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坐上火车去西藏——我上的一节旅游课】
记得有一次班会课,小学班主任杨老师说让我上讲台分享西藏见闻,为了这次班会课,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首先整理出了在西藏拍的一些照片以及西藏途中记的一些笔记,再让妈妈公司的凯莉姐姐按我的要求做了PPT。
班会课终于来到了,上台前还有一些小小的紧张,不过看到PPT上我熟悉的场景,我就觉得放轻松了,想着自己肯定能讲好西藏,现在就开启我们的西藏之旅吧。
大家好!我是何宇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西藏的见闻,希望你们能喜欢。
首先来看看PPT,没有到西藏前,我对西藏的了解,就是知道西藏在我们中国的西面,古时候称为是“西域”。大家都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吧,还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地图。我们来找找浙江、北京、西藏各在什么地方;
说西藏前先给大家讲两个概念,一个是高原,高原是指高度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就称为高原地区。另一个概念是说海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现在所站立地方的海拔就不到100米,不过武义有浙江中部海拔最高的山——牛头山,它的海拔有1560米。
这次我去西藏是武义车子开到杭州萧山机场,从杭州飞云南的昆明,再飞西藏的拉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就相当于杭州是我们浙江的省会,拉萨海拔3650米。到拉萨后,酒店里很多人产生了高原反应,知道高原反应吗?这是由于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是缺氧的一种,缺乏内源氧。看看PPT上食物的高原反应,真空包装的食品是不是感觉膨胀得要炸开一样。
第二天我们去了布达拉宫,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后来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所,以前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外围的女墙(古代也称这个为女儿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
我们还看了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大昭寺,以及适合发呆的色拉寺,那儿最有特色的是辩经,他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色拉寺的喇嘛也如我们学校般分年级。
这次去西藏的最高点是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很多人有了缺氧的反应,在那儿,如乌龟般走路,如狗般呼吸。
我们还去了林芝,林芝是西藏植被最好的地方,称为是西藏的氧吧。刚好赶上桃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依偎在雪山脚下,争相斗艳,与内陆的桃花相比,这儿的桃花略带几分羞涩与安静。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在藏语中,“雅鲁”指的是从天上来,“藏布”的意思是江。如果亲眼看过这里,很难想象的到,这是一条枕着雪山、盖着白云的江,它是自然的馈赠,而我有幸坐在旁边,吹一吹这里的风……
看看藏民住的房子,以前藏民房子的屋顶是用木板的,每年都必须换一次,现在每家每户都换上了采光板,房子上都有祈福的经幡。
再给大家讲讲高原地区的植物和动物,我有拍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PPT上这些动植物的照片,冷杉、白刺、虫草、藏羚羊、藏獒、牦牛等。
藏民的信仰:在离天堂最近的这片土地,宗教和信仰可以说是藏民的氧气和水。信仰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而我们一路最常见的,就是朝拜和转经了。
藏民们的虔诚令人敬佩,他们口念六字真言,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迈第三步时,双手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我们在去往林芝的路上遇到几位朝拜的青年,问他们这样到布达拉宫要多久……回答说要4个月。
不论你到没到藏区,也一定从其他途径见到过类似“彩旗”一样的颜色很规律的这种布,这就是“经幡”。一块块红色、蓝色、白色、绿色、黄色的布印满经文串联起来,像一把大伞,支撑着人们的信仰,风一吹,仿佛就能听到有人在读经。
这儿也有献哈达的习俗,哈达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在来往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藏文的“哈”是“口”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哈达”两个字直译出来:口上的一匹马,即是说这种礼物相当于一匹马的价值。因为一般人在会见的时候,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马匹来送人,但又不能只是用口说,就以这种丝织品的“哈达”来代替一匹马了。
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有很多,这儿只是收集了一小部分,有机会再和大家说说其他的,如藏族的活佛、达赖喇嘛的地位权威、藏族的婚姻及丧葬习俗、那边出游都有警察护航等等。
我讲完后同学们还纷纷提问,有问那儿的小朋友上学吗?学些什么?你讲的虫草山上很多吗?那边的人吃什么?学校里有体育运动吗?等等问题,有些问题问得非常深奥,连我都难以回答,只好和同学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自己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用心发现世界的美。扎西德勒!
【篇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春到拉萨》,倒不是因为这首歌乐曲多么好听,或者是词多么富有感情,而是这首歌伴随我走过漫长的岁月,这首歌和我的学古筝之路紧密地练习到了一起。
我第一次被古筝的音乐所打动,就是在琴行听到了这首《春到拉萨》,当时是一位老师给她的学生做示范,因此乐曲的流畅情感都被发挥到了极致,加上古筝特有的悠扬音色,这首曲子仿佛融合进了空气,弥漫到了琴房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这首音乐所打动了。我特意问了琴行的老板,老板说这是古筝曲《春到拉萨》。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正是这首歌给了我力量,让我走上了学习古筝的道路。
每当我想要放弃学习乐器的时候,我就会放一曲《春到拉萨》,这首古筝曲描绘了拉萨春天的优美景象,我仿佛看到了布达拉宫的四周生机盎然,不知名的小花在成片的绿色草地上绽放,热情的西藏人民在温暖的阳光下载歌载舞。这首歌的力量就是让人听完之后感觉到生活充满了生机,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首歌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遇见更加迷人的春天,从此我练习古筝更加用工了。
我也是在爱上这首乐曲后爱上西藏的,我一直渴望自己长大后可以背起行囊,去西藏的山下走一走,望一眼真正的春到拉萨,看看那片神圣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生机,和灵魂来一次深刻的对话。一颗想要进藏的心,深深地藏在我的身体里了,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多了一份动力。
好的音乐真的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呀,我再次播放起《春到拉萨》,深深地陶醉在其中,听一曲琴声悠扬。
【篇三: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感】
我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后,被震撼了,心中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当筑路大军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风火山这儿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的条件如此艰苦。
但是——筑路大军中的每一位英雄都吃得苦中苦,耐得劳上劳。因为他们懂得科学创新,夜以继日的工作,所以那一个个“拦路虎”全被“杀”光了,最后打通了隧道。筑路大军为了这条铁路不仅流光了汗水,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认为他们不怕死吗?错!他们也恐惧死亡,但在为人民服务中他们乐观向上愿意无私奉献!“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着筑路大军修铁路的决心!这不是铁路,是一条“通天之路”!是“巨龙的化身”!
修好青藏铁路正是凭借着筑路大军的这种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才取得了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宏伟的青藏铁路是他们的血汗凝成的!我们要学习这种不怕艰苦,不怕劳累,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篇四:下游___作文】
早就听说,在最接近天堂的西藏,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布达拉宫。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一同前往,去观赏这一颗雪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拉萨海拔3600多米,被称为世界上位置最高的大城市。这里空气稀薄干燥,碧空如洗,没有一丝浮絮。由于每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所以还是有名的日光城呢。一下车,我就感觉皮肤被烤得火辣辣的疼,呼吸也很困难。当地人的皮肤都是黑里透红的健康颜色,他们的衣服也很特别,一只袖子穿着,另一只袖子耷拉着不穿。这是因为拉萨的早上和晚上很冷,而中午却炎热无比,温差很大。
在拉萨游玩,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它依山垒砌,几乎占据了整座山峰。上面有一万多间大大小小的房屋,却没用到一根铁钉。从外观看,宫殿主楼有13层,高达115米。墙面由红、白、黄三色粉刷,象征着威严、恬静和圆满。色彩和样式都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征。1994年,布达拉宫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主要由东部的白宫和中部的红宫组成。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传说,这座宫殿是松赞干布为了远嫁而来的文成公主建造的。白宫的墙面是用牛奶混合白漆涂成的,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直接射入,晚上就寝时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又叫做“日光殿”。
而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外墙以紫红色的灌木堆砌而成,还缀着闪闪发光的金饰,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里面有很多的佛像,它们都很逼真,还是用金子做的。而且,内部绘制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简直就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艺术长廊。
布达拉宫一游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后有空,我还要再来游玩一番。
【篇五:梦回西藏】
在国庆节我来到了渴望已久的西藏,这里的一山一水都令我深深陶醉。
在以前,我经常梦到西藏的蓝天白云,站在草原上一台手就能摸到。但到了西藏以后才发现,只有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一梦才会实现。站在西藏的大地上,草原如绿色的毛毯铺在大地上,牛和羊在地上无忧无虑的散步,那被称为“草原之舟”的牦牛为人们运货物,在大草原上可以尽情的呼喊、跳跃、那里人烟稀少,你可以不必害羞的大声唱出心底的歌,别管你的声音是五音不全还是如狼吼……你也可以把心中的不快尽情的倾诉给大自然,没有人会听见,没有人会管你,你可以任意的把你的汗水释放出来。
要说西藏那就地说说拉萨了,拉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四面环山,最著名的建筑那就是布达拉宫了,那里除了布达拉宫,著名的全是寺庙,因为那是一座拥有上百年的佛教圣地。就说说大昭寺吧,大昭寺外金碧辉煌,主塔上有两只金色的藏羚羊托着一个圆形的**。在寺里面有历代**和历代**喇嘛的雕像和骨灰,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寺庙。每天都有很多朝圣者从青海一直爬到大昭寺前,那是什么样的毅力,什么样的精神……拉萨有很宽很大的马路,可以十多辆小汽车横着开。就算是拉萨也是“人烟稀少”这里的人是指当地的藏族人,我在那里的几天里正儿八经见过的西藏人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但他们每个人都为自己是西藏人而自豪,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要说西藏很多朋友会联想到藏獒,它是那里的名副其实的守护者,西藏人都把它称为“保护神”。虽然它有着恶狼般的面容,狮子般的脚掌,可它是动物中最忠诚的动物了,从西藏导游那里还听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只藏獒为了保护羊群和十只恶狼打了起来,经过了激烈的战斗,这位战士已经遍体鳞伤,为了不让主人难过,不让自己为那一贫穷的家增加负担自己跑进了一个雪洞里默默的死去了。主人找到它时,它已经去了极乐世界一个多星期了……在西藏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很多,个个让人泪流满面。
在西藏那里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精神文化,让我感受到自由生命热血奔放,在那草原上能尽情的释放出自己的本性,解脱束缚。那里让我陶醉,那里让我向往。大自然是美的,是无私的。我们只有用心的力量才能去感受到它的美,他的壮大。
【篇六:触摸遥远的地平线】
我喜欢在那个长长又温暖的下午凝思自己的人生,明媚澄澈的阳光闪耀着蓊郁寂静的森林投下婆娑的影子,窗前那棵朝气蓬勃的槐树笼罩在一片柔和金黄的光辉中,这是怎样的一种绮丽动人啊,愿温柔安静的岁月在此刻绽放得愈加芬芳悠远。
我常常被一种莫名袭来的惆怅纠缠着,在人生的旅程,我们要遭遇多少艰难辛酸,承受多少彷徨失落,才能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最真切的梦想,才能触摸遥远的地平线。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中着世上最深沉动人的情怀:“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仓央嘉措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被上天的旨意选定为拉萨宗教的领袖,从此,他平静如水的生活开始变得漩涡迂回,他被枯躁的清规戒律像黑暗无尽的牢笼囚禁着,在残暴剥削的政治上像一个傀儡受人任意操纵。于是,他为了反抗这些积压在他身上的沉重压迫,为了排解内心那绵长的愁绪与苦闷,他渐渐尝试去触摸心中的梦想。他在昏暗寂寥的夜晚经常去拉萨的街头观望明亮繁华的灯火,去见心中那位美丽优雅的伊人。他曾写下最唯美的情诗: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你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即使他最终把自己推向了悲凉凄楚的深渊,但他是超然于繁杂刻板的佛戒清规的活佛,他追求闲情悠远的生活,他渴望和情人相依相随,他能毅然决然地选择自己明确的生活目标,坚定地在这条漫长幽静的曲径上独自行走。
即使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我们都要勇敢选择面对这些难题,这不仅仅是坚强的人们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更是触摸遥远的地平线最纯粹可行的方法。我们要努力呵护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让其在安恬静谧的岁月中灿然绽放。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在酗酒又严肃的父亲的责怪中度过自己悲剧的童年,迷惘与失意充斥着他那贫困辛酸的生活,最为艰难的是,他在人生最灿烂辉煌的时刻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他的耳朵开始失去听觉,他曾经对悲苦的生活感到深深的绝望,但他那渴望成功的思绪又紧紧地冲击着敏感的神经。为此,他把痛苦变成顽强创作的动力,并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后来,《命运交响曲》成为了点缀他暗淡无光的人生最耀眼夺目的乐章。梦想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我们的坚持终究会让目标变得愈来愈接近,直至伸手触摸。贝多芬本人对自己说过的话语做了最准确深刻的诠释,“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那些技巧。”
遥远的地平线在辽阔无际的边缘的最极点,我们在追逐的道路上从不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相信在度过漫长苍白的岁月后,终有一天,我们能触摸到心中的梦想,这是最清晰真实的感受。
【篇七:美丽的拉萨】
有一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驾驶着汽车来到了美丽的“日光城”——拉萨。
一来到拉萨,就看到了那最显眼的布达拉宫。从正面看,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群楼重叠,高大而又雄伟。从反面看,布达拉宫就犹如一个巨人,倚靠着山就好像休息似的,并且,这个巨人还让藏式建筑与汉族的文化融为一体,因此,布达拉宫才享有“世界屋脊的明珠”的美称。
欣赏完雄伟的布达拉宫,我们就沿着路往前走。这时,我被一座大山所吸引了,这座山十分壮丽,高大无比,山上的植物苍翠茂盛,挺拔的松树、翠绿的竹子、大叶子的广玉兰……山顶天立地,站上去仿佛抬头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云,低头就是“一览众山小”哇!
看完了壮丽的山,我们继续沿着公路往北边去,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拉萨的一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再加上那像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湛蓝的天空的映衬,河水就显得更加的清澈,简直连一颗沙子都没有。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给迷住了,连爸爸妈妈叫了半天我都没听见。
我们继续往前走,过了一座小桥,来到了一片大草坪里。那草坪绿油油的,每株小草都显得生机勃勃,强劲有力,东西南北风都别想刮倒它们。大草地无边无际,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喝着晶莹透亮的露珠,在大地上欢快地扭动身子,跳起舞来。
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日光城”拉萨,告别了布达拉宫,告别了这小河、草地和大地。
【篇八:拉萨印象】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了西藏拉萨。
拉萨的树很美。
在拉萨森林公园漫步,游步道两旁一棵棵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拔地而起,笔直挺立,它们的枝叶十分繁茂,将阳光遮得严严实实,走道上一个光斑也看不见。这些树的根系很发达,根须从走道的木板冒出来,向外沿繁生,一条条垂挂在走道两边,如同流苏一般。走近看,树干上密布一个个旋涡,树皮粗糙而坚硬,留着沧桑的岁月痕迹。风儿吹过,树叶儿来回摇摆着,仿佛随心所欲的样子,在夏季的正午,走在这游步道上,一点也不觉炎热。叶子随风飘零,随手捡起一片,叶脉清晰可见。
拉萨的牛很憨。
牦牛是藏民的守护者。它们身体匀称健壮,肌肉线条粗犷,身上披着棕色的长毛,跑起来一甩一甩的,还时不时地低吼一声,声音浑厚。它们在草甸上,在水边悠闲地踱步、吃草,与天上唱着婉转歌儿的飞鸟互相映衬,一派无忧无虑的闲适景象,为宁静的高原增添了活力。
拉萨的水很清。
拉萨的水纯净至清。这些雪山融化汇聚的河流,是那样的清,清得连河底的沙石都历历在目;是那样的蓝,蓝得可以与蓝宝石媲美;是那样的静,静得只有微风拂过才泛起丝丝涟漪。
拉萨的人很亲。
第一次接触藏民,发现他们都是亲切又和蔼的。我们去做客,一进门,他们就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我们的欢迎。围坐在大炕上,我们喝着酥油茶,欣赏着藏族同胞的歌舞表演,气氛很热烈,他们拉着我们载歌载舞,没有因为不同民族而有拘束,真正让人感受到藏汉民族一家亲呢。
拉萨是美丽而又和谐的天堂,它是高原上一颗亮丽的明珠。
【篇九:原来,你一直都在】
穿过旷野的风啊,你慢点走,小心吹碎了我思念的声音。——题记
手中的那张照片被微风卷起了裙摆,照片上的两人站得很近,笑得很甜。那时你还年轻,岁月的痕迹还未在你的秀发上落脚,你身穿黛青色的衬衫裙,在油菜花地里飞扬舞蹈着,身旁站着我,那时我还不及你的腰杆处,一朵油菜被你别在耳后,微笑着看你。随星光透过照片,你的声音,回响在这融融暖意、沁满甜润花香的微风中。
“外婆,你在吗?”微微的啜泣声在静谧的夜中传来,我问你。“我在,我在。外婆来陪你,你咋了啦?”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伴随着外婆的回应,我露出了躲在被子里的脑袋,眼眶微红,肩膀不住的颤动。你穿着单薄的睡衣,没来得及穿上拖鞋,赤着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不顾那寒风有多猛,不顾自己是否会着凉,直直地奔向我,左手抚过我的额头,右手拉过我的被子,盖过我的肩膀,轻轻坐在我的床边,还不忘轻拍我的肩膀,低语道:“又想听故事啦?什么故事呢?外婆和你讲小红帽?”你的声音温和、动听,甚至胜过所有的摇篮曲。依偎在你温暖的声音里,我终于在梦的乐园里沉睡。
之后,你搬回了你的故乡,住在一所红砖砌成的,遍布爬山虎的老房子里。当我踏进这里,我便仿佛是寻求安全感,脱口而出道“外婆,你在?”“我在呢,外婆不就在这里吗,好好的!”不出意料,一样是温和而美好的声音,轻易的波动我的心弦,只是为什么会多了一层苍老,多了一层欣慰?你看到我来,眼底不住地露出兴奋,接过我的挎包,拉起我的手,用你的温度感染我,找到一张舒适的椅子让我坐下,自己却找了张小木凳,伴在我身边,我抬眼,意外看到那粗糙的红砖上贴了张中国地图,在西藏拉萨的地方用红笔特地圈了出来,看出我的好奇,你从容地说道:“拉萨啊,上次在收音机里听到,便再也忘不了了。这辈子,希望能去一次聊个心愿。”你只是漫不在意地提起一句,却掩不住眼底的憧憬,你像是记起了什么,抬眼望我,目光如水般慈爱,外婆呀我又怎不能听见你声音里的期盼呢?
后来,我去了拉萨,才知道那是你一辈子想去的地方,都是时间,是时间将我送来了拉萨,是时间将你送往了天堂。也许你的天堂便是拉萨,那样一个如你声音般纯净的地方。于是,我只能在你最喜欢的地方想念你。那儿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头顶是繁星满空,低头是芳草满地,云是云,白白的散在天空,像是被画笔随意勾勒出来的。草地仿佛是天空的镜子,白云成了白雪,飘飘扬扬,落在山顶上,像是一顶帽子,山脚是到膝的绿草,不是南方的腰肢柔摆,却更显一方热血气概和民族风情,在风中恣意摇曳。我站在一个山坡上,身后是零散的蒙古包,初到拉萨,我带着你那一颗炽热的心,朝着那一望无际的天大吼道:“外婆——你——在——?”
微风拂过我的耳畔,勾起我的碎发,你听——回答我的声音迟了点,带着依旧的温和,依旧的好听,它穿过风,它穿过云,它正穿过一切,只为回到我身边。我回过头,迎向那股微风的起源地,我发现您正拨开岁月离离的蒿草,衣袂飘飘,笑得清浅从容,您的声音像是远方的一面古钟,层层荡漾开来——
嘿!你在——原来,你一直都在……
【篇十:拉萨的夏天】
不同于内地的夏天,西藏的夏天最高温度不会顶破28℃ ,起码拉萨是这样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那里的寒假比暑假长。
拉萨的别的季节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只有靠回忆来体会了,但是至少这两年的夏天我是回去过的。
拉萨的夏天会让我这个回家乡的人从心底里感到凉爽,忘记烦恼。下飞机时,我会深深吸一口很干净,很凉爽的空气。迎面会吹来带着强烈的紫外线的风,虽然有一点热,但不会很郁闷。
拉萨的夏天还是持续着她的喜怒无常。早上吹着凉风,小草上还会有露珠,清清凉凉的。顿时让你觉得秋天已经到来了,但是看着满树翠绿,才会让你想起现在才是8月份。中午太阳高照,穿者短袖,你的皮肤还是觉得烫,但也不会坐着也出汗。当你想好好地玩一会儿时,你才发现天气不知不觉中变凉了,你必须穿起长袖,扣好扣子,不然你会觉得风已经可以透过衣服,打在你的皮肤上,让你打一个寒颤。
幸运的话,你会看到夏天里下雪。当然雪不会真正落在你家的房顶,雪会下在包围着城市的群山上,让你真正体会到一个时间的两个季节。但是很失望在我回去的这两年里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
拉萨的夏天是热闹的。大家都会搭起帐篷,过林卡,过雪顿节,去看蜇蚌寺的唐卡,或者全家一起去爬山。这时你会见识到自然和人文是那么的和谐,这时你才会体会到西藏夏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