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大海的咆哮,船儿只能是一块腐木;不经历烈火的炙烤,钢铁只能困于顽石;不经历暴雨的洗礼,伞儿只能是一块破布。所以,成长路上总不是那么平坦,总是要面对些挫折。
看那生长在墙角的寒梅,当风雪来临之时,他们傲然于风雪中,不畏一切。当暴雨来临之时,他们不顾花朵被打垮,依旧挺于雨中。每每有人经过时,都会抛向他一眼,喃喃地说:“它的花儿开不了多久了,严寒会冻死它。”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一直活着,活到现在,越开越旺。寒梅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他历经挫折,挺过无数个风霜雪雨,他适应了环境,所以才能活着么久。
悬崖边顽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松树寻找着悬崖边石缝间一点一点的土地,将躯干顽强地从岩缝间钻出。每一寸树皮都结着伤疤,而每一寸的成长都需要经过几度春秋。最终他们生长出了茂密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零的针叶。他们的根盘根交错,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像铁钩一样,紧紧抓在悬崖壁上。青松因为饱经风霜,几度春秋,才长成这样。他告诉我们只有历经磨难,才能取得如此成功。
大自然如此,我们人类由何尝不是如此。小学时,我的每次考试总是“不劳而获”,我以为上了初中还是这样。可是初中的第一次月考就破灭了我心中的这个想法,成绩单上鲜红的分数,让无法承受失败的我明白了,有些事你必须认认真真慢慢做,有些路必须一步一脚印慢慢走。
曾一度以为,只要确定了目标就能实现,但是渐渐的,我明白了,成长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克服挫折,才能够获得成功。
【篇二:仙人球的启示】
仙人球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植物。
仙人球,在潮湿处并不常见,它们喜欢挑战生命的极限,都星罗棋布地生长在很少有植物安家落户的干旱的沙漠中,并且土地越干旱,它们生长得越顽强。仙人球,因为常年生活在死亡的沙漠之中,将叶子萎缩成针状,用来锁住水分并赶走敌人。多么智慧的仙人球!
仙人球为了锁住水分还有一个妙招。它原先如果没有根,将它在潮湿处放一会,它马上会长出长根来,盘满整块湿地,然后迅速生产出数个小仙人球并让它们脱落,让它们的根盘绕住自己的根,这样就可以让它们随时互取养分,以便长久地存活。我们人类也应该像仙人球一样,盘根错节,互取时需,以便长久在一块地方发展下去,不会因为资源枯竭导致只能离开,而不能继续发展,成就伟业。
一棵小小的仙人球就给了我们这么多启示,但只有一条最重要:只要团结,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做成。
【篇三:我家的风信子】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妈妈带回来一颗很像洋葱头的植物。我很好奇,问妈妈这是什么植物,妈妈告诉我说这个植物是“荷兰风信子。
这颗风信子差不多大约有我的一个拳头那么大。妈妈拿出一个葫芦形状的花瓶,然后我们一起往花瓶里注入清水,再把风信子放进瓶子里,让水面和根盘保持距离2-5毫米,这样可以保证根部可以自由的呼吸。我们把花瓶放在阴凉、通风和黑暗的地方,以便可以让风信子逐渐生长。我非常着急,盼望着它可以早一点开花。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风信子已经长出了很多根须,又白又长的,很像老爷爷的白胡子。风信子的头顶上还冒出了嫩绿的叶子,这让我无比的开心,因为我家的风信子就快要开花了。
我和妈妈经常给它晒晒太阳,换换水,没过多久,它的叶子全部都舒展开来了,还开出了美丽的紫色花朵。
这就是我家的风信子。
【篇四:爷爷的宝贝】
我的爷爷,天生喜爱花草,外婆家附近的山,自然是爷爷和爸爸,最喜欢去的地方!山上花草树木,令爷爷眉开眼笑,但爷爷最重要的宝贝,还是那山中的雀梅。
最近,爸爸和爷爷又多次开车上山,挖回好多棵粗实而秀美的雀梅。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做足了准备:清除这些植物旁边的障碍,极其小心地把这些植物地慢慢挖下来,搬到一条羊肠小路上,最后小心翼翼地搬到车上运回家。
爷爷特别爱惜他辛辛苦苦挖回来的雀梅。种的时候,爷爷自是动一番脑筋:依据雀梅根盘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盆,再研究雀梅的自然形状来修剪出最佳的造型。和别人不同,爷爷为了防止泥土流失,需要在选好了的盆中,放上两块瓦片垫在出水口里,然后把植物小心翼翼地放入盆里,像对待一个新生儿一样细心呵护!然后慢慢地用土把雀梅的根盖住。
每天,爷爷都待在他的小阳台上,看着这些漂亮的盆景雀梅,静静地思考:这些宝贝什么时候才能发芽?它们会朝着什么方向生长,它们应该往哪边长出更漂亮的叶子?爷爷一边思考一边盯着这些漂亮的盆景观察着,嘴里不停叨叨着,手也不断比划着。此时,看到他与盆景的背影你仿佛会有一种错觉,爷爷正在跟他的老朋友诉说衷肠。
我曾好奇地蹲在爷爷身边,跟着他一块看他的那些盆景。可是我一直觉得,那些盆景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于爷爷来说,这些盆景就是他的宝贝,看到它们茁壮成长爷爷心里乐开了花!
【篇五:遇见】
从遇见它开始,那棵榕树就在姥爷的窗边一直绿着。
它大概很老了,被种在一个深褐色老旧的大盆里,下面还有个可以养鱼的小池,榕树染得那池水也是绿莹莹的。
记忆里,姥姥时常搬个小马扎,坐在榕树旁搓花生。姥姥膝上放一个大笸箩,盛着晒干了还未去壳的花生。姥姥拿起一颗花生,食指和拇指叠在一起,轻轻一捏,“啪”的一声,花生壳爆开一个小口,略带些尘土,在阳光里喷射出细小的粉尘。这时候,我便欢喜地坐到姥姥旁边,从笸箩里抓一把花生,剥了皮后一颗颗送进嘴里,花生甜丝丝的,还有泥土的味道。姥姥笑着嗔怪,我却总赖着不走。那时候,榕树显得那样茂密高大,微微俯着身子,为我挡住刺眼的阳光。花生的味道在嘴里清甜着,姥姥的笑意,便在心里融化着。
我尤其喜欢那张摆在榕树旁的照片。每当阳光洒下来,那木制的相框透着树木的年轮,我拂去上面的尘灰,记忆又明晰起来。老榕树下,小小的肉嘟嘟的我,扎着两个羊角辫儿,坐在姥爷膝上,一老一小,笑容如阳光明媚。身后的那棵榕树依旧不作声,默默绿着,那绿静静地流淌,流淌着时光,流淌过老榕树的枝干,留下深深浅浅的皱纹……
我不记得照片里因何笑得那样灿烂,去问问榕树吧,它在那儿绿着,不回答。
姥姥时常在榕树下给姥爷理发。姥爷坐在窗边,姥姥拿一块布,一抖,好像给姥爷盖上了一层金色的阳光。姥爷惬意地眯着笑眼,目光落在他的榕树上。老榕树的根盘绕着扎进泥土,枝干上的皱纹,一天天渐深了,叶片暗绿,却有特殊的光泽。姥爷半眯着眼,皱纹里带着微笑,不说话。阳光勾勒着这平和的,却又使人感动得要落泪的背影。
那阳光也在我的心田上,投射下一片斑驳树影。老榕树在那儿绿着,那是世间最美的剪影——两个人,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