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关作文
生物学家童第周读后感作文750字09-21
读了《生物学家童第周》有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童第周参加插班生考试的时候只以倒数第一考上了。可他没有气馁,而是努力学习并成为了一名生物学家证明中国人不是笨人,为祖国争取了极大地荣誉。出生在山村的童第周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城里中学。学习方面面临的重重困难可想而知,是知难而退,还是影刃而上?少年童第周没有屈服,没有叫苦,用钉子精神勤奋学习,终于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为他长大报效祖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
逆战作文750字09-20
困于逆境中,不能坐以待毙,逆风而战,更能茁壮。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大门。英国引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中国,让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也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条约对中国的压榨,以及欺软怕硬的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中国在这样大逆境下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西方列强不断分刮着中国这块大肥肉。中国那时有的是经济日益萧条,政府破败,...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750字09-20
颐和园,山青水又幽,景色秀丽,它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因为京城的地势自北向南斜,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集无数帝王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开始,颐和园不叫颐和园,而是清漪园,最初只是后宫嫔妃们休闲避暑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连同政务、读书、娱乐一起搬到了颐和园,如此,这里逐渐成为了政治和娱乐于一身的双重中心。颐和园占地面积约308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背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
体验舌尖上的中国作文800字09-19
不管是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的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与定义,既起自于饮食,有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和全世界一样,汉字用“甜”来表达喜悦幸福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在不少即将消失的潮汕美食中,...
美食文化之我见作文1000字09-18
饮食体现文化,文化融于饮食,中国人赋于饮食强烈文化意义,单从平平淡淡的菜名就可略见一斑,例如:游龙戏珠、阳春白雪。钱学森在美食文化里谈到文化是人民文明生活的社会表现,是人民文明生活的事业。几千年来,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立的中华的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极其宝贵的必须保存并加以发扬,这一点,我也赞同。人们的消费水准不断提高,现代人都在过著高品质的生活,但精神文化的追求却在退后,他们都在追求这“三...
我的文学梦作文900字09-18
“现在由……。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李慧敏颁奖,大家掌声欢迎。”主持者兴奋地说。台下的人双手不停地鼓,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那神圣的奖台上,我激动不己。我以中国文字为骄傲,我以中国的文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以中国文学为自豪。“大家请安静一下。”主持者从容淡定的说道,“请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吧。”我很激动,下面的许多眼睛都关注着我。我大步上前,温柔地说了起来:“我很开心,十分激动,我找不出任何华丽的词语...
我喜欢中国的美景作文600字09-17
说起中国——我的祖国,我们就会想起祖国母亲的大好河山,如:钱塘江、泰山、华山等,我最爱祖国的西湖、长城和天安门。西湖,说起它,也许我们会想到一句歌词: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的,这里的景色有断桥和雷峰塔,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留给我们太多的美好希望,断桥在电视剧里是曲面的,但实际却一马平川,这是为了剧情需要的改编。再来说说长城吧,长城的英文是“GreatWall”,它蜿蜒万里,像一条长龙守候在祖国的大地。在...
中国梦,我的梦作文800字09-17
今天读了汪国真的《远方》,他将远方写成了一个充满了美好和神秘地神奇之地,号召我们应该现在就踏上去远方的路。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不仅是自己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应脚踏实地,而不是一昧地展望远方。自己应脚踏实地,而不能展望远方。因为只有在脚踏实地之时,才能充分发掘自身的优点,使自己在成功之路上跨出的每一步都无比坚实;而如果只是好高骛远的话,自己走向成功的路就像走钢丝一样,犯了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使自己摔离...
中国梦·安徽梦作文750字09-16
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安徽人在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靠智慧汗水创造财富,在美丽的长江边创造出一段又一段的传奇。他们不被金钱所束缚,不只是为了地位名声而拼搏。安徽人是为了自己的小梦奋进,当一个又一个小梦圆满之后,安徽不再是哀怨缠缠的忧愁女子。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敢于拼搏,敢于担当,安徽人有梦——安徽梦,中国梦。我看到了那典雅精致的徽州民居,在风中之棱出精致的棱角。想象着曾经我们的祖先如何在这里将青墙...
历史的选择作文900字09-16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它记录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它忘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摒弃了历史的杂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凝聚着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五千年的壮志豪情积淀了历史的沧桑。在这片东方的黄土地上,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托起中国的脊梁,用生命换来如今的辉煌。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