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相关作文

【篇一:绿萝的观察日记】

星期天上午,我来到作文班,看见了一盆绿萝,我就好奇地观察起来。

花盆中竖着一根长长的,粗粗的大柱子,绿萝的茎就紧紧地缠绕着这根柱子,茎上有许多小刺,就是靠它们才深深地扎进绿萝的大柱子里。叶子长长后就可以把它们固定起来,可以作装饰品。缠在字画框上,给字画加上了一个绿色的花边,更添一分诗意。

绿萝的再生能力很强,因为茎上有许多小黑点,那些黑点就是气根,绿萝的再生就全靠它们。当一根茎长长后剪下来把它插

到水里,不久就长出来了一些白色的绒毛和根须,白色的根须像老爷爷的胡须;白色的绒毛像桃子上的毛一样,很软。

绿萝的叶子很茂盛,像一片绿色的天地。每一小节上都有一片小叶子,小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是嫩绿的,卷起来,像害羞的.小姑娘。后来慢慢地长大,变成深绿色的,慢慢地撑开,此时的叶子就像一把扇子。有的五六片叶子聚在一起,像是在开会;有的两片叶子依偎在一起,像是在说着悄悄话;还有的一片叶子高傲地站在枝头上,好像在展示着什么?

原来一盆小小的绿萝也有这么多的奥秘呀!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

【篇二:水墨银杏】

爷爷非常最喜欢收藏字画,也喜欢银杏,所以,爷爷的收藏里有很多银杏题材的书画,这让我觉得爷爷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常常带我去他的书房里告诉我这张画是谁画的,历史多么多么久远啦,这帖子又是谁写的,字多么好看啦、多么有韵味啦……尤其是喜欢给我讲那张《水墨银杏》的故事。

一开始我还满不在乎,只是随口答应一句,随便看看就是了。到了后来我也喜欢上了这些东西。虽然不会细看,但也觉得这些字画颇有一番独到的韵味了。

一天,爷爷又讲起了那幅《水墨银杏》的来历:“蕊儿啊,想听听这幅画的来历吗?”我都听过很多遍了,自然不感兴趣,只应了一声“嗯”。“那天我在街上遛弯,看见一个卖字画的小摊,发现了这幅画。我一看这遒劲的笔锋勾勒的枝干,这银杏叶清晰的脉络,呦!这可是一幅好画啊,尤其是那墨,一闻就知道是好墨啊……”爷爷娓娓道来。说着又拿出那幅《水墨银杏》给我看。我只觉得这是一幅普通的水墨画罢了,就自顾自地玩去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间我就长大了。此时我早已经离开爷爷和家乡的银杏树多年了。一次偶然,收拾屋子时翻出了爷爷当年亲手绘画并送给我的那幅《水墨银杏》。我用手轻轻摩挲着那画,它已经被岁月所濡染,显出些沧桑了,但那银杏叶清晰的脉络,银杏树干那苍劲有力的笔锋与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依旧清朗地呈现在画上。霎时间,我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当年与爷爷一起赏画、一起在银杏林里散步、一起欢笑的场景,还有爷爷带我一起作画的场景。

“蕊儿,看,这样是树;这样是山;这样再画几笔,就是叶子了。注意要画得自然而独到啊!对了,画水时要注意水的流畅的感觉……”我在一旁听着,画着。我来画画,也只是在纸上胡乱抹几笔就好了。爷爷一看,连忙抓住我的手,说:“用力、用心,这样画出的画才有精神。”在爷爷有力的大手里,我的小手感到很温暖、很温暖……

但是,到现在为止,我总是画不出爷爷亲手绘画的那幅《水墨银杏》的感觉,为什么?

爷爷绘画的那幅《水墨银杏》,有这样一个故事:爷爷的水墨画总给人一种独到的韵味,尤其是他画的水墨银杏,给人飘逸、洒脱之感,仿佛一个人置于山巅之上,临风而立。一天,一人来致家中,以高价购买他的这幅《水墨银杏》,还要他按此图构思,仿画更多的水墨银杏,并说“画多少,买多少,价格一律等同。”爷爷说:“高贵的艺术都是孤品,因为精神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机械复制永远创造不出贵族。”那人悻悻而去,爷爷把这幅《水墨银杏》装裱起来,让我好好收藏,从此不画水墨银杏。

但是,爷爷的这幅《水墨银杏》和他讲到的地摊上的《水墨银杏》又有什么联系呢?于是,我拨通了爷爷的电话。

爷爷说:“一幅小品为什么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因为它缺少的是背景。中国文人画不但多以山水为背景,更是以精神为背景,没有精神的背景,任何作品都不可以称为艺术。”我说:“爷爷,我明白了,您说出了中国水墨的精髓,我一定会画出和您一样精神的水墨银杏。”爷爷哈哈大笑,说:“我的蕊儿就是有灵气。但是,你要记着,贵族,无论在街道边或者是殿堂上,他都是贵族,他因为他的精神而高贵。”

【篇三:关爱只不过是一阵花香】

在成长中,我们一定有无数次被别人关爱的经历。其实,关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

我四年级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件令我感触特别深的事。我们的班主任因公被调走了,学校要为我们安排一个新的班主任。大家感到很不舍,同时又猜想着新来的班主任会是什么样的,我感到特别的期待。

第二天早上,值日的同学打开了门。一踏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放得整整齐齐的桌椅,地上一尘不染,地板几乎可以映出人的身影,玻璃窗也被擦得闪闪发光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字画和墙报,看起来就像是个“书香门第”。

同学们都感到很吃惊。“我们没走错地方吧?”“不,一定是雷锋来过!”然而,最让感到我吃惊的是,整个教室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花香。讲台上、课桌上、墙边的书柜上,只要能放的地方都摆满了花。有兰花、桃花、梨花……它们的香气混合着,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一进来就好像踏进了仙境似的,感到特别温馨,使人心旷神怡。这些花的颜色都很淡,花瓶是白色的饮料瓶,可看起来一点也不单调,与周围的字画搭配起来,给人一种高贵、淡雅的感觉,似乎感到心胸变得宽广起来了、

这干净的地板,整齐地桌椅,明亮的窗户,淡雅的花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渲染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

不一会儿,一个大约二十岁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瘦瘦的,矮矮的,长长的头发,明亮的眼睛,直而挺的鼻子,樱桃般的小嘴和微微翘起的嘴角。她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似的,一看就会觉得她是个乐观的人。她笑了笑说:“同学们,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黄,希望我们能和睦相处。”然后她点了名,和大家上了第一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她无比的人格魅力。

下课后,班长站上讲台,大声的说:“你们不知道吧!昨天放学后,她到教室来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教室打扫干净。然后又亲自到后面的山上去摘下了这些花,插在了教室里。她对我们这么好,大家可要好好表现呀!”

原来教室是新班主任收拾干净的,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翻山越岭为我们摘花,她可真是一个有心人,对于她这么一个瘦弱的人来说,上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见,她是真的对我们好。

关爱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体现出来的。其实,要证明关爱,用一阵花香就足够了。

【篇四:最忆是苏州也】

苏州,是人们一想到“江南”就会联想到的一个地方,是一个浪漫的江南水乡。这次的研学之旅,我们就有幸来到了人间天堂的苏州。

初入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动态的风景画,宁静中又添一丝热闹。宁静是它本身,热闹即是人为。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其中,中花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以水为主,一座座亭子屹立在水畔。而西花园的建筑最为精美绝伦,连外国人都为之赞叹。精雕细刻,牌匾高高悬挂于檐。镂空的格子窗,想必在从前一定是用纸糊就的。东花园开阔舒朗,不管是从大体还是从细节来看,都是美轮美奂的。我置身其中,宛如置身于当代名家之手笔的水墨画中,但由于时间的原因,不得作长时间的逗留,旋即离开了这座各个角度自成一画的园林。

拙政园外就是一条小吃街,丰富的吴地美食,琳琅满目的饰品,纷纷挤入眼帘,让人有一种冲动的购买欲望。

结束了短暂的午休时光,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这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从底楼到顶楼共三层,层与层之间由楼梯连接。从入口进来便是二楼,一进门的楼梯处会看到一条人工瀑布,由三楼顶楼发源,随墙壁缓缓又激昂地流进一楼的池底。

逛累了,休息一会,坐在一楼小池旁,听着水声,看着水中各形各色的金鱼,也是别样的一番美景。底楼主要陈列着一些瓷器和书画,二楼同一楼大致相同。从二楼出去,连接着园内的是一处休闲区。在这里可以看到苏州博物馆的外部轮廓。还有一处小竹林,是一个照相的好地方。三楼灯光暗沉,可能是为了突出字画的古韵和美感,毕竟这些字画距今已有一些年头了。

回程时一片枯黄的树叶从枝头飘落,秋已深了,但苏州依然散发着生机。苏州真的处处皆是美景,连普通人家的逼仄狭小的住宅都别有一番风味。正当我准备拍下眼前的一帧帧风情时,一对恩爱又浪漫的爷爷奶奶手牵手走了过去。

江南忆,最忆是苏州也!

【篇五:沿途的风景才最美】

今天星期天,妈妈要送我去上兴趣课,早上妈妈很早就把我叫醒了,又是一个围着兴趣班转的周末,感觉有点无聊。

上完兴趣课,我和妈妈一起去街上,妈妈给我买了一份炸洋芋,知道吗?这是我妈妈家乡的小吃,真是太美味了。这算是妈妈今天对我表现的奖励,奖品不是很大,但是我很喜欢,这是奖励的味道。

吃过东西,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店,在我们路过婺江时,我看到江上有好多人在划船,岸边上还有人在散步,那里的风景好美啊!好像是个公园,但我不是很确定,妈妈说这是黄宾虹艺术馆,妈妈知道我想进去看看,就停下车带着我一起进去,走到里面,妈妈指着一个高高的雕像告诉我说那就是黄宾虹,雕像的对面是黄宾虹的字画展厅,我和妈妈一起走进去,里面呈现出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不一样的字画,我一边看妈妈一边给我讲。我看得很认真,画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人有鸟,有房屋有小桥,好像跟真的一样,妈妈说这些都是用毛笔画出来的。画得可真好,我觉得他太了不起啦!

走出展厅,我们沿着小路走了一圈,里面有好几处古老的房子,我们一边走妈妈一边给我讲,讲了一些关于古时人的生活礼仪,好多就在里面《弟子规》我们常背到的,给我感受很深。

到了书店里我还看到了我很想要的《米小圈上学记》,这让我兴奋极了。

今天我很开心,在妈妈的陪伴,我一路上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我想就像老师告诉我们的,不用特意去寻找,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你经过的路上就有最美的风景!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作者开篇直言只有兴趣班的周末有些无聊,直到看到沿途的风景,才发现美好的风景无处不在。其实只要用心,何愁此地无风景呢?

【篇六:家乡的艺术】

我的家乡在通渭,这里,比不上大城市那样的辉煌和富丽;可蜿蜒曲折的牛谷河孕育出通渭特有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通渭人薪火相传,终于赢得艺术之乡的美誉。

盛夏时节,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你就会被一幅幅奇观所震惊:鳞次栉比的画廊随处可见;文房四宝的店铺令人驻足。在画廊中,不时看到书画家挥斥方遒,不时赢得一阵阵喝彩。

走进通渭人家中,家家挂字画可不是“你出门衣服可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字也不识,但不能不挂字画”。这是著各作家贾平凹对通渭人喜爱字画的真实写照——“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

一个曾以干旱贫困出名的县城,如今却以“中国书画之乡”“翰墨之乡”闻名遐迩。

通渭对“书画”十分重视,书法培训班多不胜数。学中也有专门的书法课程,通过老师的教导,我认识到艺术不是一门要来放松的娱乐性活动,而是一种技术,想要学懂、吃透极其困难。书法讲究严谨,法度森严;同时也是线条优美、刚劲硬朗。

通渭所出的文化名人更是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就是东汉时期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他们能书善画,精通韵律,开启了我国五言诗的先河。

通渭是培育艺术的沃地,一位位才子从这里走出,不久的将来,它所孕育的艺术成果将大放异彩,让人叹为观止!

【篇七:书画之乡】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回乡老家去过年。

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们一家去大爷爷家拜年。拜完年,大爷爷就叫爸爸陪着他喝罐罐茶。在大爷爷家的客房炕上,他们围着一张上了年月的小炕桌,盘曲着双腿,相向而坐。他们一边听着咕噜咕噜的茶水声,一边吃着大奶奶亲手做的油饼,一边聊着天,气氛颇为融洽。

大爷爷蜷曲了身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扑哧扑哧地向着烟熏火燎的柴火炉子吹着气,紧接着,金黄色的火苗子就又升上来了,随后是长长的一串咳嗽声。

“晓军,你是个读书人,你认得字,你说这客房里的字画,那一幅最好?”大爷爷指着房屋四周挂满的字画,一手按着喘息未定的胸膛,一手捋着灰白的胡子,自豪的问爸爸。

“要我看,还是老魏的这幅中堂好,这幅中堂现在可值钱着来。”爸爸看着屋子后墙中央方桌前的中堂说。

“我们俩的看法一样,你确实会认字,隔壁你吴大爷硬说是老魏的比不上陕西的那个叫什么的书法家的,为此,我们还争了大半年呢!他家的中堂就是那个陕西书法家写的。”大爷爷满意的点了点头,满脸的皱纹里都是笑容。

那几天,我像放开缰绳的小马驹,整天跟着老家的小伙伴们,走西家串东家的玩,玩累了,就随便去某个小伙伴家里喝水吃东西。我惊奇的发现,他们每家的客房里都挂满了书画。有中堂、有横幅;有的是崭新的,有的已经随着岁月的侵蚀而发黄;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端庄秀丽。这些书画虽然形式不一,风格多样;但它们绝没有一幅是印制品,大多出自我们通渭的名家之手。这对于我这个小小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大饱眼福的机会,我都会驻足观赏良久。

后来,我疑惑的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老家人的客房里都喜欢挂满字画呢?”

爸爸若有所思地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就是我们通渭人,勤劳质朴的通渭人,将书画艺术爱到骨头里了啊!”

是啊,通渭人将书画艺术爱到骨头里了,我为通渭的书画艺术而自豪!

【篇八:游关中民俗博物馆】

星期五是个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的早上。学校组织我们四至六年级学生去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研学旅行。它坐落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东接翠花山,南靠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

我们一下车,就看到了元乾通地的四个大字,它的左面有很多神仙,右面有很多的和尚在拜仙,上面还有一只非常大的凤凰,我被高大气派古朴的砖雕大门所震撼。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就看到了栓马桩。它被喻为地上的兵马俑。而后我们又参观了名人字画,参观完名人字画以后。先后又去参观了雷宅、孙宅、耿宅、毛宅、崔宅,它们的宅院各不相同,有的宅主是习武之人,有的宅主是做生意之人……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民俗展览馆,里面都珍藏着千手观音、十八罗汉、文房四宝,还有一些兵器、发簪等等。

下来,我们还亲身体验了古人的生活习俗,如:学印名人字画、做中国结、唱华阴老腔等等。该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了,而我依依不舍地上了回学校的旅行大巴车上。

在这一次研学旅行和实践活动中,让我认识到了古代艺术的美,也让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习俗,以及要保护文物。

【篇九:家乡美】

我的家乡通渭既没有山清水秀的名山大川,也不是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但是,它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名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想知道我的家乡到底有多美,那就请你跟我来,一起领略那扑鼻而来的墨香吧。

在我的家乡,书法和国画是个江湖,处处散发着书画艺术的幽香,在我看来,书法和国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通渭的名片。在我们通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书法,画家。比如,我知道的有田应龙,魏岳嵩,他们的书法和绘画我都非常喜欢。并且在我们通渭。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不管你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你识不识字,几乎家家户户家里都挂满了字画,这种习俗被笑称为“通渭现象”。

通渭几乎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书画艺术节”,每到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都会涌向通渭,他们不仅仅带来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将通渭的文化艺术带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通渭的文画艺术之美。每到这个时候,也是通渭最热闹的时候。南园搭起的舞台上每晚都会有文艺表演,好看的节目,还有书画爱好者,也会在舞台上大显身手。每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的人们彷佛浸泡在书画的海洋里,到处都在再谈论书法绘画。大街上,搭起的帐篷里,艺术家在挥毫泼墨。文房四宝,玉器字画,地域美食……好一派节日的气氛,好一副家乡的美景。

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的家乡自豪!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