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纸相关作文

【篇一:成功需要乐此不疲】

每个人都会有感兴趣的事物,而我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投入的精力似乎会更多些,收获成功的几率很可能会大很多。有一个成语正好可以形容——乐此不疲。身边的人或事和一些名人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只有喜欢一件事,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把它做好。

我国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从开始的兴趣与坚持,逐渐练得一手尤为著名的书法。他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蛇舞动……他对书法的兴趣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了,或许早已成为他每日坚持练习书法动力的源泉了吧。古往今来,有名的,或是不知名的书法家人云亦云,而像王羲之这样真爱书法,坚持每日练习的又有几个呢?兰亭早已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从他身上不难看出,兴趣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曾看到过一则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必做任何事情也亦是如此吧,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件事,肯定比被迫做一件事成效要好得多。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成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是鬼斧神工。当鲁君问他奥妙时,他回答说,他首先静心,达到忘我之境,再寻找自己做这件事情的乐趣。由此可见,带着兴趣做一件事情,也许就进入了自己的最佳状态,将名利荣誉抛置之身外,专注于兴趣,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最后或取得成功。

善于发现乐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一名记者看见三个人在砌同一面墙,但三个人的表情截然不同。记者询问他们正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赚钱。”第二个工人面无表情地回答:“砌墙。”第三个工人却愉快地回答:“我在造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面对同样的工作,前两个人只是无谓地干活,而第三个人却发现了其中的趣味,乐观地干活。毫无疑问,第三个工人最后当上了一名工程师,而另外两个人仍在无休止地砌墙。

乐趣是枯燥生活中悄然绽开的花,无论春江日月时,落下满地花朵,留下清香。发现乐趣,是心态,是精神,也是睿智。成功需要在不断发现,体验乐趣中乐此不疲。

【篇二:不应消逝的文化记忆】

我们中国式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受到儒家的影响,学习孔孟之道,相辅相承,文化石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重要的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将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中华文化的先驱,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铺满黄金,头用最朴实的敖诲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地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孔子。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的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的稳立,形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台,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已矣,永不逝去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台——王羲之。

看看那挺拔的竹子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的写照。那以时间为间距的节,是他的冥想。一支画笔画出竹的气韵,警着一方永不塌陷的写意天空。竹子在他的笔下更显精彩,他对竹子的冥想造就了美得舞台——郑板桥。

回眸1949,在小亚细亚的东部,一个东方百人唱着东方红神韵当家作主站乐儿起来,然而你我的祖辈仍旧用茅草和土砖修复着残缺的岁月,用野草和稀粥喂着饥饿的生活。数风流人物,还今朝的毛泽东在这片曾一度支离破碎的土地上支撑起民族的血肉与骨髓;世纪老人邓小平将他饱经沧桑的瞳放大,指引着中华民族演绎着春天的故事在世纪的风雨中神奇走过……

这一个个不用说,这一个个成就,这背后挺起的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是他,孔子;是他,王羲之;是他,邓板桥;是他毛泽东、邓小平……正是一个又一个个诉说不尽的中华儿女守望着中华民族最为璀璨的那片星空。

中华文化的千变文化,让我神往,让我们敲响那一排铜质的战国编钟,让深厚而嘹亮的东方神韵以《诗经》的歌喉,屈原《橘颂》的音韵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恢弘岁月。那不应消逝的文化记忆,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