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唠叨也是一种爱】
“回来啦,快来吃饭,吃晚饭就赶快去做作业。”听听,这就是我的妈妈。我刚进门妈妈就开始唠叨了。我放下书包来到餐桌旁,妈妈又唠叨起来。“今天在学校里学习什么?你中午不回来,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写作业,不要和同学打闹、嬉戏,你知道吗?我们那时……”妈妈每天都重复着她的长篇大论,一字不差。搞的我每天最害怕回家吃饭,总是害怕听到妈妈的“紧箍咒”。
我感觉每天生活在噪音世界中一点也不快乐。每天早晨,不管是周内还是周末,刚到六点,妈妈便站到床前开始了她的唠叨:“快起床,都六点多了,再不起太阳都出来了……”这声音一遍又一遍在耳边响起。无奈,我只好从被窝中爬出来,洗脸,刷牙。这时,我的耳边还是得不到清净。妈妈总是在我旁边晃悠,“今天去学校了,要好好学习,不要和你的同学玩耍,我不要求你每次考第一,但你也要保住你现在的成绩啊,不能忽高忽低……”听到这些,我简直有点受不了了。终于,我背起书包,冲出家门。不顾妈妈在身后的新一轮唠叨,“路上小心啊,不要走得太快,对身体不好。中午吃饱,不要把自己的胃弄坏……”妈妈唠叨的声音在我加快的脚步中变得越来越弱。下午,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本希望可以安静的整理一下凌乱的思绪,再写作业。刚一进门,迎接我的不是一种恬静,而是妈妈那令人烦躁的唠叨。“回来啦,快来吃饭,吃完……”“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你中午……”一句又一句的唠叨让我心烦,我觉得,别的伙伴好像都比我快乐。妈妈的唠叨,成了我生活中挥不去的烦恼。
很不幸,明天又是周末了。我既高兴又忧愁。早晨,我的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感到很奇怪,今天怎么没有人站在我的床边叫我起床。我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走向客厅。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拿起来一看:哦,原来妈妈去看爸爸了,明天才回来。我简直有些欣喜若狂,太好了,今天终于可以清净下来了,我的生活我做主。于是,我吃完早饭,拿出书准备做作业。还没做几道题,我就把书本推到一边。我又打开电视,我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调换频道,以前为看电视总被妈妈责备。可今天,我调来调去,似乎没有往日那么有趣。我感到真无聊,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可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感觉今天好像缺了些什么似的。于是,妈妈在家时的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现,虽不像电视剧那么精彩,可我发现,原来妈妈的唠叨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了妈妈,我觉得好孤单。天黑了,我躺在床上,想想以前对妈妈的态度,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我多么想听听妈妈那熟悉的声音啊!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进入了梦乡。
“起床了,你看看你,都十点了,还不起床,怎么这么懒啊!”我从梦中醒来,看见了妈妈那张熟悉的面孔,我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干什么?这么大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再听听妈妈这几句话就像听一首缓慢深情的歌。
现在,每天听着妈妈的唠叨,我感觉我很幸福,很快乐。因为唠叨也是一种爱。
【篇二:着眼细微】
陶器固然重要,可离开碎纸屑与废报纸的保护,就变得易碎了。生活亦是如此,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关键。
于细微处着眼,正视每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如此,一切都会安好,生活也会如意得多。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欲成大事者,必重小节。当我们欲保护陶瓷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废纸屑与碎报纸;当我们要建造一座房子的时候,自然不能忘记每一片砖瓦;当我们写一篇文章的时候,自然不能忘记每一个字符标点。
美国有一所大学,他的学生毕业时,还附赠一枚戒指,貌似奇怪?缘由是,该校一位毕业生设计了一座倒塌的大桥。学校为警示后人,便有了‘耻辱之戒’。我想,那位学生在设计图纸时一定在想:造桥中如此众多的环节,不必拘泥于小小的计算。殊不知,就是这细小的不必拘泥,酿成了惨祸,更连累母校受辱。可见,着眼细微,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着眼细微,我们更需要放低姿态。王阳银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总是满脑子想着重点,对细微之处,总是满脸不屑。如此把一生比作一台机器,那些很重要的关键、重点是一个个必不可少的零件,而细微之处就是润滑剂。一台没有润滑剂的机器是运转不久的。如果一个人自大盲目到看不见细微,那么失败将是必然。放低姿态,看见细微,哪怕在你眼中那事物很卑微,正视它,它也会变得高贵起来。
着眼细微,还需要消除执念,拥有一颗清净安然的心。细微之处在平常,在积累。也许它没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天长日久,终将让你刮目相看。所以,清净下心来。《心经》云:“无持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不要汲汲于眼前之利,因为未来还很长;不要执著于波澜壮阔,因为生活还有细水长流;不要忽视了细微之处,因为它与伟大一路同行。消除执念,着眼细微,人生万得安然自在。
着眼细微,因为细微之处同样珍贵。放低姿态,消除执念,如此才能发现细微之处多么珍贵。哪怕卑微里,也有花开的声音。成功的路上必然一路花香。
【篇三:心地清净,走下去】
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都是某某的错,要不是他非告诉我怎样做,我就不会这么惨了!”这样的埋怨声引发了我的思考:错,真的在某某吗?恐怕不敢坚定地遵循本心才是罪魁祸首吧!既然心有所向,那么就别让外物干扰到内心的清净,坚定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该走的路。
插秧者在田中倒退着栽下秧苗,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以求来年的丰收。若是个外行人,或许会为之不解甚至嘲笑,只因其不知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农人只有保持住心地的清净,只关注眼前这“水中天”,才能不受干扰地做好自己的事。
在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做法并不为所有人理解,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左右摇摆,畏缩不前的借口。高考状元婉拒了港大的录取通知书,却选择了复读一年再战北大。缘何?她在踏进港大门槛的前一刻,想明白这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自己的志向是学习中文,只有北大才是助自己腾飞的圣地。她或许受到过家人及同伴的影响,差点便与自己所期盼的人生之路失之交臂,幸好,她在最后一刻终归还是找回了心地的清净,没有在表象的“向前”中“退步”。
我们应当有所领悟,便是有限的人生中,尽量不让自己留下想做而未做的遗憾。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知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为你的选择感到满意。但那又何妨?只要自己明晰,自己的选择不是向恶的,也不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不良影响,那么就放手一搏吧。总有一天,执着的心会为他人所理解,成功的光芒会令他人所羡慕。高考状元如此,清华才子梁植如此,歌坛天后王菲亦是如此。既然心有所向,那么就别让外物干扰到心地的清净,坚定自己的路吧!
我们没有后悔当初的权力,也无需惋惜没有遵从自己的本心。只要心地清净,便要无畏无缩地走下去,去追寻自己的梦。
【篇四:读《清净之莲》有感】
山中的小池塘里,有一朵红色的莲花,映衬着周围的破败萧条,这朵莲花却亭亭净植,满溢芬芳。这样的一朵莲花,恐怕也是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不断茁壮成长的吧。虽然《清净之莲》这篇文章只有很小的一段描写这朵莲花,这朵莲花却让我印象最深刻。
这篇文章看似谈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说木棉花深褐色的枯枝,衣着朴素的老妇牵着穿着靓丽的孙女,车水马龙的街道,行色匆匆的人群,被人遗忘的蝴蝶花。但是这些唯美略带凄凉的意向却突出了那一株无名的莲花,映衬的那朵花的孤傲却美丽,孤寂却安宁。一朵红莲,涤净了多少尘世的灰尘。
匆匆的世界,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和很多人打交道,心里难免不会一直如水般寂静,有的人心里很浮躁,不停地奔走在车水马龙的世界,从来不会停下来去嗅一朵花香,他们也不会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不知不觉或许会与梦想的道路背道而驰却毫不知觉。倒不如很多智慧的人,总是“慢慢走,欣赏”,在前行的路上,始终带着自己的信仰和最初的骄傲,即使走的慢,也会一点点地接近目标,实现自己期待很久的愿望,诚如这朵红莲,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池塘里也选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终绽放了生命的本色。
“我心柔软,却有力量”不如携带着自己的初心,更加努力地前行。
【篇五:清明节更需清净心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人们便会祭奠逝者,归认祖先。但其意义远不在此形式,更重其内涵。
于是,有人便悲恸大哭,宣泄心中的悲痛思念;有人将其化为沉思,变为沉默的思想去感悟生活……
万点星光中我看到了他,一声令下,万乘追击,浓烟滚滚被撕破了一个大口,将士如离弦之箭般射向敌军,呐喊,厮杀,奋力一博!勇者必将胜利,蚩尤败北,那轩辕的战旗挥舞在中原大地!轩辕大帝这个伟大神圣的祖先,已在炎黄子孙的心中闪耀光芒。正因如此“轩辕祭祖大会”人们来寻找祖先的影子,追溯渊源的根。海内外同胞共赴陕西,是寻根,是祭祖,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否有这个仪式,他的子孙定会带走一抔黄土,让自己不再飘摇,厚重的根会把自己系牵。
这才是清明应有的思考,但有些人似乎已将这些抛弃,追寻蝇营私利,迷乱的流俗文化不仅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更熏染了他们的心。
看不到祭奠的鲜花,听不到寂静的沉思,抬眼望去,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一片喧闹。但这种欢乐竟然出现在“冀宝斋”博物馆门前,政府为了经济利益,索性让小商贩在馆前摆摊,建起游乐设施。那座被喧嚣与吵闹包围的“空壳”除了空有余地,其他一无用处。本该被纪念的馆藏却被掉包,本该被严肃敬重的土地却被当成玩乐的工具。这个清明,不仅仅应为那些逝者哭泣,更应为那高洁的文化,崇高的敬畏的消逝而悲伤。从众,让我们看不到那衰落的民族意识,清明的怀念,反思的意义离我们的社会渐行渐远。
但就这样悲哀吗?从众吗?不,我分明看到了那大祭奠者手捧鲜花前往陵园,看到了那盛大的队伍在追寻祖先的足迹,我们更需让“清明”真正的清净内心。
清明节不在于贪图享乐,而是对历史的反思,对自己人生的审视,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追思过往,是为了尊崇与传承,缅怀终究是为了面向未来,只有珍视当下,把握当下,传承那日渐式微的文化习俗,那悠远的历史意义,在先人的墓前便可获得满足与宁静。
清明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也许不同,或寻根、或盈利、或休息,也或许仅仅只是个形式上的过场。但请不要忘记,审视自己位置,感悟先人的哲思,把握当下,反思自己,让心灵获得宁静,让未来更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