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相关作文
禁毒路上你我他作文1000字06-26
单纯的从毒品的破坏力来看,毒品可以摧毁一个兴旺的民族,甚至是一整个泱泱大国。在100多年前,殖民霸主英国用鸦片敲开了清政府紧闭封锁的国门,掏空了属于中国的财富,几乎让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辉煌毁于一旦。即便满清这座华而不实的建筑终究会面临崩塌,然而,鸦片的参与无疑是大大加快了其进程。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苦奋斗下,不负众望的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
我的家乡作文550字06-26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那里就有古人类活动。众多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证明,约在7000年前,这一带就出现了较大的部落群。卫东区蒲城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建立了城镇和村落。由此可见,平顶山地区就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土地之一,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代,那里属应国管辖,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作文650字06-24
这个假期,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本书,名为《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书中不仅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以及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让我崇敬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可以说,读了这本书,使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坚贞不屈的方志敏,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英勇献身,虽死犹荣。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说:“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绝不是哀告,跪求,哭泣。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还有铁血将军陈树湘,他用手从伤口...
我之国学观作文800字06-24
何为国学?顾名思义,国学应为一国固有之学术也。国学这个词,在我看来,包含的范围十分广,它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术数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内涵非常广阔的词汇,故而没人能给它一个完全的定位,因此,人们对国学产生种种误解也就在情理中了。首先,国学是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是属于炎黄子孙亲自创造的,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的血液和灵...
因为有你作文550字06-24
因为有了大树,人们才能在树荫下乘凉;因为有了小河,水中的鱼儿才能奔向大海;因为有了清洁工,我们的家园才能整洁美丽……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永远五彩缤纷、如诗如画!你就像春天的微风,轻轻地吹过我如梦的童年。你就如夏天的骄阳,点燃我热情似火的年华。你如同秋日里的红叶,绚烂了我青春的记忆。你就如冬天中温暖的火炉,窜出生命最璀璨的火花。你是画家。你画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你,画面上展现出多彩的家园。你画出...
孝敬老人作文400字06-23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不能惹爷爷奶奶生气。以前我小的时候不懂事,我总惹爷爷奶奶生气,不知道要孝敬老人和长辈,自从我看了一本书里边说要孝敬老人,所以我才开始知道要孝敬老人了。我要从现在好好的孝敬爷爷奶奶。记得有一次,在家里,我帮爷爷奶奶扫地拖地,可是这时“啪”的一声响,妹妹把吃过的瓜皮扔到了地上!我告诉妹妹:“不要把瓜皮随便扔在地上,要扔到垃圾桶里,把垃圾随便扔到地上,这...
把岁月抛回作文1200字06-22
当日本侵略者气势汹汹地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国醒了,中国人醒了!奔向前线的壮汉,游行示威的学生,笔墨作枪的文人,奉上米粮的农民……苍穹的积云消散,梦回触目惊心的70年前,那张受降书所承载的早已不再是三山五岳的重量,白纸黑字书写的也不仅仅是几笔几画了之的天皇签名。战场上,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民用爱国、勇敢、自强、团结最终打垮了丢了人性、忘了廉耻的凶残野兽,为华夏大地染上一抹壮烈的鲜红。时隔70...
中华文化的魅力作文350字06-22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华儿女以中华文化为骄傲,外国人因向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来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中国范儿》唱出了中华深远的文化,从真草隶篆书法方面体现了中华书法文化深厚,笙管笛箫吹出了中华的音乐文化,梅兰竹菊画出了中华品格,唐诗宋词吟出了中华风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当今中国逐渐登上世界舞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中国人的地位随之而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会引领...
无情洪灾中的感动作文550字06-22
最近一段时间,天公不作美,武汉等地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武汉告急”等字样陆续见诸报端。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死神之翅降临之处,却发生了许多让人倍感温暖的感动事件。在汹涌的洪水中,在孩童无助的哭声中,在随时都会倒塌的危房中,到处都有身着绿色军装与橙色防护服的武警战士在抢险救灾。他们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抢险救灾的队伍...
漫步雨中思文化作文900字06-21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任由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晓径通幽,款款而行,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沁入心田,又宛若走回远古,来到那鼓乐悠扬、书声琅琅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驻足远眺,前方不远处一凹地已溢满了雨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依稀映射出了历史的画卷,我仿佛看到了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与牺牲,又仿佛看到了易安居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