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相关作文

【篇一:历史将记住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的一句轻吟浅唱,便成为后世的千古绝音。你生来就与众不同,纳兰公子。“数岁即善骑射”,骑马挥毫,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填写一阙阙动人词章,历史将永远记住你这位“人间惆怅客”。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二十岁出头的你,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高中进士,位列貂珰,出入禁御,入浑浊官场,却写诗明志:“我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祭天地,樊笼非所欲。嗟哉华亭,荣名反以辱。”你啊你,是如风飞翔的少年,自由驰骋在天地间。繁华的京师皇城,在你眼中是“正复支公所云:卿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介贵公子,却爱结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纳兰公子试勋名为糟泊,势力如尘埃,这等思想,应让历史记住你。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你也曾有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二十岁与嫡妻卢氏新婚燕尔,伉俪情深,花前月下,幸福美满。可未曾料到经过三年卢氏难产,撒手人寰,天人两隔。你哀伤地说:“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思念亡妻,“坐久忆年时”总想起她的音容笑貌,以至青衫湿遍,“难禁寸裂柔肠”,冷风凄雨中又到了爱妻生日,想到她平时胆小不敢独守空房,如今则是一人在冰冷的九泉之下受尽凄凉,你不禁“几回偷拭青衫泪”中元节,你又用金粉书写经文,夜里去放荷灯祭奠爱妻,祈愿来生再结连理。平日里想为她画一幅遗像又觉得“一片伤心画不成”到了团圆中秋佳节,“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更是一切尽成悲咽”。到结婚十一周年时,你仍难忘夫妻恩情,“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在薄情的汉人世界里,你始终是一个痴情的人,历史将永远记住你。

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

你官重却不被重用,因为家世又不能娶心爱的女子为妻,只能在秋风中发出深深悲凉的叹气:对历史王朝兴败更替的省思,对国家征战造成的生灵涂炭和满目苍痍,对家族部落骨肉争夺的惨烈无情,对心心相印恋情的破碎,对丧妻的入骨哀伤,对侍卫生涯的厌倦疲顿……如此种种,都是你秋思中的音律。可能就是这些悲抑的秋思,销殒了你年轻的生命,生命尽头没有了“尘土梦,芭蕉鹿”只能在“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你的词之隽婉,诗之超逸,世共知之。读你的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发自心底又弥漫于生命深处的纯挚与伤怀,临照着你短暂的一生,也使你为世间留下一阙阙异彩长存的词坛绝响,历史,将永远记住你!

【篇二:此生莫等】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漫漫人生长程,我踽踽独行。每欲蛰伏,常以此自勉,只求此生莫等。

此生莫等,莫等“老大徒伤悲”;此生莫等,莫等“镜里朱颜改”;此生莫等,莫等“无花空折枝。”此生莫等,因为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张国荣曾对梅艳芳说过:“等你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嫁人,我们结婚吧。”后来,梅艳芳于2003年因病去世,张国荣于同年4月1日跳楼自杀。那年,她正好四十岁。那时,我终于懂了毕淑敏作品里的一句话: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初才子纳兰性德所写。为悼亡妻。词风哀婉,令人不忍卒读。但透纸而出的,是执着了几百年的遗憾。他爱妻子卢氏,却从来不曾说出口,他以为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延续这份情缘,可是婚后三年,卢氏难产而逝。那些美满与幸福,“当时只道是寻常”。此生莫等,我们无法预料相聚的时间有多长,稍不珍惜,可能就会留下一世的哀伤与遗憾。

此生莫等,因为机会有着不再重来的决绝。

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后人因他“不肯过江东”可惜,他本可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杜牧有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项羽最终却没有东渡而去。因为他明白,英雄虽可以造时势,但更多的是时势造英雄。如今已不再是秦王暴政,刘汉天下大定,他逐鹿中原的时代已经过去,况且“百战疲劳壮士哀。”江东子弟虽在,又有多少人愿意再起征伐、随他共谋天下?

此生莫等。岂不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此生莫等。因为岁月有着日复一日永不回头的执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驹过隙,年华荏苒。仿佛昨日,我们还是无知孩童,转眼今朝,却要拼杀考场。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的结局处写到:“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树犹在,却不见了旧年人。岁月改人容颜,也改人结局。

此生莫等。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似一叶浮萍般微渺。唯一可做的,便是珍惜。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等,不如进。

从满头青丝到苍苍白发,多少人的一生消磨在等待里。

此生莫等。莫让自己终其一生,只为等待命运的一次格外眷顾。

【篇三:若只如初——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记

记得,第一次喜欢上古词,就是因为读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就在那上面我看到了纳兰容若所写的饮水词的魅力,也看到了纳兰容若的一生,书上经常戏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心事几人知?来细说纳兰的惆怅,也许纳兰容若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是光鲜亮丽的,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识,和一切别人梦寐以求得东西,可是他背后的惆怅却是鲜为人知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其实不止纳然容若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第一次的相遇,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很单纯,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总是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真诚;总是少一份复杂,多一份简单;总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然。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快乐,不会去想水中月镜中花,不会秋风悲画扇,可是人生永远无法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若只如初,我们总要去面对种种问题,会体会许多不一样的悲伤,或是识人不清,遇人不淑,又或是因为一些外界环境,而遗失了很多东西,可是对于这,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去勇敢的面对,只能积极向前,去挑战那一个个磨难,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正如上句诗中的美好,才有了这下句诗的哀怨,因为初见是幸福的甜蜜的,对古人充满了好感和赞赏,可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总会产生一些嫌隙和摩擦,就好像两个身处不同地方的好友,因为,生活不同,呆的环境不同,想法渐渐也就不同了,其实,在我们觉得别人变了的时候,自己何尝又不是发生了改变呢?所以当我们再觉得人心易变的时候,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妨去换个心态,就当这个朋友是新认识的,去试着体验这份不同的友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时间过了好久,过去的誓言早已不见,可是心还是不曾后悔,毕竟曾经拥有过,那份甜蜜总是会留在心底让人难以忘怀,那份幸福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记得,老师曾和我说过,有时候做比不做要好得多,因为如果你不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心中也会永远有一份遗憾,而如果努力过,即使失败了,心中也永远不会放不下,反而会有一种释然和放松感,会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读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发现书上最多的是纳兰容若为妻子卢氏写的悼亡词,卢氏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他用了三年的时光,让纳兰容若记了她一辈子,即使是死亡的消逝,也没能消灭这份感情的存在,也许卢氏不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一定很幸福,因为他没有誓言当日愿,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海誓山盟,或是友情,或是爱情,但这些誓言却不一定都会实现,有些只能变成了过眼云烟,与其在那独自哀怨,倒不如展望未来。

读完《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所以说纳兰容若惆怅,正是因为他一生都无法从惆怅中走出来,其实,何必呢?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功高盖主,备受压制,为何不隐姓埋名,去个偏僻小乡,做个教书先生,平凡快乐的度过这一声呢?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却总是停留在过去,可人却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所以与其沉浸在过去中无法自拔,倒不如展望未来,未来是全新的,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步是什么,这不就是一切如初吗?也是一份新的遇见。

【篇四:夕阳西下读纳兰】

在中国浩浩荡荡的文化长卷中,有着诸多写出千古名篇的文人墨客。

你可以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欣赏庐山的奇特景色,也可以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体会平淡生活的乐趣。总之,无论哪个文人,他们笔下的诗词都具有别样的魅力。

然而,最让我感慨万千的,还是康熙年间纳兰容若的词。历史上的诗人,多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者,才写出了类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抒发豪情壮志的诗词。

而他,纳兰容若,出身满清贵族,父亲是大学士,母亲是一品诰命夫人,家中自然是舒适富裕,也颇得康熙帝赏识,官场上可谓“一帆风顺”,可就是这样一位满清贵公子,笔下的词却十分凄凉。

年少,写出了一些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诗句,表达的多是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可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的贵公子,因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郁郁寡欢起来。首先,是友人的离去。

年少的纳兰容若,广交了许多名士才子,但他们多仕途不顺,这自然给他们的友谊搭起一座阻碍的桥梁。

通常,他们交往不过一年,友人便被发配远方。这时候的他,恐怕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善于写词的他用笔墨纸砚缅怀了逝去的友人,此时纳兰的心情,怕是也不亚于送孟浩然去广陵的李白吧!这也导致了他的词风变得伤感幽怨。

其次,是妻子的离去。卢氏,出身于两广总督府,身份高贵,贤良淑德。纳兰对卢氏也是深深的喜爱。然而相爱不过一年,卢氏便因难产而离世。纳兰伤心欲绝,写下了多首悼念亡妻之词,例如“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人比疏花还寂寞”都是形容自己的诗句。

后来家人为了宽慰他,又将几个女子嫁予他。可纳兰自己却不能释怀亡妻之痛,词风更加哀婉凄凉。

是啊,友人的离去,妻子的离世,谁又能轻易放下?纳兰之死,对于康熙帝,是一种惋惜,传说称康熙十分悲痛,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有才华的人。而对于纳兰自己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他也许会独自站在夕阳下,缓缓地走上那属于他自己的楼阁……

唐诗,宋词,元曲,在我眼中,都不及纳兰的词。这一刻,我仿佛读懂了他。也终于明白,他笔下的词,由何而来。

【篇五:暑假里的一天】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卢氏老家看姥姥,姥爷。一路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说说笑笑,我看见连绵起伏的大山、弯弯的小溪和五颜六色的花朵,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到了卢氏老家,老远就看见姥姥和姥爷在等着我们,到了姥爷家休息了一会儿,在老家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姐姐,我们一起约好上山顶去玩,我们想好要带上好吃的,在山顶上做野餐。我们给家人说了一声就开始准备吃的东西了。

我们带了两杯牛奶和水、两个三明治,两个火腿,带了几个苹果和饼干,装到野餐篮里,带了一块野餐布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姐姐走过一个独木桥,走过石头路,就看见离我们不远的大山了,我们急急忙忙地跑过去,不一会儿,就开始爬山了。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了山上很多野果子,姐姐说那个可以吃,她就摘了一些给我尝尝,味道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们又走了一段,这里的风景好美呀,有很多漂亮的蝴蝶,还有很多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慢慢的离山顶越来越近了。我们累了,就停下来歇歇,喝了一些水,就继续往上爬,我们穿过一片小树林,过了一条小溪看见了一片紫色的小花,姐姐说那是一片漂亮的野花,她也叫不出名字来,不过很是好看。

我们一路走一路玩,终于到了山顶了,远远的看到了外婆家的房子,爸爸、妈妈在院子里给我们招手呢,我们很兴奋地跳了起来。

在山顶上,有几棵大树,有风很凉快,我和姐姐玩了一会儿,就开始拿出我们的野餐篮开始吃饭了。我们铺好桌布,把带的食品一样样铺在上面。美丽的景色配上这丰盛的野餐简直太棒了。

我们美美的在山顶上享受了美食,躺在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感觉山里的空气很鲜艳。我和姐姐在山顶愉快地玩了一下午,就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时间过的真快,美好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说要经常回老家里玩,因为这里的人和景都很美。

【篇六:最美不过雨巷深情】

文化是一道幽深的巷,我漫步其中,寻找最美的诗意。

远远地,他来了,一袭白衣飘飘,行走于这世间,我微微看得出了神—浊世翩翩佳公子,你不负其名。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嬛心只凤翘”,纳兰容若与妻子卢氏一史倾心,彼时的你们,在梧桐花下诉说着绵绵情意,相约着山一程、水一程,相伴左右至海角天涯,幸福,不外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眼带笑意,该是多么风和日丽,你才会笑得如此温润清朗,笑时能捻出水来?

人生再美,怎如初见?妻子卢氏的离去,在你心里藏了多少的思念?此情已自成追忆,来年苦乐,与谁相说?一人离去,幸福的漏洞谁来补,此后,世间徒留你一人,守着回忆空想仓皇结束的幸福该如何续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夜里,也曾与亡妻在梦里相见,醒来,枕边的泪痕清晰可见,心里的伤,又平添多少伤感?

犹记当时,你还年少,血气方刚,为了心爱的人装了喇嘛进宫,不过远远一见,却饱含多少惋惜与不舍?匆匆一见,茫茫人海里一转身,便是一辈子…… 

天上飘落滴滴雨点,那是来自天空对你悲怜的泪,纵始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却难逃英年早逝的命运。

雨丝串成珠帘,江南烟雨里,你与沈宛于窗前相拥,一对璧人,掩了多少爱意?

等闲变成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红尘俗世里的人情薄凉,岂是多愁善感的你能承受的,佛才将你唤至他身边,寻找永恒的暖清风拂过,梧桐花曳曳不止,三三两两落至他肩头,他唇起唇合,我走近,却听一句呢喃“千与千寻般苦,一生一世一双人”,我的心里不禁生出一股凄凉,此时的你,脑海里又浮现着哪位妙人的身影?亡妻,亦或那位名叫沈宛的女子?

你又轻轻地离去,挥一挥衣袖,尘便随你而舞蹈,腕间的相思红豆却刺痛我的眼—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你是世间的痴情郎,是否依然谨记“诺言重,君须记”?才会对此念念不忘,教人怎不怜爱?

你缓步走开,雨点溅落成花,脆音久久盘旋耳边……

你消失后,又将在哪个世界停留?

我还在文化的巷里前行,拈花一朵,寻寻觅觅着诗意……

【篇七:生活需要纯真】

多少人放不下纸醉金迷的生活,多少人舍不得高楼大厦的诱惑,铅字模糊了一路的景致。回到纯真时代吧,生活需要纯真!

曾有幸读过你的词,了解了你的一生:你从小出生在富贵家庭,一出生就有着显赫地位,万贯家财,可你的一生就如走在丛林里的孩子,带着纯真,留下了传奇。读着你的纳兰花词,我变得如《红楼梦》里的黛玉般多愁善感,又如卢氏般平陌淡然。

有时疑惑,该唤你冬郎,还是成德,亦或是容若。但我觉得你的一生最像容若二字,包揽了世间一切。依稀记得卢氏与你闲聊时曾说过,世界上最悲伤的字就是“若”了。纳兰容若呵,岂不就是这样吗?你的一生包含了“若”里的所有遗憾与纯真了。

“成容若君度过一季比诗歌更有意义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的撸声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心态张望而惊羡他,但谁知道,幸福的天才反而却奢望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波澜了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摧漫天的烟花盛开,可以摧漫山的茶糜谢尽。”这是徐志摩曾说过的一句话,他也是一个人才,只赏艳容若的那份孤单与纯真。我只是个眼界很小的学生,你的纳兰花词陪我度过了欢喜或悲伤的时刻,压抑着我不是太喜亦不会太忧的感情。我会学着不去算计,追求温暖与充足,不争,不抢,以凭吊的心面对天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从前到现在产生怀疑的疑惑。

面对曾经与现在,放下所谓的明智与逻辑,不顾道貌岸然的社会生存规则与价值观,抛开世俗,做一个渐老的孩子,即使青春容颜逝去,让跳动着的心脏,永不退缩或停留,回归纯真,生活需要纯真!

花梦兮,忆容若。

【篇八:梦】

浮华过阡,陌路一方,梦中的期许,几人遥望?

渌水亭边有人痴痴不归,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煨暖了千古寒伤。落叶知秋,繁华织梦,身处富贵云集的江海中,一颗逐梦的心,岂能不有逆水行舟的孤独之心。拥有着天下妒忌的才华,也拥有着无可奈何的思念。那一年,知己入宫,自此后红墙不可逾越;那一年,卢氏早亡,染透了你后半世的“冷暖自知”……思念浸润薄凉,一曲离殇难诉衷肠。“一宵冷雨葬名花”是你对尘世美好的无限痛惜,“断肠声里忆平生”是深深思念时的伤心欲绝,只有拥有一颗至情至烈的心,才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般的千古绝响。纳兰容若,从富贵花中诞生的长鸣昙花,惊动了词坛。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你?是梦,是大彻大悟的梦,是心中悲痛需要化解的梦。是大概是上苍都不忍心看你如此悲伤,让你早早的追随卢氏去了,在人间你留给我们的是汪国真的:自唐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惊艳之叹!

汨罗江旁有人久久凝视,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诠释了君子之志。你可知,你那惊人的一跃,整个中华都为你嗟叹!你追逐梦中的美好,不甘低头,纵然粉身碎骨也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今你和渔父的对话为后人传颂,你可想到中华民族永远记住了你,那个一心向梦,不畏世俗的真英雄!你虽然走了,但那个敢言天地不公的身影印在了中华千千万万的儿女心中,是啊!你有自己心中的梦,坚定的脚步未曾放松过,你纵身一跃,跳出来了染梦的污浊沼泽,你,是好样的。你在江中徐徐下沉时,楚国也亦日薄西山,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梦,随花落去,但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

有人问我什么是梦?科学解释,梦是一种生理现象,类似于海市蜃楼般的折射,氤氲出你的执念。执你一念,倾世永远。

梦是我们深夜里的那抹曙光,梦是我们无助时的那份坚持,梦是我们成功路的必备收藏。

【篇九:恰如三月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朋友送我的书签,上面正是纳兰容若的一句词。想起了那位一生恰如三月花的公子——纳兰容若。

安意如说:“细度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才开始慢慢了解纳兰容若。那是一个三百年前的男子,通过他的经历,他的诗词就是这样慢慢的走到了我的心底,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纳兰容若天资极好,十七成为诸生,十八参加乡试,二十二就赐进士,伴康熙,成为一等御前侍卫,其父明珠更是权倾一朝的首辅之臣。但是容若恐怕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御前侍卫只是皇帝的摆饰品,是用来牵制父亲的政治牺牲品。“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便是他的真实写照,却只能发出“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感慨,成为惆怅人间的红尘过客。

温文尔雅的公子身边定会有几位知己,便像“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所说,顾贞观这面镜子映照了容若对于友情的诠释,为了朋友甘愿憔悴费神,甚至毫无怨言。

他曾救吴汉搓只是因为顾贞观,且又为了他去求其父明珠,故事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被后人称之为一诺千金,其实他的所为才像那位贵族公子吴季礼。我极为感叹,其为爱。

正是因为顾贞观是若容对于感情的镜子,才是顾贞观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若容总是作茧自缚,对人,对事都无法全然放开。“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正是因为若容才放不开吧,对于谢娘,他放不下,而忽视了卢氏;而又当卢氏逝去时,他才发现他亏欠了她多少,而郁郁寡欢。他不懂“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他的人生太完满,就连他的父亲都要在官场里苦苦挣扎,他却可以以高高的姿态看遍人间冷暖,连家破人亡也在他逝去后才发生。这样的他,怎能让人不恨他?

他的一生就像三月花一般,在春光最盛的时候,溘然长逝,在他人生最为完满时体会发现他这一生的不完满。这样的君子,是对这个颓废消沉的王朝的一丝补偿,就像烟火绽放在黑夜中那样的殉烂,最后消弥于夜空中,再无痕迹。恰如三月花,最后不过消失在春光之中。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