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萤火虫相关作文

【篇一:栀子花的怀念】

栀子花瓣,在晚风中游弋,悠悠跌落进水坑,漾起阵阵涟漪,晚霞带走了他最后的灿烂……

——题记

“外公,那里有一只萤火虫。”晚霞中,一老一少正在捉萤火虫,老人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到了栀子花里,递给了在他身旁的小孙子,老人慈爱地摸摸孙子的头,脸上浮出了淡淡的微笑。

墙角的栀子花开了--那素洁如凝的花朵缀满枝头,细腻而绵柔的花瓣晶莹润泽、玲珑剔透,仿佛美玉雕琢成的,淡雅得没有一点装饰,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外层的花瓣上还残留着花萼的淡青,仿佛这雪香是从这青色中努力钻出来似的,怯怯的,让人怜爱。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外公家里捉萤火虫,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到栀子花里,栀子花就会变得更加晶莹剔透,伴随着徐徐微风,一阵阵香气飘散在外公家的院子里。年纪小小的我十分喜欢这个飘香的“小灯笼”。

记得那时的每天晚上,外公都会在栀子花下给我讲很多好听的故事,看着窗外的栀子花,闻着栀子花的香气,看着亮晶晶的萤火虫,听着外公讲的故事,我幸福地进入了梦乡……

那年,我四岁,外公六十八岁。

可是,八岁那年外公重病,他卧病在床,不能再与我捉萤火虫了,不能再给我讲故事了。外公的病一天天恶化,我最后看见外公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外公已经不能顺畅讲话了,但他仍然满眼慈爱地望着我,眼中有着无限的不舍与牵挂,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停留在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里……

而今,每当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时而我也会望向天空,不知天堂里的外公可好?我也多想让栀子花的香味伴着我的思念飘到远方,飘到遥远的外公的身边……

一朵小小的栀子花,因为拥有了爱,也可以倾倒整个季节……

【篇二: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作文】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许洁

清晨,太阳从东边探出了它的脑袋。天空是那么明朗湛蓝,云朵白得没有一丝杂色,好不可爱。校园里的丁香花开得正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香甜。丁香花上淋着露珠,它们藏在树叶后,悄悄窥着你。学生们一阵又一阵的书声,朗朗悦耳,这是多么美妙的早晨啊!

可这一切都被四(2)班同学给搅乱了。

今天早上,如往常一样,班长王寒冰走上讲台,面无表情,就像名字一样冷,他不慌不忙说道:“把语文书拿出来,开始读第九课。”话音未落,只见淘气包张明冲进来,大叫:“看俺老孙来也!”全班霎时间哄堂大笑。

王寒冰瞅了他一眼,严厉地说:“真是个小丑!”

张明搔搔后脑勺,不以为然地说:“今天有魔术课,正好带了小丑服呢。”他拿出假发,套在头上,憨憨的模样,十分有趣。他又从书包里掏出了两个喇叭。先吹了吹黄喇叭,只见教室里出现了许多五彩缤纷的泡泡,这下同学们玩得更欢了。

班长生气了,是真的生气了。同学们都乱成一锅粥,谁也没有去听班长的话,王寒冰急得脸都涨红了,如同一个大苹果。最后,他默默蹲在一个角落,始终低着头。

张明可一点儿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拿了支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同学们的嬉笑声逐渐安静下来,张明拿起另一个喇叭,吹了一下,大声喊道:“班长在哪儿呢?”

王寒冰慢慢地站了起来,他惊呆了——黑板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班主任李军正托着蛋糕,上面写着“班长,我们永远爱你!”张明在一旁欢呼雀跃。

王寒冰的眼睛湿润了,一行清泪正缓缓地从他的面颊流淌下来……

丁香花的香味儿更浓了。

【月光下的村庄铁蛋】

季雨菲

铁蛋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小村庄。唯独他姨妈最有出息,在城里结婚生子。所以铁蛋就有了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表哥。

十五年前的夏天,铁蛋第一次见到表哥。白天,铁蛋领着表哥参观这小村庄。表哥看着这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平房,心里特别看不起这小村庄。表哥对铁蛋说:“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啊!我住的地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处都有繁华的商业中心,马路都是水泥的,到了晚上到处是灯火通明……”铁蛋虽然没完全听懂,但却很愿意听,眼里满是憧憬的光。

晚上,表哥正准备睡觉,铁蛋拿着两个网兜和两个玻璃瓶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悄悄地说;“哥,咱去捉萤火虫吧,可好玩了。”于是,这哥俩便趁着夜色溜进田里捉萤火虫了。

夜色中的村庄格外美丽。又大又圆的月亮高挂在天上,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柔地给大地盖上一层银白色的纱。耳边,青蛙和蝉儿有规律地叫着,好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一阵微风吹过,清新的稻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夜晚中的萤火虫亮极了,飞得也不快,好抓的很。只需一兜,一扣,一只萤火虫便收入囊中。铁蛋手把手地教着表哥,表哥也聪明,一学就会。哥俩玩得满头大汗,却不亦乐乎。

不知过了多久,那哥俩一人提着一盏灯回来了。表哥擦着汗说道;“想不到这儿的夜晚这么美丽,捉萤火虫也那么有趣。”铁蛋挠了挠头说;“我们这儿好是好,但我更想去城市里看看,好让我开开眼界……”

现在,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你猜怎么着?铁蛋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城市,在那儿打拼奋斗,成家立业;而表哥也越发对乡村生活感到向往,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乡村支教,实现了儿时的愿望。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