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相关作文

【篇一: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作文】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他的特长是抄菜。有一次我要过生日了我们本来打算要去吃KFC可是妈妈觉的在那里吃很不卫生于是妈妈就决定在家里自己抄菜吃。开始我还是有一点不能接受,不过闻到了妈妈那种种气味烹香的菜就忍不住大开嘴巴——尽情的.吃。所以我度过了幸福的生日。当然妈妈的功劳最大!

我的妈妈很讲卫生如果她周末有放假的话那么她一定会把地板认认真真的拖了一遍而且他拖地板的水平那叫一个字——绝。如果她拖完地板你在看看地板保证地上掉一根头发都能看见!

我的妈妈十分热爱劳动只要她有空就会到家们前的田里做起农活来想拔草、施肥、种田……她都要做。有的时候要吃饭了我叫妈妈回来吃饭,我叫妈妈回来吃饭谁知妈妈却说:“你们先吃吧我做完这片土地自然就会去吃饭的!”

我的妈妈虽然长相不怎么样但是她却有一颗比雪还要纯洁的心每次捐款的时候妈妈就叫我钱捐的多一些好让那些灾区的小朋友们早日建起一个美好的家!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我的妈妈。

【篇二:秋游】

【秋游】

王子翔

今天早上,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些大雁向南迁徙,在宝蓝的天空中,排成人字向南飞去,秋风拂过,空气显得格外的清爽。早上7点30分,我们排着队,上了大巴。

大巴开动了,我看见高楼大厦耸立在大路的两旁,道路两旁走满了人群。上了高速,我看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稻田里扎买了许多姿态不一的稻草人,偶尔还可以看见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

下了高速,很快就到了秋游活动的地点。这是驿头学生实践基地,有许多个房间,还分为一二两层。早上,我们在这个院子里会有两个活动:做麦饼,做花瓶。开始做麦饼啊,老师细心的教着我们。过一会儿,麦饼的模样就做好啦!往锅里一烤,过了一会儿,一个香喷喷的麦饼就出炉啦!

早上第二个活动是做一个花瓶。我们拿出自己带的玻璃瓶,跟着老师,上了二楼的一个房间,选了座位,又分成六人一小组,拿起细麻绳把自己带的玻璃瓶装饰了一下用,用胶水把自己喜欢的图案粘在玻璃瓶上,花瓶也做好了。

下午,西洲岛农庄的老师又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农民们种田的辛苦:让每个同学拿着锄头在田里干活一小会儿。我们干了一会儿,就筋疲力尽了,我心想:我们才干了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农民伯伯工作时间比我们长很多呢,肯定比我们更累。想起了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体验了农民们种田的辛苦,老师又送了我们一株绿萝,就让我们到院子里的游乐园闯关卡。我们先玩陆地拓展,为我们每个人都顺利通过每一个关卡,来到水上拓展了,水上拓展的每一个关卡都非常的难,小乐、小姜都落水了呢,我在一个“水上浮板”这个关卡里也差点落水了。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回家了,同学们带着满身的快乐和劳动成果乘着大巴回家了。

【难忘的秋游】

冯暄策

今天是我们班一年一度的秋游,我们早早来到教室,可过了好久,林老师还没来,看着别班的人差不多都快走了,我们心急如焚,看着别班都在排队,我们决定排好了队等老师来!林老师终于出现了,领着我们到大巴车上去,我们看着窗外的风景,仿佛从未有过如此美妙的旅行。大约过了四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秋游的第一站——临江实践基地。

与其说是一个实践基地,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四合院吧。一进大门,就有一个老爷爷对我们说:“今天上午我们要上两节课……”。我听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难道这两节课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课?那我们是来秋游的,还是来上课的?老爷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不紧不慢地说:“这两节课是做麦饼和做花瓶!”我长舒一口气,开心地笑了。大家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做麦饼了,平时我们只吃现成的麦饼,可从没自己动手做过呢,但谁也不示弱,似模似样按部就班的就动起手来了。先放面粉揉,再压成圆饼,放入馅料后做成一个个“小包子”,然后慢慢压圆,紧接着就是放进电烤炉,没几分钟炉子里就飘来一阵阵香气,还真和麦饼店里的气味一模一样呢!十几分钟后,大家拿到自己做的麦饼高兴地吃起来,这味道,真香!

轮到我们做花瓶啦!我拿着麻绳按着指导,做出了一个写着2015的花瓶,开心极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老师让我们拿锄头种玉米,我放了6粒玉米种子,盖上一层泥土,种子就种好了。说得那么轻松,实际过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抡起真正的锄头在田里种地呢,这感觉真好!之后老师还带领我们到大棚里给我们介绍水培植物,还给每人分了一株绿萝,刚好装入早上的花瓶里,完美!最有趣的要数水上拓展了,大家都十分紧张,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落入水中,但小侯同学摔了两次还不过瘾,可以说是“跳水冠军”了……

意犹未尽的秋游,有欢乐,有汗水,有收获,真是难忘的经历!

【秋游】

虞祺信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临江秋游。这次秋游我已经期待了一个多星期了。

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只见同学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伍了。我赶紧跟着队伍,有秩序地上了大巴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这里有柿子树,瓯柑树,豆角……有着浓浓的田园气息。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远处农民伯伯种植的身影。

接着,一个领队叔叔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这里摆满了文学作品,有鲁迅的,有老舍的,还有丰子恺的……琳琅满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起来。

“同学们,集合啦!”领导叔叔的声音像一条绳子,将我从书中拉了回来。他带着大家来到了一个房间,和我们说,接下来要教我们做麦饼,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看他给大家做了一次示范后,我们就开工了。我们每人从老师那里领了一个圆形的面团,把它压平,然后用擀面杖将他擀大擀扁。接着老师在我们压扁了的面团中间放了配料。再接着,我将旁边的皮往上拉,包住中间的料,形成了一个球形的面团。我用擀面杖将他擀平,放入烤炉,大约过了十分钟,我的麦饼就出炉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咬了一口。啊!太美味了,味道简直胜过奶奶给我做的地道的永嘉麦饼!我用袋子小心地将它装好,准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这时,一位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片农田里,教我们种田。我们大家拿起锄头,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田里挖了三个坑,然后在每个坑里放入两粒玉米种子,最后用土填平。这看似简单的农活把我们累得不成样子了。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能辜负了农民伯伯的汗水!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还让我们观看了水培的过程。我们知道了,这项技术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让我们祖国的农业变得更加发达!

这次秋游不仅好玩,而且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篇三: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再普通不过的男人了,是中国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一员,甚至比他们还要普通。

时光荏苒,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幸好身体还不错。我们一年只能见几面,每一次见面我都会觉得父亲又苍老点了。

每次见到父亲,他都是很开心的样子,也总是会喝点酒,聊着聊着就会把话题带到他的小时候,从他的少年时期,一直聊到现在。

他的一生吃过许多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手带大了五个孩子,父亲做为长子,在读完中学后就不得不辍学了。好在爷爷生前和奶奶是卖肉的,还有些家底,在爷爷去世后,一家也没到穷困潦倒的地步。

辍学后,父亲在奶奶的肉铺里帮忙,他不止要帮着卖肉,还要种田、放牛、帮奶奶带弟弟妹妹们,一刻也没闲着。

父亲的少年就是在辛苦、汗水和坚韧中度过的。

父亲中年时在一次相亲上认识了妈妈。说起来可笑,当时三十岁的父亲遇见了一位比他小十岁的妙龄女子,没想到还和他恋爱结婚了。

他们一起在外打拼了四五年,生意有了起色,攒钱在家买了套房子,常常寄钱给叔叔读书,在一切都向好处发展的时候,不幸悄然而至。

妈妈得了宫外孕,大出血,在当时医学不是很发达,妈妈生死未卜。父亲为了给妈妈治疗,手术费花费了不少钱,因此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也花完了,妈妈的身体也消瘦了许多。当时他们身处外地,与家人联系不方便,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父亲一人承担。

在不幸的那几年过去后,就生下了我,在那最难熬的日子里,父亲找过几份工,从早干到晚,父亲现在回忆起来,说“当时年轻力壮,干再多的活也没感觉累过。”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也许平凡,但在我心里他就像超人一样的存在。

【篇四:舞出新生活】

翻开过去的相册,一张张黑白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这本相册中大部分的照片都是爷爷奶奶在田间劳作时拍的,只有几张是奶奶穿着好看的衣服演出时拍的,不过都有些泛黄了。合起相册,再看看现在的奶奶,每天都穿着时尚的衣服,和隔壁的张奶奶一起出去跳舞。

“走喽,一起去跳舞啊!”这不,张奶奶又在扯着嗓门大喊了。唉,看来奶奶又被张奶奶拐跑了,真是的,也不知道在家陪陪我。我心想:不如,我也去看看,奶奶跳舞的样子我可从未欣赏过呢。于是,我也跟着奶奶一起去了。一进入广场,便传来了“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的歌声。广场上热闹非凡,在中间有几十个老太太在跳舞,旁边还有一群围观的人,和一些也在学着跳的人。奶奶竟然也想让我一起去跳,我连忙说:“不了,不了。”奶奶也不强迫我,就让我在一旁看着,别到处乱跑。然后自己拉着张奶奶一起去跳舞了。我看着她们在哪里扭呀扭呀,还挺有意思的。过了一会儿,奶奶跳完了舞,拉着我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奶奶:“奶奶你什么时候这么喜欢跳舞啦?在相册上怎么只有几张你跳舞的照片啊?”奶奶笑着说:“那是因为过去的条件不允许,以前,我们这些乡下人都要忙着种田,干活,一刻都闲不下来,晚上回到家,还得做饭洗碗,之后就会感觉很累,哪会有精力出去跳舞啊,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整日为生计而烦恼,土地也都被征收了,也有时间闲下来了,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出去跳舞,打麻将……”奶奶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最后,奶奶还说道:“现在,扬中已经变得比以前更美了,也更富裕了,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追求精神上的生活,还有经常锻炼,这样才能活得更久啊。”我说:“奶奶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奶奶微笑着抚摸着我的额头。

扬中的变化真大啊,在以前人们都忙着种田,而现在人们都闲了下来,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去跳跳舞。人们在追求物质的需要时,也不忘精神上的需求,这样才能建设最美扬中。

【篇五:田园风光】

乡下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乡下蔬果是鲜美多汁的;乡下空气是清新无比的;乡下景色是美不胜收的……它,常常使人留恋,让人向往。

我的家乡在魅力十足的杭州城,但我光顾乡下的次数却数不胜数。清晨,乡下云雾缭绕,一栋栋房屋之间分不清边界,此时此刻,所有的劳动人民都沉浸在甜甜蜜蜜的梦乡之中,村子里一片寂静。

渐渐的,晓雾渐淡,不知是谁家起早贪黑的公鸡那么勤快,未等人们走出梦乡,早早地爬上屋顶。“喔!喔!喔——”这一阵洪亮的“铃声”把人们从梦乡中拉了出来,一下子就叫醒了大家。刚刚步入清香袅袅的早晨,勤劳的人们就飞速洗漱穿衣,刹那间,大街小巷上有变得车水马龙。一阵蒙蒙细雨过后,空气清新了许多,我情不自禁贪婪地深吸了几口。

上午,朴实的农民们在繁忙的农活中度过,没有任何一个人闲着,正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滴在农田上,农民们有的锄地,有的种田,还有的搓麻绳。大人都在忙活着,小孩怎么能闲着呢?牧童们骑着牛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放羊,农村小孩们在家里帮着父母干活。

中午,劳累了一个上午的人们禁不住香气扑鼻的食物的诱惑,都迫不及待地回归家中,享受妻子们的巧手妙艺。下午,农民们继续种田,孩子们在柔软的空地上拔草、翻跟斗、摔跤比赛……

傍晚,夕阳的余光慢慢暗了下来。辛苦一整天的农民走出了农田,回到了屋子里和妻子、孩子一起享用晚餐,度过了愉快地一天。不久,夜幕降临,人们又走进了甜美的梦乡。

【篇六:感悟】

写同学录的时候,好朋友在她的偶像那一栏写了陶渊明,最喜欢的作品一栏写了《归园田居》,让我十分的诧异。我笑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都还未进入社会呢,居然就开始欣赏起归隐的生活啦?她说她喜欢的是这种怡然的生活态度。对此,我不置可否。大家在读陶渊明的诗的时候,很容易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所吸引,甚至觉得归园田居,与清风为伴,让诗酒作陪的闲适生活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才是我们追求的高风亮节。为此,我却有不同的解读。

当初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一直被“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所吸引,后来看了《桃花源记》的动画电影方才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和平,是国泰民安,是安居乐业,是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奴役。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过得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尤其现在农民种田不仅不用交税,甚至每亩田国家还会给补贴。

然而印象中一直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种田都是要交税的,每次粮食收成后都会有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催缴。后来慢慢的不用交了,再后来还有补贴了。这一变化是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来到的。学习过近代史都知道,从清末的闭关锁国到如今的富国强国,我们国家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牺牲了多少的英雄儿女,有多少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奉献了他们的一生。因为不放弃,因为有顽强的斗志,因为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终将取得胜利。所以我们迎来了今天这般美好的生活。

每次在解读诗歌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作者空有一腔抱负而无法施展的遗憾之情。也有不少诗人因为不得志而选择归隐,从此清风明月,不问世事。但仔细想来,这和逃避挫折有什么区别呢?虽然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有没有真的去争取过,去努力过,或者他们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有他们的无奈。但是我们实在不应该将这种不得志则归隐夸大的赞美,过分的推崇。毕竟若是人人都在不得志的时候双手一挥,归隐山林,那我们的社会要怎么发展呢?我们的国家又何谈富强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已然是家徒四壁,妻儿老母已食不果腹了,我们还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然成全了所谓的气节,但是我们的孝义呢?又将置于何地呢?由此看来,有时候能够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人反而是伟大的。

诚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生活,有各自的追求,我们不能主观的评判谁对谁错,只是生而为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不轻易放弃。

【篇七:有个这样的人】

有人是懒惰的,有人是勤劳的,当然也会有人是丑陋的,而我的哪一个却是善良的、朴实的,他的一生会永远帮助我走到他生命的尽头——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名农村人,他虽然是农村人,但是并不种田,也不放牛,也不养鸡鸭,他去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很多人都去劝他说:当一名建筑工人很苦的,比种田、放牛还要苦,可是他却不听,非要一意孤行。我也问过他:为什么要当一名工人?可他却不回答我,我也没有再问下去。

他的样貌虽说不好看,可还是说得过去的,长得浓眉小眼,眼睛眯起来就跟没有一样的,头发也很少,在我村子里是有名的大光头。虽然是这样,但我也还是喜欢她的头发,因为我的头发比他要长很多,很多……

我的爸爸今年虽说四十多岁吧,但整个人看起来就跟五六十岁的老人看起来差不多。我总说:要他多锻炼,可他就是不听我说的,还总说我唠叨他。现在他也退休了,也不去当工人了,但也不去种田,奶奶跟他说:让他去家里帮忙看家,他总说:那里也太苦了,要吃肉,没肉吃,要用电,没有电,而且想上厕所也没地方去,整日坐在那里发呆,无所事事,奶奶却总说:你呀你,真不知道怎么办。爸爸却说:我不是不想去,而是我想在这里跟你们一起。

奶奶认为爸爸总是无所事事,但是我却看到爸爸经常帮助我们小区里的人做事情,却不留名字,看到清洁工人在那里,他跑过去帮助他,整理和分类垃圾,那天,我刚好看到他在那里帮助清洁工人,我一直站在那里不动,也不去帮他人,看到清洁工人走了之后才跑过去跟爸爸说:帮助别人是好事,可是你也要爱干净才好。爸爸却对我说:帮助别人不分好坏,也不分大小,我惭愧了。

爸爸的好,在我眼里,爸爸的坏,却全在奶奶的眼里。

有这样一个人只把好藏在心里,却人们以为他是坏人,其实不是的,只是他的好,你们没有看到,却只有我看到了。

【篇八:滋味】

“淡荡春光寒食月,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细。”薄雾弥漫,一切尽显舒服惬意,“种田思挑水,挑水思种田。”在繁华的大城市待久了,便十分向往农家生活。借着寒假之际,我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去体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来到安顺扬家屯,就要提到那令人叹闻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沧桑,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屯堡文化来源于朱元璋大军征南和随后调北填南,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岁月悠悠,时光倒流,六百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静静地听着老一辈人讲述着它的来历,未尝不是一种享受,让我们走进屯堡,走进那悠远的年代……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昏晚,没想到我是如此听的痴迷,都舍不得离开。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晚春时节,家家都忙着去耕种,所以天还未完全亮,我便早早起床。在清晨的雾霭里,拿着手中的秧苗,朝着稻田地出发。可是插秧也并未我所想象的容易,面向黄土背朝天慢慢地在水稻田里摸索移动,脚在稻田的泥泞中淌出二道长长的辄迹,脚下滑软难走,腰腿酸痛不堪。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切实的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对盘中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认识,站在无垠的田野里,戴着斗笠,顶着朦胧细雨,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插秧的动作。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为了丰富自身能力,我提议让母亲教我织围巾,只见她右手拿着针,不断地向前推,向左推,把左手针上的线全挑到右手的针上,操作十分娴熟,不一会一个线球已被她织完。于是母亲便叫我亲手试一试,我反复模仿着母亲的动作方式,笨拙地,一针一针的织,但每一次挑针、滑针、平针、麻花针,都充满了用意。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我最终通过双手努力完成了一条围巾,送给了我爱的人,也许这算是一份独特的充满爱的礼物吧。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记忆中最深刻的美食只能数安顺地道的酸汤鱼,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叫阿婆看我大展厨艺。首先要认真地处理好鱼,用盐、胡椒粉、糟辣椒,接着将豆腐切小块,香菇切片,西红柿切段,然后潇洒地将姜蒜片、鱼头、鱼骨下油锅,用姜蒜片爆香,将鱼头、鱼骨煎至表面微黄,倒入适量红酸汤和少许盐调味,倒入香菇片、豆腐块和部分葱段煮熟后放入西红柿,煮至断生,倒入鱼肉片拨散,静等半小时,一道复杂制作但美味可口的酸汤鱼就出炉了,阿婆尝了尝,不断夸赞,心里的喜悦还是溢于言表,还记得这道菜是小时候父亲教我的,只要用心烹饪,美食就能带来绝妙的风味。

平凡的农家生活,却蕴含着值得珍惜的点滴,每一次劳动,每一次学习,都收获满满,期望还能有这样的一次体验,继续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磨练,在辛苦中不断找感悟,品味劳动带来的滋味。

【篇九:一封家书表孝心】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十一年前的某一天,您和爸爸用泪水和欢笑迎接我的到来,可是,因为我的到来,让原本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坚难了。奶奶和爷爷因为要外出种田而早出晚归,爸爸也因为要工作,晚上很晚回,家里的负担就全落到您的身上,既要照顾刚出生的我,又要打扫家里,又苦又累,但您没能怨过谁,而是默默的做这一切。

在一岁大三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上学了,而您,为了家,在我上学之前就找了一份工作,准备在我上学后工作,让家里的经济好一点。妈妈过的这么苦这么累,为了家而付出一切,而我却不懂事——每次回家后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等您回来清理家,而劳累了一天的您回来后,看见屋里一团糟,没有休息就开始清理家,每次都累的倒头就睡,还无知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用单纯的眼睛看着您,您也看着我,什么也没说。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非常任性,经常羡慕别人这个那个,就让您买这个那个,我明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却非要买,而您却为了我要买的东西而操心,自己的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不值得为自己买新衣,每次跟我买很多漂亮的衣服,有好吃的自己不值得吃,不值得买,而我想吃的都跟我买回来。

不过,妈妈,我想现在对您说:“妈妈我长大了,在需要您在像以前那样为我操劳,我也不会像从前那么任性,那么爱捣乱,我会听您的话,为您做很多的事,我还会好好读书,让您今后的生活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祝您:

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您的女儿:XX

【篇十: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生活逐渐被分为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我们每天也能干更多的事情了。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形容如何了解外界信息,他们会回答:早上看报纸,晚上看新闻。而如今,收获信息的道路越来越多,所要花的精力与时间也越来越短,如通过电视、网络等等,再也不用象以前那么麻烦了。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谈谈是如何阅读的,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看书,而如今,在网络上也可以轻轻松松地阅读,甚至还可以听书。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谈谈是如何买东西的,他们会说:走很长一段路到店里问服务员直接付现金买,而如今,便利店抬头不见低头见,互联网上也可以轻松购物,并且可以自己选择几时到货。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说说他们是如何去了解自己不懂的问题的,他们会告诉你:问别人,但往往别人也不知道,现在的社会,文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面越来越广,并且网上随时一搜,答案就可以随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再也不会出现不懂问题的问不到答案的情况了。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回答游戏是什么,他们会回答说:打弹子、跳皮筋等,而如今,不仅是这种传统游戏,电子游戏也多到了数不胜数,并且电子游戏种类繁多,每个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所喜好的。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谈谈是如何起床的,太多会说:听鸡叫,而现在,闹钟首先被发明出来,随后手机上也有了闹钟,并且还可以自己设置好听的音乐铃声,人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迟到、会起不来床了。

如果让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说说他们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他们会告诉你:白天工作、种田,晚上凑在一起看电视。而现在,科技发展了,生活富裕了,选择多了,再也不用每天种田,这些时间,不仅可以做其它很多事,还可以用这些多余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大多数人都用于看新闻,看电子书,玩电子游戏,生活也不在像之前那么单调只有几大板块了,现在分裂成了无数的小板块,能干的事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了。

生活变为了碎片化,办事越来越方便了,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了,人们也越来越满足了,碎片化的信息了解,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游戏,碎片化的时间,一切都变为了碎片化。

但是,碎片化也有缺点,人们会感觉到时间少了,事情多了,容易变得烦燥了,感觉有很多事要去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也逐渐少了,碎片化的生活还容易使你遗忘某些事情,导致极大的不便。

我相信,随着科技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困惑很快就会被解决,但解决后也许还会有新的问题发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