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长经历类中考满分作文】
北京师大附中,一片闹市中的静土、一幢古老而庄严的圣殿、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天堂,一个孕育着明天与希望的摇篮。
我在附中已度过了五个春秋。五年来,附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我也从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小孩长大了,我对附中也早已由当初的向往、崇敬,到后来的热爱、华爱,到今日的一种说不出的依恋。岁月的流逝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太多太多,只有附中,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都是那么神圣……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附中大门时的情景。那是1990年7月14日的清晨。从几乎是全区最差的小学考人了全区最棒、全市一流的中学,当时的我是多么的骄傲和快乐啊!那天,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校园。我瞪大了眼睛四处看,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有趣。那时我的第一印象是:附中好大!好漂亮!在以前我从未想过一所学校里会有小树林、花园、草坪、石桌石椅,有个像书本似的奇形怪状的教学楼,还有个那么大的操场!在只有一个破篮球场和一幢四四方方的红色砖头砌的二层小楼的小学里呆了六年的我,真觉得像是进了天堂。
对于初一的小孩来说,附中就是个快乐的天堂。除了每天不太难也不太多的功课外,生活是由在树林里捉迷藏、在花园里漫无目的地背几句书、在操场上玩不够的`球和图书馆里读不完的故事组成的。就连每天的选修课都那么有趣:种蘑菇、做树叶书签、唱英语歌、解剖小青蛙…然而给我快乐最多的竟是操场旁角落里的几张缺角的水泥制的乒乓球案。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一响,我立刻不顾一切地冲向那里,直到老师来查静校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小的银球转出数不清的快乐的梦。
最难忘的是初二附中建校90周年大庆。那是个礼拜天,我们班许多同学参加了接待校友的任务。事先老师交待我们:惟一的要求是要面带笑容。可到了那天,我竟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笑。上至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下至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戴着大学校徽的年青人,人人都在笑。附中到处充满了欢乐的人们,在拍照、在欢声笑语。附中成了欢乐的海洋!因为她的儿女们来为她庆祝生辰了!
【篇二:我的老铁】
我的老铁他叫李宸浩,他那双乌黑的大眼睛里散发出智慧的光辉。
李宸浩身高1。7米,体型中等,体重八十几斤。
李宸浩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十二,主要原因就是他上课认真听讲,会举一反三,每当老师讲完一个问题的过程后,他就会思考其它的计算过程,并与我们分享。
李宸浩不仅成绩好,他还体育好。李宸浩不仅是体育委员,还是我们公认的“体育小能手”,因为他在上一次校运会时,以惊人的体力,为我班争夺了全区1500米的第二名和全区跳高第一名,让别的班对我们班刮目相看。
李宸浩还十分乐于助人。如果班上有人要打扫,但又要学东西时,他总会三步并两步走到对方面前,说:“我来帮你打扫吧,你去学东西。”因为他的乐于助人,他还在学期末被老师评为“团结之心”,所以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向他学习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的老铁——李宸浩就是一个成绩好,体育好,而且十分乐于助人的人,我一直为我有一个这样优秀的老铁而自豪。
【篇三:我们班的“体育小能手”】
要说我们班的“体育小能手”,那非体育委员李宸浩莫属了,他的体力和跳跃高度,使我们惊叹不已。
这学期,学校举行了区校运会,李宸浩报了1500米长跑和跳高,其实他恨不得全部都报名。自从他报名以后,每次大课间时,他一直坚持每天跑1200米。有时候下小雨,他总是戴上帽子坚持到操场上跑步,班上的同学会有一些去给他送伞,说:“老李,你跑步也不能淋雨呀,没几天就要举行校运会了,我们还要你为我们争个光呢!”李宸浩用手把雨伞一推,说道:“你们回去吧,我跑步热,淋点雨没事儿,就是你们不要被雨淋生病了。”
校运会这一天到了,李宸浩跳高令人惊叹不已的高度1。2米取得了跳高全区第一名。下午,1500米长跑开始了,李宸浩以惊人的体力在一开始的1400米稳居第三,在最后的100米冲刺中,他成功超过了第二名的跨过了终点线,获得全区1500米第二名。
听了我对我们班的“体育小能手”———李宸浩的介绍,你认为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小能手”吗?
【篇四:地狱→炼狱→天堂】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语文老师也要经过三种境界方可成为一名好老师。诗的语言总是那么高雅富有诗意,在现实生活中我常称其为三个篇章 。
(一)、地狱篇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九九年学校举办开放周为全区提供现场,让我提供一节公开课,要求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没有现成的案例借鉴,一切只能在摸索中进行。那时还没有电脑,也不能上网,为了找点相关的资料,只能去图书室和书店,不像现在只在家里就能纵观天下。好不容易找到点资料,全靠手抄,这又要费不少时间。在那间简陋的宿舍里,一张小课桌,一个小板凳,每每到深夜双眼已迷离,可是无尽的迷惘在心底。我到底该怎么办?我常戏称为生活在地狱里。
(二)、炼狱篇
后来渐渐的学习的条件好些了,学校配备了微机室,可提供的资料也多了起来,全区的学习活动也多了起来,我也加入了忙碌的活动中去。就像一个饥饿的孩子在恶补,什么“杨初春快速作文”培训,创新作文研讨会,魏书生专家报告会,学洋思,学杜郎口┉。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没有喘息的空间,没有思索的余地,我在各种形式之间疲于奔命。爱人常说“你们老师好累!”
(三)、天堂篇
如今,连续三次省教育厅给我们提供了以如此好的系统学习机会,课堂设计、阅读教学、名著阅读、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面面俱到;一堂堂的课堂实录让我借鉴反思一堂好课的模式;专家的适时点评解析使我的思想认识又上一个台阶;在线研讨不时让思维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尤其是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更让我明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可以如此激情澎湃。不由得改写一首《声声慢 研修感言》以此做结束语。
【篇五:篮球女孩】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我最喜欢的事是篮球。
十岁那年,看见篮球场上的小哥哥们打篮球好帅,我羡慕极了!便回到家中对妈妈说:“我喜欢打篮球,可不可以嘛!”“不可以,你一个女孩子干什么不好,干嘛喜欢男孩子的运动?”妈妈很凶地警告我。
从此我再没有提起过此事。但你认为我放弃篮球了吗?没有,八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篮球队。因为喜欢,所以我非常刻苦地训练。
篮球队成立没多久,就要面对市区学校间的篮球联赛,我们自然代表学校承担起了比赛的重任。
篮球队的成立纯属急来抱佛脚,从成立到参加首场比赛,也仅仅不到两周时间。为了应付比赛,我们这些从没摸过篮球的女孩子真是拼尽全力了,每天比其他同学早到校一小时训练,中午提前到校四十分钟,下午放学后再延长一小时,从最基本的拍球到带球、传球、投篮,以至于防守、突破、进攻,都是从头学起,高强度的训练,让我们这些“娇小姐”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有些人泪也没少流,好在没有谁打退堂鼓。草草上马的这支球队就这样应急出征了。首场比赛我们面对城里一名校队,看着人家牛高马大的阵容,光人家那一身亮丽的球服都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都有些气馁:我们这些出身农村的瘦小单薄的“小不点”能PK过人家铁塔似的“巨人”吗,不由得心生一丝怯意。临上场前,教练开始排兵布阵了:“小丽、小雪前锋,小芳、小乐后卫,小君中锋。”我很认真地听着,没有我,自然我在替补的行列。我有丝失落。上场前我鼓励队友:“别紧张,加油!”。
上半场我们以两球之差处于劣势,但这并未如我们当初想象的那般糟糕,这样的成绩给了我们希望。下办场比赛时,教练说:“小燕上,到中锋的位置。”谢天谢地,我终于可以上场了!我很高兴,一蹦子跳得老高。“加油,相信你是可以的。”队友们给我加油,我也暗暗给自己鼓劲。
赛场上,我拿到了球,一时的紧张,有些手足无措,慌张中竟然把球传给了对方。完了,我要下台了。我心里有些沮丧。但教练并没有让我下去,鼓励我不要慌,要稳扎稳打。场下的观众有人为我们队欢呼:加油!你们是最棒的。我信心倍增。
比赛的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不但撵上了对方,而且超他们三个球。
后边的几场比赛我们战绩不俗,最终在市区十六个学校中我们排在第四名。
也许我们是支实力型的球队,教育局竟然让我们这支农村球队和城里学校一支球队参加全区中学生篮球比赛。在首府银川参赛的一星期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开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比赛的闲暇我们积极训练,农村孩子的汗水摔落在那样高端的球场上,农村孩子的梦想找到了放飞的晴空。那一次比赛,我们可谓是收获颇丰,学校男队夺得了全区第四名,我们女队夺得第六名,学校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当三块自治区级的奖牌抱回学校,农村孩子的眼睛被照亮了,农村孩子的脸上映照着金色的光芒。
当初反对我打蓝球的妈妈一脸喜悦:“女儿,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就是第一!”从此,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我们白家出了个会打篮球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