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萦绕了许久,有人说:“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便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再往后,便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百度上说,幸福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满足感,从而产生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在不幸之中解脱和以后与之形成对比才能感觉得到的。
也有人说,幸福就是不断地追求梦想的过程。在徐明老师的《蜉蝣与蜗牛的梦想人生》中,寿命极短的蜉蝣和弱小的蜗牛都有着爬上金字塔顶端的宏大梦想;尽管蜉蝣的生命十分短,蜗牛的速度也很慢,但那又能怎样呢?它们追求到了自己的梦想,尽管没有太多时间可以去享受这份荣耀——它们没有了从金字塔塔尖走下来的力量——但它们是幸福的——幸福地死去。
我认为,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
幸福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感觉幸福的人眼中,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一个人在地里劳作,满头大汗,如果他觉得很幸福,那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可是他觉得自己是苦闷的,那他就是不幸的。
《禅海珍言》中有一则“哭婆变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去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总之,幸福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有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就是幸福。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篇二:那个冬天】
寒冷的北风,一连刮了好几日。终于,懒洋洋的太阳放出了它久违的光辉,一缕金灿灿的斜阳照进了我的书房,给书桌笼上一层轻纱,镀上一圈金边。
放寒假在家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无聊的心情,终于盼来了好天气。
“奶奶,我去对面南禅寺玩玩。”
“一个人吗?”
“嗯……”
“那不行,现在外面多危险,奶奶陪你去!”奶奶一听我一个人去,立刻要求陪着我,“正巧马上过年,家里的炒货还没买,你要吃什么?奶奶给你买!”
这将我原本愉悦的心情立刻消减了大半,奶奶跟着,估计只有去菜市场的份了,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这时,奶奶已经戴着棉帽,缠着围巾,挎着一只小包,全身裹得像一只球一样走出来了。她看看只穿两件的我:“你冷不冷啊?要不要奶奶的围巾给你带?”“不用了,今天很热,我不会冷。”于是奶奶又将刚解下的围巾又重新戴好,并没有多说什么。一路上,奶奶静静地走在我后面,那场面竟有些尴尬,真奇怪,曾经总爱跟奶奶谈笑风生的我去哪了?
炒货摊前。
沉默了一路的奶奶终于开口了:“老板,这个给我称两斤,还有那个,多称点,可都是我孙女爱吃的。”这里仿佛是奶奶那个年代人的天地,各种叫价声、招呼声,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摩托车的呜呜声。而我,却傻傻地站在一边,对那些吃的并不感兴趣,只感到丝丝凉风从衣领和袖口钻了进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将衣服裹得更紧些。
饰品店里。
终于,来到了我最喜爱的地方,南禅寺的饰品店是我每次来必去之处,而奶奶面对这五彩缤纷的小店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样都觉得新奇,尽管她像个孩子般跟在我身后不作声,但从她目光中我能看出来。这时,我被一款新上市的围巾所吸引,可一看标价,便立刻将围巾放回了架子上。“喜欢吗?奶奶给你买!”我使劲点头,奶奶付完钱后,将围巾一圈一圈细心地给我带好,说:“囡囡又长高咯!”我瞥见她微微踮起的脚尖,一股暖流中夹杂一些酸楚涌上心头。是啊,我在一天天长大,奶奶却在老去,奶奶能陪伴我的时间又还有多少?
我不禁搀起奶奶的手臂,那个冬日的阳光下,那幅温馨的背影图,那份浓厚的祖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