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关作文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800字06-21
这是一条萧索破败的老街。老街,有老街的历史。日见倾倒之势的木墙与青砖,九曲回肠的巷弄与小河。在光阴的晕染下,都变成了灰白色,和着老人灰白的头发,以及那愈见凝滞的灰白瞳孔。历史沿袭不了市场的兴盛。大部分的年轻人,已经远走他乡。曾经船只来往兴盛的小河,只剩下一潭死水。浣衣舂米的美妙生活,早已随着青春的时代,远去,远去!小河的两岸,留着几处熏黑的墙面,混着油腻不堪的污渍,宣告一种传承的使命。店面泛黄的广...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900字06-21
中国传统节日百态千姿、万音和鸣,合奏一支盛世太平·社会和谐、百姓欢乐之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新年文化。春节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它喜欢在除夕这一夜到人间来吃人。人们很怕它,便早早的躲到西方去避“年”。正在人们忧愁的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叫人们在门口用桃木刻字来防“年”,结果...
春节回忆录作文500字06-20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最近几年的春节可能是随着我的长大,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周围老人的逝去,年味已经变得越来越淡,那么今天我就来回忆一下10年前的春节是怎样的吧。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这么流行,也就是说抢红包这个事情还并没有广为流传,也不用每次年三十晚上吃饭的时候手机不敢离手,生怕就是那几秒钟仿佛就错过了“一个亿”。在那个时候,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般都会穿好新衣服,去奶奶家过年,...
春节作文550字06-20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熬夜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的福气就越多。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一幅对联贴在门上,有人对我说过:“对联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文字简洁精巧,读起来朗朗上口,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到,一时间,红红的灯笼挂满了每家商店的门口,过年的前一两天,大街上还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呢,现在,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影。去年春节那天下了一场大雪...
模拟外交官读后感作文1000字06-20
向美德出发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品德,每个人的品德都不一样。有的人责任心强,有的人勤奋好学,有的人助人为乐……美好高尚的品德能使一个人受益终生。美德,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品德更加美丽呢?从小,妈妈就给我讲很多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司马光砸缸、赖宁救人等等,一个个美德故事陪伴着我长大。如今,我读了《模拟外交官》,从中知道了更多的美德少年的故事。由此,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对社会有...
中国戏曲是去是留?作文500字06-19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这是我国豫剧著名《花木兰》选段。我国还有很多剧种,例如:京剧,黄梅戏、越剧……中华民族数百年的文化,戏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有自己独到的地域文化风情。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戏曲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也有中国传...
背起责任的行囊作文800字06-18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险被颠覆的历史,但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得以生存、发展、延续下来,中华民族因此相互认同,逐渐强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深厚的民族情感渐渐淡漠,新时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角已经吹响。去年,有这样一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城区陶然亭粉房社区包括梁启超故居‘饮冰室’等30余家会馆都将被拆除。该事件一经曝光,泛滥的民族情感开始决堤。尽管后来相关负责...
火锅里的年味作文750字06-18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节日,而最能代表年味的食品,在南方一定是年糕,在北方必是饺子了,不过在我心中最代表年味的还是——紫铜木炭火锅。每年春节回辽宁锦州老家,大年夜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紫铜木炭火锅,听妈妈说春节吃紫铜木炭火锅是我们满族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听太爷爷讲,历史上满族人由于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做食物最喜欢烧、烤、蒸、煮,而吃火锅既可以品尝美味,又可以取暖,所以流传至今,成为满族...
书写未来作文750字06-17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有时,我们喜欢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古朴祥和的四合院;有时,我们喜欢的不是激情昂扬的现代音乐,而是清新典雅的古典歌曲;有时,我们喜欢的不是搞笑夸张的“艺术品”,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似很远,其实就在身边。书法就是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我们52小学以书法为特色,走进校园,随处可见书法作品和标语。在这种环境下,我也爱上了书法。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
传统不灭,薪火相传作文800字06-16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在奔流不息的河水中,总有一些闪闪发光的思想文化令人受益匪浅。从春秋时期儒家倡导的“仁爱”,到宋代朱熹的“格物致知”;从汉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到明代李贽的“离经叛道”……恰恰是这些闪光的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7年部编版教材正式在全国中小学中投入使用。引人注目的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新增了古诗文60多篇,占据总篇幅的一半左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