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行走在消失中】
我们都是这偌大的世界里行走的蝼蚁,汲汲于人间的富贵荣华,汲汲于不切实际的妄想,不曾走过时间真正的繁华,领略别具一格的风情,就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之中。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会消失,有的生活迷失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而有的则是埋葬在了坟墓里。所谓的孤坟冢、白骨堆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也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躯体只是灵魂的短暂依附之所,活着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去才是永生。在我而言无论是活着亦或是死去都不过是短暂的消失,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活着消失,而有的却选择了死去。
在这阴雨绵绵的夜晚,我独自踏着飞溅的水花行走在苍茫的夜色当中,行走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自顾自的演绎着自己的悲伤。那轰鸣的雷声就像是为我悲鸣的大雁,我在这悲鸣走着不属于自己的路,昏黄的路灯拉长了我的身影,我走着,想着,就这样消失在了这晚的夜色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走着,走着就消失了,除了我还有我曾努力讨好的友人,或者说从一开始我就是一厢情愿,偏执地以为好就是长久,到后来才发现这所谓的友情不过是自己的臆想。走着走着就散了,这是很多人感叹物是人非的话,曾经的自己不屑一顾,现在的自己竟产生了共鸣,也许这就是成长。成长不就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吗?
多少人吼着青春不散场,可是又有谁的青春是真正不散场的呢?
【篇二:答自己问】
有时,我们也常问自己,是否听过无数道理,我们就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呢?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词:我们听说过无数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令人反躬自省。
明是非,知美丑,辨善恶,懂道理,确实是我们过好这一生的前提。人若不明是非,何以为人?人若不知事理,与禽兽何异?但是,道理如果仅仅停留于“听”,止步于“懂”,而不能内化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外化为我们果敢决绝的行动,那么,懂得再多于我们过一生又有多大的用处么?
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足常乐”,陶渊明懂得这一道理,更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道理。他认识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于是,他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依然绝然地躬耕南亩,吟啸山林。虽只有浊酒一杯,淡茶一盏,破衣一袭,他却能坦然而快乐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知足者多乐。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呢?有的人汲汲于名利,错过了“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的亲恩;有的人汲汲于富贵,错过了“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的友情;他们为名缰利锁所累,一生如飞蛾扑火般无怨无悔,错过了春花,错过了秋月。如此人生,道理知千条,又焉能过好?
宋楚瑜说得好:丰碑无语,行胜于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史铁生明白这个道理,更把这个道理化为无穷的动力,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双腿残疾,身患尿毒症,人生的苦难莫大于此。然而史铁生没有被不幸击倒,他用强大的精神信念同孱弱的身体抗争,用孜孜以求的写作行动,书写了人生的辉煌。人生如史铁生,虽不完满,夫复何憾?
我们同学们都知道:“凿壁偷光”成就了匡衡,“悬梁刺股”成就了孙敬,“程门立雪”成就了杨时。天上没有掉下来的知识和才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放清香。”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愿付诸切实的行动,如此求学,又焉能获取真知?
道理之于人,犹如航船上的指南针,指引我们人生正确的航向;行动之于人,犹如航船上的桨,只有不停地奋力划动,人生之舟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行胜于“理”,若能谨记此点,又何愁过不好这一生?就让我们以此自戒,自勉吧!
【篇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宋辛弃疾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间道,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丧失了挂在胸口的良心,又有多少人汲汲于名利而泯灭了本该具有的人性。纵然若此,却有不少人不为富贵名利所动,他们站在高处,俯视着俗世人生,“不畏浮云遮望眼”;他们淡泊名利,秉行着一句至理箴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天地路,只有诚如他们,才能攀上高峰,“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那么一位名士,他生性淡泊,不好名利。虽智慧过人,亲擒宁王朱宸濠,面对圣上所赐堂上高位,他说下这么一番话:“一切得丧荣辱,真如飘风之过耳,奚足以动吾一念?今日虽成此事功,亦不过一时良知之应迹,过眼便为浮云,已忘之矣!”他更新心学,知行合一。他放弃了朝廷的富贵虚华,潜心修学,于中天阁处讲学,亲撰《中天阁勉诸生》告诫学生,培养了一批王学中坚。他,正是理学大师一代名臣——王阳明。他以他的行动践行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至理箴言。
有那么一位学士,他学问渊博,博古通今。一部《围城》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他去讲学,每周只需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他却拒绝了。他选择了默默呆在祖国家中,他静静地写作《管锥编》。待《管锥编》问世,媒体们蜂拥而上,他沉默着关上了自家大门。他又潜心写作去了。他的眼中,从没有过什么富贵,什么名利。他淡泊的活着,用一生诠释着至理箴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古今中外,漠视富贵与名利的大有人在,他们静静地活在人们的心中。在尘世纷杂中,我仿佛看见他们,脱掉鞋子,拎在手里,执着的在生命的瓦尔登湖边行走着。他们的行走是那么的费力,他们的眼神却是那么的坚定。
镜头带着我们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的那一边。秀兰·邓波儿自幼出名,六岁时便已是好莱坞著名影星。她为大众所喜爱,出门在外吃饭都有厨师为她特别调制的“秀兰·邓波儿”酒。作为一个人人宠爱的小公主,她本可以骄纵,本可以在名誉富贵中虚度人生,但她没有。长大后,她放弃了娱乐圈的虚名浮华,转向了政治界,凭借她出色的能力和骄人的成绩,她成为了一代著名外交官。她没有像众多吃青春饭的影星一样随年华逝去,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以实力代表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富贵贵,名名利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这场梦,亦真亦幻,倘不认真辨识,必定深陷其中,再也不会醒来。只有不畏这场“浮云”遮望眼,才能兀自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成就“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伟大理想!
君既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何不谨行之呢?诚如是,高峰,必可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