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陀螺趣事】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在老家过了一个漫长的春节!
老家的娱乐活动并不多。和爸爸朝夕相处的“长”日子里。他提起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得最多的就是滚铁环、打陀螺、拍纸画……
不知爸爸是为了回忆童年,还是要哄我开心,他找来一个木陀螺,用长棍上的细绳一圈圈的把陀螺缠好,左手把它按在地上,右手使劲儿猛地一抽,陀螺就转了起来,然后他又挥动鞭子,再用劲儿抽,陀螺就滴溜溜滴溜溜的飞速转动,鞭子挥的越响,用力越大,陀螺就转得越快,像是在跳一支欢快的舞,又像是在地上尽情地书写着什么。
看着爸爸潇洒自如的动作,我也越发地想要试一试。但是我手中的陀螺,不是那么听话,它不是不转,就是敷衍的乱转几圈就倒了。我好不容易使劲儿甩鞭抽,它才转了起来啦!我激动极了,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个劲儿的拼命抽打陀螺,但陀螺并不像在爸爸挥鞭时那样欢快自然地转,它东倒西歪地转了几圈圈,便放慢了速度,罢工了。爸爸见状,连忙提醒我:“你要给它歇歇呀,不能一直不停地抽它!”哎呀,我一下子明白过来,瞬间感觉自己武功升了一级,鞭子也在空中挥出了响声,打了没一会儿,我感觉自己的胳膊都已发酸,汗也冒了出来。
我和爸爸说我想到一句顺口溜:“小陀螺,真调皮,不是休息就是耍赖皮!”爸爸笑了,说道:“是呀,你要记住啦,做事、学习都要努力,要积极,同时也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一味地只是埋头苦干,不思考,不用心,或者只会玩耍,都会像那个陀螺一样,转几下就没有结果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次打陀螺,既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我的思想。这些爸爸童年时候的游戏,到现在都还闪着光,照亮着我的童年。
【篇二:爷爷的木头】
每当我看到那块木头时,就会想起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爷爷那布满皱纹的慈祥的脸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木弓
爷爷,您还记得给我做的木弓吗?您拿出了一根干木头,对我说:“小伙子,这块木头是一棵老树的身体,他可是很有历史的呢!”说着你用一把布满铁锈的镰刀左砍右砍,又拿到灯下仔细地看了看,再拿小刀修整了一下,遇到有木刺、磨手的地方,您拿起小刀仔细地挑掉,又用砂纸磨了又磨,手都磨出血了,可您不在乎,仍然仔细工作。终于,一把崭新的木弓在我爷爷灵巧的手下出现了。后来,我们上山玩时,您教了我如何拉弓、射箭。只见您侧身,左手紧握弓把,右手轻捏弓绳,把弓拉成了满月形。您瞄了瞄前方,对准了一个橄榄射去,只听“嗖”的一声,箭射中了!我正欢呼着,您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伙子,做人呀,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像射箭,你瞄准了,才知道要用的力量与方向;而胡乱射,你只能一无所获。”您的那一句话,使我在人生中校正了航向,也有了理想。
木陀螺
您还记得给我做的木陀螺吗?您当时又用那块木头给我做了一个木陀螺。只见您左手拿刀,右手拿木头,细心的用铅笔标出了一个个开刀点,并用尺子细细地测量。笔画了几下,您眯着眼,侧着头,砍了一会儿,又时不时拿远点看了一下,木硝像雪花一样飞扬在桌子上空。在您那细致的刀工下,一个陀螺诞生了。您用绳子在陀螺柄上绕了几十圈,用力一拉,陀螺便像一个舞蹈家一样开始了转动。但过了一会儿,陀螺便停了下来。您看着那停下来的陀螺,对我讲:“孙子,你要像陀螺一样时刻鞭策自己,决不能对自己太放松啊!”您的那一句话,给了我人生中警醒的基础。
木筷子
您还记得您给我做的木筷子吗?当时您用仅剩的两根木头给我做了一双筷子。只见您拿小刀先将木头削成长条状,并用砂纸打磨,最后拿出刷子将油仔细地抹在了上面。那一刷刷的动作像是在对一个艺术品进行雕琢。做好了,您就笑了。您教给我如何用筷子吃饭,您用手握住筷子先示范给了我看。只见您中指与食指夹住筷子,极为认真地给我讲解,又手把手的教我,我学会了以后您又露出了笑容。后来,您告诉了我:“孙子,记住,要与同伴和谐相处,互相协作,不然会一事无成的。”您的那一句话,让我懂得了团队的意义。
爷爷,您用木头给我讲解了人生之道,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事。我珍爱您的木头玩具,也更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