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叙事写人作文】
人,不可貌相。有的人,穿着精致,却看不起那些为他人打工,靠劳动的乡下人,有些人,恰恰相反,尽管自己再贫穷,却愿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世界献出了真情。这两种人,第一种人居多,第二种虽然少,但不代表无。
他刚进城,对这个陌生的地方丝毫不感兴趣,可是他与众不同的打扮又不得不让人注意顶着一头土黄而又乱蓬蓬的短发,身着一件沾满泥巴污渍,看不清本色的破衬衫,穿着一条不知被他母亲打了多少补丁的裤子,双手把一个灰色的装满重物的麻布袋扛在肩上,他咬着牙,豆大的汗珠如同雨点一般布满脸上,可炯炯有神的双眼表明了他的志向并不小,他在人群中走动,与这座繁华的大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叮咚,一粒冰凉的水珠从天而降,从他的脸颊滑落到地面上下雨了。前一秒还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全都一起涌进了大商场。
他随着人群来到了屋檐下,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忽然,他眼睛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你干什么!”身旁一个贵妇人打扮的.人不满的大吼了一声,他连声道歉,那妇人看着他张嘴还想说什么,他却一头闯进了倾盆大雨之中。
只见他疾步冲向一个大树旁,温柔地抱起一只到处乱吠的小狗,不住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小狗杂乱无比的毛。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语,脸上的笑容是多么温暖。
雨停了,小狗变得格外乖巧,一动不动地趴在他怀里睡着了。而他,浑身湿透,可是脸上却是最灿烂,如太阳一般有感染力的温暖的笑容。
【篇二:龙人】
龙是华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我们生在龙的国度里,我们是龙的传人,今天我们班将举行一个关于“龙”的活动。
当老师把“龙”写在黑板上时,有的同学好奇地问道:“龙是真的还是假的呀?”老师郑重其事地说道:“‘龙’与农业生产有关。”听了这句话同学们大吃一惊!关于龙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中国是世界龙业的起源大国。在远古时代,人们种庄稼自然需要水,因此人们靠雨水种庄稼,但又怕雨水过多造成洪水泛滥。这时人们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个会管住天上的云,也会管住不泛洪水的神灵——“龙”。“龙”是有骆驼头,蛇身,鹿角,乌龟眼,鱼鳞,山虎掌,鹰爪,牛耳,蛇尾,蜥蜴腿,脚上有须,额上有珠的聚万兽特长于一生的万物之首,万能之神。
“龙”具有非凡的能力,能隐能显,春天飞到天上,秋天入渊,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法力无边。
“龙”参透了我们的生活中。在统治阶层,龙代表帝王的至高无上的皇权。皇上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拄的拐杖叫龙杖;皇上生的孩子叫龙子。“龙”在民间代表着祥瑞。你知道关于龙的习俗吗?正月挂灯笼,灯笼代表龙眼,可辟邪;端午节划龙舟,示意压住牛鬼蛇神;二月二龙抬头,男孩理发,表示吉祥;人们吃的面叫龙须,吃的饼叫龙鳞,吃的饺子叫龙牙。有一次,我到饭店去吃饭,在菜单中看到了关于龙的菜谱就更有意思了:青龙过海,龙虎斗,香辣龙虫,萨拉火龙果,……就连最出名的茶也与龙连上了,瞧;龙井茶,乌龙茶……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吧!
千百年间,我们经常把龙放在嘴边。你知道关于龙的成语吗?连三岁小孩也能说出一大堆:龙马精神、来龙去脉,群龙无首,车水马龙、叶公好龙、望子成龙……当妈妈非让我学东西时,但我对那个没有兴趣,我会不耐烦地说:“麻布袋做龙袍——不是那块料。”嘿!有意思吧!
你听过《鲤鱼跳龙门》这个故事,看过《鲤鱼跳龙门》这部动画片吧?其实就是告诉人们:人不能投机取巧,要有龙一样的真本事!
真是让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我会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龙人。
【篇三:百善孝为先】
那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我依旧记忆犹新:那高高怂的颧骨,那挂在她身上,破破烂烂,松松垮垮的“布袋”。
那天放学,我像往常一样路上,远远地看到一个把头埋进垃圾桶,背部尽显沧桑的身影。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奶奶,一头银丝,满脸皱纹,身上的衣服像麻布袋一样垂下来,松松垮垮……
“奶奶!”我向这她身边,“都这个点了,您不回家吃饭,在这儿干什么?”我指了指手上的表,问她。老奶奶细眯起眼睛使劲看,随后笑了起来。嘿!这一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这垃圾桶不是有几个空水瓶嘛!我捡起来,拿去卖钱,还能买俩包子吃呢!”她的脸上浮现出了骄傲的神情,好像在为自己能想到这个“好主意”而沾沾自喜。我更加不解了:“那您为什么不回家做饭呢?还要在这儿捡空水瓶?”“我天天在流浪,今天在东村,明天在西村,居无定所,哪来的家?”奶奶的回答让我又心酸又心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您的孩子呢?”一提到孩子,奶奶的眼神便充满了喜色:“他们呀!他们老有出息了,都到外地去发展了!嘿嘿!他们可忙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奶奶这么笑,倒让我怪难受的:再怎么说也是生你养你的母亲呀!难道就因为自己“有出息了”就不管自己的母亲了吗?他们有把这个母亲放在心上吗?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了五元钱,那是今天买早餐剩下的钱,我本来打算用它买根冰棍吃。我轻轻拉起奶奶的手,把这五元钱塞入她手心,说:“奶奶,这钱你拿着,去买点东西吃吧!”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眼睛时,她却显得有点呆滞,但好一会儿后,奶奶眼中,闪烁着光,我的眼睛也一片朦胧……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芳留百世,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都变得富裕了,可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却更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吗?这空水瓶时刻告诉着我“百善孝为先”!
【篇四:奇怪的人】
他,个子瘦小,畸形的身体弯曲着,脸上一副痴呆地笑,手上提着有他上半身大的麻布袋…………
”呵呵呵…………“一声傻笑传进我的耳朵里,我扭头一看,一个矮小的乞丐伸着头看着我,我一惊,后怕地退了两步,他好像在跟我玩,想把我逗乐,于是他像一只猴子一样,左蹦蹦,右蹦蹦,不停地歪着嘴笑着。
他应该是有精神分裂的人,他的举止真是奇怪,捡完垃圾就跳上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自行车好似要散架了,吱吱吱地叫着。他一边骑着一边放声唱歌,这或许不在唱歌而是在乱叫,活像一只乌鸦,头摇摆着,咿咿呀呀地,又像一个刚出生,不会说话的婴儿。但,不能不说,他的神态是演地很好,逗得在一旁的路人哈哈大笑。他眉毛一挤,眉头一紧,眼睛不停地打转,嘴巴和脸部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犹如手机里的表情包一般,让人们觉得他是个小丑演员。
但是,精神分裂的人就是精神分裂,他有时并不是呆呆傻傻,而是易发怒易生气,非常可怕,他会打人,还会砸东西,有一次一个小孩跑过去捡他掉了的玩具,被乞丐看到了,咆哮着冲过去,拿起玩具就往地上摔,吓得小孩一边哭一边跑掉了。
奇怪的人,虽然他们会吓人,但不能歧视他们,要给他们爱与保护,共同生活在这蓝天下。
【篇五: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在人漫长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带给你一丝暖意,或许那些人,那些事微不足道,单层在你处于困境之中给予过你帮助,温暖了你的心。当别人温暖你的同时,你也在温暖别人。他给你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你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暖意。
南方的冬天愈发冷了,风似刀片一般尖锐锋利,抽在脸上生疼生疼的。雨似利箭一般扫射大地,发出巨大的声响。路上的行人都“全副武装”:羽绒服,棉手套,围巾,口罩,棉靴……将人们裹得严严实实,他们都脚步匆匆,希望能快学会家,享受暖气,但却有一个人例外。
他穿着一身脏兮兮的棉衣,补了几个布丁的,水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连鞋子也开了个大口子,脚趾都能看到,而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也被冻得通红,单薄的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无数的垃圾桶里翻找有用,可以卖钱的东西,装进他另一只手拿着的麻布袋中。
周围的人看到他,都绕道而走,掩着鼻子,生怕沾染上什么脏东西。他们的眼神中有鄙夷,嫌弃,厌恶,怜悯……太多太多的情绪在他们的眼中翻滚,我甚至听到有人嫌弃的说:“快走快走,这有个收垃圾的,臭死了!”我想他应该听出了他们言语中的嫌恶,因为他那双有些浑浊的眼睛中有些晶莹的东西正在酝酿。看到这场面,我有些心酸,心酸他遭受这样的待遇,我有些心寒,心寒这社会待人的不公。
我看了看手中刚喝完水的空瓶子,在心底做了个决定。我踌躇了一会儿,捏紧手中的瓶子,一路小跑,在他旁边刹住,深呼吸一口气,恭敬的说:“老爷爷,我这儿有一个空瓶子,您拿去卖钱吧!”他惊诧的抬起了头,周围的人也感到十分的不解,他眼中的泪终是没忍住掉落了下来,他伸出颤巍巍的手,接了过去,小声地说了声“谢谢”我冲他笑了笑,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我能感觉得到,他炽热而饱含感激和感动的眼神。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小小的空瓶,或许在别人眼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那位老人的眼中,这空瓶已不仅仅是空瓶了,而是在冷漠的人与人之间为数不多的一份真挚。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始终都要坚信,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篇六: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小时候,村口是最热闹的地方。老人,小孩儿,一群一群,围着一个角落。在人群中穿梭,找到那一小块立足之地,便就呆呆地立住了,一直不停地咽口水。
看的是什么?一辆三轮车旁,坐着一位中年大叔。戴着一顶棉绒帽,穿着一件军大衣和七分裤,拖着一双黄胶鞋,手上套着只白手套,胸前戴着一个铁哨子,手里拿着一个“迫击炮”。这边就是大家关注的对象了。他,无非就是一个爆爆米花的老师傅罢了。大家都直勾勾的盯着他,黝黑的滚鲁克汗都盼着能够听到那久违的炮鸣声,只见他抬起一只手在半空中晃悠,嘴叼起铁哨子,大叫一声“要爆啦!”便见他迅速在炉口套上一个麻布袋,一提,一举。“轰”的一声,只能看见大家高兴地齐刷刷的捂耳朵。随后便就是一阵香甜的白烟了,大家总是会抬起头,闭上眼美美地吸上一口。
我喜欢看这样的场景,喜欢闻那飘香的庄稼味,吃那只有糖与粮食香味的爆米花。这是乡村朴实的味道,是我一直所痴迷的味道。
一粒粒的爆米花,精巧但浓缩的是那粮食本身的香气与灵魂,不管是粒粒地品尝,还是大把大把地塞,总能因为吃到它而满足。
不过一切总是在变化的,奶油味的爆米花也根据人们的需求逐渐普及。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在这新事物的冲击下,那在迫击炮里诞生的老味道也就逐渐被抛弃了。我也喜欢那种爆米花,在它味道的冲击下,老爆米花的味道就显得十分单一了,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老方法爆出来的爆米花无疑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那种奶油味爆米花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可以尝出他浓浓的奶香,甜甜的滋味,还有酥脆的口感,却尝不出它原本的味道,那种在火中焦烤所产生的粮食清香被这些浓郁的人造香气完全覆盖了。尝不出那些粮食的惊魂,也尝不出他们所拥有的本真味道了。
伫立在村口,原来热闹的那一角已经变得冷清,老师傅还在那,但已经少了当初的干劲了。原来供不应求的爆米花已经被一包包的堆砌起来,我依旧喜欢看他爆米花,也依旧喜欢听那一声爆炸,闻那一缕香气。但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人群,也找不到当初的欢喜了……
老爆米花逐渐被人所遗忘,但我忘不了在这老味道中,我能寻觅到很多东西,围观的场景,孩童的天真,对她的喜爱,粮食的本真……大概都在这一粒爆米花中了,它浓缩的即是我一直不变的那份痴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