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有可能无立足之地。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例如: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7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了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责问这个学生。他却振振有词:“洗5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了他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5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三家、第四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也要他退房。万般无奈,他只得搬离这个城市。
宋代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里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官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宋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宋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的人,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饮宴了。”这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了信誉,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篇二:友谊如陈年佳酿】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地走来,有人不断地离去。”当新同学的名字变成老同学的名字,当老同学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那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他成为我的同桌,从那开始,我与他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
踢球、跑步、做作业、商讨问题,都是我与他常常干的一些事情。别看它们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但是,我和他能玩出新花样来。我记忆最深刻的事,当以商讨问题为主。
一次,我们两个在操场上做作业,他被一道题难住了,与我共同商讨,可以说,我们两个开了一个小型辩论会,我和他都各成一派,辩论的是热火朝天。他看我有理,并多找了几个人,来与我“打斗”。我也不甘示弱,舌战群臣,我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击败了他搬来的救兵,赢得了这场辩论会的胜利。当然我也没有误导他,这题我对了,所以我赢得很彻底。
当然有好的,难免也有会有坏的,我们两个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但总也有闹矛盾的时候。
记忆最深刻的,是上次我过生日,我邀请了他,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我们晚上开始宴会的时候,就缺他,我和气地说:“再等等。”但是,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不来了。我的怒气像一团火,在我的胸腔里燃烧。我强压怒气,吃完了这顿饭。然后等到第二天,我不由分说地和他吵了架,最后以我认错结束。
哎,他现在已经不和我在一个班级了,但是我们的友谊会如陈年佳酿一样越来越醇美!
【篇三: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
提到司马光的名字,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都是那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近我读了《资治通鉴故事》,它也是我们脑海中那个砸缸的司马光所著。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历史。书中选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等。
我很喜欢名将吴起这一章。讲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奇人——吴起。无论是儒家、史家的理论,还是兵家、法家的谋略,他都样样精通。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无敌。按理说,他应该是个值得大家尊敬学习的人。可惜,他却像一只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遭人排挤,最后被乱箭射死了。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一次,吴起走投无路时,投奔了鲁国,鲁国和齐国一直是敌国关系。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群臣们怕吴起因为这层关系会有二心,谁知吴起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把心一横,一剑砍下了妻子的头颅,献给了鲁候。还有一次,吴起的老母亲逝世了,也是因为吴起的母亲所在的国家和吴起所效忠的国家是敌对关系,他竟然没有回去奔丧。渐渐地群臣们都发觉吴起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都慢慢的疏远了他••••••读完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我更喜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燕王太子丹为了报复儿时冤家秦王嬴政,派卫国人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明知这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使命,但还是义无反顾的接受了任务。最后不但没有刺杀到秦王,还让自己死在了秦国宫殿。荆轲身上那种“好名轻死,尚侠重义”的侠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从《资治通鉴故事》中,我体会到了:我也要德才兼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栋梁,让祖国因为有我而骄傲!
【篇四: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记
深秋,西北的大漠分外荒凉。
你微眯着眼,望着远方的戈壁,一言不发。几缕青中染雪的胡须在秋风中颤动,如同那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你的身后,是大明的精锐之师,千军万马,金戈铁甲。忽然,你在风中听到了夹杂着的马蹄声。瞳仁猛地一缩,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长矛。旋即一挥,身先士卒,策马扬鞭,奔赴战场。身后万人随帅,尘土飞扬。
事变
你所处的明朝,早已不是朱元璋时期的称霸一方,朱棣时期的威震中原。此时,皇帝不理朝政,奸臣王振当权,繁盛的大明已徒有其表。
而此时瓦剌部迅猛的崛起,使飘在明朝上空的黑云愈加凝重。皇帝朱祁镇也意识到这一点,可这位酷爱玩乐的天子竟听信谗言,御驾亲征,带领着最精良的部队浩荡离京。三个月后,西北快马加鞭传来急报:我军在土木堡一带全军覆没,皇帝,成为了人质。举国惊慌,人心惶惶。
现在,该你出场了——于谦。
时代
这是属于你的时代。如果不是你的存在,大明200多年的历史,此刻恐怕已画上句号。
你在朝堂之上,舌战群臣,力排众议,绝不南迁;你在官府之中,奋读兵书,宿夜不眠,青丝染雪;你于危急时刻,主动请缨,一介文官,服将之责;你于沙场之上,巧射诡局,诱敌入阵,铸就篇章。犹记你出征当日,妻子为君披战袍,儿女哭喊别慈父,百姓热泪送帅将。
你知,此去九死无一生,但还是奔赴边疆。
青史
得胜凯旋,班师回朝,却不想,群臣妒你赫赫威名,天子恐你功高盖主,明朝的千古功臣,就这样被遗忘在京城的角落。你早已知这一点,官场黑暗,朝局复杂,你已谙熟于心。
但后人不会忘记,那个执着又沧桑的背影,那颗热忱又赤城的心。犹记你的《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可是,终生践行。
你是我最欣赏的人,你是——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