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相关作文
廉洁修身从小做起作文550字06-02
廉洁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的体现,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勤勉,要做一个廉洁、正直和诚实的人。所以廉洁修身要从小做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廉洁正直的人,他们品质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也成为人们敬重爱戴的榜样,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孔繁森的故事就让我懂得了廉洁是什么。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对我来说,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以静为话题作文650字04-1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可以使我们修心,修身,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冷保持清醒的大脑,不被外物所迷惑。静,可以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一处,内心的平静,可以使我们发挥100%的能力来做事,专注于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静,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大脑,让我们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还在表象中挣扎。一个人做事,如果这件事没有做完就做那件事,那么注定要...
修身作文800字04-13
所谓修身,是指的修养身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从,意思是说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更好的方法实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与痛苦,我认为修身分为三个阶段。让我们痛苦的不应该是痛苦本身,而应该是在经历痛苦与磨难之后却无法改善或者想不到方法改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文1200字04-0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这句话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看似平常的八个字,其间又蕴含了几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但是,我相信,早在《周易》成书之前,人类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在神农栉风沐雨尝白草的艰辛中生根;在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抽穗;在人类那一次次的钻木中开...
四书五经读后感作文600字03-05
中华文明的结果,华夏先哲的智慧,国学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你的语言千锤百练,字字流金,你就是美丽的国学文化。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你走进了我的视野。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深深地被你吸引,你让我废寝忘食,让我不知饥渴寒暑;读完你时,你又让我意犹未尽,让我冒昧地闯进了中华文化的意境,体会到国学的韵魅。你还使我修身养性,增智广识,立德立志。那句“自天子以至于遮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让我在为人修养上受益匪浅,...
静的魅力作文900字02-04
如今,穿梭在喧嚣的闹市,何处不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缤纷与嘈杂?生活于此地,很多人也耳濡目染般地变得浮躁起来。“静”的魅力被一再忽视。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闻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既然喧嚣的尘世只会使人失去本真,我们又何尝不静下来,好好地品味内在的美呢?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若心不静,又如何踏入佛门?所以,静下来吧!“此时无声胜有声”,“静”之独特魅力,实在是叫人欲罢不能啊。“静”是波澜不惊的平和...
盐的味道作文1000字01-24
北方人喜食盐。鲜香酥咸,入口即化,如浓墨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留得余香和谐,萦绕舌根。盐的味道当细品——盐是食材的佐料,盐是百味的调和,盐是菜品的脊梁。细品之,润滑咸香中氤氲着清秀的宁静。盐的味道在水与油的精华中穿梭又隐匿,有如文章之魂浮游全篇又隐于字底。鲜美炫丽的咸香伏笔似水的稳重,修身当如盐。以内涵厚实自身的基底,以文化提升自我的高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五味之一,在精彩的生活中彰显自己的价值。而后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文350字01-1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有勇有谋,才略过人并且是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个非常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诫子书》就写出了他对自己儿子所有的期望,那读过的同学们想想自己缺少其中的那种品质?初一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这时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也就意味着中考和我们的距离也近在咫尺。你现在是否满意自己的成绩而沾...
在育人中修身,在磨练中养德作文2000字01-09
古人云“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在可以选择的年纪,我们义无反顾地将教师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这既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2013年秋天,我因为一场小感冒引发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当时的病情非常严重:就是每隔几分钟都要连续的咳嗽一阵。这种状态持续了两点多月,我敢说那几乎是我人生中历时时间最长、也是最...
心不静,不成书作文700字12-31
古人常云:“以静修身。”五千年来也于“静”字构成一条长河。先有吕蒙因劝学而静心阅书,颇有成器;后有禹锡先生被贬但仍因静心在荒境中寻得美景。静一字,成就五千年来多少佳话。老子常提“以静修身”,《三字经》中也常有解读,更不论诗书礼易/古诗佳作。传统文学经解读后,再入了今人眼。鲁迅先生挑灯夜译,毛主席口袋揣书……其实不论是伟大人物还是无名小辈,都与“静”息息相关。我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听到“静”这一字。就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