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相关作文
华夏之根——“忠”作文800字09-25
历史铭记了很多人,他们以身报国,他们坚守一生,他们的壮举将“忠”字演绎地淋漓尽致,他们的行为让时代文化光耀千秋。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走在汨罗江边的屈子,我们听到了他对渔夫无奈的诉说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的离忧,尽心尽力,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他是那个时代“忠”的伟人而那个混浊、狭小的天地里容不下他,容不下这样的伟人。他无奈地回望一眼自己热爱的土地——楚国,便投身汨罗江中。汨罗江...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作文900字09-19
文化,是一横一竖写就的方块字,是一唱一和演绎的纯国粹,是一句一章深情的古诗词。纵使山河曾寥落,诗词不改色“诗是历史长卷中的吉光片羽,词是璀璨银河中的惊鸿照影。”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唐音宋韵广为人们吟诵。前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洒脱,后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心系民生,再有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悠然...
知荣明耻作文750字09-09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载着华夏的兴衰荣辱,英雄的成败得失,百姓的喜怒衰乐。浪花淘尽,中华人民正是依托强烈的荣耻观来维系自身的价值,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掩卷而思,冥冥之中一个个历史人物在眼前复活,岳飞精忠报国,血染一阕《满江红》,荣也;秦桧“白铁无牵铸佞臣”耻也;屈原忧国忧民,汩罗江纵身一跃,荣也;吴三桂私放清兵入关,只为一已之私,耻也。杨靖宇...
实用的中考满分作文作文750字09-02
少漾鲜衣,年乔问天,鲜衣怒马,问天探海。唯目光所至,才皆为华夏,此真少年也。——题记鲜衣,去时,仍是怒马。泱泱中华,在血池中蜗行摸索,终触碰到了二十世纪深影。万疆尤疆,国不在,家不复。大庇天下的长城,育护的仅仅是生机难寻的荒野寥寂。庆幸,有一群少年逆光而起,为国而醒。在旷野上,喊出“学生无罪,爱国无罪”的豪言,誓死力争,而护我青岛。军阀险恶,便把牢底坐穿;政府无力,而焚喧巴黎。乔年延年,执父辈手,...
读书的感觉真好作文650字08-31
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从心底发出的由衷的赞叹:“读书的感觉真好!”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我跟随奶奶生活,奶奶既要种地,还要忙家务,根本没有时间陪我玩。妈妈很舍得给我买书,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摆满了我的小书桌,所以书成了我的唯一的伙伴。那是一个满是彩图和拼音的世界。在书中,我认识了聪明美丽的白雪公主,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非常可怜,明白丑小鸭历经千...
难忘的研学旅行作文1200字07-0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多美?与其自我陶醉的敷衍自己,不如……去看看。下了车,一条径直的小路,右侧是繁忙的街道,左侧是绵柔的低山。小同志们蹦跶着,也不知是走在乡间,还是走在城镇。左顾右看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西湖。苏轼笔下的西子,究竟是怎样的美?黯山托早霞,水鸟戏沉鳞到了门口,走过绿荫小道,杨柳拨开西子的面纱,扑面而来的是丝丝荷花香,近处,清澈水面上浮起一座小亭,荷花林立在亭边;远处...
不变中国梦,深深华夏情作文800字07-01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在五千年饱经沧桑的华夏历史中,每一寸厚重的土地都沉淀着中国人深呼的中国梦。古人们在细细阐述它,怀揣着和我们一样的梦,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着自己的决心。“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是哲理大师孔子的梦;“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是一代军师的梦;“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是诗人陶渊明最纯朴的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向自己的梦想而行动,为中国编织了一个个伟大的梦想,给后人留下巨大...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600字06-28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倾听那伟人的声音,正是那些声音,吹响了民族进步的号角,谱写了历史一曲曲篇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一声痛快淋漓的叫喊如滚滚春雷,震醒了孱弱的南宋政府。岳家军何等威风,破兀术,捣黄龙,何人不惧?那岳家军的军威向世人宣告:这是一只铁打的军队,华夏民族,更是一只打不垮的民族。岳飞让我们体悟到民族的豪迈和刚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华夏之月作文1200字05-27
皎皎的一轮空月,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千万年的守候轮回,从商周的残垣到秦汉的边塞,从唐宋的繁华到明清的喧嚣,她守在寂寞的高处,承受着永恒不灭的孤独,接受着我们千年的仰望,守候着我们虔诚的寄托。月,华夏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魄。千年的亲近融合,我们早已在血液和灵魂中形成了某种默契。我们望月、赏月、赞月、恋月。月的影子,镶嵌在破碎的文字中,遗落在空灵的水墨画里,徜徉在古朴的琴弦之上。月是华夏民族千年文化之升华华...
狼来了,就要用武器将其击退作文800字04-26
狼,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当他出现在猎物面前时,必会对猎物造成一定损害。哪怕只是擦破猎物的皮,也在所不惜。所以,狼来了,就一定要用武器将其击退,而不是供奉它们以求安稳。正如战国时期的楚国,面对有着狼性的秦国,不思抗敌卫国,却一心只图求和,正如《六国论》正所说:“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不断的退避求和,却只能换来秦国对他们的穷追不舍,赶尽杀绝。倘若在强秦来犯之时,楚国敢于向强敌亮剑,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