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道精神的丰碑】
莫要荒废了心中那肥沃的土地,去耕耘,去经营,拔光杂草,屹立于沃野千里的中央,呼喊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题记
四百多年前的一天,他走了。正直果敢、心系社稷与苍生的他,不惜前途得失,以礼制法统为重,仗义执言,终究得罪了“议礼”权臣张璁,迫不得已而出走了。
在那个蛮荒的福建,他痛苦地反思着他的内心信念和所作所为,为何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终于,他切身参悟出了想要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就必须做到“从光明走向黑暗,再从黑暗回到光明”的道理。黑暗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光明才是心中永远的追求。
历经磨难,他终于回来了,带着大展宏图的雄心回来了。可是脚跟尚未立稳,一个噩耗随之传来——母亲病逝了。以孝当先的他不得不又一次走了。这次他走得虽义无反顾却难免有失落之感。
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抱负和有准备的人的。为母亲守孝期满后,他又来了。在经历了少年得志、壮年遭贬后,多谋多智的他被任命为“内阁首辅”,终于走到了大明王朝权利的核心舞台。
他,就是大明王朝最杰出的的政治家——徐阶。就是他,以自己的无畏无惧,最终让大明朝的严嵩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是他,以自己的刚正不阿,用“一条鞭法”抽得贪官污吏抬不起头;就是他,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挽救大明于狂澜之中。
孟老夫子有言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徐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历史早已远逝了,徐阶也随着历史的远逝而远逝了,但他用智慧正气和浩然正气筑成的精神丰碑历久弥香。
【篇二:孝敬父母从我做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就是以孝当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孝”要从小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很多人也是耳熟能详,新二十四孝给我们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现在很多人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到外地工作,家里只剩下老人,爸爸说:“老人家更需要家人的陪伴”。以前爷爷、奶奶在的时候,每次伯伯他们要回来或者姑姑要来我家,他们都会高兴得像个小孩,张罗着要做什么好吃的。我想在外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你们也应该“常回家看看”,对父母来说,能经常见到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新二十四孝中有一孝“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让我想起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节假日,父母就特别希望能和子女一起度过。正如同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一样,“一个爷爷和一个奶奶在过节的时候做了一大桌的菜等着他们的子女回家,没想到儿女们一个个打电话说没空回家,爷爷、奶奶的心情也一下子从喜悦变得很失落。后来儿女们推掉了一切事情回家与爷爷、奶奶共聚,爷爷、奶奶一下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节假日与父母共度,我想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日,都想着自己的生日要如何如何过,但对父母的生日却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老师曾在班上做过调查,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同学寥寥无几。老师说过,你们的生日就是你们妈妈的受难日,因为我们出生的那一天也是妈妈痛苦的一天,所以在你生日那天,不要忘了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我们要记住自己的生日,更要记住父母的生日。
“百善孝为先”不是口号,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要我们每个人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孝敬父母从我做起,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让我们的父母更加舒心。
【篇三: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每当看到这句话,就想起了爷爷常对我说的话。
我的爷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很少做事,但他还是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小时候,他告诉我们李绅的《悯农》,并且常常说:“每一粒米都是汗水换来的,俗话说‘一粒粮食一粒汗’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他在家主张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粮食。这是——俭养德。
除了这,我们家还有另一条家规——孝当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家也崇尚这一条,孝其实很简单,早上起床为父母,爷爷奶奶各泡一杯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他们工作回来之后,为他们倒一盆水泡泡脚,在他们吃饭时为他们夹一块肉,在晚上睡觉时问候一句晚安,孝,就是这么简单。不仅我们这样,爷爷更是做出了表率。我的爷爷大约5岁就没有了母亲,后来,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位,也就是现在的太太,爷爷跟着太太生活了约6、7年,之后便出去做事了。太太有3个儿子,1个女儿,但是没人养她,结果,爷爷养了太太22年之后,太太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幺爹,把太太接去住了约7年。今年太太已经97岁了,又送回了我们家,爷爷尽心尽力的关心她的冷暖。因为爷爷说:“好歹是跟太太生活了几年,要报答养育之恩。”这就是我爷爷要教导我们孝为先的原因。
爷爷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爷爷的话使我终身受益。我一定会遵守我们家的家规——俭养德和孝当先。良好家风,从我做起。加油!
【篇四:邻里之间】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年迈的老爷爷,他姓唐,我叫他唐爷爷,唐爷爷已经80高龄了,爷爷的一双脚年轻时因工作的原因落下了病根,他的双手和双脚的关节肿得特别大,所以行动很不方便。
唐爷爷的老伴因病去世两年多了,留下唐爷爷艰难度日,唐爷爷膝下儿孙满堂,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们都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工作,平时都没时间照顾老人。我们家是他的邻居,但我爸妈更像是他老人家的半个儿女,妈妈经常帮爷爷买菜,我们已有好吃的菜,就端过去给爷爷吃,而我老爸经常帮着这里修修,那里补补,我也经常帮爷爷搞卫生。
就在今年的7月25日那天,爷爷的门总关着不开,我们一家人怀疑这是有问题吧!因为以前妈妈对爷爷说过,没事把门打开,透透风,也方便我们过去看他,为什么这两天没见他老人家开门?妈妈说:“我有他家防盗门钥匙。”一开门就听到爷爷的呻吟声,爷爷躺倒在睡房床边的地上。此时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赶忙过去扶爷爷,爷爷躺在地上呻吟着说:“好冷。”爸爸一摸爷爷的头,哎呀!发高烧了,快,赶快送医院。妈妈看了一下时间,是中午1点30分。
我们赶紧把爷爷送到医院,体温高烧到39、5度,护士姐姐连忙帮爷爷打吊针,而此时我爸妈才想起来打电话给爷爷的儿子。等他儿子儿媳赶到医院,爷爷的烧也退下来了许多,这时已是下午2点多了。
爷爷的两个儿子——小军叔叔、建勇叔叔,还有他儿媳陈姨、周姨她们一家都非常感谢我爸妈,特别是小军叔叔,他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握着我爸爸的手说:“老郭,今天非常感谢你帮忙,把我老爸送到医院来,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真是太谢谢你们一家了,还是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啊!”听到小军叔叔的那一声感叹,顿时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为人儿女要以孝当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爸爸妈妈。其实啊,老人也需要儿女的关心爱护。以后我要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爷爷老了身体不好,我要帮爷爷端水递药……
确实,有时候邻居比亲人更重要啊!大家住在同一个社区,平时有困难都互相帮忙,所以我们都要处理好和邻居的关系,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有时候邻居可能比亲人更快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啊!
【篇五:人间真善美】
问世间何为“真”、何为“善”、何为“美”?
答:“真”即为“真情”;“善”即为“善心”;“美”即为“最美”。
我们中华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以孝当先,以德为重,以礼服人。在生活中的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总会有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真、善、美”的真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每个角落为“真、善、美”而盛开的纯洁之花吧!
学校处处有善心。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使我印象深刻。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打开书包,却发现没带文具盒。正当我傻傻地坐在那里时,人人都伸出了友爱之手,打开自己的文具盒,这个借我一支铅笔,那个借我一块橡皮。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和一双双援助之手,阵阵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灵,这时,我感到仿佛有一束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其实,有时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帮助也可以给别人带来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我们的学校有如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能献出一点点爱心,那么,爱之花将会绽放在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家中处处有真情。平时,每天中午都是妈妈在做午饭,可是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于是,我和爸爸为妈妈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挂面汤,当妈妈趿拉着拖鞋来到厨房的时候,幸福而又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从中,我学到互敬互爱、关心他人。在我们家里这些简简单单的爱里,却饱含了爸爸妈妈还有我之间相互的关心和真爱,我也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做人,学会感恩。
社会处处有最美。“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在学生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用她的话说:虽然只是一个水果,但情义无价,它是一份同学的真情,一份真诚的关怀,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关心身边的朋友,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真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是啊,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她带着一颗质朴和平凡的心,将爱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这才是社会的最美之处。
爱的“真、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也将永远激励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