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相关作文

【篇一:锦瑟流年万水千山】

寻一段乡愁,追一份情缘。咫尺天涯,千回百转。滚滚红尘,终是遇见——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也许是她心里最真实的思想。一辈子的流浪,一辈子的找寻,那个天涯浪子——三毛。

我一直认为有很多人天生就是用来流浪的,就像三毛式的一些背包客。曾经,我很固执地认为,我就是这个样子,向往那些神秘而又美好的地方,追求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了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高兴半天;可以在婚礼时戴一顶草帽、穿一身长裙,临走前找不到野花就取一束香菜别在帽檐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这样的人,因为我没有她的一双慧眼,在历经情殇后看破红尘;我没有她的勇气,抛去凡尘的一切,去找寻前世的乡愁;我没有她的灵智,按自己的心愿去活,活出自己,活得特立独行,活得高傲孤洁,如寒梅一般,烈艳而散着冷香,醉人心神。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后,还能香如故。

所以,她可以是三毛,而我只能是我。

那样的美貌,那样的才情;那样的流浪,那样的遇见。

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尽管雨季不再来,可撒哈拉的细沙还是随着时间微微抚平了一些年少为情足行他乡的惆怅。

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的经历,三毛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全都试着尝过,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一定要尝遍糖果盒里所有味道的糖果一样。所以在尝尽千滋百味后,她会毫不留恋地走了。就如她对母亲所说:“如果我什么时候决定离去,不要阻挡我,也许那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幸福。”是啊,历经了三生三世的劫难,看破红尘后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我只是有点伤心,在世时三毛与荷西分分合合,好不容易偷得六年的时光,却又让荷西弄丢了,但最后三毛安眠于国内,在她家乡的怀抱中,而荷西却安眠在那个风景独特的小岛上。我们怎么能够这么狠心,荷西走时,三毛只是经历了一瞬的刻骨铭心的生离,而我们怎么可以让他们变成永恒的死别。

有多少人羡慕三毛的恣意潇洒,但有多少人能知晓她那颗敏感的心中经历的痛苦。

最后,三毛终于像她一生的挚爱《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一样离去。但她的那一缕芳香、一丝孤傲、一份才情永远地留下,如寒冷的冬季夜空中那一颗独自闪耀的星星,令人生醉。在雨季、在撒哈拉、在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小岛、在我心中……

【篇二:品红楼梦人物】

一提到红楼梦,就难免会想到两个人名: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林黛玉。而后,则又会想起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既而便想到贾府由繁荣到最后的衰败这一悲惨的过程。而我今天所品的,则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

《红楼梦》插入了一些神话在之中,所以一些人物就如贾宝玉有些神话化,他名字中的“宝玉”便是因他出生时嘴里叼着一块宝玉而取的。而这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时所剩的那一石,幻化为了通灵宝玉,而贾宝玉的前世是被虚幻境的警幻仙子命为赤霹宫神瑛侍者,而这神瑛侍者则是转世成了贾宝玉。

《红楼梦》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对人物外貌描写十分地生动,能够特别形象地突出人物的特征,书中有一段对贾宝玉的描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剪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官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锻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从对贾宝玉从上到下穿着的描写也是极到位。而从对其面部的描写则是写出贾宝玉的英俊、潇洒的特点,仅仅这一段,就让这一人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开头就给了贾宝玉一个标签:风流。在他的出生时,因嘴衔着一块宝玉,所以人们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更是爱如珍宝。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抓来,所以被其父亲所厌恶,但贾母却还是很疼爱他。

贾宝玉曾说: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成天与那些姐妹们玩在一起,对于女子则最有仁让,而出门去干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傻子,而古时有句话叫做“红尘炼心”,而贾宝玉则是坠入红尘而无法自拔。但是却并非只有坏处,他对林黛玉的爱情却为人所称颂。

贾宝玉是作者笔下极具创造性的人物,可以说是集正邪两赋于一身,对于爱情的痴与不务正业之邪。但好的一面应多于负面,他有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对,而且他对于少女有爱悦、同情和一往情深,这也是对于封建社会南北女尊观念的冲击。

【篇三:给我一个理由去远方】

没想到一晃,青春就过去了。

原以为乘舟远航,定会享受一番云帆沧海;原以为长亭远望,定能欣赏一番月色微凉;原以为茶烟尚绿,定可独揽一番云淡天长。后来才发现,我的原以为只是以为。

时光来之不易,最后也只能珍惜。我从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与无常。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以风的洒脱笑看过往,以花的恬淡随遇而安。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渐渐懂得世事的我们,看淡了红尘,了却了过往,在最美而又最平凡的人间。

是的,青春一晃就过去了。

我唯一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祭奠我那段流逝的岁月,青春是阵偶尔滑过的风,不经意间,已吹得我泪流满面。我拥有后悔,至少,我还有可以后悔的资格,我的痛苦,快乐,一切的一切,在时间面前却显得那么卑微,那么弱小,那么的不堪一击,甚至,我竟望不穿往事如烟。

那到底是个从来就想拥有,却未曾真正获得的梦。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心总盛开在那繁花簇锦的远方,可现实告诉我不能,一次次的否认,让我意识到我总在别人的脚步中逍遥度日,我被所有人的梦想裹挟着向前奔去,我知道没有办法,我只能把它藏在心里,我只能欺骗自己,也只能欺骗。

总说梦想,那是怎样神圣的一个词啊,诗酒趁年华,梦想也要如期开花。我认得这句话,因为那是我的梦,也许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也许这对我来说,一生足矣。我愿倾尽青春所有的运气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勇气去换取这样的时刻,我也希望,在我的背后,有繁星闪烁。

“我不能抛弃心,我想。”我喜欢村上春树的这句话,他告诉了我远方,让我明白了不负春光。旅程注定是孤独的,不过还好,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风尘。更希望来生,我可以站成孤独的远方。

我以为这是我的创作,我以为这是我的一生。

【篇四:古城记忆——丽江】

都说古城里故事很多,藏在城墙轮廓或每条巷的角落。那破旧的痕迹像诉说着记忆,分寸断肠也不曾忘记。红尘轻易老,前世难作序,悲欢离合散聚,伶仃花落无语,遗世孤独是一声叹息……

——题记

青色的石板密铺而成的小道,木质雕花的门窗,灰色的砖瓦,低矮的屋檐,玉龙雪山上白雪皑皑反射着阳光照亮了整个古城,雪水融化蜿蜒而下环绕着整个古城,赐予人们来自大山深处的祝福——这是丽江,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城,没有喧嚣,仿佛与世隔绝。

我仍然记得初到丽江时的情形,那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汽车在空荡的马路上奔驰。在初阳的照映下,雪山上仿佛镀了一层金,闪耀得人睁不开眼,还睡眼惺忪的我立马清醒了,我舍不得错过它的美。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的眼睛也越瞪越大,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刚一到达古城,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果然没让我失望,丽江真是个世外桃源——古城还未醒来,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怕惊醒这座小城,我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水车悠悠地转着,屋角边的风铃叮叮地向着,这仿佛在我梦中出现过,好像我曾经来过这儿。

丽江古城曾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几百年来,多少茶商骑着马急匆匆地从这里经过又返回,这一路的艰辛无人知晓,只有古城默默地记录着一切,青色石板路上印着马蹄,耳边响起哒哒的蹄声……突然使我想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啊,这座古老而又风韵犹存的古城又在等待着谁呢?几百年过去了,它见证了几代人的兴衰,多少花开花落,而他等待的人却始终未归……

纳西族这个古老而善良的民族一直陪伴着丽江古城,从未放弃过从未离开。他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男耕女织好不快活。每当艳阳高照时,古城便热闹起来,游人密集商贩喧闹,少数民族的热情爽朗感染着我们,穿上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唱着歌儿跳起舞……我很是羡慕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科技,这样宁静自在的生活更加真实乐趣无穷。

数不清的故事发生在这座古城,每一块砖上印着无数人的脚印,人的一生不超过百年,古城却存在了近千年,它经历了一世又一世物是人非,看遍了一次又一次悲欢离合,或许你不记得古城的事物,但古城却永远记着你的足迹……

你怎会了解这座古城,你只看到它的悠远美丽,你只听到人声沸鼎,你却没有看到它的孤寂,没有听到它的叹息——红尘轻易老,前世难作序,遗世孤独是一声叹息……

【篇五:风筝与线】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风筝,厌倦了被线束缚,希望飞上最高的天空,随风而舞。无论线如何劝阻,说路要一步步走,总有一天你会飞上那最高的天,不要急于求成。可风筝一句都听不进去,反而愈发厌恶线了。当风筝飞在空中,看见红尘繁华就在自己脚下,想要飞得更高,挣脱线的束缚的欲望愈发强烈了。风筝一昧认为是线阻止了自己的脚步,不然自己可以飞得更高,它不顾线的苦苦哀求,一意孤行挣开了线,随风飘向远方,徒留线悲哀哭泣。风渐渐消失,失去了风的力量,风筝无力的落在树上,不得动弹。它想起了线,不论落入什么样的境地,线总会把它拉回来,可这个时候,没有线帮助它,风筝只能一日复一日地挂着,任由风吹雨打,最后化为一堆尘土,断送了自己的大好生命以及飞上蓝天的愿望。

“风筝与线”的事例数不胜数,现在的孩子总认为父母太唠叨,太啰嗦,这不行那不准,最后“断线而飞”,在不知名的角落,化作枯泥。父母的那一根线看似束缚了你,却是你生命的栋梁,梦想的阶梯,送你飞向蓝天。

就好比吧,做数学题是十分令人头痛的,妈妈常和我一起做,一起思考,但若我稍有惫懒,想罢工,“河东狮吼”就来了,我可惹不起,只得乖乖就范。当然了,做出来的成就感会冲掉一切不悦,这时候的满足是无法言喻的。所以我从不会为做题而和妈妈生气,因为我知道,她想让我飞得更高。

有时候,有些过分的要求总会被妈妈包容,她无私的做着我的牵线人。在某一个时间,让我御风飞翔,而非随风逐流,她,一直都在默默守护我。

很多人被红尘繁华迷住了眼,开始厌倦被束缚,却忽视了那根“束缚”的线,名为“爱”。不要质疑,爱会带你飞得更高。

风筝借线御风飞翔,孩子借父母爱而奔向那无限未来,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不要厌恶那根线,是它让你飞得更高。

借线御风吧!走向未来,走向光明大道!

【篇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读后感】

岁月如常,只是人走茶凉,那一枝落梅,终究化成了岁月里温浅的伤。

佳期如梦,只是因果有缘,那过往红尘,终究也只在佳期的阡陌上遗忘。

纳兰容若,出身在权倾朝野的纳兰世家,原本可以过着寻常富贵人家的逍遥生活,却偏偏坠入了与他的清绝孤傲不相符的红尘世界。有人说,他才高八斗,有人说,他风流多情,他是那个朝代最绚丽的存在,却用一生的时间空做了一场虚度无垠的梦。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他这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整整三十年。

他是多情男儿,把最纯的爱恋给了青梅表妹,把最真的厮守给了爱妻意梅,把最美的邂逅给了至爱沈宛。他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如水的禅心,他行走至哪里,哪里有素淡如莲的情怀,作者把他喻为曹寅笔下的贾宝玉,像,也不像。宝玉一生只有一个人,便是林黛玉,而容若呢?他给得起青梅表妹初见,却给不起她长久的幸福,他给得起爱妻意梅三年的恩爱相守,却最终生死相离,依然是负了她,他给得起沈宛款款深情,却无法与她相伴。他的一生终究是孤独的,因这三个女子走进了他的心里,却无法长久融入他的生命,他心里的忧伤与惆怅,思念与彷徨,夹杂在一更风雨一更愁中,成为化不开的心殇。

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一切归于从前,他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这一生的挣扎?

他是风华才子,短短三十载遗留下许多诗篇,清丽温婉的词藻,勾勒描摹着他的生命。他的一生犹如逆旅,愈是走得远,就愈是走得艰难。他的纳兰家的长子,从小被父亲纳兰明珠捧在掌心,从远近闻名的神童到年纪轻轻的举人,他这一路走得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也没有牵绊,如果不是掉进了疾病与情感的漩涡,他的成就势必不单单只在诗书文学之上。他自负才华,文韬武略无所不及,却当了整整九年的御前侍卫,他不甘满腹才华却不被当朝皇帝康熙所重用,他不甘美名其曰“御前侍卫”实则只是听人差遣而不得志,可是他又能如何,帝王的心思岂非他能够揣测,他的一生,沿着特定的轨迹行走,他信佛,于是佛便安排给他素淡如莲的一生,他也曾向往过着山水风情的生活,寻一个同他一样淡然若素的女子,携几个知己好友,过着天上人间的生活,可他知道他不能,他有父母,有庞大的纳兰家族,尘世的一切,他终究无法抛下。

一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一切归于从前,他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这一生的沉浮?

他三十一岁的生命,终究湮灭在康熙王朝,寒疾发作,沈宛能为他暖得了身子,却暖不了心。

容若合上眼,气息逐渐微弱,他本佛前的一朵金莲,生死只为赎命,此时,他不留恋,也不后悔,这一生,有三个女子为他厮守,有倾心的诗词为他徜徉,已然足够。他的一生,繁华似锦,却比不上一枝素梅绚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京城金碧堂皇,江南烟雨薄纱轻笼,他这一生,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落满白梅的深冬,只为着年月这一场盛大的宿醉。

【篇七:意外的遇见】

漫漫长路,只是红尘纤陌的一瞬间,就有可能成为一次意外的遇见,陪我同行一段路,解除路上的孤独。

追逐往事,与你相遇的情景又重现于我的脑海。

你与我年龄相仿,不过,你在我的老家,而我在城镇。第一次遇见你,时间不长,但是至今深刻。

我第一次回老家,是在前年暑假。刚到,便有归根之感,乡下的景与城景截然不同,一切归于自然,返璞归真。

吃完饭,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外婆笑着对我说:“他呀,经常来咱家,听我有孙子,很想见见你。这会儿碰见啦!”我好奇地看了看他,他也大胆地看着我,眼睛里明显透着猴气。我们像是心灵相通似地一起走了出去。

一出门,他便开了口,“嘿,我们去那山上玩吧!”我也受他快乐感染,同意了,同他一起奔跑了起来。

对于这山,他明显比我熟悉,时常藏起来让我找得气喘吁吁,他出现时,我便拿个树上的果子朝他扔去,他笑着躲开,抓起果子反扔回来,笑声在山中回荡。

我们像一对兄弟,不一会儿便无话不谈,一个眼神便懂对方的意思。我们一起摘果子,爬巨石、拔小草、找竹子。似交往已久的朋友,熟识了对方。

这期间,他懂了许多,我也懂了许多。

回城后,我时常想起他,感谢你,给了我一段友谊,赠我一次遇见。

【篇八:落红夜,雨连绵】

月夜,仿佛明朗,仿佛暗淡,悄然无声。曲径通幽处,静谧得令人遐想,所怀无限梦者,畅然释放。悠忽,乌云密布,仅剩的半弯残月,亦被吞噬,转眼而逝,一片光景璀璨已然漆黑,无半点遗露。

风起云涌,几缕飘丝,细腻柔涧,如牛毛,洒落花间,吐露繁艳,泛红欲滴,妖魅。一簇簇在雨露下滋长,欢声笑语,婀娜多姿,招展,红光闪闪惹人爱,十里妖娆,十里飘香。如痴如醉如梦,卧躺红尘中,笑望人生长短,芳香扑鼻,沉溺此生消始于此乎!痴足醉足梦足,夫复何求?心之所在,安然足矣。

孰不知,风急雨夹霜,流萤暗飞,忽明灭,倚立岸边,拱桥映下,江范水寒烟冷,波纹舞动,古木凋零,寒蝉凄切,骤雨连绵,如冰刺,如针扎,直寄花芯,尽摧断,凌乱,抚叶迹,手沾红。遍地落红,三分艳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梦里秋波,独自起舞,独自憔悴独自怜,又有何人懂?挥洒几行清泪,终几岁春秋?不若乘风而行,迎花香,香凝脂,脂红人迷,亦是繁华一片。

待到雨尽,望是遍地残红,幻是红艳依旧。落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化作春泥,孕育花好,不是无情亦有情。云消雨停,新月仍光明,光照残红如血,埋大地发春华,又忆几夕,共度良辰美景时,当是此景盛。独立高楼空对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梦醒时分,泛起层层薄雾,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醉卧高楼,靡不知东南西北,心舒极畅,风柔清爽怡人,如游仙间。黄粱美梦一日醒,乐极逍遥。

遥望,一切繁华,流畅,淹没红尘烟雨中。

【篇九:逃向苍天】

孤独不是孤单:孤单是人性缺陷,孤独是没有人能懂。孤独是安静的心,包揽着红尘的事。

八月的亚丁依旧群山环绕,只是抬起头来费力地看着,会看见白色峰顶之间的一漏蓝。

不由得想起他们了。

朝拜的善男信女有着红石榴般朴实的脸,三步一拜地对他们的信仰和天地进行最原始的感谢。于是即刻地产生敬意,对着那些逐渐沾上淡红褐色血斑的额头敬畏地仰视,情不自禁想要去跟着做些什么,却又猛然惊醒,感到内心深深的无力的悲哀。

孤独必是思想奇特,超然物外,行走滚滚红尘:不与众流俗,繁尘纷扰。这些锲而不舍行走在通向苍天的路上的人一下子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了。苍天给予他们平和静默的心,他们是从世俗逃向界外的天空之子,带着赏赐的笃定的平和的心态,继续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一路向前。他们的沉默是一株莲,浅浅而开,淡淡而落,不需要你驻足,只需要你远远观之。

孤独必然沉默,沉默却不是寡言,而是慎语。顶天如巍巍青山,立地如绵绵弱水。

而此时的眼前,亦是青山绿水。天空就那样赤裸裸地展露在日光下,再也不是波罗的海琥珀般的闪亮蓝色,却是纯澈干净透着孤独的浅色瓦灰。

一行人尖叫着欢呼着向着蓝峰雪山冲去。眼睛却永远向着穹空。没有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内心,唯有天空使人解脱罢了。孤独是一首诗,没有言语与之诉说,只有文字可以表达。不需要别人知道,只需要天空能懂。忽然念起李白,他面对着敬亭山时一定有想哭的冲动吧,一如此刻。

托尔斯泰传的结尾是他出走逃向了离家有着漫长路程的阿斯塔波沃火车站。茨维格在自己的著作中称之为“逃向苍天”。晚年托尔斯泰由于反对农奴制而被妻子儿女视为异类。他只守一怀恬淡,物欲横流;只着一袭布衫,饕餮盛宴:只食粗茶淡饭。这是他客死异乡的最后快乐罢:逃向苍天,拥有充满自由的孤独。

孤独极少为人理解,有时在谈笑风生的面具下。总是有逃向苍天的冲动,因为不被人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孤独跪拜的信徒,愤怒出走的托尔斯泰,又如孤独在亚丁蓝峰的小小的人儿,这就是逃向苍天。

我向着远方的天空的天空奔去,仿佛可以追上它的脚步。逃向苍天,而来弥补孤独。天空使人平衡,使人失忆。

那就逃向苍天吧。繁华三千落尽,不过昙花一现。世间风生水起,我亦踽踽独行。

不是的,我与孤独和苍天同在。我是自由的信使。

我逃向苍天,我并不独孤。

【篇十:似水年华】

年华似水,娇美无比。清凉相宜,沁人心脾。

水,地球的眼泪,它总有一种让人不可抗拒的魅力,年华又何尝不是呢?当你回过头慢慢体味已失的年华时,你会发现年华与水是这么的相似……

年华拥有水的缓慢,就像是静静的小溪,缓缓地流向远方,让你有充足的时间挑逗鹅卵石的曲线美,鱼虾的游动美,这时年华似懵懂的孩童,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充满了要探索一切的决心,让人不得不爱,这是充实的年华。

年华拥有水的急促,就像澜沧江一般,风风火火而来,风风火火而去,不撇下一丝怀念在这里,因为它的目标在遥远的远方,在飘渺的天际,所以它永不疲惫,时刻追求,时刻超越,这年华好似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骨子里全都是活泼的分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是段值得憧憬的年华。

年华拥有水的壮阔,就像长江一样滚滚东去,惊涛拍岸。波澜壮阔的江面让人想到奔放的年华,想要在这热情的时代里立下长江般的伟绩,做一回世间的英雄,这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年华。

年华拥有海的浩瀚,拥有海的波澜不惊,再大的风浪在它眼中也不过是强弩之末,不成气候。这时的年华是静态的,是安详的,它好象是一位看破红尘的老者,退隐山林,与世无争,心里却能装下世间万物。这是段深沉、睿智的年华。

当我们静下来细想时才会发现:过去的年华再美好,已经成为过去了,未来还未曾来到,所以只有好好珍惜现在,才是珍惜生命,才能让着这似水的年华漫过成功的原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