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相关作文

【篇一:春天的小河】

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春姑娘陪着小燕子飞到了我们身边。哗啦哗啦!哗啦哗啦!门前的小河唱着欢乐的歌,飞快的奔向了大自然妈妈的怀抱。

小河欢快的的流着,流向荒芜的草原。他让刚刚伸出头来的小嫩芽,顿时打起了精神陪着他一起歌唱;他让饥渴了整个冬天的牛羊品尝到了甘甜可口的饮料;他让奔驰的马儿变得更加强壮;他让蒙古包里的奶茶变得更加香浓;他让马头琴的旋律变得更加悠扬。

小河欢快的流着,流到大树的身旁。为老树换上一件绿色的新衣,让他干枯的枝叶变得茂密;为归来的小鸟搭起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睡得更加香甜;为蒲公英清洗干净她脸上的泥水,让他和春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小河欢快的流着,流到幽静的公园。让湖水清澈的像一面镜子;让柳姑娘在他身旁梳洗着她的长发;让可爱的鱼儿和他一起快乐的嬉戏;让白胡子的老爷爷坐在他的身旁听着小曲、哼着小调,欣赏着春的美景。

小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和拖着长尾巴的小蝌蚪一起玩耍;小河像一名伟大的“医生”让枯萎花儿获得重生;小河像一位神奇的画家拿起画笔让春天变得更加姹紫嫣红。

小河拿着金钥匙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让万物变得郁郁葱葱,让每一个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爱你,春天的小河。

【篇二:土拨鼠之日观后感】

余华说:“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庸常的生活难免平凡乏味,但在平庸之上,为何不蓦然远望?

在班上看了一部奇幻喜剧片,名为《土拨鼠之日》。初闻此名,我还以为是一部纪录片。但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个滑稽的片名之下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故事——气象播报员菲尔,执行任务偶遇暴风雪后,停留在前一天,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从而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故事。

曾经欣赏过另一部美国电影《暮光之城》,其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的生命无穷长时,你该如何度过每一天?”这个问题的主角用他的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四处沾花惹草,寻欢作乐,到中期的无奈、疲惫、绝望,最后终于修炼身心,打磨自己,并最终得到解脱。平凡单调无趣的生活在影片中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并引发我们对庸常生活的警惕和思考。

没错,《土拨鼠之日》和《暮光之城》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关于蜕变。可是,这个话题早被人讲滥了。于是乎,我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那就是平庸。

突然想起我喜欢的一曲歌《安和桥》,鼓声循环了66次,共敲了396下,每一下都重重地敲在心上。马头琴从2分04秒持续到2分34秒,持续了30秒。优美的马头琴是短暂的,而单调的鼓声更持久,更能敲击人回味的思绪。

生活就是这样,恰如单调的鼓声,处处平庸,但这并不是你甘于平庸,不去望远的理由。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小片段,当主角经历几次时光回溯后,他一脸疲惫地问两个伙计:“如果你每天都重复前一天干过的事,过着同一天的日子,你会怎么办?”

一个伙计耸耸肩:“我的人生就是如此。”

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曾说过:“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只是到了七十五岁才埋葬。”在被埋葬前的五十年里,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重复,其平庸的真相多么令人惊怕。

谁不曾年少轻狂?谁不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又有谁不被岁月流放?回首过往,庸者只不过是花落水凉,尘埃落寞,激情逐渐退去,梦想如空中的泡沫球一般散发着七彩的光晕,却瞬息幻灭,继续着的日子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前一天的故事罢了。

我们总是太容易在失去的时候才后悔人生的碌碌无为,可是,为何当初选择了行尸走肉般的生存方式?

这是快节奏生活的无奈吧。

很多人本来有着一腔热血,却因现实的消磨与冲击而逐渐麻木起来。他们置身都市,看似忙碌奔波,实则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从。现在的我们不也如此么?每天重复着饭堂教室宿舍的单调生活,连翘首以盼的篮球赛都难以参与了,又怎能做到心无旁骛,一心向佛呢?

影片中的人们正是为了避免被生活的负面情绪吞噬,才会有看似荒诞的“土拨鼠之日”。也许有人会说,“春天什么时候到来,看看天气预报不就行了吗?又何必大动干戈,搞什么‘土拨鼠之日!’”我想说,这看似荒诞的言行其实是我们单调生活的一剂良方,它让我们苦中作乐,支持我们前行。

就在主角抱怨每天都一样时,另一个伙计说:“老兄,你看这半杯酒,有人说它半空,还有人说它半满。”一切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角度变了,生活的气象也随之改变。

生于世,长于此,与其长叹今生孤寂难耐,碌碌无为,不如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我为所当为,慷慨归来,能于平庸之上,蓦然远望,望那生命脱俗的风景,品那单调中并不荒诞的故事。

【篇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离去。我们的手,都紧握着对方,眼里微微泛着晶莹的泪花。良久,我们才放开手,落到手上的泪水已经被感情的火花烧得滚烫。

大家面面相觑,回想着扣人心弦的马头琴旋律、那鲜美的手撕羊肉;回想那毛色油亮的枣红马奔驰在草原……我们走着,一步三回头,看着那点点水泡似的雪白的蒙古包;看着那蒙古族同胞们艳丽的衣裳;看着那些点缀着草原自由自在的动物和清澈的河水,与那一碧千里的草原……

汽车发动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打破了美好的回忆,有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一边挥手一边喊:“朋友们,我们还会再见的!”我们回应道:“有空也到我们这儿玩儿!”夕阳映在姑娘的脸颊上,映得通红,微风抚过草原,那群被夕阳渲染成金红色的羊,也低低呻吟,仿佛要留住我们。

车,沿着那条如银丝带的小路渐渐远行,他们挥着手,向我们告别。

回家后,我们依旧惦记着在草原上的事,那美丽的景色,热情的主人们,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篇四:歌与对话】

一首《乌兰巴托的夜》让我想起那遥远的蒙古国。那个地方很远很远,有广阔的草原和湛蓝的天空,有牛群马群,有安静的夜空。

纯粹的声音传入观众的耳朵,“你走了那么多年,你还在我的身边。”一句奠定了缅怀父亲的伤感。

“那一天你微笑的脸,如今闭上眼我还能看得见”她的脑海里应满是昔日的欢乐吧。“穿过旷野的风,你慢些走”,是她担忧在天国的父亲,她眼里泛了光。马头琴加入演奏中,气氛瞬间便得凝重。“嘿!”带着沙哑的声音强烈呼喊,多么渴望那个疼爱她的父亲听到。

“你在--你在这世界每个角落--存在”,他仍存在她的世界里,如此反复的唱。她迸发的声音向四处传开。“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什么”她多么想回到有父亲的日子。“我们的世界只剩下荒漠”远在天国的父亲是否听得见,人间的女儿在跟你对话。

接着来的便是蒙古族的音乐,胡琴慢慢得响着。她闭上了双眼,默默感受。“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听不到”蒙语声声传来,静谧的夜晚也有了几分忧伤。她的声音愈来愈沙哑,情到深处她轻轻的哼唱。“飘向天边的云,你慢些走”她再次向天国的父亲问候,亦是与他的话别。“唱歌的人不时带眼泪”她终是忍不住了,落泪了。

遥远的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夜空宿星点点。那么静,连风都听不见。我想,天上的一颗明星听得见,看着地上的人:唱歌的人不时掉眼泪。

【篇五:春天的草原】

春天,万物生长;春天,万紫千红;春天,百花盛开……可当我在春季来到草原,看到的却是不同寻常的美。

草原,覆盖着一米多高的野草,茫茫苍苍,一碧千里,且翠色欲流。那赤热而火红的太阳将它的热情释放出来,金光万缕,把草烤得绿油油的,越发光亮。那草原上时不时来几阵风,野草随之摆动,于是,深绿,浅绿,金黄,棕黑,各种色浪依次翻滚。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和谐。欢跃的草浪此起彼伏,让人仿佛置身仙境。天空时不时飘来几朵白胖胖的云,调皮地把火热的太阳遮住,似乎是让变幻的野草们休息休息。刹那间,草原的颜色忽然变深,变得那样地绿,像深绿色的颜料在缓缓流动。当我们沉浸在这种神秘的感觉中时,又刮来一阵大风,那调皮的云都差点被刮到地面来。这时候再一看,草原已变得一碧如洗,还多了几个小白点和小黑点,原来,几只小牛羊被野草“埋”住了,正找不着回家的路呢!哦,“风吹草低现牛羊”嘛!

来到一处野草低矮的地方,躺下欣赏大自然天然的“剧场”。那一朵朵白云浮在蓝天中,特别显眼,尤其是那朵遮住了太阳的那朵调皮的云,忽左忽右,时大时小,仿佛在这个剧场里尽情地表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勾起人无尽的想象。伴着马头琴美妙的乐音,我似梦似醒,欲醉欲仙了。

待我从梦境中醒来,太阳已偏西。那夕阳的余晖照在草地上,让野草红里透绿,和天上的火烧云交相辉映,实在是美不胜收。

【篇六:传承】

静静地站在心仪已久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看霞光逐渐染红天际,目光不远处,孤独地响起马头琴声,悠远苍凉的琴声回荡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久久萦绕在心头……

又一个萧索的秋天,风卷携着落叶,耳旁沙沙作响,尘缘中,一缕琴音如泣如诉,随风送至我耳畔。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青年着长袍戴高帽,只身坐在路旁的长椅上,手持一把马头琴,梯形的琴身中间略微凹陷如马面,蜷起的琴头经过精心雕琢如马头,那人颧骨高耸而眼窝深陷,宛然一副马背上民族人的模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随着每一次弓与弦的摩擦,每一次青年人的低吟浅唱,粗通音律的我仿佛听出琴音中的幽怨与旷远。有人说,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于我看来,这话似乎确凿。

青年人不曾停下手中的弓,反而随着乐曲逐渐进入高潮,情绪亦更加激动。情到深处,眼中不禁泛起莹莹泪花。

“这曲名叫《韵湖》,是阿爸最常奏起的。:一曲奏罢,那青年激动的心绪难以平复,开始与人们攀谈。”儿时,盘坐在阿爸膝前,他拉开琴弓,奏响一支剪不断的古老乐曲,一副遥远的画卷在面前不展开来,羌笛、杨柳、胡笳和着马头琴,这就是我最初的记忆。那时的我仿佛就对这只属于草原的乐器——马头琴有着独特的亲切感。“说着,他抚摸着琴身,红褐色的琴身闪着光泽,他说,这是几十年来被手轻抚,被汗浸润而散发的独有光彩。”阿爸也会给我讲曲子背后的故事,他说那幽蓝的韵湖也记载着曾经辉煌的往事——废墟里多少骑士散乱的蹄音叩响大漠长风;烽火狼烟是谁在刀光剑影中弯弓射大雕;留那杏花春雨江南不从而偏爱着放荡不羁的马背草原。”说着,我仿佛在他眼中看到了茫茫草原,看到了大漠孤烟……“后来阿爸年迈,弥留之际,曾抱着我,也抱着断了弦的琴‘孩子,我走了,琴弦你定要再续上,这弦、这脉、这情,可不能断。’我看着他安祥地离开,将他埋葬在草原,这把琴,我会奏下去……”

也许,马头琴果真是一家之情,是民族之脉,是历史弥留的一缕情思……

幽幽的琴声中,我闭目冥思,心随着这如泣如诉的声音逐渐升腾。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