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相关作文

【篇一:学会面对作文】

笑,能使人心生愉悦;笑,能使生活更精彩;笑,能是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

那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眼睛眼睛望着窗外因为车的行驶而移动的景物,母亲在前面的座椅上睡着了。大概因为是下班时间,人们工作了一天都很累,车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声响。

“快,上去坐……”一位老奶奶边上车边让她的孙子坐到我旁边的座位上。

老奶奶的声音打破了一切持久的宁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转过头去,打量了眼前的老人:她头发夹杂着银丝,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肩上还背着一个似乎很沉重的书包,使身子向下垂。因为没有空着的座位,老人只好站着。

“让您坐吧。”我站起身说道。

“你不坐吗?为什么?你还是坐吧!”老人惊讶地问,一边指着刚才我坐的座位。

我笑了,有礼貌地说:“不用了,我喜欢站着,还是您坐吧。”

老奶奶朝我笑了笑,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

我的心平静了下来,不知为什么,我似乎感到了一丝喜悦,那一句“我喜欢站着”大概是最好的回答吧,至少不会让老人因为岁月夺走了她的青春而感到悲伤。

我让座不仅仅是为了尊重老人,促使我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那就是是老人肩上的书包,背着她对孙子沉甸甸的爱。

老人坐下之后,对她的孙子说:“快,谢谢这个姐姐,是她把位置让出来的,”说着,手指向我。那个小弟弟并没有感谢我,只是微笑地望着我。

就是那一次,我学会了笑着面对生活。

【篇二:有趣的寒假作文】

在寒假中,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听听我的寒假趣事吧!

在枣林老姑家就发生了一件趣事。我们去老姑家探亲,刚到老姑家父亲就提议去附近的曲阳湖去看看,于是父亲就带着我和领路人老姑的孙子一起去曲阳湖。可谁知,老姑的孙子他只认识一条路,而且非常的泥泞,还有走过一个独木桥,说是独木桥,其实就是水上架了一个电线杆而已。我在走独木桥时走得心惊胆颤的,一直不停的往下看,但独木桥很短,一会就过去了。父亲走独木桥一点都不害怕,走得很熟练,很快就过来了。到领路人走了,你看他信誓旦旦的,很有把握掉不下去似的',但悲剧永远发生在自大的人身上,在领路人快到对岸时,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或许是他想跃到对岸吧,总之他一跃,“扑通”掉到了水里,幸好水很浅,但领路人的鞋子湿透了。

你们寒假里有没有类似的趣事呢?

【篇三:与人共享,与己方便】

共享,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十全十美呢?大家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说到共享,想必大家会想到摩拜、小黄车这一类的共享单车。在一次采访当中,摩拜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创造共享单车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最后一公里”,为了方便上班族上、下班。他们确实是做到了。但是,共享单车的作用好像远不止这个。

我们小区里有一个60多岁的老爷爷经常带着他的那个十来岁的孙子在小区里练习骑自行车。但是,他们用的不是自己家的自行车,而是用的共享单车。我曾经问过那老爷爷为什么,他不以为然地说:“孙子骑车老是摔跤,万一把自家的自行车摔坏了,咋办?”我听了他的话,不禁一怔。

担心把自家的自行车弄坏就去使用共享资源,这是怎样的一种想法?我忽然又想起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几名大学生为了自己方便,将共享单车放入自己的宿舍;一位自行车店的老板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而导致销量下降,一气之下把看到的共享单车全部损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共享单车只是所有共享资源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从共享单车被对待的方式,我们也能猜到其他的也都没有被好好对待。这样做太对不起为我们创造方便的共享资源的人们了

不文明的行为和方便的生活方式把共享资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所有人都知道共享时代的发展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快捷、方便,可是有多杀人使用共享资源的时候想到过,这些资源,还有别人也要用?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只有大家的文明,才能更好的推动这个时代的发展,但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方便而不去顾全大局,那么我们也就享受不到更方便的资源了。

与人共享,与己方便。

【篇四:温暖】

过年了,家家门前都贴上了鲜红的对联,挂上了大红灯笼,在外地学习和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今年的年夜饭中,我家来了一群奇形怪状的东西——我包的饺子。

大年三十下午,我和爸妈正在为年夜饭做准备。这时,妈妈拿来了一大盆饺子馅和一大袋的面皮。我看了这架势,手开始痒痒了。妈妈准备好了,叫我爸爸一起来包饺子。看着妈妈包饺子的样子,我感觉漂亮到爆。我拿起面皮,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包起饺子来。先把面皮放在手心,再把馅放在面皮中间,最后再把面皮两边撮起来,按顺序捏紧。捏好了,我把饺子放在盆子上,却看见我包的饺子嘴巴裂开来了,我真想拿胶水把它粘上。妈妈见了,拿起饺子来三下两下就捏回去了。奇怪,那个饺子就乖乖地闭上嘴了。我不甘心地拿起面皮再包一个,可是还是裂开了口,我有点想偷溜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不要急,一定可以做好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鼓起勇气继续包,我猜想刚才包得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馅太多了,面皮包不住。我便少打了馅肉,然后抓住面皮,紧紧地用力一捏,嗨,成了!慢慢地盘子里多了我的“杰作”起来。我包的饺子虽然没有爸爸、妈妈的那么好看,但是比原先做的好多了。我看了看盘子里的饺子,虽然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我做的那些“怪物”,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觉得自己很棒。

大约一个钟,饺子都包好了,妈妈先把饺子放到锅里煮。吃年夜饭开始了,我们纷纷入座。妈妈把饺子端了出来,爷爷见了,惊奇的问道:“这是谁包的饺子,这么有意思啊?”爸爸说:“是您的孙子包的!”爷爷听了,夹起一个,放到嘴里细细的品尝,说:“真好吃,我的孙子真厉害!”我听了高兴极了,内心温暖极了!爷爷不但没有说我包得不好,而且还表扬了我。

这年夜饭,我们吃的很开心,我感觉到了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和温暖。

【篇五:老人与狗】

在村子的一个老院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一条狗。

老人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晨会出门溜达一圈,顺便背上背篓,沿途采些野货。午饭后就会搬把椅子坐在门口,面朝村子通往外面的路,“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一坐就是大半天。而狗则像影子一样,无声无息地陪着他,老人到那儿,它便跟到哪儿。

村里人说:原来这家里挺热闹的,老人的老伴儿还在,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住在这院里,一家人其乐融融,令人羡慕。院里有一棵老树枝繁叶茂,村里人说,那是福气!

一天,儿子和儿媳要去城里发展,便去了。走的时候,那条老狗——那时还是小狗,在门口“呜呜”地叫着,很是不舍。

儿子儿媳这一去再回来,就是好几年,回来是要把孙子带走。孙子临走时,抱着狗狗不撒手,哭着要带它一起走。最后是老人劝着,才依依不舍地和它道别。儿子儿媳还想把老人和老伴儿一起接走,可老人摇了摇头说:“家在这儿呢!城里住着不习惯……”

后来老伴儿生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村里通讯不发达,儿子收到信后,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葬礼。老伴儿被葬在院里的那棵老树下,那是她生前喜欢纳凉的地方,如今已秃了枝,狗狗不停地在树下嗅着,不时抬起头来望着这对红着眼的父子。

老人和儿子吵了起来,老人很生气:“你不要忘了,这里才是你的家!咱们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城里再好又怎么样?你妈不出事,你就不回来了吗?”……儿子也很委屈,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除了每个月往家里寄钱。

就这样,老人和狗重复着每天的作息,他和它总是沉默地望着村里通往外面的路,似乎在等待着谁。老人心里难受,可又觉得自己没错,就这么固执地孤独着。他有时会回想起从前平静的日子,有时又会喃喃自语,说着家、土、根这些狗狗听不懂的话。

老人一天天地消沉着,那狗也渐渐显得老态龙钟。终于,一天傍晚,老人在树下的椅子上睡着了,再也没醒过来。

就在这天夜里,狂风暴雨接踵而至。天明时,人们发现:院里的老树,也塌了。

【篇六:磐安榉溪村游记】

这个暑假,我和表哥、表弟一起到过许多地方旅游,但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磐安榉溪村。

榉溪村位于磐安县盘峰乡,是孔子后代的聚居地,也是孔子的第三圣地。

榉溪村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简直是世外桃源,这里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深远,空气是那么的清新甜润,每到一处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整个小山村都被群山包围着,一条清澈的小溪顺着村庄流淌而去。我真想用画笔把她的美丽都一一留下。

别看榉溪村虽小,却有一个镇村之宝,是一棵900多岁的红豆杉,我听导游说,这棵红豆杉是由孔子的孙子亲自种下的,但一直没发芽,等到孔子的孙子死后才发的芽,太神奇了。

村里有好多庙宇,其中一座被村里改造成了学习基地。村子里的孩子和我们来旅游的孩子都可以在基地学习国学,我还跟着他们一起高声吟诵了《论语》等古文。在村子的最中间,是孔氏家庙,每年9月28日,也就是孔子出生的日子,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要从前一天晚上开始祭祀仪式,一直到第二天才结束。

这是我第一次到榉溪村游玩,看着云雾缭绕的小村庄和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树,听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的朗朗读书声,我心里想着,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啊。说不定一百年才开放一次,正巧被我碰上吧!太幸运了!

磐安榉溪村,这个富含着古老历史文明的美丽小村庄,我还会再来的。

【篇七:低到尘埃的爱】

这个冬天,照样在寒风中颤抖着度过。但那位老人的出现,无疑让我感到一丝丝的温暖。

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我也只有寒假才能陪陪他们。窗外寒风凛冽,像一头发怒的猛兽,企图撕裂这片天地。屋里烧着暖炉,我坐在一旁听爷爷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不一会,隐约听到一阵敲门声,这是谁呢?这大冷天的,还串门?奶奶出去开了门……

是一位老人,头发花白,瘦削的脸上布满皱纹,她穿得很少,拿着一只破碗瑟瑟发抖。“这位大嫂,再帮个忙吧,好人有好报。”她含糊不清地说了这么几句,我在屋里没听清,但却清清楚楚地看到奶奶掏了张10元的纸币放在她手里。我正要抱怨:给乞丐这么多钱,平时对我都没见你这么大方!就听到那个老人连声感谢,说:“快凑齐了,谢谢,谢谢……”

“她很不容易。”奶奶关上门坐在我旁边,“她今年76了,儿女成群,但都不赡养她,只有大儿子对她不错,但前两年出了车祸,夫妻都去了,留下个刚上初中的儿子。她整天就靠讨些钱,供小孙子上学……”说着,奶奶的眼眶湿了。噢,我也懂了,难怪奶奶会给她10块钱,难怪她说“快凑齐了。”我深深地感到自责,这哪是什么乞讨,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爱。书上说:“爱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去。”这难道只是说的爱情吗?这位老人对孙子的爱,同样低到了尘埃里,但我却被深深打动了。我默默地想,等她下一次来,我要给她更多的钱。

寒假快要结束了,我也快要回去上学了,但那位老人迟迟没有来。奶奶说,她曾经来过两次,所以才知道她的故事,为何我想帮她的时候,她又不出现了呢?

终于,有人敲门了。是她,是她,我攥了张50在手里,刚要递给他,她说不用了,是来道谢的。奶奶走出来,她对着奶奶说:“真是谢谢你们这些好心人。我孙子上初中的钱已经凑够了。我要让他到城里上好学校,识好多字,做个有用的人。”她说的时候,声音有点颤抖,但眼神很坚定。我知道,将来,也许她还会乞讨,还会这样一家一家地走下去。我不能给她金钱上的支持,但会给她力量上的支撑,她,这一份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回去了,我是带着感动走的。这位老人,用行动诠释了这世间无私又伟大的爱。

这位老人,为了她的孙子,爱到了尘埃里。

【篇八:栀子花的怀念】

栀子花瓣,在晚风中游弋,悠悠跌落进水坑,漾起阵阵涟漪,晚霞带走了他最后的灿烂……

——题记

“外公,那里有一只萤火虫。”晚霞中,一老一少正在捉萤火虫,老人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到了栀子花里,递给了在他身旁的小孙子,老人慈爱地摸摸孙子的头,脸上浮出了淡淡的微笑。

墙角的栀子花开了--那素洁如凝的花朵缀满枝头,细腻而绵柔的花瓣晶莹润泽、玲珑剔透,仿佛美玉雕琢成的,淡雅得没有一点装饰,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外层的花瓣上还残留着花萼的淡青,仿佛这雪香是从这青色中努力钻出来似的,怯怯的,让人怜爱。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外公家里捉萤火虫,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到栀子花里,栀子花就会变得更加晶莹剔透,伴随着徐徐微风,一阵阵香气飘散在外公家的院子里。年纪小小的我十分喜欢这个飘香的“小灯笼”。

记得那时的每天晚上,外公都会在栀子花下给我讲很多好听的故事,看着窗外的栀子花,闻着栀子花的香气,看着亮晶晶的萤火虫,听着外公讲的故事,我幸福地进入了梦乡……

那年,我四岁,外公六十八岁。

可是,八岁那年外公重病,他卧病在床,不能再与我捉萤火虫了,不能再给我讲故事了。外公的病一天天恶化,我最后看见外公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外公已经不能顺畅讲话了,但他仍然满眼慈爱地望着我,眼中有着无限的不舍与牵挂,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停留在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里……

而今,每当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时而我也会望向天空,不知天堂里的外公可好?我也多想让栀子花的香味伴着我的思念飘到远方,飘到遥远的外公的身边……

一朵小小的栀子花,因为拥有了爱,也可以倾倒整个季节……

【篇九:思念的爱】

踟蹰着的风,踟蹰着的我,踟蹰着、踟蹰着,秋天到了。叶儿轻轻地回到大地的怀抱,大雁南飞落下斑驳的黑影,而我,想起千里之外生我养我的母亲。

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貌,更没有压倒一片的气势。也许,她一年的工资也没有别人一个月的多,也许她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汗水,也许她小小的身躯并不伟大,而她,却为我撑起了一片蓝天。

偶然间听到一个故事。奶奶带着五个小孙子去吃拉面,平日里就比较节约的奶奶只要了五碗拉面,几个小孙子吃的“嗞嗞”地响,全然不顾旁边的奶奶。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一碗拉面都吃不完,奶奶觉得可惜,就把五碗剩面吃完了。其中一个孙子见了说:“当奶奶真好!”“当奶奶有什么好的?”奶奶不解。小家伙认真地回答起来:“我们每个人只吃了一种拉面,而奶奶您却吃了五种……”我不懂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当我看完,我只有一丝的无奈苦笑。母亲何尝不也这样呢!即便愿意简单、困窘的生活,也不愿看到我的一丝无奈与伤痛。一天天的努力工作,只为取得我一日三餐的富足生活,她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有永远吃不完的“鱼头”,有永远吃不完的“拉面”,却也有永远拔不完的白发。只有她知道,为人之母担起的是什么;只有她知道,养育年幼无知的我要吃多少的苦。

每次语文课,老师总会有意无意地说到她的宝宝,她宝宝的言行、她宝宝的习惯。每当这时,她脸上总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欢喜和自豪,而留下的是我一阵阵的感动和莫名的敬意。想到母亲,也不免心头一酸。记得有一次喜宴上亲戚们都夸我聪明,我正暗暗自喜呢,她却说:“妈妈都不怎么样,儿子怎么会聪明呢?”我并没有生气,因为谁都可以看到她的自豪和欣慰,即使那在她心里。她永远地为我自豪,她永远地认为,我是最棒的。

我还喜欢母亲的笑,那笑容给我的,是幸福的味道。第一次考第一,她笑了;第一次给她买礼物,她笑了;看着我一天天地长大,她笑了。每一次会心的微笑,都是每一次会心的感动,就这样,我看着她笑,那皱纹的小沟,弥漫了她的慈祥;那快乐的双眼,暖透了我的心窝;一声声“呵呵”的声响,变成快乐的音符,传递着爱的温暖,萦绕心头。

从最初的呱呱落地,到此刻相隔千里的思念,她默默地守候着这份爱。漫漫长路,她不曾有半点马虎,因为她说:“你永远是我的宝贝。”即使我没听过,但我知道,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夜晚,她对着晴朗的夜空说过。此刻已是深夜,月儿怕是忍不住这秋风的萧条而迟迟不肯露面吧!不知母亲正在干什么,是甜甜的酣睡,还是伴着落寞的影子与我共享这一分思念?

亲爱的妈妈,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成为您的儿子。

【篇十:我的张奶奶】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旁边住着一位汉族老奶奶。她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姓张,“大家都称呼她张奶奶”。她40多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留下两个未满十八岁的儿子。邻居、村长每到古尔邦节、努肉孜节等节日都到她们家慰问,送一些粮食、衣物。尽己所能去帮她。

我们家和张奶奶是邻居,妈妈也总是:“你应该去张奶奶家陪她聊聊天、说说话,帮他干一些你能做到的,人老了会更需要别人的照顾。”所以我是张家的常客,经常帮她做一些家务。

张奶奶家虽然丈夫去世了,但因为张奶奶奶奶的勤劳,院子里未见一丝衰败。满园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风一吹,令人陶醉。院子是她丈夫亲手设计的,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美好的爱情回忆。

有时候放学回家,我回去张奶奶家陪她聊天,和她一起看电视,有时她会给我讲她是怎样来到这里和艾则麦提爷爷相识,然后结婚后的一些故事。如果我运气好的话会遇到她两个儿子,他们会给我讲题,解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我们就像亲兄妹一样。她们一家三口都会讲很流利的维语,所以交流起来没有困难。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时,我们家的门又是锁着的。像平常一样,径直走进了张奶奶的后院。发现她一个人在锄草,就像一颗孤苦伶仃的胡杨,赶紧放下书包过去,和她一起锄草,浇花。休息时,她搂着我的肩膀说:“我真希望你是我的孙子,那样我就也不会这么孤独了。我两个儿子为了不让我累着,自己去打工去了,每天很晚才回来。不过要你每天陪着我,我感到很幸福呀。”

听了张奶奶的话,晃乎间,张奶奶的脸变成了母亲的脸,我看到了三十年后的母亲:孤独地站在院落,白发在风中飘起。不行,我不能让她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想到这些,我激动地说:“我就是您的孙子呀,我不会离开的,我会好好照顾您的。”

眼泪就像脱了线的珍珠一样从她脸颊上滑落,银白色的头发、苍白的脸色更让人心疼。这样一个每天看着家里的四壁,期盼着儿子回来吃饭,每天都干一样活的人,能有多幸福啊!

锄完草,我们回到了院子里。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就开始看新闻,因为这是她唯一喜欢看的节目。看着、看着,我在她暖呼呼的怀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张奶奶走了,她走得很安静。我常常感觉她还在我们身边,倾听我的话,还在慈祥地看着我。

“奶奶,天上那颗最明亮的星星是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