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载相关作文

【篇一:一片树叶的梦想】

秋风轻轻地吹,树枝轻轻地摇,一片树叶挂在树梢上,它红里透黄,仿佛是一张彩色的糖纸。

它每天都在想着,如果能离开这里,去外面看看,那该多好啊!它对风婆婆说:“风婆婆!风婆婆,你能帮我实现梦想吗?”风婆婆问:“你有什么梦想呢?”小树叶答道:“我想跳舞,还想去看小溪。”于是风婆婆“呼呼”地一吹,小树叶离开了树枝。它飘飘悠悠、自由自在地跳着舞,转着圈,不断改变着自己的舞姿。它觉得自己像一个快乐的仙子。

风婆婆继续吹着,把小树叶带到了小溪边,溪水晶莹透亮,它迫不及待地飘到水面。水载着它缓缓地流着。小溪对它说:“小树叶,我带你去看河、看湖、看海……”。

小树叶觉得自己很幸福,它高兴地唱起了歌:“我有梦想,你也有梦想,我们一起实现梦想……”。

【篇二:珍珠鱼】

这周老师让写有关水族的作文,妈妈带我去水族馆,我挑了一条肚子像皮球形状一样的鱼,你看,它头又扁又宽,头顶戴着小红帽,眼睛睁得像铜铃一般大,嘴巴像婴儿一样一张一合吐着小泡泡,一对尾鳍左摇右摆,张开时很像蝴蝶的翅膀在水中飞舞,穿着红白相间的花裙子,它的肚子大而又圆,就像是吞下一颗珍珠,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字叫珍珠鱼。

我刚扔进一粒鱼食,珍珠鱼猛得来了个“饿虎扑食”正得意洋洋地把鱼食吞下肚时,不料,一条凶猛的金鱼也不甘示弱,猛蹿上去,把珍珠鱼撞开了,凶猛的金鱼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地把鱼食吞了下去。于是,我又扔进去几粒鱼食,它们又蜂拥而上,挤来挤去,我赶紧对它们说:“都有,都有别抢了。”它们好像能听懂我说的话一样,又争先恐后地游过来,摇头摆尾向我示好,不再争抢了,你一口,我一口,嘴巴一撅一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淡淡流水载轻舟,悠悠鱼儿水中游,你看!珍珠鱼和小金鱼们活蹦乱跳,嘴里吐起小泡泡,水面上冒出一串串水珍珠,它们在水里相互追逐嬉戏呢!藏在泡泡底下躲猫猫,一会儿藏东,一会儿藏西,一会儿你追我赶,一会儿交头接耳。珍珠鱼探出小脑袋,眼睛咕噜咕噜环视四周,侧身从水中跃出,然后扭动着笨拙的身躯,来了个急转身,可调皮了。两只小金鱼藏到珍珠鱼的大尾巴下面说起了悄悄话。说完做起了健身操,左扭扭,右晃晃,真是好玩!

它们玩累了,甩下尾鳍调整下位置,身体挤在一起纹丝不动,它们睡觉了,但是眼睛一直睁着,因为它们没有眼睑,所以睡觉时不能够闭上眼睛,这也是保护自己的秘密武器。

珍珠鱼和金鱼一起悠然自得,自得其乐,真是太可爱了。

【篇三:中国水】

小燕子列举了千千万万个生物对水的需求,的确,水是生命之源,亦是中国之源,水给了中华文化意蕴与绚烂,而中华又给了水新的滋养润细。

江南的水如丝绸般滑润,汩汩漫流,不急不缓地流入中华文化的大池江南水乡,处处都氤氲朦胧水汽,处处都飘舞着水的灵气,临湖梳鬟的女子,明净的水儿荡开心扉,盼郞心欲俞加膨胀,于是水在起伏处流得更加欢快了,临江倚栏的女子,望穿秋水,待夫归来,水载了太多的愁再也行不动了,只能忧伤地流着;临水别离的女子,泪眼汪汪,杨柳岸,晓风残月,别了这市井词人,心水凄寒,这江南的水是江南婉约女子灵动情感的寄托,亦是江南词人生命的外化。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在中国有水的地方就有建筑,黄土高原之上,黄河奔涌咆哮,豪放不羁,又将这股精神气混入泥土,垒积起一座座乔家大院的大气磅礴;婉约细腻的溪流蜿蜒入海,蕴寓了楼角屋檐的灵动;山水合一,物我化一的精神境界化作天空的云烟,涤荡着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不要单调的建筑,要有鲜活的水,激活那呆滞不动的山。毫无生气的堂,水,这一看似平凡的事物,无声无息地滋润一片土地,拔起一件件令人心惊动魄的建筑群体。

水,宛若仙子那双神奇的手,挥一挥,便可看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上那千沟万壑难道不是水的拍击杰作吗?三峡那危耸巍峨的山难道不是水飞舞奔放的杰作吗?云贵高原上那奇

形怪状的溶洞难道不是水流蚀的杰作吗?中华大地上的水,不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在施展着魔力,在中国大地上塑造一个又一个鬼斧神工的别致地貌。

“上善若水”,古人说人应该像水一样清澈纯净善良。这也便是为何中国文化中着重强调善等至善至柔的性格,为何即使在道德滑坡的世界中仍有人纯粹地生活热心的助人,只因中国水孕育了水一样的中国人。

水的灵动,水的柔美都悄无声息地留存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融入中国建筑结构中,勾勒着中国人的地貌形态,完美着中国人的品性。

中国水,水中国。

【篇四:优秀作文】

中国古代诗歌中,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爱情诗,征人思妇诗几乎占据了大半诗坛,而思母诗呢?

说起闺中思妇“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这样的诗句张口即来,而念及年迈的母亲怕是支支吾吾一时半会也只能想的出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灯下裁衣人,其实多为慈母啊。“玉箸应啼别离后,征人蓟北空回首”娇妻在别后两行清泪,楚楚动人,怜得征人频回首,愿长留。可他们的老母亲或许在床榻、在灶边、烛泪满面。他们可曾想到?

“父母在,不远游”,说不定哪天在一个不留意的笛声里,一个高歌纵酒的乐宴里,又或是一声声杜宇啼归的哀怨里,他们便与世长辞。但可恨的是,这句话还有下一句“若远游必告知。”总归,母亲父亲还是抵不过那三十功名,宁愿“八十里路云和月”地追寻。任凭走马临川边的江水流淌,就如同他们远方的母亲的牵念。古人总忌讳儿女情长,他们对母亲的思念,不至于没有,却不及他们的母亲的牵挂来得那样长久,那么绵长不断绝吧!

《愤怒的葡萄》里提到了母性,鲁迅也曾问答萧红的问题,他对于青年的爱是母性的,母性里有一种慈悲。而母爱里却是一种牺牲,俗语说,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母亲不会在乎孩子对他们的爱是否会“有尽时”,他们的爱永远是“无绝期”的。

连绵的水,只要不干涸,就会永远流淌,母亲只要健在,爱就不会停歇。流水,一直是古人常用的意象,水载万物,无象无形,一直在流淌,但它不会变。河还是那条河,河床也没有消失,奔流的或涓淌的是那日复一日的流水,或许越淌越清澈。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尚的情操莫过于无形的水,滋润万物而无所索求。母亲在我们身边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甚至让人们忽略了她们细流的爱。扁担长,可也就那么长,既不宽广,也不无限,并且易断折,尤其是在水的浸泡下。不要在母亲的爱中放纵,消磨掉了自己应该回报的那份爱。

有朝一日,策马扬鞭临过流川时,千万不要别过脸去,驻马停下好好看一看,这流水也有如母亲的思念,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篇五:溪流缓缓来】

缓缓走来的溪流,裹挟着青青黄黄的的落叶与细细小小的枯树枝,冲刷着两岸的石板。有歌声载来,是溪中的浅吟低唱。倾耳细听是孩童的嬉闹声,是年轻姑娘的欢笑声。

还记得上游前端的溪水中长有密密丛丛的菱角,翠绿浅青的菱角似胖娃娃般被壳重重包裹起来,用门牙轻轻一磕,磕开了菱角硬生生脆脆的壳。裸露出的白色的菱角肉散发着碎磁片般的光泽,带着淡青色的一丝丝的纹路,是孩童手下稚嫩的画笔留下的线条,布满了整个菱角,多么的清晰细致。咬下一口,齿颊缝里还带着菱角壳的清香,舌尖有股涩涩的味道,却清凉甘甜,拂去了一身的汗意。

不知道这蓬野生的菱角还在吗?不知道后来发现菱角的人,享受完了溪水带来的美味馈赠后,是否还会好好的保护它呢?是一颗颗小心的采撷,还是贪多求快,用一把镰刀拦腰斩断了茎叶,毁灭了这一片不甚肥美还略带青涩的野菱。不觉想起了那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在手心轻扣着“野菱安否?”

还记得浅溪边一岸有整片的桑园。早些年的时候,村里东边路口的王婆家还养着蚕,栽了满园满园的桑树。桑叶肥沃青绿,是一丛丛一簇簇盛放的绿伞,送来一树一园的清新亮丽。桑葚丰盛紫红,颗颗掩映着笑脸在枝叶间招摇。招徕屋前门后的孩子面面相觑,总是偷偷溜进木栏,像群毛猴般在桑林里钻进钻出,玩闹间糟践了不少桑叶,招来王婆地几声恫吓后如鸟兽般一哄而散。却在傍晚的饭后,在自家灶头里端放着一碗桑葚,颗颗发亮,无疑是老人送来的。做母亲的免不了推让一番,却也乐呵呵的受着了。

时隔数年,还记起那时的菱角青涩醇厚,那时的桑葚挤在瓷碗里磕出了紫红的墨水。

不知道这溪水载来的歌声,是孩童窜行在浅溪,摸索着菱角的歌声吗?还是溪流底下真的有如传说中的风铃,在日夜播撒着欢乐?

浅溪缓缓地淌,静静地流,流过了土质松软的泥地,流过了光滑亮洁的石壁,流过了栽满桑梓的山林。似乎带来了桑叶青青的气味,似乎带来了家蚕湿湿的体味。那种滑滑润润的质感,是一股多么浓厚的气息,多么冰凉温润的气息。

这溪水流淌,带来的水流,不见菱角,不见桑叶,不见桑葚,自然是没有蚕的踪影。却带来了那些遥远的记忆,想来是孩童时代年幼的感官,多么的灵敏,多么的深远。

【篇六:孤芳自赏】

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

汨罗江畔,闪满星辉,走来了一位老者,他旷世奇才,满脸憔悴,含着眼泪飘飘荡荡地走着,我痛心地劝你:“看开点,谁让这世上的人都醉了呢?”你只是仰望星空与明月,长叹一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身在汨罗,心系楚国。你容不得浊流和污垢,远离朝市,在种种困难与矛盾中,你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选择了离开,选择了怀沙赴水,一别红尘。

你出身贵族,又明与治乱,娴于辞令,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满腹才气,一身抱负,意气风发的你为了实现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你的满腔热血与抱负被小人所嫉妒,你与楚怀王之间产生了隔阂,你一次次被放逐郢都。意气风发的你愈渐苍老。当才华遭遇潜存的规则,当傲骨被碾压成尘埃与粉末,当真情换就了生存的筹码。楚王的疏远、小人的恶语和一次次的放逐,在你心里留下了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刀割,“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离开楚王,走得那样决绝。我想那决绝中还包含着“謇朝谇而夕替”的无奈和“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的痛心。

你来到汨罗江畔,泪流成河,眼泪滑落打湿衣襟,没有人听到你无助的嘶吼,没有人替你发声,有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丝希望的光来治愈你的伤,但那丝光楚怀王给不了。

当你听到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时,你决定“宁溘死以流亡兮,”执着的信念永不改,即便是死亡。

最后,你抉择了,你选择了清白逝去,溅出的水光上映射着你的目光和眉头,飞起的水花打湿了历史的长绸,你把灵魂关在《离骚》中。

湍急的汨罗江水载着你的灵魂,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你在风里、水里。汨罗江畔楚歌四起,风中响起你的《离骚》,你集芙蓉以为裳,你制芰荷以为衣,你雕寒星以为目,你凝冰雪以为魂。

历史反复回流,汨罗江的诀别,一袭白衣,两身倒影,铸成《离骚》风代绝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