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听时光飞舞】
【听时光飞舞】
周思彤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卓文君对爱情的祈愿,也体现出了作为一名女子的纯情。她拒绝轻浮茂盛的甜言蜜语,只想要一个人,如阳光下的尘埃一样,给她真实的幸福。我们组“古韵今唱”主题便是《白头吟》。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我当初编改歌词时异常喜欢这一句诗。没有刻薄埋怨的字文,不是讥诮这庸尘中滥情的男子,只有洒脱。她似不愿因被“抛弃”而低三下四地哀求哭啼,若给不了她爱,那从此一别两宽,天涯海角,各自安好。
录歌的时候我却屡屡受挫。总是不能很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既不该是欢愉的,也不该是苍凉的,偏生是淋漓后的沉静,在我看来大概是豁达的。
收到成品之后,我倒是有些忐忑。若是没有掌握好分寸,那便是变了味儿了。当我心情复杂地打开了音乐的时候,思绪渐渐被带入了这个故事中。同学们的声音不矫揉造作,以真声演绎,展现音色的同时,也意外的与诗的情感相符。开头部分笛子和着较强节拍感的伴奏,有种悠远的感觉。像空谷曾吹来一阵风一样空灵。同学们有少年感的声音出现,勾起了我的想象。她是那个被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的落落大方的佳人;她是那个爱得热烈的,大胆的,不顾世俗礼法与人夤夜私奔的少女;她是那个处于市井之中却不卑不亢,衣不染尘的妻子。似乎能看到,她险些错付终身后的孑然一身挥袖离别;似乎能听到,她被丈夫背叛后的洒脱坚定的转身道别;似乎能觉察到,她所期待的不过是百年之后合于一坟。与同学们歌声中那份敢爱敢恨一样,她不去乞求,不去哭闹,不去讥讽。
戏腔部分的《怨郎诗》着实是亮点。戏腔独特的华丽感,绵长感,始有些许怨念。我看到她神情有些失落,在向着那个背叛了她的人倾诉衷肠,她不是想让他心回意转,只是叹这世间的情竟如此虚幻。
最后合唱的部分,似是当初红尘滚滚光影相重,往事上演。像是司马相如的悔过,像是卓文君的清醒,像是后世之人因他二人荒芜之心旷野徒奔后的唏嘘。这些都是卓文君《白头吟》可叹之处,她的确是个夺目的存在,不是因万种风情,也不因才高八斗,只是因为她的独立个性。
曲终人未散,即使再度回心转意,过去的已经过去,只给现在的人留下回味。我听完歌曲,随着笛声飘远,思绪也扯回来了。
【听时光飞舞】
李知芮
古往今来,凄美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总能让人刻骨铭心的记住。而歌曲,恰恰是能高于语言,高于文字的来叙述故事的最好方法。我们组选择了《白头吟》这首诗歌,我明白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却无法理解卓文君内心深处的悲伤之情,就好像是一条黑洞洞的走道,尽头是一扇紧紧关闭的门……
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参与我们组的演唱,为此我感到非常的遗憾,总觉得自己没有帮上组里什么忙,但我却更加期待歌曲的成品,期待从我们口中唱出的《白头吟》。
随着前奏的响起,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画面,那音乐声好似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翻飞在悠远的天空中。哪怕这个旋律已经无比的熟悉,但每再听一次,都总是能听出一些不一样的韵味出来,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声,就像一股甘泉,一直沁入我的心灵深处。
男生唱的第一句,已经足够使我惊叹不已。“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他的声音像是在捶一根过于绷紧的弹棉筋,发出一连串单调而低沉的声音。像是李白在叙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
女生的声音加进来时,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谁愿得一人心,盼白头不相离。”这歌声是那样的婉转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又参杂着忧郁悲伤,仿佛看到了卓文君在眺望远方,望月悲伤,看花坠泪。
戏腔的加入,又好似让我看到了从前的人们在演绎着卓文君的故事。歌声是那样的悠远绵长,好比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首我们组演唱的《白头吟》,就像是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有时是那样的浑厚,使人心潮澎湃;有时又婉转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弦。
……
在为我们组做海报的时候,我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词写了上去。
“谁愿得一人心,盼白头不相离。皑如山上雪,皎若云月。”
这世上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总是不那么美满,却叫人怎么也忘不掉。
【听时光飞舞】
王嘉依
《江城子》,一首悲凉凄婉的宋词,把它作为我们这次古韵今唱的歌词,一定会很动人吧!
中午,我们来到音乐教室排练。自己谱曲,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一遍遍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让我们的作品渐渐贴近诗词意境。在音乐教室的排练持续了一周左右,对词、对曲都越来越熟练,我也对词中悲凉的人物情感有了更多的理解。大家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那天晚上,我打开手机,看到了组群里传来了一个文件:《江城子》。我激动起来,立刻点开了音频,那低沉婉转的笛声把我带入了苏轼的时光……
在湖边,有一个青年,他就是苏轼。在他的旁边还站着一个看起来比苏轼年长的男人。我走近他们,站在旁边,听了几句话我就明白了他们是师徒关系。老师对苏轼说:“为小池拟题可好?”苏轼点点头。我这才发现苏轼的旁边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女子与众不同,我猜她就是王弗了。大家把想到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老师翻阅着不禁频频摇头,最后的两张一个是苏轼的,另一个是王弗的,这时老师竟微微笑了。却原来,两人竟然不约而同地写了“唤鱼池”,这也许就是“不谋而合,韵成双壁”吧,我感叹于这种奇妙的缘分。
主歌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就像苏轼与王弗的美好生活稍纵即逝。琵琶的声音有些单调,但却很符合此时悲凉的氛围。副歌的部分是由我们自己谱词谱曲完成的,齐声合唱让气氛推向高潮,悲伤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的歌声也自然流露着词中情感。中间的说唱虽节奏跳脱,看似迅即地抽身而去,其实那只是在忧伤海洋中的换气。失去了毕生挚爱,欢畅便不再复得。“纵使相逢”,我细细品味这首词流转在歌中的意味,东坡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和妻子再相见,然而这只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是一段留存在追忆中飞舞的时光,走不远,抓不住,忘不掉。我和东坡一起,穿越回了那段旧时光……
那是你吗?我亲爱的妻子,你还能认出我么?你依旧容颜美丽,脉脉含情,而我已经苍老不堪,恐怕你都认不出我了吧!我是多想,多想坐在你身旁,和你再说说话啊!我们早已满眼泪痕,一切尽在不言中。还记得我们年少时的初相遇吗?不谋而合,韵成双壁。
回到现实,我的眼眶竟然湿润了。音乐早已结束,而我心里的悲凉挥之不去,也感叹于苏东坡与王弗的凄美爱情。
诗词总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自己的配曲配唱,用声音领略词中意境和情感,使人沉浸于其中,甜美苦涩,都是时光的飞舞。
【听时光飞舞】
喻子妍
一轮明月悬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洒下银白色的光辉。这样一轮满月,能勾起多少人的思绪,今天如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也是如此。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张若虚正是在这样一个月色动人的夜晚写下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将《春江花月夜》填进民乐《春江花月夜》,配以西洋乐器钢琴、长笛,创造出了一首别样富有诗意的歌曲:《春江花月夜》。
点开歌曲,一阵嘈杂。片刻之后,响起了一声长笛,渺远的一声长笛。笛声婉转地进行着,音乐如江水般流动着,落在了悠长的一个音上。长音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千余年前的一个月夜。伴着窸窸窣窣的杂音,追寻着渺远的笛声,我回到了那个月夜。
天空中嵌着的还是那一轮明月,洒着清晖。月光下一条宽阔的大江缓缓流淌着,清亮的笛声伴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也流着,流着。当它飘飘忽忽地落在长长的尾音上时,世界似乎都安静了,像等待着什么。这时,吟唱声响起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歌声低低的,好像是在喃喃低语。歌声与伴奏声都融合在了一起,难以分开了。我看见江那边,雾中若隐若现的一片花林,月光下闪闪发光,微风中轻轻摇摆,花瓣发出簌簌的声音,抑或是那轻轻的吟唱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歌声中我好像还听见了琴声。不对,怎么可能时琴声呢?那是玉佩叮叮当当地响,而玉佩正是那位长须飘飘的长者身上的。他的嘴蠕动着,好像念着什么,而眼睛则望向明月。我也望向明月,它仍然发着悠悠的光,使周围的一切景物甚至音乐都反着银白色柔和的光。一瞬间,我知道长者念的是什么了:《春江花月夜》。那一刻,春江,花林,月,也都化为我心中《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音乐已经结束了,我耳畔还回想着长笛,钢琴和歌声优美的旋律。我想,诗词和音乐是古今相通的,刚刚,我乘着诗词和音乐,回到了一千多年前,聆听了时光飞舞。望向仍然倾泻着光辉的明月,我又想,这满月带中国人独有的一份情感,也是古今相通的。
【篇二:舞动的夜】
学校在前几周进行了各年级的初赛,通过声色俱全的演绎,选出了各年级的佼佼者,组成了强大的艺术节团队。就在星期一的夜晚,他们舞动了起来。
一中的艺术节每年也在不断的进化,节目变得越来越精彩。有古色古香的舞蹈,有婉转悠扬的歌声,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品,也有激情四射的现代舞。更有拉丁,民族舞,一齐来助兴。
首先出场的是一位歌手,他以一支英文歌曲,也带来了异国的风情,深情的演唱令下方呼声阵阵。
后来,又有衣袂飘飘的《白头吟》,以歌舞的形式展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美的享受!衣裙飞舞,有如九天神女,携着云彩降下凡尘。
然而我最喜欢的节目却是《礼仪之邦》。鲜红的舞衣,一下子便抓住了我的眼球,而她们头上的流苏更是令我着迷。我喜欢红色的舞衣,更喜她们古典的扮相,而舞姿更是交相辉映,一齐奉上了古典礼仪的风范,生动诠释了这支舞蹈。
时间还在继续,一出出节目依次上演,下方的呼声此起彼伏。
灯光不断的闪烁,闪花了我的眼,而喷出的烟雾与气泡,更是迷了我的眼。
时间仍在推移,一支《海南风情》带我们领略了民族舞的风采,而舞动的夜也开始接近尾声。
终于,人走场空,只余下一片狼藉。在回寝室的路上,也有不少人在谈论这个夜。
美好的夜,一夜无梦。
【篇三:金蝉放歌】
暑假到了,茂密的树林中又响起了那动听的歌谣。“吉吉的叫声早已使我们这些小孩蠢蠢欲动。为啥呢因为在哪里有着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金蝉又称唐僧肉姐猴知了猴,据说有很高的蛋白质每到六月下旬,它们因燥热而成群结队的出动。与此同时,伴随他们一起出动的还有那些做完农活的农家人。他们与邻家结伴而出。这些人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他们脚上踏着皮靴防着游蛇的袭击又要一手握着手电一手握着竹竿。盛夏的夜晚酷热难耐,不觉想起三国里的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样写他生动极了。我们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中,豆大的汗珠如雨般泻下,刚换的T恤又是了。当然,照姐猴也并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大家一边照着姐猴一边茶米油盐捞着这不,李婶说哪里哪里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小村里的村民依靠这个来获得一天的新闻咦?这个白色的东东是什么?仔细向前一看,原来是个大刺猬啊!一想到有人不小心一下踩到它那痛不欲生的场景,心里便不由得打起了小鼓。姐猴们也许是看到了这浩荡的扫荡大军,心里些许怕了吧。竟爬的这样快。
我像一头小鹿般在哪里窜来窜去。我拿着手电筒沿着树根部位扫荡着一会子便意个,看着手中拿的瓶子中一是满满的一瓶子,心里便不由得诗意大发。想到了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好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心里高兴极了,
一看手表呀呀呀!十点了已是准高三的我。应该积极备考了,想着便往家里走去回头看着那些中老年妇女梦还在不停着寻找着姐猴,我想说明年的六月一定花开高校。
【篇四:听时光飞舞】
【听时光飞舞】
初二(5)班 沈辰至
夜晚,雾色朦胧,我们组的“古韵今唱”参赛曲目——改编版《白头吟》新鲜出炉。主要描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由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之一的《白头吟》,在我们的改编之下:选用《牵丝戏》为背景音乐,用笛子和木吉他伴奏,成为可以吟唱的曲调。
《白头吟》以婉转苏缓的浅吟低唱为总基调。笛子的声音一起,悠扬飘荡,萦绕着无限的遐思与牵念,““咚咚”的木吉他声则挑拨着我的心弦。低沉的男声响起,仿佛司马相如在诉说自己的心事,深沉的让人不禁入戏。哀怨的女声中掺杂着一丝激动,仿佛卓文君在诉说自己的不满。戏腔一出,刹那间,回首看,看那已飞逝千年的画面,宛如已在面前。流动的音符圆滑动听,伴随着悠扬宛转的歌声,仿佛在娇羞地表达自己的心意;高昂的节拍伴奏下,深情浓郁的唱腔,仿佛在激动地诉说那一生一世的誓言;低沉舒缓的音调,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期待他能信守曾经许下的诺言。突然曲风一转,音调降低,你失信于我,转身找了另一个人的画面随即展现。似悲伤、似凄凉、似无情、似无奈……“百戏转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笛声悠悠在耳边回响,面对孤独寂寞的黑夜,卓文君的心中应是五味杂陈:当年她不顾父亲的强烈阻挠,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追求,毅然与心爱之人私奔。她时而回忆起俩人曾经的幸福时光,时而又无奈于现在的生活。卓文君似是在感叹她的命运,亦是在责备司马相如的薄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已酿成今日局面,卓文君把她的爱恨情仇化作长诗。我喜欢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作为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容颜易老,不变的是才情。
【听时光飞舞】
初二(9)班 王闻筝
将近黄昏的教室,周围是一片安宁。一缕斜阳从窗外投在一架电子琴上。此时,它的黑白琴键被一双纤长的手按动,悠扬而飘渺的琴声缓缓流出,仿佛是流经岁月而来。
这婉转而忧伤的曲调,是我们组在“古韵今唱”活动中为《雨霖铃》谱写的。我们把古诗词谱写成音符吟唱出来,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体会诗词中的情愫。
“雨后长亭伴着蝉鸣,无处话凄凉。帐中宴饮不畅,泪眼朦胧,云雾深深,千里烟波渺茫……”一道清丽而柔和的女声加入,这歌声好像推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让我看见了千百年前的一个清晨。云雾缭绕的长亭,雨后清冷的晓风,好像都能让我触及。那一声声回荡在耳畔的蝉鸣,像在诉说着无法排解的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十几个人加入了齐唱。这徐缓的旋律却带些伤感,像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在我心间流淌。淡淡萦绕着的愁绪在逐渐加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似乎看见了临别的两个人执手相望,依依不舍,却无奈驾舟者已经在催促。一对恋人的离别,因在秋天而更添加了一份哀愁。
歌曲从头重复,速度突然加快,琴键急骤地敲击,清脆的乐声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伴随着紧凑如骤雨的旋律,情绪不断积蓄,终于到达最高点时,在那一串高音中迸发。
然而,到了结尾时,琴声却突然轻柔下来,骤雨过后,只有几滴雨点落下,在水塘中泛起温柔的涟漪。“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渐渐地,尾音也消失在了风中。夕阳西下,给周遭镀上一层温暖的金黄色,让我觉得一切都如梦似幻。而刚才,我好像是载着音乐穿越了时光,来到了千年以前古人的梦中。
【听时光飞舞】
初二(9)班 董宇恬
窗外的一缕阳光穿透进来,照在脸庞上,温暖又和煦。它披着我们轻悠的歌声,载着历史的沉淀,荡漾在诗与歌的彼岸。
“惟将旧物表深情”一下便将我带入了仙境幻缈之中。仿佛依稀瞥到那楼阁玲珑中花貌参差的仙女。伴着轻柔的音乐,歌声也不觉间俶尔染上了柔情,晕开了倾慕。
钿合与金钗,仿佛也将我们的感慨于遐思寄予天空,溯予过往,赋予那诗中的深情与朝暮。
诗与歌相融韵味无穷,我的内心欣然而感动。这样的一个古韵今唱活动,便是去寻觅一种跨越广袤时空的,心与心的相证,是透过诗歌文字去品读的那一份共鸣。相比泛泛而谈地读诗背词,它滤去了千人千面的芜杂,带给我们的是诗词美好意境外的内心体验。
细触过比翼鸟和连理枝的情思羁绊,我的思绪婉转回肠,像是要触到那含泪之恨中的缠绵与哀愁。唱诗,像是一条探索人世的小径,而我像是一个旅人,在幽长的小径上,嗅着诗意,拨着诗弦,陶醉在诗情中。
转而间音乐变了调,节奏略快了些。《长恨歌》的落幕,我们随着音乐溯回到了战国时期的画卷。一曲《离骚》,充满了诗人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情与苦痛。诗中的忧,不同于那倾国倾城的红颜祸水之忧,是对国家兴亡的感叹与愁思。
歌声不再凄凉无助,而是一曲高歌和挽歌。胸怀激昂文字,笔下家国情怀。这一路,他读倦了诗书,看倦了风物,远离了故土,早已忘了归路。
一切都是注定,我们唱诗,冥冥之中诗也在读着我们。最后音乐的尾音,代表了这段旅程的结束。旅人的路,就在那西风的袍袖中,又隐在夕阳的咽喉里。我们浸入诗中叩问生命之时,仿佛听到千年前诗人已对我们声声呼唤。
恨情,恨志。它们陌路相逢,却又殊途同归。
【听时光飞舞】
初二(9)班 朱效萱
《离骚》,一首悲怆而又大气凛然的忧国长吟;《长恨歌》,一曲穿越宫廷与仙界的爱情之颂。当它们一个悲壮,一个凄婉的词句被我们放入不同的旋律之中,吟唱而出时,立时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感慨,燃起了我对志、对情的思考与叹息。
“长叹兮以掩涕兮……”悠长的歌声进入耳中,庄严而包含情感,犹如叹息。遥想当年的屈原,满怀壮志欲为国贡献,却无奈世事无常,眼见国苦民艰,只能发出一声长叹。这声声叹息化在缓缓歌声之中,酝酿着,情感愈来愈浓,愈来愈强。渐渐地,这位伟大诗人不再满足于低声哀叹,而欲将心中大志与大悲高喊出来。
终于,他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如大河决堤般倾泻而出了。“鸷鸟之不群兮……”一声高歌,让我的思绪顿时沸腾了。在那几近哀嚎却又不失大智与大志的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身影,他怀着一腔悲愤与无奈,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将一世的忧国之思永远地留在了奔流不息的长河中。
高亢的悲歌壮丽收尾,一支具有宫廷气息的仙乐悄然而来。它美,却并不虚浮,而是在演绎着另一种人生的悲欢。领略完家国情怀,也是时候体悟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了。曲调如同涓涓细流般婉转绵长,于平静中暗含深情。“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悠悠歌声中携着多少心愿,多少哀怨。清越的伴奏好像已成仙女的杨贵妃满身饰品的轻响,轻盈的歌声又仿佛她脚下的白云。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曲调,但情感却是深切的、隽永的。生离死别,又何尝不叫人心痛、心碎。
声音渐渐变低,缓缓收尾,为两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落下了帷幕。二曲已毕,我心中却仍波澜荡漾。这两支曲子用舞动的音符讲述了千百年前的人生悲欢,当它们走过我耳中时,我仿佛在听时光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