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镇相关作文

【篇一:阅读平凡】

楼下有一个摊煎饼的老人。

每天早晨我去学校,他已经在那儿忙碌;晚自习放学时,微黄的灯光下他忙碌依旧。每天匆匆的一扫而过,好似成为了我俩之间“问候”的方式了。从不曾留意他的我,觉得他好像本来就是属于那里的。初三的时间很紧,真的可以用披星戴月来形容。我脚步匆匆,无暇多想。

周末的早晨,老人的叫卖声把我吵醒了。

这不绝于耳的叫卖声着实让我从半梦半醒的状态清醒过来了。我想起昨天妈妈不同意给我买一双新鞋的事情就感到耿耿于怀,只好借着买早餐到楼下去散散心。

在这时,我看到了他——摊煎饼的老人。那里有几个人在买煎饼,我也就排在了后面。终于轮到我了,“爷爷,给我摊一个煎饼。”“好嘞,等几分钟就可以了。”老人抬起头,满面笑容地回答道。

这个小镇总是苏醒得太过于早。昨夜的浮尘还未来得及平定,刚暗下去的路灯似是仍有昏黄色的灯光要透出来,细看时却是晨曦的折射。并没有太多人会注意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白领裹着风衣在街边等待公车,妆容精致却遮不住满脸沉重的倦意。轿车一辆又一辆呼啸着过去,里面乘坐着的是这个小镇里略微富裕但是依旧每天疲于奔命的中产阶级们。

而这个点上,通常不太会出现“上层人士”的影子。更多的,是牵着孩子的母亲,玩命似的一路狂奔的害怕迟到的公司小职员,骑着摩托车打算出门办货的大叔们。路边的一个包子店永远人满为患,呼喊声此起彼伏,所幸老板娘早练就过耳不忘的神奇本领。街道两旁的旷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他们的叫喊声也不亚于包子店里的叫喊声。

刨去这个小镇上的繁忙,剩下的也就是无趣罢了。我想,人人都是为自己忙碌啊。

终于轮到我了,老人边和我闲聊边忙开了。老人用干净的毛巾擦了擦手,在平锅上放了一些面糊,接着用一块手掌大的板均匀的将面糊摊开,手法十分熟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但可以看出老人十分硬朗,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棕色的外衣,一双过时了的运动鞋,干净朴素,任是在哪个人堆里都是不起眼的。

我知道了老人是一名退休的工人,儿女都事业有成,在大城市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的儿女都想把他接到大城市里让他享享清福,可他就是不愿意,觉得自己忙碌了半辈子是闲不下来了,于是便摆了一个煎饼摊。

老人将煎饼折好装进袋子里递给了我,我付给他钱后便转身回家了。没走几步,便听到有人急切的喊叫声,我回头一看,是老人。只见老人匆匆忙忙跑过来,擦了擦手,在口袋里掏出了零钱,将零钱的边边角角仔细展平,放在我的手上,脸上挂满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啊,你看我这个老糊涂,差点忘了找你钱了,真是的,你千万别在意啊。”我这时才想起零钱的事情,连声说着“没事没事”,这时老人的脸上才又浮出了笑容。

煎饼摊那里陆陆续续地又有了几个人来买早餐,老人依旧是一面摊着煎饼,一面打着招呼。平凡的老人,即使可以颐养天年,却依然自食其力。而我呢,已经有了足够的鞋穿,为了面子,为了自私的占有欲,却还是要求妈妈再给我买一双,只顾满足自己的一时,却忘了脚踏实地去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平凡的老人,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堂品德课。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青草和绿叶是平凡的,可只有它们才能给我们提供新鲜的氧气;大地泥土是平凡的,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取得维持生命的能量和营养……

不平凡与平凡好比塔尖与塔基,脚踏实地地去做每一件事,即使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是发光的。不平凡固然伟大,而平凡才是这个世界的基调,是生活的底色、原色。平凡,感谢你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篇二:默默驻守,不再漂泊】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个一些人哭、一些人笑的季节,又是一个远房亲戚成了千万北漂中的一员。背着行囊,挥挥手,不带一丝牵挂。坐着漫长的火车,一个人在大城市里寻求一处容身之所。

可能因为是远房亲戚吧,所以也没多大感触。可是他母亲红肿的双眼,父亲身旁烟灰缸里那无数的烟蒂,以及那场隆重的送别会,让我深深体味到我那位远房亲戚的离去对于他的家人而言有何意义。

在他母亲和别人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远行者因高考时的失误,与大学失之交臂。自尊令他不愿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更不愿呆在家里成为众人唾弃的啃老族,于是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

一桌子的人在唏嘘,安慰着泪人似的母亲。而我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默默感慨,叹息着。是否在今后的某一日,我也会离开这个小镇?那时候的我内心是否会,像我的那个远方亲戚那般坦然?而我的父母亲是否也会像我眼前的这对父母,一夜之间白了头?

我想我是会舍不得的吧!舍不得这些为我牵挂的亲人,舍不得这个养育了我的小镇。

每日清晨,当第一束阳光透过窗帘,射入房间的一角时,我听到了菜场上小贩的叫卖声,以及随之而来的买菜大妈的讨价还价。起床洗漱穿戴,等我整理完一切,走出房门。餐桌上熟悉的清粥,刚蒸出来的热腾腾的包子,一枚腌出油的鸭蛋,一叠爽口的小菜。我的早餐!

背上书包,在熟悉的小路上走着,和刚刚买菜回来的邻居打着招呼,一张张笑脸,写满了朴实、敦厚。迎着清晨的阳光,伴随着鸟儿的鸣叫,我来到了校园,那个教会我如何做人的地方。远远就看到了,保安大叔穿着制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脸上,我看到汗水在滑落,每一滴汗珠都写满了认真与负责。我冲着保安大叔笑了一笑,我想这是回报他们辛勤工作的最好的礼物。

一路向教学楼走去,熟悉的广玉兰散发着清香,挺拔的松树依旧那么严肃,令人敬而生畏。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路是那么熟悉,就算是闭着眼走也没有丝毫磕磕绊绊。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似乎在催促着我拖沓的脚步。不再流连于校园景色之中。加快脚步,走进教室,依旧是那个长头发,简简单单扎了个马尾的女生在领读,依旧是那班干部在有模有样地巡视着,依旧是那一张张带笑的脸庞。上课铃声夹杂着读书声在我耳畔回荡,急忙走到位子上,放下书包,拿出课本,与同学们一起朗读,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连续不断的铃声,昭示着我们下课时光的到来。嬉笑打闹代替了老师的讲课,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之前未讨论完的话题。午餐时光莫过于最开心的了,先进的自助餐制度,随意选择的座位。几个好友坐在一起随心畅谈,没有一丝拘束之感,就像坐在一起聚餐一样,轻松,自在。

太阳顺着楼梯一点一点地往下走。背起书包,与同学结伴回家。走进巷子,路过一幢又一幢的居民楼,锅碗瓢盆的碰撞,扑面而来的菜香,勾起了我们肚子里的馋虫。快步回家,爸妈已经做好了晚饭,邻居姐姐——刚刚大学毕业,晋升成为一名光荣的上班族——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了。而邻家奶奶召唤自家小孩的声音就像每日早晨从菜场旁传来的声音一样动听。

吃完饭拉着妈妈在街上四处逛,先去逗逗东面阿婆家刚刚生出来没多久的小孙子,再去看看西面因一盘象棋而伤神的老爷爷,接着去向南面正在刺绣的阿姨探讨探讨刺绣的技法,然后再去和北面喝着一盅小酒的叔叔,谈谈天,说说地……诶,那个经常捧着书看的阿姐呢?怎么没看到她?眼神扫过小镇,却并未看见。我在镇子上四处寻找,坐在河边摇着把大蒲扇的老奶奶指着远处的那座石板桥,说:“孩子,你要找的阿姐在那呢!”顺着奶奶大蒲扇所指的方向看去,哦,原来阿姐在和对门的同伴同学讨论题目啊!挠挠脑袋,猛然想起自己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呢!再不写就来不及了,我赶紧撒开脚丫子,跑回家写作业了!

想想我在这个小镇上的生活过得也是蛮舒服的。有着爱我,疼我的爸妈,慈祥的阿公阿婆,严肃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善良的阿姐……这般生活可能在别人眼中简单得不值一提,但对于我来说那莫名的熟悉,平淡无奇的生活却令我享受。可能,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在大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并没有那么重要。以前觉得,一名成功的北漂是多么光荣,多么令人羡慕。可是现在红肿的双眼,隆重的送别会,一根接着一根的香烟,我突然明白,成功的北漂固然令人羡慕,但并非所有的北漂都能成功。那些还未成功的北漂依旧在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着汗水,而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亲人也依旧在牵挂着远行的乡人。

我想,多年之后,我不会像我那位远房亲戚一样,踏上异乡的征程。尽管我喜欢那种拼搏的感觉,但我想更舍不得塘栖,这个坐落在余杭一角的小镇。小镇虽小,但这里的土地带着一种熟悉的芬芳,这里的人们讲话带着浓浓的江南气息。朴实,这是我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小镇的的唯一感受。没有一眼望不见顶的高楼,没有霓虹灯闪烁,也没有名车驰骋。只是那么几个熟悉的人,那么一些古朴的建筑,那么一根根船桨下划出来的情丝。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源,这里虽未与世隔绝,却也有着一番不同于别处的风情。

我想如果不是必要,我是不会长久的离开这个小镇,毕竟这里有着我所牵挂的人、事、物。十多年来,于我而言土生土长的情谊,无法改变,也无法迁移,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长。

现在,我只想静静地和家人呆在这个小镇上,享受小镇的生活,从此不漂泊!

【篇三:时光无情,流水有意】

河流交织在整个古镇,如同墨绿色的静脉,流淌着寂寞的血液。

我们在秋风中踏上一段寻梦的旅途,走在苔藓斑驳的石板路上,思绪早已被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牵引着向前。走进同里,就似乎闯入了一个半明半昧的浅梦,你不敢发出太大的动静,只是漂浮、漂浮,在这个寂寞的小镇里体味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

同里没有周庄的盛名,没有千灯的富足,它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小镇。或许是地理原因处于江苏、浙江、上海的交界,远离了繁华的大城市,又或许是它与某位大文豪、大画家命里无缘,等待了千年也没等到那双发现它的眼睛,它就索性在偏僻乡村的包围下孤芳自赏着,可它也确确实实有着遗世独立的美丽。

乌黑的鸬鹚恰好诠释了这种别样的美。它们成群地栖息在小船上,挺着骄傲的脖颈从容优雅地接受着游客惊诧的目光与刺眼的闪光灯。

而古树却不如鸬鹚那般抢眼,植物不会说也不会动,而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眼睛的,它们将看见的东西一圈一圈地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它们都看见了些什么呢?只有树自己知道。今天的人类只能心存敬畏地站在绿荫下,聆听那些被风吹散在树叶间的故事,聆听这个古镇内心深处的情怀。

河水是每一个古镇的命脉,同里当然也不例外。家养的鸭子总在正午时分排着队跳入水中,它们在河面上留下缱绻的涟漪,享受着晒了一上午的河水为它们储存好的温暖。傍河而居的人们还是那么地依恋河水,洗衣、择菜、摆渡,没有一样不在河边进行。也许是时间把他们遗忘了,但流水依然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滋养着他们。这家的女儿出阁了,那家的游子归乡了,人们都满心期待地围聚在河边,似乎河水早已不仅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是守护他们的神灵,水蕴藏了他们的祝福,承载了他们的希冀,将他们一个个牵挂的人还有一些关于未来的梦想送出这个小镇,但又将他们的心牢牢锁住,一分一秒也不曾离开这里。也许归乡路上的游子会更清晰地听见那河水的召唤,“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那是故乡在他们心上刻下的真谛。流水潺潺,系住了每一个同里人的心,他们就是这样在水的包围下守护着故土,守护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是始终无法融入他们生活的舞台的,这是一个寂寞的小镇,寂寞的河水、寂寞的鸬鹚与寂寞的人。即使与他们近在咫尺,但始终有着观众与荧屏之间那么远的距离。这样也好,寂寞并不是冷酷与薄情,恰恰是一种含蓄的温暖,旅行的意义本就是允许我们错误地理解生活,在这里我们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是匆匆的过客,毫无负担的旁观者,满怀期待的异乡人。我们轻轻问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静静装饰了我们的梦想,世界上最适度的距离莫过于此。

天色将晚,我们要与这个小镇告别了。小镇,留给了我们很多关于青春的记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