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相关作文
法度威严不可更作文750字03-05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无以立国。法律自古久存,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历久弥新,更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训。仅因犯罪嫌疑人是大学生而减刑宽法,看似是情理之下的宽大慈悲,实则是对法度威严与国家公信力的挑衅。无论何时何地,法度威严不可更,调好情与法的天平不可倾斜。法不避亲,法度威严不可更。中国是人情社会,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执法者包庇亲属,“有关系”成了免死金牌,颇有“弹冠相庆”的意味,“一...
生命,不可放弃作文900字03-03
对于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它的珍贵,明白它的独一无二。可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人是轻易舍弃它的呢?拿起报纸,看着里面的报导,又一大学生因一时与家人争吵而自杀于宿舍。对于类似的新闻早已见怪不怪了,可我不懂。难道生命就如此低廉吗?一句争吵就足以结束生命吗?可悲。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我们每个人都终会到达,何必如此匆忙奔去呢?对于那些因矛盾、挫折、苦难而选择了结生命的人,我只能用“傻”“自私”两个词语去评价。说...
清明环保不可忽视作文600字02-22
现在我们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差,所以我们需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处处环保、处处节能、处处低碳。当然,传统节日——清明也要过个环保清明。以前祭奠有烧纸、焚香的习俗,但这些习俗对环境的污染过大,有时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而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又正是两项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清明环保刻不容缓,也不可忽视。然而,在现今社会、媒体、大众的强烈呼吁、要求下,清明节祭奠方式发...
人心不可冷作文750字02-16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南京彭宇案中的老人对好心人的诬陷,为做好事者的善良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布。小悦悦的死亡所折射出的世情冷漠,也让人心深处的善意从闹市走向深巷,甚至为本身已经在走下坡的冷漠人性提供了动力。所谓的善意就是不应该在社会价值与个人利益中挣扎,而应该是毫不犹豫地为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有些人明知奉献于人就有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他们毅然接住了从高楼上掉下来的孩子,他们毅然...
防人之心不可无作文700字02-15
诸位一定听过《农夫与狼》的寓言故事吧。一匹狼被猎人追杀,向农夫寻求帮助,脱险后却背信弃义要将农夫吃掉。尽管最后农夫被路人救下,但这只是一种巧合。在生活中,如遇这种情况,哪里去寻故事中的“路人”?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安康的。不过,这也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总做白日梦的懒人,懒人们总想不劳而获。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故部分懒人凭着一些小聪明走上了该受法律制裁的不归路。人们彼此间总会有隔阂,因为每个人都有小小的...
嫉妒之心不可有作文600字02-09
我们班上,老师评讲作文的方法很独特。好的,老师会让写的同学诵读,并打印投稿,所以每周四的两节作文课,便成为我的期盼。我钟爱写作,甚至把作家当成自己的梦想。到星期四了,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次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的作文登上报纸了!”我默默地听着,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他们是……”我默不作声地玩着尺,等待着老师报到我的名字……“恭喜以上同学!”我感觉自己的梦想破碎了——-老师并没有点到我的...
不可缺少的求作文750字02-01
人生与繁世,一帆风顺是很难有的,极有,恐只南柯一梦,因而人生需有“求”的精神。何为“求”?在字典中有很多种解释,“请求;要求;探求;需求”。生活中的“求”非字典所能解释。“求”应为志、为生之求。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一种洁身自好的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种对人格...
人不可貌相作文650字01-23
周末来了。我与父母正好出去吃饭好好享受一下短暂的假期,可偏偏这时遇到了麻烦事。浓墨似的天空。升起一弯皎洁的明月。天上的少的可怜的几颗星星,平铺在夜空中。我正与父母在车上讨论着去哪吃饭,满心的欢喜在脸上藏不住。可这时一辆红色的车停在了路中央。本就不宽的小路这一下完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什么情况车车怎么停在了路中间!”我不禁抱怨道。这时一个男子打开车门,走下来。他长得十分健壮,嘴里夹着一支烟。乍一看,...
不可承受之圆满作文1000字01-21
你知道挥鞭转吗?那是芭蕾舞里难度最高的动作,它要求舞者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在空中急速地划圈,带动身体的旋转,每一圈都要是完整的360度。当舞者旋转起来,舞裙会旋出一个个完美的圆周,那真是世上极致的圆满,极致的美丽。年轻时的她是个优秀的芭蕾舞者,所追求的是极致的完美。而她“最完美”的剧照,却是一张失败的挥鞭转:她跌坐在舞台上,光与影在她身上如水边铺陈开来,她高昂着头,美丽的眼中有着悲伤与希望,那破碎的...
传承家规家训作文1000字01-10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事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新春第一课便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里面一个个家风故事令人敬佩,感动!赵一曼在宜昌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的最后一天,生下儿子,取名为“宁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