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的车前草】
在校道的草丛边、操场附近,总能见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在这之中,我只能认出其中一种,那便是——车前草。
在农村,当地的人们对草药都略知一二。小时候我就经常跟隔壁的阿姐去挖草药。挖到的草药卖给村里的药馆,也能换到几块钱。阿姐一天的伙食就指望这个了,所以每次她都干得特别卖力。
路边总有那么几株车前草随风摇曳,几片皱巴巴的圆叶显得十分单调。阿姐也不忘将它们采下来装进竹筐。听阿姐说,车前草是众多草药中最平凡的。它随处可寻,只要有足够的水和阳光便能生长,却又是众多草药中最卑贱的,它没有桂花的芬芳,更没有花朵们的鲜艳姿彩,就算卖到药馆里,一斤也只能换几毛钱。对于价格如此低廉的草药我不屑一顾。可阿姐每每见到车前草都会挖起装入竹筐中。我不解,阿姐却说:“对于咱穷人来说,一分钱也是钱,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得靠它,可不能糟蹋钱啊……”此后,我在路边见到车前草时,也学着阿姐的做法小心翼翼地挖起,揣在口袋里。慢慢地,也就攒够了一斤,在药馆里换了四毛钱,我把这四毛钱当个宝似的握着,生怕不见了。最终,我还是拿着它到小卖部买了包糖。这糖吃进嘴里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像是舔了蜜一般……
到了后来,阿姐便到城里去打工了。我也再没有见到过她。可是,挖车前草却不知不觉中成了一种习惯,也已经记不得我到底卖过多少斤车前草,换过多少包糖了。可那时心里甜的像吃蜜一般的感觉仍留在心里,从未变过。
现如今,阿姐教给我的那么多草药的名字与知识中,我却只记住了车前草。每每看到青少年们在不断挥霍金钱,拿着钱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买一些无用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阿姐在挖车前草时脸上那种怜惜的表情。阿姐到底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对待自己挣得每一分钱的呢?我不得而知。只是如今父母的血汗钱是否如这车前草般可随意拿走,随意糟蹋?
我再一次经过了校道,又如往常一样看见了一株又一株的车前草,我又想起了阿姐的话,只是这次我懂得的更多了些……
【篇二:感知父爱】
都说母爱是潺潺的溪水,父爱是坚韧的大山。可我觉得父爱像春日的雨水、夏季的海风、秋日的稻香、冬天的暖阳,温柔细腻直达心底。但是,感受爱的过程也是曲折的。
逐渐恶化的关系
父亲为了让我在更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将我转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内向的我内心无助而又迷茫,我对这些新的事物充满了抗拒,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差。父亲急了,他总是问我“成绩有没有进步?”“哪个题不会做?”“今天考了几分?”“要不要帮你找个补习班?”有时候母亲都说他三句话离不开我的学习。我开始不愿意和他交流,甚至不愿意见到他。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好久好久。
藏在心里的爱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带了包糖,说是要给我。我没在意,我心想:这么多年了父亲都不记得我不喝可乐,还会记得我喜欢吃的糖是哪种吗?看着父亲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这是一个阿姨给的,我记得你喜欢就带回来了。”父亲说道。我愣了愣,看着这包用自封袋装着的大白兔奶糖,我有些想哭。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糖,而且就喜欢大白兔奶糖,可因为我小的时候牙不好,所以父母都不怎么给我买糖。长大了,换了牙齿以后也不怎么吃糖了,没想到父亲竟然还记得。我接过父亲手中的糖,拿了一颗出来,今天的糖似乎跟往常的有些不一样,更甜些。
爱的细枝末节
那件事以后,我和父亲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我还发现了许多藏在生活细枝末节里的父爱。如果我们家吃快餐的话,父亲一定会打我爱吃的红烧肉;知道我喜欢吃牛排,父亲会一下班就赶回来给我做;我爱喝的旺仔牛奶,父亲也会随时给我买上一件;多年不洗鞋子的父亲,也会在下雨时趁我去上课的时间,帮我把湿透的球鞋洗干净;睡前,父亲还会帮我把蚊子打好拉上窗帘;他还会帮我整理错题;合理引导我的情绪;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我明白责任和目标。
父爱就像是阳光,温暖而又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很少会去仔细观察,但他又充盈在我的生活中,温柔细腻地陪伴我成长。父爱又像一杯咖啡,入口微苦但仔细品尝就会发现它的醇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像一辆小汽车,父亲以他最特别的燃料——父爱,为我增添能量,如果你没有感觉到父爱,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众多体现父爱的细节会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
【篇三:春节印象】
春节就是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印象最深的就是吃饺子,而简单的吃饺子也有有趣的事。前年的春节,我掺和着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一时兴起找了一块糖,要求妈妈当馅包到了饺子里面,然后和N多个饺子一起下锅煮。起锅后,我们就开始狂吃,看谁能吃到那块包糖的饺子。三盘下去我们都吃得肚皮溜圆,竟然谁也没发现特殊饺子的踪迹。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屋里到处转悠,走到厨房猛然发现还有一盘饺子被遗忘在这里了。原来我们全家的运气都这么“好”,是因为它在偷偷躲避呢。结果是,端出那盘,爸爸妈妈帮忙很快找出糖饺并送给我,“命令”我作为福气的代表,来享受这颗甜蜜的饺子。
印象比较深的其他春节习俗就是放花放炮了。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放花,因为在夜幕下绚烂的烟花甚是好看,特别是在乡下的老家,好多个小伙伴们一直点燃、奔跑,大人们在旁边观看,远处近处不时的传来鞭炮声,热闹的“年味”在空气中飘荡,让我难以忘记。通常我更愿意在春晚开始前后放一会儿花,然后和家人一起看春晚节目,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这也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春节片断。
【篇四:木头人的游戏过程】
今天作文课,老师说要带我们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兴奋地不得了,有的快把大门牙笑掉下来了,有的同学腰都挺不直了,还有的同学一直撞桌子。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游戏规则,一选“逗笑人”,他要在一分钟内把人逗笑,逗笑一个人可获得一块糖,逗笑所有人就可以得一大包糖,接着老师说了第二点,逗笑人可以做各式各样的动作,木头人不动也不笑,坚持一分钟才能获胜。老师话音刚落,很多人举手要当逗笑人,有人想当木头人挑战自己。
第一轮开始,我们其中没有一个人当逗笑人,就在我们苦恼的时候,三个人自告奋勇地举起手来,第一位同学上来了,他面对着我们做出猪八戒的样子,我自己被笑得大门牙已经露出来了。接着下一位同学走上来给我们讲了个笑话,说完,同学们笑得合不拢嘴。
投票最多的是展恒瑞。等我们唱完“我是木头人”这首歌之后,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展恒瑞他还没有准备逗笑别人时,已经有人开始笑了。可能是被其他木头人的动作逗笑了,逗笑人开始逗其他人时,他说:“爸比!”有人坚持不住了,开始哄堂大笑。我劝自己别笑,我作出唐僧的动作,一直坚持着。又过了一会儿,逗笑人倒地说“裤子破了!”所有人都笑疯了!因为我笑了,所以出局了。最后只有3个人没动没笑,坚持了下来。剩下的三个人开心的都在说“耶!”最后,胜利的人拿到了糖果,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
木头人的游戏就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个游戏真是让我百玩不厌!
【篇五:家乡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到处都张灯结彩,而在我的家乡——湖南衡阳,也不例外,过元宵节时要比大城市里过得还热闹多了。
元宵节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着自己一年都会勤奋。起床后,穿衣服也是有讲究的,得穿的一身红,代表着红红火火。衣服穿好后,事情就轻松了:老人们在家中包元宵;大人们要大扫除;小孩子们就是到家外面去闹元宵了。先说说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每人包十二个,十二个是由两个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顺。元宵的馅儿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几个元宵里包糖,谁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里包硬币,谁吃到就会走财运;有的往元宵里包苹果碎儿,谁吃到就会平平安安。虽然这样包并不一定会实现这些祝愿,但是这一种种包法却透露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大人们大扫除是为了把家中所遗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统统赶走,辞旧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闹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他们都穿着红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红的海洋,美丽极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元宵节:有的在舞龙灯,希望自己能飞黄腾达;有的在踩高跷,希望自己步步高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贩们支起小摊,一边跟街上的人们庆祝,一边卖元宵和各种元宵节的纪念品。大家都尽情地玩着,欢快地笑着。
这一天晚上还必须得吃元宵呢!是多么快乐、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乡的元宵节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有着喜庆的节日气氛。这是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的。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元宵节。
【篇六:过春节】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要赛龙舟和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和赏月。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而且福字还要倒着贴,表示福气到了。过年还要吃饺子,以前古人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那个包钱的饺子,谁就会在新的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可能觉得钱币不卫生,就改成了包糖。可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和贴对联呢?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一到过年就来吃人,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过年,“年兽”又来吃人了,村里的人都跑到了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再也不敢来到人间,但人们怕它再来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和贴对联。
大年初一的早上妈妈和奶奶正在赶包饺子,妈妈告诉我们,她会包50个饺子,其中会有两个饺子里面是包了糖的,谁吃到了那个包糖的饺子,谁在新的年里就会十分幸运。我和妹妹都非常想吃到那个幸运饺子,可爸爸是家里的大胃王,幸运饺子肯定很快就被他吃了的,不能硬拼,那我们就只好智取。我告诉妹妹:“我等一下会把幸运饺子放在最上面,你只要看到饺子里有点绿绿的东西,就赶快吃掉它”。妈妈正在包饺子,我跑过去求妈妈让我包那两个幸运的饺子,妈妈终于同意了,我把饺子皮擀得薄薄的,把糖包在最外面,最后把饺子包好就大功告成了。饺子都好了,妈妈让我把饺子全部放到盘子里端出来,我乘机把两个幸运饺子放在最上面。我把饺子端出去后妈妈便宣布开始吃饺子了。我和妹妹眼疾手快,夹起幸运饺子直往嘴里塞,果然我和妹妹都吃到了幸运饺子,我们高兴极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吧!
【篇七:过春节】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该回珠海过年了。
终于到家了,妈妈、妹妹还有老姑都在等着我们呢!
“今天我们要吃饺子,看春晚吗?”我问。“是的,我们还要守夜。”妈妈说。我又问:“哦。那什么是守夜呢?”哥哥说话了:“必须等到十二点才能睡觉,守岁不睡觉,是为了第一时间迎接新年的到来,博得好彩头。”“哦”!
晚上十一点了,全家人边吃饺子边聊天,这让我想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老姑说:“这些饺子里有两个包了钱,两个包了糖,看看谁能吃到。”妹妹问:“为什么要有糖和钱的呢?”爸爸说:“因为糖代表生活甜甜蜜蜜,钱的代表生意兴隆”。“哦。”我明白了。
结果我吃的肚子都撑了,也没有碰到包糖的和钱的。算了,在这个快乐的时间就不说这些伤心事儿了。
十二点了,春晚里出现了新年钟声。主持人说:“新的一年到来了,祝大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我躺在床上想,又过了一年,我又长大一岁……想着想着我就进入了梦乡。
【篇八:八年级作文】
“呜呜呜……哥哥什么的最讨厌了,呜呜呜……”“好啦好啦,别哭啦!我怕了你了,给你糖吃就别哭了哈”一个手忙脚乱的大哥哥把一粒糖塞进了一个小妹妹的小嘴里。妹妹终于停止了哭泣,是的,她爱吃糖,因为她觉得那是哥哥的关爱,有着春天的味道,甜而不腻。哥哥摸着妹妹的头说“以后给你糖就不能哭了,知道吧。”妹妹大力的点了点头,露出甜美的微笑。
从那以后,不管妹妹因为什么哭了,只要她一吃到糖就立马停止眼泪,哥哥也以此为荣。妹妹一直都猜不透为什么哥哥总能变出糖来,或许这是魔术吧,又或许这是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日子过的很快,直到那一天。
妹妹在床上睡的`正香,突然哥哥把她叫起来,并背着她往门口跑。刺眼的火光令妹妹把睁开的眼睛合上。他已经意识到了,家里着火了。一个披着湿床单的消防员冲了进来,此时的哥哥已经严重缺氧,他把妹妹交给消防员,一再叮嘱要安全地把她带出去,同时,他把一大包糖塞进了妹妹的口袋后便不了了之了。
当妹妹醒来时,发现这里是医院,外出挣钱的父母都在一旁哭泣,这让她的心突然悬在半空,她哭喊着要找哥哥,父母含着泪吞吞吐吐地告诉她,哥哥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了。妹妹瞬间觉得腿软了,边往地上一坐。这才发现自己的口袋里有东西,她用颤抖的手把东西掏了出来,是个袋子,袋子里面是,没错,是糖,哥哥的糖。妹妹慢慢地撕开包装纸,发现糖碎成两半,她拿起半粒糖,往嘴里塞,心里一直默念:不能哭不能哭,我答应了哥哥不能哭的。但是这次,眼泪毫不留情地落在剩下的半粒糖上,啪嗒啪嗒。这糖好甜,好甜,却甜到了心伤。
从那以后,妹妹只要一吃糖就想起哥哥,一想起哥哥,她就会变得很坚强。她心里一直默念着:哥哥,你要快乐,我现在很乖,很乖。
【篇九:记忆深处】
记得小时最爱是外公手中的糖丸,一层糖衣,包着一些糖心。
那时的糖,自是不贵,只是包糖,必须用大片的树叶。当时的老家还有一座青山,糖的树叶,自然也要从山上取,再拿下包糖,吃着糖,却迎接不幸。
噩运降临在那个雨夜,依然在吃着做好的糖,糖也仍旧很甜,仿佛融化了心,淅淅沥沥的小雨是上帝的眼泪,不慎莅临人间,微微泛黄的灯光洒在地上,也照射着那一道身影,是我外公,老旧的自行车发出“嘎吱”响声,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中格外清晰。
前面就是家了!手中的糖也只剩小小一点,差点按捺不住地冲向单车,猛地克制住了。
忽然,远光灯划破长夜,喇叭声刺穿寂静,“呼”就只是霎那一瞬,却仿佛远隔千年。
糖也已经吃完了,外公却已无生机。
上帝的眼泪不停流淌,且已倾盆。
倒在地上的那个身影,为何不现温暖,不再为我们遮风挡雨?一瞬之间,小舅青丝仿佛成了白发。
泪已决堤,再落下已不知是雨,或者是泪。
生命已息,一刻不停的心脏已无以前的律动,也已息。
“吃糖,吃糖,不伤心,”又是一句话。
虽糖已入口,却无半丝以前的甘甜,有一丝苦涩顺着喉咙流入心间,世界似乎离我远去,声音渐渐消失,尘封已久的记忆重现眼前。舌上传来糖的触感,一下,两下,看到了外公含饴弄孙,手握皮球,一下,两下。
真想交换,让我替外公离去,为何当时要克制?为了那可笑的健康?外公走了,我的心,仿佛也走了。又一颗糖落肚,本该回味无穷,却是无限的苦涩。
真想再得温一遍那些甘甜。
青山依旧在,糖也依旧准备好,可是,制糖的人,却已不在,想吃糖的心,也永远准备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