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相关作文
夸夸我自己作文750字03-15
“咦,这孩子也太爱看书了。”这是妈妈既无奈又开心的声音。的确,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书虫”,才上四年级就带着“望远镜”了。我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每当我端起一本书,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和黛玉一起在大观园里生活,和安利柯一起上学……有时候,看得太入迷,就会忘了时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丫头,家里来客人了,快...
往后一小步作文700字03-14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纠纷,生活上的,学业上的,工作上的,面对纠纷,选择强硬解决,不如选择退一步,反而能收获更多的东西。放眼历史,时光犹如长河般缓缓流过。有多少人面对挫折,选择往后退一步,从此迈进了成功的大门。勾践,这个失去了战争,几乎失去了一切的人,大丈夫能屈能伸,他毅然选择退后一步,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整整十年的屈辱,换来的是攻破姑苏城门的那一份成功。《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600字03-08
我最敬佩的这个人,在很多人的眼里是自私、狡猾的代表,但是我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点。他就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我佩服曹操,是因为曹操是一个用于自我反省并且乐观向上的人。先说说曹操的“自我反省”。一天,曹操跟大臣们说决定要北伐,但是这一举动风险很大,许多大臣都极力劝阻。但曹操却不听劝告,坚持北伐。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竟然打了个大胜仗!战争结束,曹操把当时极力阻止自己北伐的大臣都交到了...
缩写《草船借箭》作文350字03-03
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有一天,周瑜见了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做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志勇说三天就能做成。并签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以为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当,便派鲁肃去探听探听。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个军士,一千多个草坝子,还要用青布幔子这起来,并叮嘱吓唬她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始终没有动静,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请到了船中,说要鲁肃和他一起前去取箭,...
缩写《草船借箭》作文400字02-27
周瑜要和曹军水战,并问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周瑜问诸葛亮十天能不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回答只要三天,并且立下了军令状。鲁肃不信诸葛亮三天能造好十万支箭,觉得他在说假话。周瑜说这不是他逼诸葛亮的,还让军士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的材料,并让鲁肃报告给他诸葛亮要怎样造箭的情况。于是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来,并嘱咐鲁肃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诸葛亮说他要借二十条快船每条船...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750字02-2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文800字02-24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而吾之念: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具有自知之明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求。蔺相如机智勇敢,凭借口舌便不辱于秦国;廉颇深谋远虑而又心系国家危亡,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准确分析敌我军势,方能草船借箭,完成苛刻使命。他们不仅知人,更知己,才得以成功。假如蔺相如没有自知之明,又怎敢只身前往强秦,完璧归赵呢?假若廉颇没有自知之明,又怎会负荆请罪,更何...
我的宝贝作文550字02-23
我的宝贝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喜欢它已经两年多啦!这“宝贝”里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奸诈狡猾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贤德仁慈的刘备、英勇无比的马超、心胸狭隘的周瑜、有勇无谋的吕布、重情重义的关羽、也有总沉不住气的张飞等等。这“宝贝”里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三顾茅庐、濡须之战、夷陵之战、火烧赤壁、火烧新...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450字02-23
我钦佩救死扶伤的医生,钦佩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老师,钦佩为了革命而牺牲性命的烈士等,但我最钦佩的一个人,那莫过于历史上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千古的智者——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让人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但料事如神,且把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在战场上用的如火纯青,如大摆空城计,他的计谋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只能退兵。这...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作文800字02-22
时间永是流逝,不为任何人停留片刻。社会也永在前进,不因任何缘由而停下步伐。在社会前进的道路上,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才能永远矗立在天地间。高瞻远瞩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搞土地承包的事传到北京。当时正逢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党和政府领导人对于资本主义思想复辟十分警惕。许多人一看土地承包就指责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必须铲除。只有邓小平,立足长远,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