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人相关作文

【篇一:家乡人的骄傲】

这几天,刷屏最多的就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了。

它是“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建设史上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在这么多奇迹的背后,是谁做出的那么多的努力呢?在我的再三追问下,终于,我知道了背后的团队。这里不得不说一个人——林鸣。林鸣,江苏泰州兴化人。他三年农夫,四年作工。在恢复高考之后,他考上了东南大学了。他还上了《朗读者》呢!

林鸣在修建大桥时,碰到了很多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淤泥中建人工岛。

在修筑人工岛的地方有一层15到20米厚的淤层。约800万立方米。由于淤泥的物理属性,使在上面抛石或常规重力式沉箱,会因淤泥打滑,地基不稳。如果用清除淤泥法,不仅耗时,还会对海洋造成伤害和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而林鸣却很厉害!他在工厂里做了120个重550吨,高55米,直径22。5米的圆形大钢桶,用它围成人工岛地基一圈,钢桶会插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的夹层中,会逐渐形成稳定的结构,只要在钢桶围成的人工岛内填充沙石即可,你看,林鸣的厉害是不是名不虚传呢?

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踏实、严谨、认真。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底隧道合龙时16分米的误差,在林鸣看来不可以,要改小误差的原因吧。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要坚守原则,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

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白豚,踏浪伶仃。我们要向你致敬,林鸣先生,你是泰州人的骄傲。

【篇二:游望海楼】

望海楼,被誉为“江淮第一楼”。

这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景区门前,一进入口就看到一丛丛、一簇簇的花争先恐后地,如同一个个孩童的笑脸,天真而烂漫地绽放着。像三月的春风,让我们心灵温暖。小草呢,也是经过一场雨的洗礼,仿佛更加翠绿,他们挺了挺身板,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旅程,我的心情也是一样,随着这些鲜花一齐绽放。

走进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子高耸入云,高达十来米,整齐而又清新地排列着,像一个个昂首挺胸的士兵,来捍卫他们的家园。导游向我们讲解着石碑上的人物简介,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他从小出身在贫困家庭,但十分好学,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岳阳楼记》等传世,正是因为他这种好学的精神,才使他成了世界豪人。

出了竹林,沿着河边小路再向前走去,就到了我们主要的游览景点——望海楼,他还有一个名字“望母楼”。为什么叫“望母楼”呢?其实,在几千年前,泰州望母楼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到了明朝,便不是真的可以看海了,而是泰州人们对大海母亲的一种怀念。望海楼造型、颜色古朴典雅,很是大方。内部共四十层台阶,大楼小楼让人眼花缭乱,到了顶层,空阔的活动空间让人不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放飞一般,突然有人喊了我一声,我定了定神,从头顶上望去,瞧!房顶中央有一只雕金盘龙,龙的嘴里衔着一颗玉砌成的宝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我不得不佩服古人这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和大胆的想象力。再次凝望这”古人的智慧“创造时,不禁让人想起这不仅是一条雕刻在塔顶的龙,而是我们作为一名泰州人的自豪!

从望海楼出来,我们便到了古城墙,城墙是古泰州的第二道防御线,现在只剩下一小段城墙,来讲诉着泰州的沧桑历史与变迁。

再看望海楼,我不禁赞叹它的完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望海楼不愧为“江淮第一楼”。

【篇三:泰州名人王艮】

我的家乡泰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出过无数名人:诗人、画家郑板桥、京剧大师梅兰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胡锦涛爷爷也是我们泰州人哦!还有——

嘉靖元年,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著名的心学家王守仁家中,他打扮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拿着笏板。大家不知道,在他异于常人的打扮下,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

王守仁和善地接待了他,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配合得五体投地,想拜入王守仁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衣服,准备出去讲学,王守仁一改往日笑颜,冷冷地问他为何这样打扮,他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王守仁听他说完后说:“汝欲显尔。”

眼见花招被拆穿,他拿出了自己的自尊,向王守仁告别,准备回家,王守仁却叫住了他,同意传教于他。他收起了自己的伪装,庄重地向王守仁行跪拜之礼,从此一心向学。

他后来超过了王守仁的嫡传弟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派——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也是心学上一朵盛开的奇花,他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热潮。

泰州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有朝廷高官赵贞吉,虽不在朝廷却对朝廷了如指掌的何心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李贽……

讲到这里,你们一定早就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吧?对,他就是我们泰州的名人——王艮!

【篇四:冬日里的美】

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窗帘。瞬间,一片雪白映入眼帘——下雪啦!

冒着瑟瑟风,我背着书包,慢慢地在校门口的人行道上行走。突然,一个驼背的身影在前方若隐若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环卫工人。

她顶着毛大雪,一直弯着腰用一把扫帚在清扫积雪。看到有几个小易拉罐,她也没有说话,默默地捡起,放在身旁的一个袋子里——似乎,她弯的腰已几乎无法直立起来了。

我不禁热泪盈眶。

进入校园,两旁的行道树已是被雪完全覆盖。老奶奶正用小推车将被大雪打落的残枝败叶运走,但,那车子里仿佛有块千斤重的大石头,使他推起来十分吃力。

心中像有股无形的动力,使我快步走上前。“奶奶,我帮你推吧!”这时,像是有了无穷的力量,我推起那辆车来,毫不费力。送到垃圾处理区时,我有点汗流浃背。老奶奶眼神里,流露出的满是浓厚的感激之情。

现在想起来,有多少人为泰州城的建设发展投入全身精力,挥洒汗水甚至付出生命。无论在什么时刻,总是会有一群人,无时无刻不在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泰州人。如果有需要,他们便会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朵雪花落在手心,化成水,从指缝间滑落。这是冬日里的美。我相信,这滴水能在每个人的心中汇聚成江河湖海……

【篇五:乡情】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先生曾用深情的笔触写下这段文字。是啊,每个炎黄子孙都有独特的印记,那就是故乡,神州大地上的每个居民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怀,那就是乡情。

我的故乡在长江边上,这里的人们过着慢生活。乡土上时常飘着鲫鱼和稻米的香气。渔民们撑着船在密密麻麻的河流上高歌。

五千多年前,先民们便在这块土地上成家立业。故乡一直都是那样平和。我以故乡而自豪,因为,故乡为解放中国做出了贡献。

陈毅先生曾在上世界30年代末三进泰州城。与二李谈判,达成了团结抗战的目标。并在随后的黄桥战役中带领故乡人民反对围剿。渡江战役中,故乡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的人拿出船只,有的人为解放军准备粮食,还有人应征入伍。同时中国海军也在白马寺成立。

故乡还是一座文化名城。中国戏曲一代宗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正是这里。他像无数泰州人一样,热爱着中华民族。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他蓄胡明志,决定退出舞台。后来上海汪伪政府与侵华日军多次登门让他上台演出,都被他拒绝了。日军后来派人威胁他出来演出庆祝侵华战争,但梅兰芳并未退缩。他把故乡人民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计谋体现出来了,他冒着生命危险,一连给自己打了三针伤寒疫苗,让自己高烧不退来推辞演出。

故乡的佛教寺院众多,有“十步一庵堂,百步一寺院”之称。并在数千年宗教与音乐的沉淀下,形成了独特的泰州古乐。

故乡还有许多名人,像创立泰州学派的王艮,著名的棋士黄龙士,烈士杨思根。

凤城河上飘荡着阵阵古乐,故乡的人们走进了一家家茶馆,开始了一天的慢生活。

我很快便要离开故乡,离开这座青砖红瓦的古城。故乡,不知何日才会与你重逢。

故乡终将离我远去,但我会记得故乡那空气中的稻香,那盛开的油菜花。我的血液中永远流淌着故乡人的爱国情怀。

【篇六:我的家乡泰州】

我的家乡泰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美食之城。这里人杰地灵:梅兰芳、胡瑗……另外,我们敬仰爱戴的胡锦涛爷爷也是泰州人哦!马可·波罗曾说过:“这座城这大,但尘世间的幸福极多。”

泰州的美景数不胜数,先来到梅兰芳纪念馆。刚进入馆内,一阵梅花香袭来,猛得一吸,却又不见了,真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和我们捉迷藏。馆内有梅兰芳先生生前演戏时用过的许多道具。当然,少不了梅兰芳先生的塑像了,只见他右手拿着折扇,左手捧着一本书,神态安详。每当我站在塑像前,都会深深地鞠上一躬,想起他的爱国故事。

泰州不仅有端庄典雅的人文景观,还有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就来桃园玩玩吧!如果你是乘着“春之风”来的,那迎接你的就是桃花了。桃花百态,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在阳光下,像少女的脸庞,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好奇的小朋友往外面瞧;有的还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像羞涩的姑娘低头不语。如果你是哼着“夏之曲”来的,那看到的就不是桃花,而是桃子了。树上的桃子像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娃娃,在树上蹦啊,跳啊,搞得大树爷爷都直不起腰来。

泰州还有一个必玩景点——老街。里面的商铺琳琅满目:有的在卖叉叉糖,好吃又好玩;有的在卖黄桥烧饼,使我想起了黄桥战争;有的在卖粮画,你看,这有一个憨厚可爱的沙和尚;那里有一个霸气十足的牛魔王;瞧,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出来了,只见他手握金箍棒,脚踏筋斗云,正走在取得西经的路上……看着这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糖画,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啊,真是“泰州太美,顺风顺水”呀,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过好“水城慢生活”啊!

【篇七:我为之感动的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交通事故会引发一场纠纷,轻者吵吵嚷嚷,重则拳脚相加。而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却让我为之感动,让我深有感触,让我意识到我们文明泰州人的文化底蕴。小朋友们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让我给你揭晓答案吧!

去年晚冬初春的一天,下了一场茫茫大雪。冰雪阻路,冷风嗦嗦,真是祸不单行呀。雪后,我和妈妈出去散步,看看雪景。

一辆自行车行驶在白茫茫的车道上,骑车的是个中年男子,车把子上挂着一瓶汤器,想必是赶着去医院或者回家什么的吧。

后面也驶上来一辆自行车,骑车的是个年轻小伙,他可能觉得前面的车开得太慢,一扭车头,想要超车。

突然,想超车的自行车被雪水溶化的泥泞路一滑,撞上了正在缓缓行驶的另一辆自行车的尾部。

超车的小伙子赶紧握住刹车把手,可已经来不及了,前面的自行车震动了一下,汤瓶滚到地上,溅了一地,中年男子的羽绒服上也印上了几滴。幸好他也及时拉住刹车,才避免了车辆侧翻的惨剧。

我夹在群众里围观上去,大家都感觉一场纷争即将开战。可没想到,前面的中年男子转过头来,对着小伙不愠不火,反而一脸的微笑:“小伙子,下雪天,可要慢点骑哟,安全第一嘛。”转过身来,蹬上自行车,风一般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小伙子目瞪口呆地愣在那儿,还没回过神来呢。“真是个好人呀!”他喃喃自语地也骑上了车,驶离了现场。

群众一哄而散。只有我和妈妈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妈妈,这是不是就是您常跟我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呀?”我一脸罔然的看着妈妈。“对呀。你看他们两个人不为一点小事而争执,特别是这个中年人,多宽广的胸怀呀!”

是呀,看似一件小事,但却折射出中年人的伟大。如果要是没有肚量、脾气火爆者,不知要吵到什么时候哟!

中年人的笑容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像一轮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前进。现在,美好的社会风尚引导着更多的人来践行她。我很感动:我们要把这种文明风尚发扬光大,涌现出千成上万的“中年人”,像雪后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篇八: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泰州人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无论是它的美味,还是那句让人难忘的“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扫光,满口香。”他与干丝一起,成了泰州早茶的代名词。

相比干丝,蟹黄汤包的制作工序繁琐的多,干丝只不过十步,而蟹黄汤包就不同了,竟多达四十多不,从此出就明显卡女户蟹黄汤包的制作困难程度了。

汤包最难制作的步骤有两步。一是:取出蟹黄,蒸螃蟹必须是适中。时间,火候一定要严格控制。不然的话,汤包就将不好吃。二是:制作猪皮冻,这件东西必须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为什么呢?因为没了他,汤包将无法做,就算做出来也不会好吃。只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包子,根本算不上蟹黄汤包。

会宾楼的汤包,可以说是最好的包子,但是那儿的包子必须预定。只有预定才可以吃到。虽然难预定,但是味道我却无法形容。那晶莹剔透的汤包,皮如纸,清晰的看见里面的汤汁。香飘十里。我不忍心一口吞下,又怕小偷把它们偷走。咬下来一口,将汁水吮吸,再把蟹黄放入口中好好品味,最后把姜丝塞入,十分美味,如果再有一些镇江香醋的话,那就更锦上添花了。吃进肚中,回味无穷,再拿一个,再一次品尝品尝这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味食品。

哎呦,我肚中的馋虫又抗议了,还是不说了,万一马上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篇九: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泰州有许许多多的没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梅兰芳。梅兰芳生于一个梨园世家,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他是名京剧演员,他的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梅兰芳不仅是个好演员,也是一个爱国的演员。在1937年8月13日的时候,日本攻打上海,淞沪战事爆发后,日本就派人请梅兰芳去电台讲话,梅兰芳觉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他便只好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梅兰芳到了香港之后,为了消磨时光,就打打太极、学学英语等等。

1941年12月下旬,日本又占领了香港,梅兰芳天天都睡不好,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于是他便和妻子商量,最后决定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了梅兰芳留蓄胡子,很惊讶的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梅兰芳回答道:“我如今岁数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了。”过来几天,酒井派了一些人来找梅兰芳,让他必须表演。那时,梅兰芳正好得了牙病,酒井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这就是我家乡的没人,他为了国家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京剧,我真为我们泰州人自豪。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