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凌冬初雪】
冬夜漫漫,雪狂舞;风疾簌簌,松不拔。晨时人起却寂。
——题记
夜,那么深,吞噬了日的余温。
凌晨四点半,初露半个头,凉气便趁机袭上心头,惺忪着睡眼,终是禁不住这凉气的袭打,又缩回了被窝。
夜,那么静,沉淀了心的燥热。
伴着微光,慵懒地摸索着下了床,裹上厚厚的袄,探向窗口。窗子上早已结上了冰纹,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远处的景色。
窗外,大雪纷飞。一幢幢房舍已是白雪盖顶,屋檐下、栅栏上都挂满了雪条,残干枯枝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手臂指向天空,萧条的残柳在寒风中和着飞雪群魔乱舞,星光早已不那么闪烁光亮,空气中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薄雾。
天快要亮了。我悄悄到了楼下,雪花还在狂舞,一开门便要随着呼啸的风飘到门里,似是躲避这严寒。走到屋外,烈风便毫不客气地迎面扑来,打在脸上,利如刀割。凌晨的安静似是静在了骨子里,旋舞的叶也被地上积起的厚厚雪层淹没,像是掉进了一片棉花地,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一扫而空。
在这最寂静的清晨,也仍有生命在活动,一只小猫在雪地上留下了行迹。
雪,干而脆,脚踏上去发出破碎的咯吱声。追随它的步伐,来到了小花园。附近居民楼上虽然积雪很多,但屋内亮起的灯仍能透过雪层射出来,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倔强地散发着光。花园里的冬青也全副武装,早已看不清它的原目。稍高些的灌木、松树枝叶兜了满满的白雪,像极了暖阳下乍开的棉花,松松的,软软的。
天亮了。
漫漫的冬夜终是过去了,可寒风未停,大雪未止,行人稀少,这个早晨依旧寂静。
【篇二:雪中的校园】
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缓缓飘落,为清晨的大地披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整个街道城市都被装束上了一层洁白的围巾,天空和大地连在了一起,洁白的雪花充斥着我的视线。
来到校园,这里到处都是雪。树枝上、操场上、教学楼上,纯净洁白的颜色占满了美丽的校园。雪落在树枝上,白雪与树干链接在了一起,银白色的大树挺立在白色的大地,看到它我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雾凇”,纯洁而挺拔,屹立在粼粼的寒风中。第一节课后,同学们都跑了出来,我们发现雪又厚了一层,雪娃娃又偷偷的跑到了出来,挂在树上。雪落在了操场上,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舒服极了!在同学们的玩闹中,顽皮的雪娃娃又偷偷的跑到了我们的身上,转进了我们的脖子。我仰望着天空,发现天空没有云朵,而只有雪娃娃从天上缓缓的飘落。雪落在了教学楼上,缓缓的、慢慢的楼顶上积起了一侧厚厚雪,让我们美丽的教学楼与洁白的天空链接在了一起,“空中之城”拔地而起!
我喜爱雪,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愿意保留一片洁白的雪地呢?而雪娃娃却在我的耳畔轻轻的多我说:“因为我们是纯净而洁白的啊。”看到喧嚣的城市已被一层洁白和纯净环抱,这不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么?
【篇三:志愿者心得体会】
昨晚下了北京的第一场雪,恰逢此时,我们初一(2)班的同学们去纳兰园老年公寓开展志愿者活动,一行下来,受益匪浅。
纳兰园中纳兰二字,是指清代的词人纳兰性德。此人文武双全,词风“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不必说“树上厚厚雪,轻抖飘飘落”的美景;不必说“纷纷酷雪中,灯笼高自悬”的景致,也不必说“雪中有诗画,原是纳兰词”的词风雅韵,单是我们大家和老人们会面的厅内,就足可欣赏。刚步入屋中,明朗可见的便是那红红的,喜气的,写着欢迎词的横幅。再看周围,“景即人,人即景”,各位在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无一不慈祥可亲,面目和善的看着我们。其中的一位老人尽已是一百零一岁高龄!一位同学的妈妈主持会场。我们全班同学合唱了«我爱你,中国»,将对祖国的热爱,长留此园间。随后,我们又一起朗诵了纳兰性德的两首词,«长相思»和«浣溪沙»。只见老人们,极认真的观看,不论有无气力,都奋力举起手来,兴奋地拍着。他们对我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的鼓励,令我们铭记于心。此后,我们又继续以个人或组团的方式为老人们带来表演。即使合上眼,都能感受到那场面好不热闹!其中,一位同学要表演二胡演奏,突然让我帮他举琴谱,我忙答应着跑过去。再回想我那举着谱的架势,真是既尴尬又可笑。
随后,我们告别了老人们,参观庭院。并且更有趣的,没错,非打雪仗莫属了!同学们你赶我追,你追我赶。只见那“雪花炮”纷纷飘过,好不壮观。我戴了手套,抓把雪来,也参与进去。不过我可不是他们的对手,竟被一个同学当头一击,砸得满身是雪。最后,我们告别了老人们和这文意浓浓的纳兰园,不舍地乘车离开了。
此行此景,此人此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雪中观园赏美景,朗诵吟唱慰老人,了解庭院好历史,打完雪仗归家园”。没错,此次活动,不仅给予老人们以帮助慰问。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可谓“收获颇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