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相关作文
绵绵秋意 ,细水长流作文600字12-06
月色朦胧,涤荡我心,中秋月色,缠绵些许独特韵味。——题记斗转星辰,潮起潮落,古往今来,那片纯洁,明净的光亮寄托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无尽的真情。中秋情结,在心中,蕴含了无数潜藏在心底的最深情的思念,寻觅间,勾起最纯真的祝福,思绪逃到儿时,望到那年眼中布满童真与童话的我,像绵羊一般温顺的依偎在母亲胸前,静静享受着团员的喜悦,那时幼小无知的我拥有着全家人的爱,却不晓,如此温馨,这般令人憧憬的额画面随着时间...
我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作文450字12-05
美酒一斗,佳诗百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位诗人能有如此能耐?哪位诗人能有如此潇洒?他就是妇孺皆知的“诗仙”李白。从小我看《唐诗三百首》,就对李白的诗情有独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篇又一篇韵律优美的古诗在他笔下挥就。那时候,还不大懂得诗句的意思。记得爸爸说过,我小时候背得最多的古诗都是出自李白之手。李白是一代文豪。他的粉丝众多...
中秋明月情作文550字12-04
盼呀,等呀,中秋节终于到了。刚进家门,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哇,一个白色的盘子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月饼,有大有小;包装纸上的图案精彩纷呈,有荷花的,有鱼形的,有写着“福”字的……我刚想拿起一个月饼往嘴里送,又立刻停住了,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快快乐乐一起品尝,那才有滋有味呀!想至此,我赶紧拿起月饼送给妈妈,妈妈笑了;又拿起月饼给爸爸,爸爸也笑了;再挑个月饼送给哥哥,哥哥不住声地夸奖我,顺手拿一个月...
赏月作文650字12-04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地上笼罩了一层薄薄的月色。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我慢慢爬到屋顶上,看着奔波了一天的人们迈着疲惫的步伐,心满意足的踏着月色走向回家的路。皓月当空,月亮俯瞰着大地,行人仰望着月亮,月亮上有什么,是高山、是溪水、是高楼、还是你我的影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谁第一个发现美丽的月亮,月亮投下的第一次月光照射的又是谁?"举头望明月,低...
心中一片月作文2000字12-03
【心中一片月】丁婷余晖已经洒尽,夜幕降临,在青蓝的天空中有那么一丝淡淡的薄雾,薄雾中依稀的有着一轮淡淡的明月,边缘给镀上一层银边,那时显得多么的耀眼,边上是点点星光点缀着,月光下,孩儿依偎在妈妈的怀中,走在小路上,那时一种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但那只算是回忆了。月,常常会让人思念,尤其是那中秋的月,那不仅仅是思念那更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还回老家见到老人家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也许几年才见一次,也许...
明月夜作文450字12-02
天,已经很黑了。我和爷爷走在公园回家的小路上。路上的车正慢慢减少,月亮正从木麻黄的树后升了起来。走着走着,路很暗,车也没有了,两旁的木麻黄因而显得更加高大茂密。一直沉默着的爷爷看着我忽然说:“你大概不会记得了吧?那时候你还很小,我们住在某个小城里,房前有条小河,月亮升了起来,就像现在一样……”那么,爷爷,那么多年来的幻象竟然都是真的了!他怎么会不记得呢?心里总有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映着小河反射过来的...
共赏一轮明月作文550字12-0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天月亮格外的明亮,格外皎洁。这一天,正是中秋佳节,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嵌在神秘夜空中的荧盘——月亮。那一轮月亮洁白如玉,散发着淡淡的光亮,在深邃的夜空中独具一格,那么圆,那么亮,象征着一个温馨的词——团圆。日出之前天空是被太阳那火红的光所绚染。当太阳在地平线上消失踪影时,月亮才腾云驾雾的姗姗来迟。这时,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家里摆了一张大圆桌,表哥等人也来了,欢聚一堂...
撷一缕思念,望月亮作文800字12-01
让我们一起看月亮爬上来,爬过清澈的小溪,爬过碧绿的高山,爬过枯萎的树梢,爬上那蓝的深遂的天空。古有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有海子的《月光》:“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月亮飘浮在夜空是冷寂,穿行在云层里是匆忙,悬挂在天空上是孤独”,现代诗人正雨在《陕北的月亮》中写道。但在今天这个花...
中秋月作文600字11-3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坐在收音机前,听着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我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亲人。十五,八月十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中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家常,全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在我的家乡,十五和过年几乎是相同的,大家互窜家门祝贺。也有时,邻居几家合在一起去馆子吃饭,这也增加了邻里间的和谐气氛。到了深夜,...
追寻精神的天空作文900字11-30
我们都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接受大地的馈赠。阳光温和,我们感受自然的温暖;天降甘霖,我们享受水的滋润。人类社会纵使再繁华,其中一点一滴也都源于自然。其实不止是物质,就连人类的精神,也都源于自然。自然大地本身不是坚实如恒,我们怎会有探求真理的决心?如果自然不是欣欣向荣、万象纷生,我们怎会对真、善、美有任何的理解?“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在江上的清风明月间,体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