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方相关作文

【篇一:走近了才知道】

大漠驼铃,黄沙漫天。大雁低飞,孤烟笔直。走近书中的你,才知你那柔软的双肩竟扛起一个朝代的兴旺!

告别故土,告别亲友,告别家乡的父母,告别老母亲那一声声亲切的“嫱儿”。小小年纪的你离开那千沟万壑的大山,去到那人们说天堂般的长安。你泪眼婆娑,却硬是果断的转身走向你写满位置的未来。你期待那从未见过的红墙金瓦,你期待那繁荣似锦的长安集市,你说有些东西,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你性格正直刚毅,在别人贿赂画师毛延寿时,你独具一格的没有这么做。你选择你清高孤傲的品格,却也换来了画上你那一颗“落泪痣”。尽管那一颗“落泪痣”丝毫不损你绝世风华的容颜,但那是个封建腐朽的年代,小人谗言说你不祥,让你进了没有出路、门可罗雀的冷宫。你被关在了那个无人进出的宫殿,守着那一块四四方方的填空,偶尔飞来几只鸦雀。哦,原来长安城的天空那么小那么暗。有一种名叫乡愁的情绪在你心中潜滋暗长了。油灯微光映着你婆娑的眼睛,你写了一绢又一绢书信,想给不知在何方的家乡,想给年岁已长的老母亲。你说有些情绪,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出塞和亲”,宫里这个新鲜的词传的沸沸扬扬。你望着天空,文天上的雁:“出塞?可以去很遥远的地方吗?”雁长嘶一声飞向了远方。在宫中的人正想躲避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一整个盛唐的兴衰!

披上限量的锦缎丝绸,抱上你那把“嘈嘈急雨,窃窃私语”的琵琶,和亲的队伍踏上了征程。城门大敞,穿堂而过的风吹散了你额前的一缕秀发,鸿雁并肩,琵琶乐起,眼角泪落。你俯下身子,最后一次亲吻了这皇城,这故土,这平原!

出了潼关,你再也回不到这片妖娆的土地,你再也听不到母亲那一声“嫱儿”,你再也不存在于这片皇城。你流干了泪,拨动琵琶,唱着古老的歌谣。琴弦震颤,震落了你脸上凝香的霜脂,为了唐朝的兴旺,你挺身而出,随风而歌!

走近了,才知道,才明白,才感动,被载入史册硬邦邦文字的昭君,竟那么柔软鲜活。美哉,那绝世的容颜;惊哉,那柔软的双肩竟能扛起一个朝代的兴亡!

【篇二:别站在屋顶上】

建筑物大多都有屋顶。古代庙宇的屋顶金碧辉煌、璀璨夺目;现代大厦的屋顶结构优美、牢固耐用。屋顶代表了地位与层次,譬如故宫的红瓦雕金屋顶,就象征着皇权的尊崇。但屋顶更主要的功能是为底下的建筑物遮荫挡雨,并非只为弦耀。

人像建筑物,也有自己的“屋顶”,这“屋顶”是名誉、地位、文化……“屋顶”象征着人的层次。有的人给自己盖上“大学文凭”这个“屋顶”,而有的人给自已盖了“考试第一”、“比赛第一”的“屋顶”,还有些人奋斗半生给自己盖上了“县长”“局长”的屋顶,有的人费尽心思,给自己盖上了金碧辉煌、奢华闪耀的“屋顶”;有的人甘愿追求平凡,盖的是普普通通仅能遮风避雨的“屋顶”……放眼望去,人世间的“屋顶”实在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夺人眼球。

可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个华丽的“屋顶”而沾沾自喜,这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不用再去修缮了。你站在“屋顶”上,虽然可以俯视芸芸众生,但常常会忘记自身所处的位置,忘记了自己的高低。任你今日百丈高楼,风光无限,明朝也要在风雨侵蚀下化作一捧泥土,被淹没在滚滚风尘中。譬如最近的“表哥”杨达才,他给自己修建了高大壮观、却华而不实的“屋顶”。他整日站在“屋顶”上花天酒地、糜烂腐败,丝毫不关心贫困民众的生计,任其“房顶”长出毒草荆棘,结果在网友狂风暴雨般的讨伐下垮塌了。只会站在“屋顶”上俯视的人,是固步自封的,是要走向失败的。

最简单的屋顶胜过累赘的“华盖”。现代都市高楼大厦的屋顶都很简单,四四方方。在这简单的屋顶下,却是装修精致、美观实用的套房。有的人正是如此。他虽有“华盖”,却始终脚踏实地,心存谦逊,时刻向上追求。正因为脚踏实地,方有更开阔的视野;正因为脚踏实地,方知自身所处;正因为脚踏实地,方能更好地仰望星空。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是在“屋顶”上欣赏不到的,与其整日体会“高处不胜寒”,为何不走下“屋顶”,去拥抱大地呢?

若要我选择,我宁愿选择后者,站在地上。大地给我沉稳、让我感到踏实。“屋顶”上的风景很好,却容易失足!

【篇三:我的校园】

这是一所全新风貌的校园,悦耳地歌声,迷人的欢笑,诠释地孩子们对最幸福地姿态。在大同三小的校园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樟树,它是我最爱的樟树爷爷。听校长伯伯说,它跟随我们从古朴简陋地老校园到四四方方的过渡校园,如今它又到我们的新校园守护着我们。

那一天,春意盎然,我们搬进了崭新的校园、芬芳的玉兰花、笔直的大树、绿绿的草坪、高高的教学楼、崭新的教室、大大的操场、温柔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同学们。小伙伴们在节气园里追逐着四季的脚步,画春天、找夏天、唱秋天、乐冬天。在操场上活蹦乱跳,满地打滚。朗朗书声,从明亮的教室里传来。

啊!美丽的校园,快乐天地。

【篇四:书我的伙伴】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进步的阶梯,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一直伴随着我,和我形影不离。

从我牙牙学语时,妈妈就拿着故事画册一篇一篇地给我讲故事,我每次都听得哈哈大笑。这些四四方方的中国汉字,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我常常独自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随着主人公哭,随着主人公笑。

我的小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漫画书、学习用书、工具书……但我还是喜欢我的电子琴书。起初我开始学的时候,书上的“小豆豆”我一个也不认识,我们俩完全是“陌生人”。可经过老师的讲解,我逐渐被这些“小豆豆”吸引住了。当它们化成美妙的音乐从我的指尖流出,当我能弹奏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时,我内心无比激动。

长大后,我对科学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接触到的第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中,我见识到了世界的神秘,领悟了科技的伟大,解开了心中许许多多的问号,明白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看书,科技书带我领悟广阔的宇宙天地,侦探书带我走进惊险的破案现场,历史书带我回顾源远流长的人生百态。

知识就像海洋,而书本就是大海里的一条船,它带我到广阔的科学领域去探索、去认知。今天,我在书山学海中探索,明天我将用知识去武装头脑,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战场。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它将伴随我,并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永久的伙伴!

【篇五:难忘的军事夏令营】

愉快的假期到了,我的夏令营体验也如期而至,七天六夜的军旅生活,心里像有一个摆锤,因为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妈妈,心里很难过,可是期待着军旅夏令营军人般的生活,又很兴奋。

我的军旅夏令营是7月29日至8月4日,为什么是这个日期呢?因为我们可以度过一个特殊的八一建军节。

到军营的第一天教官就很认真的教我们叠军被,整齐的床上像是放了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教官又耐心的教我们洗衣服,我们自己的衣裤,袜子,都需要自己洗,房间需要自己整理,桌面上整齐的摆放着每个人的水杯,不允许放其他任何物品,房间保持干净整洁。吃饭时教官会让我们大声喊出餐前口令:军井未倔,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拢暖,永记我心。然后听到指令大家整齐地坐下。

每天都紧锣密鼓的拓展训练,有未来王者课程,击鼓颠球,雷阵,摸石过河,野外cs……很多的项目,这些都是团队合作,让我们知道团队的力量。

到了八一这天,军旅举办的联欢会,有大家的才艺展示,还有教官的舞蹈,武术展示,真是精彩绝伦。还有一个节目朗诵满江红,我也在其中,报名时,我还在想感谢曹老师对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才有机会上台展示,我们声音洪亮,气宇轩昂,台下阵阵掌声。让我充满了自信。

几天的军旅生活还有一个小插曲,第三天晚上陈钰程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咳嗽,我帮他接了水,让他多喝点水,可是早晨起来,他还是咳嗽很严重,我去帮他打水回来一看,他咳嗽吐了,我又快跑去找教官,教官给他妈妈打电话去接他,他离开军营,我们很担心他,也更想家了,更想爸爸妈妈,我们夜里偷偷地哭了。让我们意外的是,第二天他身体好点了就回到夏令营,小伙伴们都异常的兴奋。

七天六夜的军旅夏令营结束了,我们都成长了很多,就像我们的连队口号: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唯我三连,傲视群雄。我们都突破了自我,变得更加乐观开朗,自理自立。我喜欢迷彩服,迷彩的种子一定会扎根在我们心底。

【篇六:窗外初中作文】

坐在卧室的飘窗上,呷一口茶,合上书,将目光转移到窗外,看看风景,缓解疲劳。

我房间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住在顶楼,房间的北边、西边和南面都是居民楼,东边可以看到陕西大会堂、绿地第一高楼……

抬起头,第一眼便望见黄棕相间的楼,楼房中间用形如数字五和二的图形装饰。每一个窗户就像一幅静态的图画,有的图画上贴着窗花,有的窗帘两边拉开,晾衣架上挂着许多衣服。突然窗外传来一阵欢乐的笑声,像下面的大圆盘上看起来小孩在做游戏,一个追着一个打闹着玩。旁边还有几个老太太跳着当下流行的广场舞,一个身着运动装的小伙子带着耳机,围着大圆盘跑步,一派热闹的景象。

窗外,高楼耸立,有绿地第一高楼,楼顶上像一朵盛开的花。一栋四四方方的高楼,矗立在路旁,楼上有四个大字“中国人寿”。远处高楼一望无际,各种颜色交汇在一起。更特别的两个标志,便是陕西大会堂和陕西宾馆。方正的楼房建筑,楼前有几派楼梯,大会堂上有两个大楼,灰色的,上面有个灯,夜晚照着很美。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进出大会堂,我很想知道大会堂里面是什么样?和北京的大会堂一样吗?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红色的五角亭,旁边有几座土山,上面长的绿植。有一条河经过小亭,河道两旁有一条人行道,大树繁茂,还有坐的椅子,宛如一个小公园。

窗外白天景色美,晚上夜景更美。染了墨的天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还有一轮像镰刀一样的月亮。每个楼顶上红色的避雷针忽闪忽亮。每一户都打着亮光。远处的绿地第一高楼,像一个荧屏一样,变幻着许多色彩,有时流动的蓝色想水,有时棕色像泥土。在夜晚里,“中国人寿”四字也十分明显。路上来往的小汽车,高大的路灯,衬得窗外十分美。

我爱这个美丽的都市,人民安居乐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美丽的霓虹灯,这是我对这个城市最美的记忆。

【篇七: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咕噜噜,咕噜噜”这声音微微地传入耳畔,我猛然放下手中的笔,离开书桌,急切地寻找声源。来到厨房的灶前,望着还未沸腾的水,记忆的闸门被缓缓拉起。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时常因受凉生病的我就像个药罐子,爷爷奶奶怕那些见效快的西药副作用太强,便每晚都在灶前忙碌煎熬中药。“咕噜噜,咕噜噜”锅里的中药被微火慢熬,爷爷立在灶前,手摇蒲扇,一下一下地扇动着。

“咕噜噜,咕噜噜”那声音不疾不徐萦绕耳边,幼时的我总是站在老家的院子里。隔着爷爷几步的距离,静静地观望。爷爷一直在灶台边徘徊,时不时拿开锅盖望一下,手中的蒲扇随着脚步踱回的快慢轻轻扇动,微微的白气从锅盖的缝隙中冒出,氤氲飘散,空气中弥漫了淡淡的药香。

再过些时候,爷爷便持着药勺,不断地将底部的药翻上来,以免药糊在锅底。蒸汽翻腾着,棕色的液体开始沸腾,那“咕噜”的声响变得更加剧烈,药香味儿愈加浓郁了,爷爷不停忙碌的身影也朦胧在不断升腾的白气中。

爷爷是个急性子的人,可每当为我煎药时,老人家总是耐下心来,有条不紊地慢慢熬,细细煎。“咕噜噜,咕噜噜”那声音似是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魔力,吸引着我去倾听,去观望。那时的每一个夜晚,那声音,那身影,那药香总与我相伴。

药煎好时,爷爷用药勺舀出精心熬好的药汤,盛在小白瓷碗中,唤着我去喝药。每每这时,我总捏着鼻子叫苦,央求着爷爷在这药中放一块冰糖,爷爷便变戏法似的摊开手心,我抬头一看,呀!一块四四方方的冰糖,笑嘻嘻地接过,丢入碗中,乖乖地喝下那盛满爱的药汤。

“咕噜噜,咕噜噜”眼前那锅水已被烧开,熟悉的声响将我从记忆的潮水中拉回,这声音让我觉得是从我的心间淌过,蕴含着满满的爱意,浓浓的亲情,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篇八:美丽的草】

我说的草,不像车前草、响铃草可以做药,它只是一株杂草,但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我家楼下,有一块四四方方的水泥平地,也许是“滴水穿石”的效果出现了,水泥地上竟然出现了一个个小洞,不知哪阵风吹来一粒草种,落在小洞洞里。正好赶上雨季,我想:可怜的小草种,你来的不是时候,你会被暴雨泡烂的。

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简直是多余的。那可怜的小草种,它不但没被雨水泡烂,反而坚强地抽出了嫩黄的芽叶。它无所畏惧地望着天空,好像在说:“来吧,暴风雨,你越疯狂,我越强壮。我的使命就是长得又高又壮。”

有一次,邻居的小妹妹来到楼下玩耍,她也在水泥洞里发现了它,就调皮地一脚踏上去,踩呀踩……我真为它捏了一把冷汗。人类伤害小草有三个方法,一是用手拔,二是用手折;三是用大脚踏。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大脚踏了。万一那株草不幸被人类踩到,就会变成草末了。

但是,它没死,它依然坚强地活着!

虽然没有树的高大,没有花的艳丽,但小草也有它的美,平凡的美。

【篇九:煨年糕】

奶奶家在山村,一到冬天特别冷。那儿不像我们这里可以开空调取暖,但是也有特别的取暖方式——烧炭。四四方方的架子上搁着一口大锅,烧得红彤彤的炭火瞬间就暖入人心。

这天,我们一家人围在炭盆边一边取暖一边聊天。当奶奶说起爸爸小时候经常会在炭火上煨年糕时,我兴趣大发,喊道:“我也要!我也要!”我赶紧跑到楼下拿来年糕,洗干净,在奶奶指导下把年糕切成四四方方、不厚不薄的年糕片。奶奶像变魔术般拿出来一个类似烧烤架的铁丝网搁在了炭盆上方。我把年糕一片一片放在网上,问奶奶:“过多久才能吃啊?”“不要急!等一下你就知道了。”奶奶说。

我盯着烤网上的年糕,不一会儿年糕表面上的水分干了。这时奶奶说:“煨的过程中需要时不时把年糕翻个面。”我一听心急了,不停地翻来翻去,看得奶奶哈哈大笑:“别急别急!两三分钟翻一次就差不多了。”我静下心来慢慢地翻着。过了一会儿,年糕表面开始慢慢变硬,有些顽皮的小泡泡开始鼓起来。我继续翻着,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原本扁扁的一块年糕竟然像气球一样慢慢变胖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淡淡的米香味。

我很担心这些“小胖子”越来越胖,会爆炸,果不其然,只听“噗”的一声,外皮终于承受不住里面的压力,破裂了。浓浓的米香味一下爆发出来,边上的我馋得垂涎三尺,急忙问奶奶:“可以吃了吧?”奶奶笑道:“别急,等外皮烤到金黄色才香呢!”急性子的我在旁边抓耳挠腮,恨不得马上就好。终于,年糕煨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来,也不怕烫着,急忙就往嘴里送。金黄松脆外皮下的年糕又软又糯,火烤的特殊香味夹杂着浓浓的米香,回味还带些甘甜,好吃!

煨年糕啊!你是爸爸的童年记忆,也会是我的童年记忆!

【篇十:南城古街】

南城,又称“石城”、“凤凰城”,建于清朝晚期,距今有100多年历史,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云台山南隅。

伴着微微的细雨,我们来到了“南城六朝一条街”。

在车上看着这些白墙碎石屋,我不禁好奇:这里都住了一些怎样的人啊?从南门进入,这里的路都是石头铺成的,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石头,被称为“龙脊”,从南门一直延伸到北门,全长1500米。看着这条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想象着它们经历的沧桑,让人不禁想起了这些石头都经历了哪些历史故事。

一路上,有的老人依靠在木门上闭目小憩,有的老人热情地向我们讲述这条街的历史故事。咦,为什么这里都是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小孩子啊?估计应该是搬到城里了,因为有些房子的门窗都用水泥填充,印上了“已征”的字样。

石板路上,许多青苔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暗暗的绿色给这单调的石头增添了一分色彩。令人惊奇的是,一片“妖娆”的凌霄花挥动着藤蔓,从墙头爬到外面来,似乎在和我们打招呼。碧绿的爬山虎爬遍了整个墙壁和屋脊楼房,微风徐徐,叶子飘动,像是在诉说着这里古老的历史故事,又像是向我们打听外面新奇的事情。

往前走,只见一个白发的爷爷,左边放着刚采摘的丝瓜黄瓜,右边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石凳,手里拿着布条,正在把丝瓜藤缠绕在一起。

漫长的鱼骨路上,我们慢慢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杨家大院门前。杨家大院,建于晚清,建筑各屋均由金子屋架构成,楠木板壁间山,青砖铺地,通常约30米,宽约6米,檐高约3米,传统城镇住宅模式。这里墙缝里的小石片十分薄,即使抽出一片也没事,但你一定要有足够大的力气,不然是拔不出来的。

走进一个小巷口,只看见一个已经锈得不能再锈的铁板上写着“老字号银匠”的牌子,可是门窗都关得紧紧的,一个人都没有,恍惚中感觉到一阵没落和凄凉。也许因为这条街太古老了,他们也搬迁去别处了吧!

一座座房子,一道道路,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凌霄用藤蔓包裹着怎样的爱恨情仇?鱼骨路上的压痕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