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相关作文

【篇一: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几乎是一句伴随着我人生成长的道理。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做人,首先要懂得感恩。就像歌词里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报答这一路来汇成大海的恩情。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语句在述写着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对母亲的感恩;“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这是王安石对父亲的感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对祖国的感恩;“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对朋友的感恩;“当爱情的小船被浪掀翻时,让我们友好地说声再见。”这是莎士比亚对爱人的感恩……正是这些感恩的情,让再寒冷的冬季也有了暖意。

感恩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它不需要我们大声地向全世界昭告自己要感恩什么,它只需要我们将这个恩情默默地记在心里,用我们的行动来报答。感恩,是基督教的基本特征。每天吃饭之前,他们的教徒都会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祈祷着“感谢主赐我食物”。一日三餐,常常如此。他们并没有把感恩这件事做的惊天动地,只是每天坚持做这样一件小事,把感恩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需要感恩身边每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父母,是我们恩情债欠的最多的人。古往今来,感恩诗写得最多的都是关于父母的。“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这些都是写来感恩父母的。

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身为人师,老师们天天都在为我们焦虑,辗转反侧,为我们的光明大道点亮指路明灯。为人师表,也许是用来赞叹感恩老师的吧。

朋友,曾经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在沙漠中行走。在途中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等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拼了命地去救出了,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这告诉我们朋友对我们的坏我们不应一直怀恨在心,而朋友对我们的好,我们却要一直铭记在心。这才是感恩朋友的真谛。

但在真正的生活当中,一些人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感恩谁谁谁,事实上也就只是表面功夫。网络上时常跳出来的的新闻上不是没有报道家里面的老人被子女们如何残忍对待,不是没有报道老师在学校里被同学们群殴……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字刺痛着我们的双眼,这些不忍直视的图片视频仿佛给我们心脏重重一击。这似乎是在为社会上的不伦风气的申诉,更是在乞求人人都要懂得感恩。

要坚持自己感恩的心,即使在再寒冷的冬季,我们也不畏惧寒冷,只因为我们有着一颗炽热的,感恩的心。

【篇二: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人生就好似一杯苦咖啡,醇厚的香味中夹杂着丝丝苦涩,确实,令人回味无穷。但若是有点什么加以修饰,苦咖啡也许就多了一些别的味道,就好似人生不再单调,年华不再寂寞。

而我的人生中所谓的修饰,指的就是你——-书籍。

有你,我学会了女子一样可以不输男儿。

自古花木兰,穆桂英都因某种原因而征战沙场,巾帼不让须眉,功绩显赫,彰显了女子的英姿飒爽,女子的不俗气概。她们的壮志豪情激励着我,让我可以自信的冲着天空大喊:“谁说女子不如男!”让我可以充满前进的动力,努力拼搏,努力向着成功进发。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有你,我了解到了古时文人墨客的各种复杂情感,他们将情寄托于诗词中,流传下来,让作为后人的我品味他们的感情,学习他们的精神。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了国与民倾尽了心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舍己为民思想的典型代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满腹豪情又壮志难酬悲愤心理的矛盾表现。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纵情山水,留下名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直红杏出墙来”描写的是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初夏荷花的娇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天枫叶的红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日雪花数木的壮观。——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独在异乡,脍炙人口的思想名篇流传开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念乡的简洁陈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私家的直接传情;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苏轼祝福他人的更高境界。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与朋友间情谊深重,却又不得不离开,他们的诗中充斥着不舍与祝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有你,我知道了历史中各类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曹操的一世枭雄之名,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岳飞的英勇抗金,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去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的事迹不断引领着我,让我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知道在各种情况下怎样做出正确的决定。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有你,我明白了要勿忘国耻,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屈辱,一次次令百姓流离失所的战争,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无不令我悲愤痛苦,同时,这不断激励着我,令我奋勇向前,不断拼搏。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有你,我还学会了许多许多……

怎样,这杯人生的苦咖啡,是否不再单调?

有了你,书籍,我的年华不寂寞。

【篇三:读书的幸福快乐】

潇潇细雨下,手握书卷,一杯清茶,苦香四溢,收获一份快乐与幸福。

夕阳下,悠长的身影刻画出无限的意蕴,一位文人曾挥毫留下这样的名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到走一片云彩。”或许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首《再别康桥》让它在历史的印迹中褶褶生辉。因为诗,让人们得到了美得享受,无限的宁静和愉悦。

让我们伴随时光倒退,回到那些让人刻苦铭心的时间。首先从记忆湖面泛起的便是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在中华大地上时,当坐拥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之时,当祖国大地一步步被列强吞食之时,我又合唱不痛心悲愤呢?于是,古有了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忧国忧民之思,今有了为国抗敌的刘胡兰。我们在书中,见证了古往今来爱国之士谱写的壮丽诗篇。

乡愁,是古往今来一杯不可言喻的香色酒,书中教会了我们如何书写“乡愁”一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乡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乡愁。乡愁是苦涩的,异国他乡的人儿因为不能回家而不能饱受思乡之苦;乡愁是甜蜜的,因为有“乡”才会“愁”啊!这一首首诗,让我感到心酸,同主人公一起难过。

时光荏苒,我们长大了,懂得了坚强,书中交给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给自己一个微笑。心情极为沮丧的日子里,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不被理解,遭遇误会的日子里……请学会给自己一个微笑,不要抱怨生活给了自己太多苦难,太多磨练。给自己一个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正有了积极乐观的精神才是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吗?

初中的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缠绕,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闲适,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绕膝吗?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花园里果农望着满树果实的喜悦神色,是教室里莘莘学子对未来憧憬的一张张动人的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舒展的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热泪。《简爱》告诉我们幸福是靠我们自己争取的,只有奋斗的来的幸福,才是最绚丽的!

高尔基说过“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铜铃古道,潇潇细雨,是最美一幅画卷。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听雨,观海,望云,感受“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光如流水,静坐窗前,手握一本书,一杯清茶,领略书中的快乐,感受书中的幸福!

【篇四:时间的潜规则】

时间是无情的,只是匆匆而过。

时间是有情的,都在人们心里留下遗憾。

古往今来,有谁深深反思过,时间是什么呢?

时间是条单行道,只允许进去,而无法返回,这就是时间!

时间不像沙漠,可以反复重来,但时间随着沙子一粒一粒的堆积而消失,这就是时间的潜规则!

时间是无情的,不但匆匆而过,还总在人们心里留下遗憾。这就是令人深思的时间!

“滴答滴答”倾耳静听,一分一秒的滴答,滴入时间的长流里,时间在悄悄地流淌着,摸不到,也捉不着。不带走一点情感,不留下一丝痕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略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望着那最简单明了的时钟,不禁想起了那傻而可笑的童年——

那么一次,贪玩的我没有完成作业,结果是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低落尔又心存不甘的我,被一个幼稚的想法给完全侵占住了——要是我能颠倒时间就好了;然而又一条可笑的想法入侵了——把时针倒回去不就可以了吗?结果呢?我真的去做了。但我又一次在同学们面前丢脸。苏霍姆林斯基德一句话惊醒了我,“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了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时间是有规则的,是必须遵循的。时间的道路上是无回头路可走的,我们不曾走过,也无法走过。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跟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古往今来,有谁能违反时间呢?

【篇五:古往今来中华音魂】

一曲古乐就是一部古典文学。一弹指,巍峨高山近在眼前;一拔弦,潺潺流水流淌心间;一侧耳,余音缭绕,婉转,悠扬,仿佛桃花翻飞。那,不正是中华之音魂?

箫,自古就是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竹箫,玉箫,铜箫,皆典雅,皆玲珑。箫发出的声音温滑圆润,可以将吹箫人细腻,缠绵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可以很忧伤。宛转的曲调,空灵的音色如一双隐形的手,将心中的情绪与思绪扯出来,拉成丝,一缕一缕飘向远方。他可以很快乐。轻快跳动的音调,如小鸟欢快的鸣叫,跳跃的音符,悠悠飘过山林每一个角落,动人心魂,有着“乖秋意,卧将箫管吹”的意境。那浑然天成的箫声,正是中华之音魂。

筝,声如其名。拔之,生筝筝然,其声如泉水叮咚,走马摇铃,清耳悦心,或似云起雾飞,乳燕归巢,余音袅袅。

古筝声声,不由得令人忆起伯乐子期的友情。无论伯乐志在高山,亦或志在流水,钟子期无不会意其表达的情怀。筝,可以如人一般抒情。钟子期死,伯牙却无处寻觅知音而毅然摔琴绝弦。筝,亦可寄托情怀。流传两千多年的筝为民间乐器,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人仍有许多人习筝,它展现出巨大的魅力,中华音魂,不可小觑。

琵琶,“民间之王”这个桂冠没有谁更有理由获得了。琵琶发音清脆明亮,如百鸟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就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生动地表述出琵琶发音特点。虽然不如二胡长音那么哀伤,但短音的琵琶却别有一番韵味。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林海所编的一曲《琵琶语》红遍了大江南北。每一根弦的拔动,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感到“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丝丝地,多愁情怀从胸口喷涌而出。中华之音魂,你的音,为何如此之美?

鼓,身为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曾被我们华夏祖先在军队中用来助威。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也。

鼓更多时候是用来表达欢迎庆贺之意的。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每当有客人到来,古代人民会击鼓欢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国就为世界展示了中华博大精深的鼓文化。2008名击鼓手在舞台上整齐划一地击鼓,场面之壮观!声势之浩大!气势之磅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每个人的心跳都随着鼓的振动而震撼。力量强大的中华之音魂,你感受到了吗?

箫、筝、琵琶和鼓是我钟爱的乐器,它们展现的音乐文化魅力无穷无尽,还有笙、簧、笛、钟、二胡等中华传统的乐器,也无一不彰显中华音魂的力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

朋友,现在,你听见那时而铿锵热烈,时而悲怆委婉,时而放浪豁达的中华之音了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