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相关作文

【篇一:春天的校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当然,我们的学校也不例外。不信,我就带你去看看!

刚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香樟树,它们像一个个战士傲然挺立,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如果你把它的叶子摘下来搓一下,它就会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

香樟树的后面是块灌木丛,每当看到这个灌木丛时,我就会想起读一年级时,每天都会从这里面的一个洞里钻来钻去,但这个洞现在已经被堵住了。

校园后操场那边有三棵小树,树上挂着一些种子,像一个个小铃铛。

校园中心有一个大花圃,种在最外面的是一排排黄杨木,中间种着牡丹花、月季花、百合花,最里面种着玉兰花,它们排得整整齐齐的,像一个五彩的大圆球。白玉兰仿佛是一个身披白色婚纱的少女,亭亭玉立,清爽圣洁;而紫色的玉兰花则高贵典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蕾满枝,有的花叶扶疏,还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呀!

一到春天,我们脱掉厚重的棉衣,换上鲜艳的春装,才感到处处都有春天的气息,真是“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爱春天的校园,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篇二:倾听】

从山上回来,带回一根用做拐杖的黄杨木,随意插在了小院里。院子里还有一棵枣树,孤零零的立在一角,有风的夜晚,我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

尖利的风有力地打击着院子里的那些生灵,耳边充斥着一阵凶猛的响声,如同张牙舞爪的野兽在发动着最后的进攻。枣树颤抖着它一身的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那声音时而凄厉,时而低沉,像是正在厮杀的斗士,占了上风便摇旗鼓噪,处于下风,便竭力地想要把风推给别人。待风渐渐平息,枣树叶中渐渐偃息下来的声音,像是寡不敌众,败下阵来的弱者发出无奈叹息,听着让人感到沮丧,那被狂风扯落了一地的树叶也让人心疼。

一边的黄杨静默着,它似乎不慌不忙,任风横行。它向风敞开怀抱,让风进入自己的每一丝骨缝,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汹汹而来的风,到了它面前竟也变得温柔起来,不再怒吼着前行,而是絮絮私语。它们不是仇敌,而是朋友。我仿佛听到了风在歌唱,黄杨亦在风中舞蹈。

雨天,坐在窗前听雨。雨点点滴滴渗人土壤,发出“滋滋”的声音,黄杨沐浴在雨中,滴答声响,它与雨奏起了和鸣。雨急,那砸落在黄杨枝干上的便是激越的交响乐;雨缓,那滴落在黄杨枝干上的便是温柔的抒情曲。它似乎总是那么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无风无雨的日子里,我仍旧能听到黄杨木的声音,细微而执着,隐约而清晰,仿佛如登山者在奋力行走。翻过山岭,越过河海,在清风日丽下奔跑,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上快步。当星星绿意爬上黄杨的身体,当葱绿的叶张开手掌向天微笑,当木根的小须扎入土壤不再拔出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听到的声音,是黄杨木行走的声音啊。是的,它不过是我捡拾回来的一根木棒,但它坚毅地行走在生命的路上。暂时的不争,适时的隐忍,都是为了生命的绽放?

小院里的枣树仍然虎着脸,灰黑着枝干,它总是无奈地发出阵阵叹息。大概大多数生命都像它这样吧,与风雨交不了几回手,便自认倒霉,败下阵来。它们也许不该受到批评,毕竟生命的成长过程总是惨烈的,总有人会熬不过去的。

而我更欣赏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黄杨,随遇而安,随缘而行,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篇三:夸家乡的作文二年级200字】

【夸家乡】

刘倍宁

我的家乡是乐清,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清河公园里有一个地方开满了梅花,红的像蝴蝶结,粉的像裙子,白的像雪花……。美丽极了。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中心公园的音乐喷泉就开始跳舞了,音乐一响,音乐喷泉就会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当音乐低沉的时候,他就像跳累了的仙子,在地上休息。我不禁感叹:“这音乐喷泉真美啊!”

乐清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还有丰富的特产。

乌牛早茶叶就是其中之一,乌牛早原产于楠溪江下游乌牛等区域,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品种……茶叶泡开后,闻其香、观其形、尝其味,清香极了!

【夸家乡】

叶家琪

我的家乡在乐清,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温温和,有闻名中外的雁荡山风景区,美妙的雁荡山夜景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的家乡是黄杨木雕之乡,它是乐清地区的传统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等。

我们家乡还有许多土特产,有松糕、灯盏糕、锡饼、白象香糕、杨梅等好吃的,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灯盏糕,吃起来又香又脆,真是太好吃了。

我们的家乡真美啊,我们爱自己的家乡!

【夸家乡】

叶家琪

我的家乡在乐清,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温温和,有闻名中外的雁荡山风景区,美妙的雁荡山夜景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的家乡是黄杨木雕之乡,它是乐清地区的传统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等。

我们家乡还有许多土特产,有松糕、灯盏糕、锡饼、白象香糕、杨梅等好吃的,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灯盏糕,吃起来又香又脆,真是太好吃了。

我们的家乡真美啊,我们爱自己的家乡!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