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制作兵马俑】
今天,我又要去参加小记者活动了,这回我们将制作兵马俑,我很疑惑,这么高大的兵马俑,我们该怎么制作呢?
刚到场地,水晶老师就给每个签到完毕的小朋友两个塑料杯子和三根牛皮筋,这样我更加迷糊了,这个可怎么制作呢?原来这个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工具和材料是后来分发的模具和石膏粉。这下我明白了,我们这次要制作的是一个微型石膏兵马俑。
制作之前水晶老师一再给我们强调制作的关键,那就是:要快,要稳,要等。于是老师一声令下,我就立马把整包石膏粉倒入40毫升的水里,然后用筷子快速的搅拌,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0秒,但是要搅拌均匀,眼看差不多了,我就把石膏水倒入事先用牛皮筋扎紧的模型中,从模型的头部口子中稳稳倒入,一边倒入一边不停的振动,让石膏中的空气冒出来,这样我的兵马俑才不会是个马蜂窝。不一会儿我们都装好了兵马俑。虽然石膏水很容易凝固,但是要正在的坚固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上一个小时。在这个等待的时候我们跟随水晶老师去了一趟“西安”,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西安,一面是古老的城墙、楼阁、兵马俑;一面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的科技之都。最让我想探秘的是老师讲的小雁楼,这个曾经被雷劈打三次,而后有自行修复了。人们一直认为是神在帮助,因为找不到科学结论。就如那个庞大的地下兵马俑一样带有着众多的疑问。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呈现结果的时候来临了,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取下捆绑着的三根橡皮筋,深呼一口气,把模型的前半部分拿了下来,完好无损,我离成功接近了一半,顺利的取下了下一半,我拿起小小的兵马俑上下左右细细的打量起来,虽然有一点点小气孔,但整体上还是完整的。
我们制作手掌那么大小的兵马俑,就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而我们的祖先,在那个年代居然制作了成千上万个如此巨大的兵马俑,这实在是让我们太惊讶了!
【篇二:柚子的自述】
hi!大家好,我是一个胖嘟嘟,圆滚滚的柚子宝宝。我的家住在遥远的台湾柚子山谷,那里一年四季风光秀丽,瓜果飘香。
你们快看,我穿着一件金灿灿的披风,可帅气了!上面点缀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小气孔,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亮晶晶的、闪闪发光的钻石。中间穿的是一件厚厚羽绒服,大约有一两厘米,软软的,可暖和了。最里面的是一件小内衣,你瞧,那白中带点红的内衣像一层薄薄的纱窗,里面的果肉若隐若现,漂亮极了。穿上这三件衣服,又温暖又帅气,就像绝地求生里的三级防弹衣,坚硬如铁。如果不花九牛二虎之力,连大力士都拨不开呢!
好不容易拨开我的外衣,里面有十几瓣像月牙似的果肉,就像一家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只要你掰下一片,轻轻咬上一口果肉,甜甜的果汁流入肚子里,那味道真是人间极品。人们吃了一片,忍不住又想吃第二片。
我的吃法可多了,可以做成柚子糕、柚子酱、还可以榨成柚子茶……
欢迎大家经常来品尝我,我的味道真得非常非常好的哦!
【篇三:小学生观察日记】
今天,刚下完雨,我到楼下院子里透透气,突然看见地上有几只蜗牛在那散步呢!
我突然想起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蜗牛一般都是在下完雨后才会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我出自于好奇,就蹲下来观察。蜗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背上背着一个浅棕色的圆壳,壳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纹,它慢悠悠地爬行着,我发现蜗牛的身体上好像没有骨头,身体很柔软,全身滑滑的、湿漉漉的,头部有一对细细的“天线”,那就是它的触角,触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黑黑的,圆圆的。用来寻找食物;蜗牛脖子旁边还有两个较短的触角,触角上还有两个小气空呢!
那是它的鼻子,能闻到很远的食物。这个小气孔很难被人发现,蜗牛用气孔呼吸,它的'触角可以伸缩,用手轻轻摸一下,小蜗牛会马上把身体缩进它的壳里,他那柔软的身体,不一会儿,就全部缩进坚硬的壳里了。这时我发现它很像一只海螺。
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层透明的粘液,回到家后我就急忙问爸爸粘液是从哪儿出来的?爸爸告诉我说蜗牛为了保持平衡,就会从尾部分泌出粘液来的,蜗牛顺着粘液可以让爬行速度更快。
蜗牛真是有趣,我喜欢观察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