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济南的冬天读后感】
冬,本应是寒风凛凛,一片白雪皑皑的。可是,老舍笔下的冬天,却是温晴的。
印象中的冬天,应是如黄升写的那般,“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但,济南却不是这般的。它没有“千里冰封”,亦没有“万里雪飘”。它的冬天,是安逸的。它有可爱的小山照顾着,自然是如春般温暖的。
即使是下雪,济南也不会有“天将暮,雪乱舞”之景,唯有那若“柳絮因风起”的细雪纷纷。带着凉意,悄悄地莅临,它以独特的方式,给小山,给天边,绘上一层银边。矮松定然是不畏冬天的,虽没有“大雪压青松”,可依然“青松挺且直”。树尖儿上,顽皮的雪花化作了一顶白帽,点缀着矮松。远处的山坡,依稀可见微黄的夕阳映着透着粉红的细雪,而村庄的房屋,迎着残霞,挥手告别。
济南的冬天便是如此,没有严寒,没有狂风暴雪。有的是如水墨般的安逸、和谐与诗意。
【篇二:那次凝视】
入冬了,母亲嘱咐我不要受凉,说完,又自顾自地喃喃:说了也没用,我来帮她收拾收拾房间吧。闻言,对母亲笑了笑,转身出了家门,却不曾发现母亲并没有转身,一直凝视着我,直到背影渐渐变小、消失,我从未回头。
出了门,脚步轻快地走着,三弯两绕便到了目的地。欣赏着骤然充斥了整个视野的绿心情愈发开朗,近乎贪婪地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在绿的迷宫中,走过弯弯绕绕,总算是找到了它,那株山茶花。
撑开母亲事先准备好的雨伞,细雪纷飞,虽说是细雪,却也下的纷纷扬扬,不出一刻钟,便落了薄薄的一层雪在山茶树的树叶上。我想替它拂去那层薄雪,却暗自担心会惊扰了这雪地的精灵。不得不缩回伸出了一半的手,兀自感叹着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看看时间,尚早。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早些回去替母亲做些家务,心中想着便行动起来。踢踢踏踏地走到了家中,母亲头也不抬就知道是我回来了,她抬头,挤出一丝微笑,却难掩心中的疲惫:“回来了?去房间看会儿书吧。”我没应,走到她面前时说:“妈,我帮你拖地吧。”母亲却一把推开我,有些严厉地训斥我:“没你的事,回房间看书去!”垂下眼睑,掩盖住眸中的失望,到嘴边的“新年快乐”又咽回了肚子里。落寞地转身,无声无息地向房间走去。
走到一半,感受到了身后的目光,轻轻转过身去,却发现母亲一直凝视着我。见我转过身,母亲有些局促地低下头,装作若无其事。“新年快乐啊,妈妈!”母亲不曾回应,我却感受到了满满的喜悦,轻扬起嘴角,步伐轻快。
是啊,母亲一直这样凝视着我,无论成败,她都会在我回来时,送上满满的温暖。在遇到困难时,也是母亲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凝视着我啊……
【篇三:冬雪】
时光慢些吧,莫负好风日,窗前风景尽成诗,明朝还相看,冬雪化春枝。
在元月四日的第一场雪降落之后,才终于意识到今年的雪来迟了。跨年已经完成,新年也临近了,不知雪是否会因为迟到而懊恼呢?
有人说,雪应和心爱的人一起看,但在校区中观雪倒也不曾遗憾。
细雪洒落在红瓦顶上,浅浅的铺了一层,与其后几颗黄叶树相映衬,倒也别有一番意境。
许是因为全球变暖,这场晚来的雪也不过持续了半下午,维持着细细的颗粒状。想来鹅毛大雪才是最美的吧,或许我们在童年时体验到的才是最美好的自然之景,那时的天是淡蓝色,正如独角兽色系中的那般,浪漫,且令人神往,那时的雪从不吝啬自己的美,舞出了自己最柔美的姿态,给芸芸世人,给世间欣赏美的每一个人。
然而,现在想看一次蓝天已是奢望,尤其是冬日,灰色笼罩在我们的头顶上,也笼罩在我们的心上,只能祈祷一场大雨能洗净雾霾,可不日空气颗粒物的大军又会卷土重来,一路攻城掠地好不痛快,难道我们只能享有这样的环境而不作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践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而非空喊口号。
这是为了一场盛大的雪景,为了人们所向往的蓝天,为了后世在童年能看到最质朴的,没有雾霾“装饰”的自然之景。
一场冬雪,带来了宁静,带来了思考,也带来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展望。
岁月且长,愿君长欢。
【篇四: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你如同火焰,把我的心中照得明亮,照住四面八方,烧出天边一道光;你如同创口贴在我折断翅膀的时候,再次让我拥有了双翼;你如同喇叭,唱响了我无悔的青春,你对我的关爱,能融化世界冰霜。
繁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当黑夜变得安静,剩我一人坐在窗前。你,我的妈妈,是你让我上床睡觉;当我熟睡时也是你悄悄地为我盖好被子,当清晨唤醒越多人时,也是你,把我从梦乡中拉了回来,你上班之前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才安心出门,我经常想没有你我的生活将会无法自理。
“青春汹涌,成长会动,你皱起眉头,”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在想我的青春会是这样吗?妈妈在我眼中你是一位严厉的妈妈,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哲理,你晚上也会陪我看书,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你从不打扰我;为了能让我舒适的睡觉,你总是小心翼翼地洗着衣服;一到冬天,你的手就会变得通红,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能不让你这么劳累。
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能否知道我对你的感谢,我有时会因为觉得你唠叨而厌烦你,你真的不用为我担心,我知道照顾好自己。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感冒,一到冬天你就会开始问我在学校穿的够不够,吃的好不好?各种问题一涌而上。
犹如华山夹着细雪的微风,雨丝微凉,风吹过暗香朦胧,一时心头悸动,思念温柔如风,在学校的每一天都会想到你对我的教导。灯花缱绻映照,你的身影常出现在我眼前。
【篇五:十年后的我】
公元2029年,我一步一拜,虔诚地踏进那片圣土——儿时梦中的西藏。曾经因大气层损坏而险些成为不毛之地的神山,如今再次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夹着细雪的微风扑面而来,我低下头,缓缓登上山顶。掺着古朴神秘气息的寺庙稀疏地散在四周。我步入的是寺庙旁边的一个很雅致的图书馆。我娴熟地摘下手腕上的白色手环,递给侍立在角落的AI。手环中记录着我的一切,包括饮食、起居等等。当然,我将手环设置为只显示我的基本信息。
接过扫描完的手环,坐在窗边的位置上,棕黑的书桌上散发着发着淡淡的檀木香。手轻轻划过桌面,圈圈木纹顿时变成了蓝色屏幕。手指向虚空一扫,屏幕移到了正前方。将手环放进一旁的凹槽,自动开启隐私模式,他人无法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我调出几年来去地球各处旅行的照片,茫茫大漠、敦煌壁画、烟雨江南、流水人家。我从屏幕的上方拉下一本厚重的笔记,手一挥,便像风吹过一般,“呼啦啦”地翻过。我不时拿出几本泛黄的古书,认真补充。尽管如今的科技水平已达到了巅峰,但我还是沉沦于远古时代的传说,并且在大自然的深邃中被折服;在时光老人神秘的列车之间穿梭。在一所名牌大学学习的四年里,我痴迷于古文化与未来的研究中,我似乎觉得,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宿命和缘分,再多意外也难逃其宗。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余晖化作一束光穿过透明的屏幕,唤醒如在梦境徜徉的我。我连忙取出手环,匆匆起身,关闭屏幕,点击熟悉的肖像,居住在某个新发现的星球的父母影像出现在眼前,妹妹在一旁饶有兴致地逗着那只家里的大白猫。母亲系着围裙,幸福的笑似乎拂去了岁月犁下的痕迹。父亲嗑着最爱的南瓜子问:“春节到了啊,丫头什么时候回来呢?”我默默戴好手环,抬头笑着说“哎呀,反正一眨眼就能回去,肯定不影响你的年夜饭。”父亲微皱着浓眉,不满意的嘀咕:“什么事都放在最后,你迟早……”。这时,一声爽朗的吆喝横空而来,“好女婿!快帮我把那盆富贵竹搬进来。”“好嘞。”爸爸乐呵呵地随着外公离开了。
我挥挥手,屏幕消失了。推开门,一阵寒风袭来,我仰头呼出一团白汽,心里说“又要下雪了!”
【篇六:我印象中的雪】
过去冬日留下的温馨记忆,每一遍回想起来便有如一片片甜甜的雪融化在温暖的心间。
我印象中的雪,是南方的细雪,是外婆的华发,更是长存心间的纽带与情怀。
那年,又一次乘大巴回去看外婆,轻盈的雪被冬日寒风抖落下来。城里的柏油马路平坦如砥,是留不住雪的。只有大巴开进小镇里,车颠簸之间,才看见雪填满了小路上的坑坑洼洼、沟沟豁豁,沟豁里的积雪又渐渐由白暂变得晶莹透亮,融化成剔透的小水洼。
我与外婆见上一面,一般总要经历四季的轮回。每次大巴一进站,我便急切地在人海中搜寻着风中狂舞的一头花白头发和一件宽大厚实的灰色棉袄。有几次,好不容易目光对焦在外婆身上,但下了车再穿过熙攘的人群便又寻不见了。总是外婆先寻见我,像只飞舞的枯叶蝶般激动地向我跑来。
到了家,外婆便在炉边灶台前不住地忙菜。她那时身轻如燕,腿脚灵便,总是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像个陀螺似的在火光中高速旋转。我看着外婆,看着窗外细雪渐渐打湿树叶和屋檐,格外珍惜这种包裹在温暖的炊烟中的甜蜜幸福。外婆的炊烟味永远是那样亲昵温柔,但她冬天忙里忙外的,手冻得象开裂的砖头。
吃过饭后,我和外婆总是会出门,心照不宣地在细雪飘飞的黄昏中走着,静看黄昏安祥地坐在翘起的屋檐上,直到被家家户户和街道上亮起的灯火取代。鸡鸣犬吠,车辆鸣笛,小贩悠长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炊烟味、风和泥土的香味、冬日夜晚的黄昏味道交织在一起,编成一只摇篮,轻轻摇晃着我与外婆悠闲漫步的身体。寒风灌进棉袄,可我和外婆的心是热的,不约而同地一起朝前走着,沐浴在冬夜小镇独有的气息中。雪花跳着舞,外婆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掌心传来的温度使我们彼此都不再寒冷。记忆中那些和外婆在一起的夜晚,景物模糊了,气味模糊了,如今还使我留恋的,只是漫天的飞雪和那种温馨的感觉。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雪簌簌落下,像是离人的泪,更加使人伤怀。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离别时刻我总是倍感伤痛,外婆却似很坦然,将我送上大巴后,便好似若无其事地回去了。只是大巴一启动,车窗外漫天飞雪又紧随而来,让我不禁想起外婆的白发,不知这是不是外婆的思念与不舍,被打碎了紧随我而来。我记忆中的雪,是祖孙间千丝万缕的牵挂。
如今,外婆已是古稀老人。我下大巴时,她再也不会像只枯叶蝶般轻快地向我跑来。我总是搜寻很久,才看到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顶着一头雪白的头发,远远地站着,枯瘦成了一道影子。我走得很近了,她依旧未发现我,她的眼神已不再清朗,而是像空洞的深潭。我看着细雪渐渐打湿她的发丝、肩头,她却只是站着,眉间、眼角的皱纹像是被这凛冽的风割出的千沟万壑。外婆再也不会忙不迭地为我裹紧衣服了,而是我边搀着她回家,边帮她掸落肩头的雪。
晚饭后,她再也没有精力陪着我散步看雪了,我们祖孙俩心照不宣地静坐着,回想着那些细雪纷飞的夜晚,回想着我们印象中的雪。
【篇七:有种滋味叫牵挂】
我对奶奶的思念与牵挂,似夹杂着细雪的微风,每每荡涤在我身边时,我都仿佛听见了奶奶的喃喃声,虽说唠叨,却能挂念一辈子。
孩提时的我,每到节假日,总盼着能到乡间,到奶奶家走一趟。只要我一进屋,奶奶准会一把揽起我,笑着打量我有没有什么新变化。记得她总会铺出一桌子我爱吃的菜。她那双老手啊,经历了几十年的侵蚀,看得见老茧和裂纹。可那是双巧手,在围裙上拍两下,站在锅前,她手边萦绕着的炊烟,像是感化了那些饭菜,食物在铁锅里翩然起舞,交织在一起,碰撞、翻滚,也就成了人间的至味。这样的菜端上桌,三碗米饭都填不饱我的馋胃。
时光肆意翻滚,长大的我很难再去奶奶家。自己家中,四处都能探见奶奶的身影:脚上绣着大老虎的红绿相间的布鞋,衣柜上奶奶亲手制作的剪纸,沙发上她一针一线织出的座垫……
平淡无奇,却又叫人难忘得出奇。
偶而她来城里看望我们,我惊讶地发现她竟老成了这样。我有些难过,不禁能想到她在田间劳作的模样。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一座田、一位老人,屈背,低下了身体,埋没在田海中。我如此喜爱的奶奶,被生活打蔫的样子,我真不敢看。从此,对她的挂念便多了几分,不仅是思念,还有担心和无奈。在我心中,有股深深牵挂的力量。
时光的葱茏,曳动生冷的素月清秋。再次见她,竟是在冰冷的病房里。这把年纪,我很怕她会怎么样,那隐约的不安与牵挂,深深镌刻我心底。奶奶被纯白的被褥裹得严实,我不忍看到她那么虚弱。好在她没什么大事,住院几个月,也就无恙了。
虽说无大碍,我却比往常更加发自肺腑地牵挂着她。学业繁重,也应当适当放下担子,去走近她,趁她还安好,多陪她说说话,也能减少心头那过分的牵挂。那种牵挂使我不安,使我忧愁。但凡忆及她的教诲声、唠叨话,曾经不爱听的言语,我都会无比希望再次听见,听见那些话,听见她。
奶奶病好后,又回到她自己乡下的住所,独守那一方朴素的乡土。她已经七十二岁了,多希望,时间可以对她宽容点。点滴的牵挂和难忍的心头之痛,常在我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
我站在岁月的路口,穿过思念的大街小巷,回看走过的美好,翻看那些依稀的加快,不禁落泪。
在生活里,我们沿各自的轨道运行,而在时空里,我时时刻刻呼喊着您。
【篇八:难忘那张无措的脸】
夜半梦醒时分,那张沟壑纵横又茫然无措的脸仿佛又出现在我眼前,内心深处似乎又隐隐传来了钝痛……
那年寒假,我在老家的集市上闲逛,等特着去往爷爷家客车的到来。寒风凛列,冰冷的风刃夹杂着细雪迎面而来,有客车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我也没有了闲逛的心思,朝刚开来的车跑去。刚坐上车,就有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寒冬犹如被隔绝于车外。我闭上眼睛,沉浸于耳机中的世界里去。突然一个急刹车,我猝不反防地向前扑去,差点撞坐前面的椅背上。向车窗外看去,一个老人正站在车旁,手里扶着一辆陈旧的三轮车。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双眼睛微微张大,正向客车上打量着,眼里满是歉意,时光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狂风肆虐,他却衣着单薄又简扑,低着头的姿态,竟有几分小心翼翼的意味。司机大叔面也不满地下了车,看看客车的尾部,又望了望老人,皱起了眉,老人显得俞发不安了。他似乎不会说话,咿咿呀呀地叫起,塞给司机大叔一些零零碎碎的钱,然后又抿了抿嘴,沉默地站在旁边。司机大叔不耐烦地把钱扔进三轮车的后座里,又骂骂咧咧地瞪着老人,上了车。老人凝视着三轮车里的钱张了张嘴。一双混浊的眼里满是无措。车开远了我回头望去,老人仍站在三轮车旁,任寒风刺骨,直到化为一个瘦小的黑影。那张苍老而写满无措的脸也不知怎得,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稍加触碰,便有酸涩和疼痛在心底微微颤抖。我的爷爷,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里,是否也曾这样,受过他人的冷眼呢……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不由自主的难过。愿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我们能不再为他人的遭遇而感到难过和抱歉。
不知那个老人及我远在故乡的爷爷,近来可还安好?我拿起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