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筝与我】
窗外又刮起了大风,雨点时轻时重地拍落在屋檐,空气沉闷地让人透不过气来,强烈的愁闷唤起了我对风筝的记忆。
第一次放风筝也是最后一次放风筝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在我苦苦央求之下,父亲才答应为我买了一个风筝。风筝不大,颜色单调,但我爱不释手,刚到家就匆匆忙跑出去放风筝了,我像是满盈的气球,跑着史上着要飞了起来。我来到了小区宽厂的广场,没有多余的人,没有多余的杂念,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我不由得恣情奔跑起来,我左手拿着把柄,右手牵引着线,奔跑着,跳跃着,欢呼着,我不断拉长手中的线,让它愈飞愈高,我不断摆动着手臂,让它纵情飞翔。那一刻的我,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我,是最纯真的我,也是最向往的我。
以后,还是会时常看到有人儿在放风筝,只是那欢笑着的,奔跑着的,牵引线的,再不是我了。因为那些童年不再属于我的,就像风筝一旦挣开了线,就会飘走,就会回不来。童年只有一次,拥有的时候不曾感受到,直到失去才会发现它多么重要,现在的我们,无非是天天抱着书本,背着书本,看着书本,再不可能想象出去放回风筝。心底的风稳早已泛了黄,心头的风筝早已飞向了远方,但我的心里还是会憧憬着风筝,还会憧憬那份自由。
窗外,雨停了,初晴的阳光斜射在窗帘上,透过窗帘映在了我的眼前,我仿佛听到有人在放风筝的嘻笑声,脚步拍打着地,拍打着我的心。风筝被线牵引着,被人控制着,被风吹舞着,才得以翱翔,而我被父母照料着才得以生存,风筝的自由是被线束缚的,而我的生存也是为父母所依靠的,这样想来风筝与我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不,不,风筝的自由是无洞的,它没有顾忌,它毫不内敛,然而,我们的自由无论将来或以后,都将会被生活所羁绊。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风筝被接上了线,才有了寄托,我们有了父母,才有了生活,也许,我们再没有真正意义的自由,那就只能像风筝一样静默,终会等来片刻的自由。
我与风筝,风筝与我,就像被隔了一层膜,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风筝,我再也不是某个风筝的主人,但我还是期盼,某个风筝在某天会回我的手心。
【篇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徐州丰县,那里是我爸爸长大的地方,所以我把那里也叫我的家乡。
丰县是一个小县城,我第一次到那里时是我2岁时,不过那时,我可不太记得。但是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后面我长大一些再去丰县玩时家乡的景象。
在我3岁时,我和爸爸妈妈回丰县,那时是晚上,当我在车里看到没有水泥的路,坑坑洼洼、矮小的房子、黑漆的道路,都不敢下车,哭着喊着不愿意下来。这时爸爸妈妈过来哄我,告诉我,这是爸爸的家乡,没有关系。在爸爸妈妈的安抚下,我鼓起勇气,下车了。
后来爸爸妈妈再让我丰县,我都不愿意回去,因为那里的环境比较差,我不是太喜欢。但是爸爸要回家看爷爷奶奶,我没有办法只得跟着爸爸妈妈再一次回到丰县。一路上我们开着车,看着路边的田野,成排的别墅,我心想,这怎么和之前不一样呢。等我们进到丰县,哇,原来的土路铺上了水泥,变成了宽厂的大道,原来矮小的房子,变成了一排排楼房。原来漆黑的道路也安上了路灯。真是不一样呢。
当我们到家时,竟然还有一个停车位,是停在家里的院子里,走进院子,爷爷奶奶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满院香气扑面而来,太美了。进到家里,爷爷奶奶正在看电视,里面也添上了大彩电、空调、冰箱,样样齐全,和我们南京的家没有两样。
我不敢相信的问爸爸:“这是我们的家吗?”,爸爸笑着说:“当然是啦!”,“那为什么不一样了呢?”,“因为新农村建设,把原来的老房子拆了,都统一建成了现在这样房子啊,好不好?”,“真是太美了,以后我要常回来。”
几年的时间变迁,给家乡变了一个样,新农村建设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明亮的房子,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生活。看到家乡这些变化,真的感慨,祖国真伟大,百姓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