇七:用风俗编织成爱】

村里的游神活动正式开始了,锣鼓声声震天,身置热闹非凡场面的我,思绪却化作一缕轻烟,飘向远方。

儿时,因为父母亲要出外打工,我便被安置在家中与姥爷、姥姥相依为命。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门前大榕树下,伏在姥姥的膝盖上听姥姥讲故事,姥爷也总喜欢拿著大扇子在一旁替我们扇风,待到姥姥的故事讲到高潮时,姥爷总是习惯性地插入几句閒话,这时姥姥总会嗔怪他几声,说姥爷破坏了紧张的气氛。每当这个时候,祖孙仨人总能笑个不停,欢乐在绿叶间缠绕。

鞭炮喧天的年味点缀著整个春节,贴对联、穿新衣、点鞭炮、收红包……这些都成为村里必不可少的活动。哦!还有一项最受欢迎的游神活动呢!

月初开始,村村便鸣擂锣鼓地开始筹备,姥姥也赶快准备祭品——煎年糕、摆杂果、叠银宝……元月十五的时候最为热闹了。每年这个时候,姥爷总会积极去报名,参加这一令人“光宗耀祖”的游神活动。当游神队伍准备祭祖时,姥姥会穿著她那件有些许花哨的小棉袄,像个怀春少女般牵著我钻进密集的人群里,找了个最佳位置观看醒狮表演。在这一长长的队伍中,村里的壮汉们穿著绿色或金色的服装,腰间缠著一条红色的腰带,精神抖擞地列队站在“各路神仙”面前,两条金龙在两侧,似在闭目冥想,又似乎在养精蓄锐,其中最为醒目的便是姥爷了。他穿著一套白色的服装,双手提著醒狮的道具,眉毛上挑,好不威武!待锣鼓声响起时,姥爷便套上道具,立刻化身为狮子,威武霸气地耍起狮来,那动作、神态无一不与活狮一般!两条金龙也被锣鼓声给唤醒了,双眼咋地睁开,神飞色舞地和周围村民戏耍起来。姥姥边看边说:“舞龙耍狮庆祝新年,是为了纪念村民勤劳、庆祝丰收的活动,这也是为咱们的生活风调雨顺作祈福。”当醒狮又夺得一个彩头时,姥姥便兴奋地鼓掌叫好!用她那小喇叭般的嗓喉为姥爷喊加油。

游神队伍祭祀完庙里的“神仙”后,便开始出村游神。长长的队伍,“神仙”领队,双龙戏珠居次,醒狮随后,后面便跟随著锣鼓、旗手,锣鼓声声,彩旗飘扬,鞭炮喧天,场面非常热闹。姥姥说:“游神队伍出村后,便会进入到每一条村子,将‘神仙’的恩泽播撒遍地,保护人民生活风调雨顺。”最精彩的便是村与村之间的游神队伍在路上“斗狮”了,这时,车主们便会自觉停车,路人驻目观看,还有群众自发拿出红包放在大鼓上作彩头。醒狮们或站或立,时而前脚伏地,准备待蓄而发;时而闭目假寐,用以诱敌;时而交缠一起,似乎嬉戏,又似在困斗……醒狮们各显“招数”去争夺彩头,引得群众扯开嗓喉为醒狮们打气加油,口哨声、欢呼声、鼓掌声在群众中漫开。待醒狮们斗完狮后,道路两旁已人满为患,旗手们不得不帮忙疏通道路,为游神队伍“开路”。

当游神队伍巡完村后回到庙里时,天空已,换上了黑幕。然而,这时的游神活动才开始最高潮的部分。村里建有一座“灯楼”,精美的“灯楼”是用青瓦铺盖而成的,簷牙高啄,牆壁上雕有“观音送子”、“仙桃贺寿”、“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的壁画。灯楼挂有多盏花灯,上面绘有“福娃”等图案,并附有对联,每盏花灯都代表著村里的每位满月婴儿。待到庙里的大钟敲响时,游神队伍便有序地列队在灯楼两侧,两条金龙在门口放下对联,迎请村里的“庙仙”出场。“庙仙”用竹叶沾水后便洒向村民,这便是“共沾雨露”了。随后,“庙仙”进入“灯楼”,依次点著花灯,称之为“延续香火”。待“庙仙”跪叩祖先,步出“灯楼”时,村民们便自发点燃烟花,“嘭嘭”几声巨响后,烟花在空中光芒四射,天空如白昼般,将每一位村民的笑容映照得非常灿烂。

天有不测风云,一向健朗的姥爷因为在楼梯摔了一跤,终究撒手人环,离我们远去了,姥姥也因此受不了打击,病倒了。姥姥躺在病床上,总和我刀念说:“你姥爷年轻时可是个帅气的小伙子,我呀!就是在他舞狮时被他那雄姿给迷倒了才和他在一起的,往后的每年,也总是随他一起去游神……”边说边用手轻轻擦拭著姥爷的照片,眼泪浸在苍老的皱纹里。

一年后,姥姥因为中风,下半身瘫痪了,终日只能与床为伴。当每年的游神队伍经过家门口时,她总是挣扎著要出去瞧瞧,流下无奈身体的不中用,她只能失望地捶打著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留著无奈的眼泪。见到姥姥如此痛苦,在去年的元宵节,我便拍了几张醒狮的照片拿回给姥姥,姥姥如获珍宝似的端详著这几张照片,像个孩子般咧嘴吃笑起来。一个月后,姥姥安详地走了,手里握著姥爷和醒狮的照片,嘴角残留著一丝满足的笑。姥姥,此刻你见到姥爷了吧!

振奋人心的鼓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热闹的场面,我追随著游神的队伍经过每一条村子,走著你们年轻时走过的路,感受著你们那海枯石烂的爱。当游神队伍经过那片山时,我的鼻子开始泛酸了。姥姥,你终于可以再次亲眼目睹这场盛大的活动了。

游神队伍走过每一条村子,用锣鼓声和舞龙耍狮编织成爱,给每个人带来快乐。

【篇八:舞狮闹新春】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大姑奶奶家拜年。到了大姑奶奶家没多久,我就听见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爸爸对我说:“我们去看舞狮吧。”“好啊好啊,那我们快去吧。”

到了舞狮的地方,我看见一只头大、眼睛大、鼻子大、还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没有脚的“大狮子”。咦,狮子在动?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叔爷爷和另外一个哥哥钻在狮子的“皮”里面,一个人举着狮子的头,另外一人当“狮子身体和尾巴”。这只狮子可真灵活,它冲我左摇右晃,还冲我招手呢。狮子的本领很多,它会坐、卧、翻滚、钻桌子、跳跃。伴随着阵阵的锣鼓唢呐声,狮子在卖力的表演,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舞狮表演结束后,小朋友们高举着彩色花灯在地坪里转圈圈,给大家说吉祥的话、唱歌。人群中传来的阵阵的掌声。舞狮队、花灯队的表演结束后,有人向大家讨彩头,爸爸让我捐了20块钱。

我问爸爸:“他们为什么要我们捐钱啊?”爸爸告诉我说,舞狮队、花灯队是义务为大家表演,募款是为了给村里修路、架路灯。

哦,我明白了,原来舞狮不仅仅是为了欢度新年,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啊。

看完了舞狮,我觉得舞狮真有意义。

【篇九:幸福的颜色】

幸福是什么颜色的?有人说是红色的,因为它代表着和谐美满的日子;有人说是粉色的,因为它代表着恋人甜蜜的爱恋;有人说是白色的,因为它代表着白衣天使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说呀,幸福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

听,幸福的颜色在“爆炸”!

“噼里啪啦……”炮竹声中辞旧岁,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其乐无穷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最有意思的要数爷爷的“吉祥连篇”了,他给桌子上的每一道美味佳肴都取了个好彩头,像是西湖醋鱼寓意“年年有余”;八宝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哈哈,听着这些“好彩头”我们便已经感受到未来的日子定将充满了幸福和吉祥。当然咯,最让我们小孩兴奋激动的是长辈发压岁钱的时候了,那裹着红色小外套,带着长辈们殷切的祝福的信封如同爱的使者,飞进我们的口袋里,飞进了我们的心里。哦,快听,幸福的颜色随着爆竹响亮的爆炸声释放出最温馨的红色。因此,我说幸福的颜色是红色的,因为它象征着日子红火美满,喜气和谐!

看,幸福的颜色在“飞翔”!

“哇,这个风筝飞得好高啊,真漂亮!”在草坪上的同学欢呼着。三四月的湘湖,正如同诗歌“落照湖光里,渔歌芦荻声”中描写的一般,祥和而幽美。万里晴空,柔美的柳枝千姿百态地垂入湛蓝的湖水中,让游人顿时陶醉在这片湛蓝的祥和之中。这个时候,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带着引人注目,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湘湖边奔跑着,欢悦着。看那形色各异的风筝在碧空中翱翔,犹如一只只色彩绚丽的小鸟在湛蓝的天空中无忧无虑的飞翔,为此时的湘湖增添了一抹和谐的颜色——蓝色,那是湘湖无私奉献给人们美感享受的湛蓝;那是孩子赋予湘湖活力童真的湛蓝。因此,我说幸福的颜色是蓝色的,因为它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闻,幸福的颜色在“弥漫”!

悠闲自得地漫步在萧山大小不一的街道中,你可以得到最愉悦的嗅觉享受。闻,街道旁碧绿、挺拔的法国梧桐,像是城市卫士般,为你遮挡着烈日的暴晒,为你吸走有害的汽车尾气,还源源不断地为你吐出清新的氧气,让你可以自由呼吸着这个城市的灵气;再闻,绿化带中的五颜六色的花草,像是城市形象大使般,为你带来视觉的享受,为你展示生命的曼妙,还随时随地为你送来心旷神怡的芬芳……哦每个角落、每条街道都充满了令人愉悦的香气。因此,我说幸福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因为它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予你的生活品质的享受。

……

感受到了吧,这就是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朋友们,请搭乘充满幸福色彩的的萧山之船起航,尽情的享受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篇十:家乡的风俗】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