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版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阅读史】

我十分喜欢看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喜欢的书也不停的更换。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月刊。因为里面的内容有趣,字多半我都认识,还有里面的图画也十分好看,人物也提起了我的兴趣,每次拿到之后爱不释手,刚拿到一本就看完一本,睡前再让妈妈读两个故事。

上了一二年级,这书就看不过瘾了。一面才几十个字,一下子就看完了,翻都翻着累。那些书就给了妹妹。我又读起了四大名著的青少版和《笨狼的故事》。这些书的一个章节也不长,语言很通俗易懂,还配有彩图,我有空就看,导致有一次失手把一本书掉进了洗脚水里……

又到了三四年级,我开始看四大名著原版和《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原版用的是文言文,但十分好懂、内容更多。不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后面的结局太残酷,我只看过一遍。有时热血沸腾,有时暗骂小人,十分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揭露了官场的险恶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让我感触良多。而且语言幽默,也不觉得非常严肃、古板、无趣,补充了不少历史知识。

现在,我在看《重返狼群》。狼女经过九死一生,把狼儿子送回了狼群,让我感动。书里狼女对狼儿子的真情流露,还有苦中作乐,都让我印象深刻。为了保留小狼格林的野性,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草原,最后还顺带野化了自己。其中有些问题十分深刻,引人沉思。狼女真情把格林养大,格林也回报狼女,让我感动。

我期待着以后会看什么书,那些内容是不是也会让我有不一样的奇遇呢。

【篇二:好书推荐】

这本《隋唐演义》,相信大家肯定都看过。而我今天推荐它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从历史中学到一些道理,了解古代的万千风云变化。

我的这本《隋唐演义》,是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因为是青少版,所以书中的注释不少,内容也很详细。

它在正文的两旁会留有空白,这是在给“注释”留位置。凡是遇到一些生僻词,醒目的“红色注释”便派上了用场。它不仅介绍了词语的出处和本义,还介绍了其引申义。其详细程度堪比《词典》。每一回文章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主要人物简介,小到其出身、相貌、成就,大至历史地位、性情、最终结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朝的褚人获,由董佳贝改写。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尽量不要改写,了解真实的历史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去追求戏剧性、文学性。那样的历史读物是没有意义、没有灵魂的。

本书共有四十回,从隋朝建立、北周灭亡到唐朝灭亡,中国分裂。从“隋初宫廷波澜起”,到“李辅国暗算太上皇”。整本书,既传承了历史书籍的严谨性,还添加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使读者既能拨开重重迷雾了解历史真相,又能欣赏到文学书籍的典雅。

《隋唐演义》这本书,书写了繁荣的时代,反映了人世沧桑,也道出了英雄豪气,很值得一读。

“繁华消歇轻似云,不朽还需建大勋。

壮略欲扶坠天日,雄心岂入弩贻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谱奇文。”

【篇三:家长会学生发言】

敬爱的老师、叔叔阿姨,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向轩逸。

今天我向各位讲一讲我在学习方面的拓展,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一点:拓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拓展,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了。就我而言,我喜爱阅读。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我喜欢在睡前读30——60分钟的书籍,像“意林”、“读者”这些杂志与小说是我的最爱。我读的书籍很广,从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到长大后的《智慧背囊》、《哈佛家训》、《草鞋湾》等等。在读书时,我会做一些记录。摘录好词好句,简单的赏析都是可以的。

当作业写完或在空闲的时间,我都在妈妈的陪伴下先自学,再做一章相关的练习的奥数。如遇不会,便请妈妈或老师帮助答疑解惑了,我也争取在每周做上1-2篇的英语或是语文阅读。

第二点:就是兴趣爱好。

我的妈妈并没有给我报太多的补习班。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

以前,我是学中国舞的。妈妈本是就着培养我的形体和气质的态度,可我就入了迷。在暑假,我结束了我的8年舞蹈之路,考了中国舞10级。就是在一次次的演出,与一位位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之中,造就了我开朗的性格。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学了,但我也没有放弃,依然会在平时训练基本功。

我在每周四晚上会去学习青少版的新概念英语,不会是特别难,是根据年龄阶段学习。每一节课,老师都会安排单词默写和背诵课文。这样就能够提高词汇量。这也激发了我对英语的兴趣,也扩大了我的知识储备。

因为我本身自己也在学书法,所以在作业很快做完的时候,我就会练一练毛笔字。目前,我正在学习颜体,即使还不能算特别好,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已经有了提升。

【篇四:我读水浒传】

前几天,我买了一本青少版的《水浒传》,一看到它我就喜欢上了,经过这几天如饥似渴的阅读,我美美地享受了这本名著带给我的快乐。

《水浒传》描写的是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刻画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的独特形象。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个个特点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书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后印象深刻,而且故事情节描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我一看就实在舍不得放下。

在众多好汉中,宋江这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他很有孝心,一听说父亲去世连梁山也不去就飞也似的星夜赶回家中,回去发现是父亲想念他而故意骗他回来;同时他虽然相貌平平,但他为人非常豪爽、仗义,遇到他人有难处时大力帮忙,慷慨解囊,所以他声名远扬,个个都敬仰他。他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遇九天玄女受天书、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故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只可惜他一心为了功名而投降朝廷,导致最后梁山英雄都跟着他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看了这书后,我深深感觉《水浒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多地阅读名著书籍,去寻找书中的乐趣。

【篇五: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每当灯火阑珊的时候,看着万家灯火的逐渐熄灭,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孤独,这时,便有一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它不是奢侈品,而是一本好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紫砂壶与茶杯的碰撞声,闻着茶香与书香交织的气息,抚摸着纸张的粗糙感看着自己想看的书籍,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而每每在孤独时陪伴我,深夜里抚慰我的那便是《红楼梦》,这本足足有120章节的名著贯穿我整个读书的时日。

记得那还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连字都认不全,但是我就是喜欢阅读,初遇《红楼梦》那会儿,是刚学完拼音的时候。那时的我,初闻四大名著,便随手抽到一本,随意翻阅,竟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初看这本红楼梦,我并不记得多少故事情节,只是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并没有多深的体会,对情节的发展主要是以看插图为主,文字为辅,是不是还要拼拼音,理解不深。

在与《红楼梦》,是小学五年级时的事。那时,老师要求读名著,我在读完其它三本的情况下硬着豆皮开始读这本号称“明清小说之巅峰”、“四大名著之首”最难啃的《红楼梦》。那时我读的是青少版(白话文略有删节的版本),读书时全然没有小时候那般有趣,不过我依然对书中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我读书的重点很大一部分放在历史事件中。正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清中期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了解了文化背景,更是通过这一点,窥探到中国封建社会,为我后来学历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与《红楼梦》是在上学习的时候。这时,我读它便读出了作者的一种感性。如果说读红楼梦时通过理性的历史角度分析,那么这次,便更多从哲学、社会学这些感性的角度去感悟。回归文言文版,不再有读译文时有涩口的地方,只有作者笔下的情感流露。也就是我才正真体会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每个人在社会中挣扎着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故事,使我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活着的艰辛。我更体会到了小说的魅力。

《红楼梦》,陪伴着我长大,我每长大一点,就对它理解的更深刻一点。理解《红楼梦》,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篇六:读《水浒传》有感】

我家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套青少版的《四大名著》,我尤其喜欢那本《水浒传》。空闲时,我经常把它翻出来读几个故事。

这本书真是厚,共六十六回,回回都有好故事。人物也众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常常一目十行,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爸爸经常批评我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我还是记住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梁山好汉。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汉有,“呼保义”宋公明、“黑旋风”李逵、“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双枪将”董平、“豹子头”林冲……

我还知道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有一天,武松赶回家看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刚好路过景阳冈,然后在路边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就东倒西歪地上了山冈。突然,从旁边草丛里跳出来一只吊睛白额虎,它已经取了二三十人性命。武松借着酒劲,三拳两脚打死了老虎。

【篇七:我读书我快乐】

培根曾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而我说:读书,陶冶我们的性情,荡涤我们的心胸,书籍以其无穷的智慧,给了我们无比丰厚的馈赠,让我们享受着她的恩泽。书籍以亘故不变的情怀,给我们以灵魂的洗涤。

我,热爱读书。

说到读书,使我记忆犹新、感触最深的书籍自然非《三国演义》莫属。

初看三国,是在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冬季。因是《三国演义》青少版,读起来通俗易懂,这便燃起了我的兴趣,使我废寝忘食。如今,又是一年冬季,手中捧着的三国却变成了原版。望着那厚重的书页,苦涩难懂的文字,心里渐渐产生了厌恶感。但最终我鼓起了勇气,翻开了这本“沉重”的书。却不曾想,后来竟渐渐地对它产生了兴趣,并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给予了我坚定的毅力。

“唉,今天的事情太多,明天再读三国吧”,我心里暗暗地想。然而,习惯性的走到日历前,却发现寒假剩余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回过头,望着那还未翻几页的厚厚的三国。不由得打消了懒惰的念头。“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一面口中碎碎地唠叨着,一面从书架中取出了《三国》……在我日日坚持下,三国渐渐地被我由厚读到薄了。“三国”军终于拜倒在我的膝下。望着那三国,回想起与它日夜“作斗争”的情景,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三国,给予了我丰富的词汇。

回想起当时读三国的热情,我终于鼓起勇气,翻开了这部著作。原以为,原版只是书厚了点,字多了点,其它的与青少版没有什么区分,可翻开书,便傻了眼,心中信心渐渐被陌生的字词磨平了。一眼望去,一个个文字似乎都穿上了伪装,在我眼前扬眉吐气。望着它们,我恨不得想把它们都吃进去,不过想归想,查还是要查。无奈的我打开了《文言文字词词句注释》,开始认识它们。不过几周,我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了,往后读《三国》时查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三国》中的很多成语和典故也烂熟于心,如“三顾茅庐”“得陇望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都能信手拈来。

三国,使我了解了厚重的三国历史。

随着阅读深入,我渐渐的迷上了三国,了解了中华民族那段古老而厚重的三国历史,仿佛自身已穿越时空,回到那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三国》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权之间的尔虞我诈,他们之间时而联合抗敌,时而成为敌人互相倾轧,情节跌宕跳跃。“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历史,一段演义,短短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三国,给予了我灵魂的洗礼。

三国是一个沧海横流,群雄并起、叱咤风云的时代,三国里层出无穷的英雄好汉们,给我上了一堂“人生”之课。敬佩关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的英勇无惧,他告诉了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要退缩,鼓起勇气并相信自己的实力,最终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欣赏貂蝉“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的聪慧,她教会我做事多考虑方法,不鲁莽行事的机智作风;赞颂玄德“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的随机应变,“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真谛;迷恋于“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飘逸洒脱和智谋超人;感动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蜀汉呕心沥血的付出;可笑于群英会蒋干盗书,悲哀于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有勇无谋惨死于白门楼,真正领会到没有知识真可怕……

一个个英雄人物个性鲜明,使我从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灵魂受到洗礼。《三国》,你给予了我太多。

除三国之外,还有许多书籍也让我爱不释手。喜爱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书教给了我爱,勇气和成长。欣赏约翰娜·斯比丽笔下活泼坚强的小海蒂,她告诉了我:“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敬佩孙武的《孙子兵法》,它是世界上三大兵书之一,我被里面用兵之智谋所深深地折服……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书籍像一位导师,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交流,他精深的哲思,让我们叹服。书籍像一盏不熄的明灯,照在披满荆棘的成功之路上,让我在你的带领下,继续我未来的梦。

我读书,我快乐!

【篇八:西游记读后感】

暑假里,在妈妈的陪伴中,我利用十天时间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青少版)。

六岁时,我曾在电视上观看过动画片《西游记》,但那时只是图个热闹,记忆犹新的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至于故事的细节和蕴含的道理,我浑然不知。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才知道唐僧取经,原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二十多岁的僧人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影响深远。

唐僧取经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作者吴承恩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神话的优良传统,进行再创作,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全书共四十三回,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不惧怕,不放弃,勇敢地去克服,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回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逃避,就埋怨,甚至打退堂鼓,真是愚蠢至极。比如,去年冬天,妈妈教我打乒乓球,我输了,就哭鼻子;今年五月,学校举行“五月的鲜花爱国诗词”诵读活动,由于胆怯我不敢参加,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我才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暑假里,妈妈每天让我背十个英语单词,我觉得太枯燥,竟然和妈妈讲条件……

我知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可能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或者更多,但我不会再退缩,我要像唐僧师徒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我要把人生路上的挫折、绊脚石当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我还要积极地想办法,始终坚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法国著名哲学家说过,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暑假还有一个月时间,我还想把《西游记》这部名著再读一遍,可能还会读第三遍,我相信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