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关作文
文学真美作文700字02-01
悠悠的文化长河中,有无数晶莹的浪花,璀璨的文化星空中,闪耀着无数夺目的星光,这浪花与星光便是文学。文学,文化的载体,历史的再现,美的体现。文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文学,如一坛陈年老酒,久而弥香;文学,如冬日之暖阳,和煦温馨;文学,如一杯青绿新茶,氤氲着淡淡的幽香。文学有含蓄婉约之美;有豪迈奔放之美;有孤寂伤悲之美;有欢快浪漫之美。文学之美让人感动,让人沉醉,让人抛却烦恼,让人心灵净化。文学作品是作...
读《文化苦旅》之《道士塔》有感作文1000字01-31
短短一段开篇描写,余秋雨先生以他细腻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凄凉、悲怆的年代。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如此地悲凉,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片空地愈发的诡异。就在这片令人生畏的空地上,有这么一座塔,它的主人叫王圆箓。对于我这个对历史不太通晓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无疑是陌生的。不过,作者很快就告诉我们,这个人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一个那个时代典型的中国农民就这样活生生地站在了我的面...
月印我心作文750字01-31
“月”,这个象征着美好、纯洁、寄托的词是如此的令人向往,深深烙印我心。纵古至今,有多少人望月生情?又有多少人为月提笔?诗仙李白在窗前滋生的思乡之情,所留下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千古绝唱。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原来月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爱国思乡。月牵动着祖国大陆与台湾同胞的心,它时刻不都在互换着台湾的回归,它说“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游子归乡是我们的殷切...
崇拜的高度作文900字01-30
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青春年少的我们,崇拜上一个人也是在所难免。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成为一个人的信徒,便必然会被其影响。依我拙见,追星未尝不是件好事,它的价值取决于崇拜的高度。崇拜是一种信念,我们因崇拜而得到行动的力量。有科学信仰的人才会有行动的方向,有正确崇拜的人才会有来自生命的鼓掌。崇拜,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代表的是一种情感,是当一个人觉得他人在某方面优秀时油然而生的...
万圣节惊魂夜的思考作文700字01-30
这个星期天的晚上,我怀着好奇而又恐惧的心情,进入鬼怪的世界——武汉欢乐谷之万圣狂欢夜。一进入园区恐怖的气息就袭上全身,鬼魅般的“魔音”在园区内不断响起,惊得我直起鸡皮疙瘩,仿佛这音乐能刺穿心灵,让人心惊胆寒。穿着万圣节装备的工作人员在街上行走,黑白无常、丧尸、鬼魂,它们冲破禁锢,浩浩荡荡的游荡在园区的各个角落。看!那边过来一个“鬼”,他身上裹滿了布条,布条上沾有“血迹”头上本来应该是眼睛的位置出现...
传承文化作文800字01-30
金秋十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大清早,同学们乘着大巴,一路上洒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大足的宝顶山,这里云雾缭绕,风景优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上统一的汉服,迫不及待地来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门旁。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气息的石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和《弟子规》,广场正前方还挂着两幅孔子的画像。我们庄重而严肃地站在石桌前,仔细地...
文化城市邯郸作文400字01-30
我的家乡前方有一个有名城市:邯郸,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虽然,它并没有像北京上海人多,却也值得我去尊敬。在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家人去邯郸学步桥玩,有名的成语竟然还有公园,还看见学步桥的雕像,并没有嘲笑曾经学步人。从简介上来看,一个很小的公园,还有一些知识。草坪里的石头,不像别的公园当摆设,而是刻着字。弟弟一下来了劲头,老问古代里的事情,父母知道的就尽量去回答。有一个大的石头,上...
传承作文750字01-29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而如今,又有谁堪摘?一个人宁可物质匮乏也不可精神的空虚。若精神一旦空虚便会导致灵魂的游离。没有精神的人是可怕的,一味追求金钱名利而无任何思想,犹如木偶伶俜地游离于人世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名人故居屡遭被拆厄运。对历史建筑的野蛮拆迁是一种“文化自杀”。国家文化局局长单霁翔多次指出,在“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口号下,很多城市已面目全非。于是,...
老砚台作文550字01-29
我家有块古色古香的砚台,它的造型外方内圆,一边雕刻着一束红梅。别看这小小的砚台不起眼,却传承着我们家四代人的故事。这还得从我的太爷爷说起:太爷爷的文化程度不怎么高,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他却十分喜欢写毛笔字。那时候,用砚台的机会不多,每逢过年过节有喜事,太爷爷会拿出砚台磨墨写“寿”字、“喜”字。红色的纸张衬着黑色的汉字,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窗上、墙上,似乎蕴藏着新的希望。后来砚台传到了爷爷手里,爷爷是...
浅淡中国文化的“刚柔并济”作文800字01-29
提笔、挥毫、泼墨,全副意念倾注于饱满的笔端,不一味的使“刚劲”,柔韧转锋轻轻带过——这才是上乘书法,才是刚柔并济相生相成的绝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亦是如此,先哲们对“刚”与“柔”的拿捏分外到位。中国戏曲无疑是“刚柔并济”最绝美的产物。粗犷豪放自成一派的秦腔,恢宏恣肆,气场十足,淋漓地尽显疏狂旷达的陕北风情;温婉秀美的越剧、昆曲,则把那骨子柔媚劲儿尽收其中。南北戏派的分异就好比一疏朗大汉与一清秀绮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