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故人相关作文

【篇一:漫步故居思故人,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这朴实的屋宇里,绽放了一朵又一朵的奇葩,满园芬芳,飘香万里。——题记

随着路径的延绵,车子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带领着我们来到了江门市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

下了车,我们走上了一条小路,并沿着小路通往了梁启超故居。在路上,两旁树木茂盛成林,与路上的小花小草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农家感觉。

来到故居,抬头便望见悬挂在精致的门顶有一处牌匾,上面镌刻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随着步伐的迁移,走过过道,一个幽雅清新的景观跃然眼前,带来了一种“柳暗花明”的视觉冲击:一个波光粼粼的质朴的金鱼池,一幢洁白豪迈的西洋建筑,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斋,在这故居的入口处与古朴的故居形成了一种对比鲜明但让人悠然自得的淡泊之意。这中西合璧所形成的故居纪念馆,既融合晚清岭南斜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了天津饮冰室的风格。

这是一座怎样独特的建筑!心中暗发赞叹。想当时,我国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就在此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地为国家的发展而用功勤学。这位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的天才,四岁便在母亲赵氏的教导下学习认字,五岁便随祖父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之作,六岁便已会应用所学经典吟诗作对,七岁起便开始写文章,八岁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千言佳作,于是,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就这样飞出了一只骄人的鸿鹄!

沿着长廊的逶迤,我们步过了纪念馆中仿饮冰室的建筑——那个曾经让梁先生晚年泼毫洒墨,大施拳脚的书室,静静地伫立在长廊边,默默地为故居增添了浓厚的纸墨书香的气息。

移步换景,我们来到了故居中心——一个四周跳跃着绿色植物的广场中,矗立着雄伟的梁启超先生的雕像。阳光绚烂夺目,把梁先生的雕象照耀得熠熠生辉。

梁先生爱国图强,与他的恩师一起领导并发动了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虽然变法失败了,但这位叱咤政治风云的传奇人物却并未因此而丧失斗志和勇气!相反,在此后的日子里,仍继续为国家默默奉献,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决心要从思想上唤醒和启迪国民。晚年潜心治学救国,学识渊博,著述甚丰,编为《饮冰室合集》,享誉学坛。这部《饮冰室合集》,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的现代述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学术文化,体现了梁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对梁启超先生一生劳碌的最好的诠释。

思绪,在这故居上盘旋;感慨,在这故居上交织;赞叹,在这故居上升华……

忽然,风轻轻地掠过耳际,扬起缕缕发丝,也轻轻地吹拂着灵动的叶儿,发出着倏倏的响声,为宁静的故居奏响一支清雅的曲调。

漫步古朴的青砖瓦土平房,追忆着梁启超先生的成长足迹,一位在历史长河中意气风发的爱国主义者,如今给后人无限启示的思想家,就在这平凡的居室之中,绽放了智慧的花朵,将沁透了这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的花香,溢满了他潜心治学的小天地中,也溢满了小天地之外的大千世界和万千人心……

如今,漫步在昔日梁先生奋发向上的地方,感受当时梁先生那坚忍不拔的意志,都使我真正地明白了“潜心治学”,“爱国如家”的真谛。

请允许我,用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和最质朴的语言,向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表达我们无比的崇敬敬仰之情吧!让我们深情地再行一次注目礼!

忽然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词来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篇二:清明思故人】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又到了清明节,一个祭祀亲人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

屋外,就像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说得那样,下着毛毛细雨,新鲜的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显得十分神秘。天刚蒙蒙亮,我便乘车来到了奶奶家。天气并不宜人,我们的心情也显得沉重。

要祭拜过世亲人了,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亲人坟前。像往常一样,把坟前的落叶扫开,并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开始祭拜了。先要烧钱纸,点香,点蜡烛;我这个玩火的“瘾君子”可不会错过,抢先把这些都做完。每次烧钱纸时,奶奶都会说这种黄色的纸是给过世的人在天上用的,虽有些迷信,但听着很有意思。

最后,就是那又长又红的鞭炮,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围到坟墓周围,生怕它爆炸。接下来,就是点火了,我自告奋勇来点,好戏在后头,我拿着点燃的香,本以为没什么好怕的;可靠近引线时,我的手却颤抖了起来。一急,就乱碰了几下。燃了!只见火光一闪,我吓得“屁滚尿流”,逃出好远。“啪啪啪”只听鞭炮像一条蛇一样,在空中窜来窜去,被炸飞的纸屑在空中飞贱。

“祭拜亲人”,那就要“拜”,但我只知道是“磕头”。我手握几支香,装模作样地学大人拜了拜,希望先人能保佑我……

祭祀完后,我在细雨中站着,看着还在冒着缭缭清烟的灰堆,听着雨声中加杂的鸟叫声,竟不禁有了一丝伤感……

清明节,虽说是一个思念故人的节日,却给了我许多不同的感受。

【篇三:思故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哀愁,只是在这个季节里,追忆那已故的人和已逝的事……

刚到衡东,耳畔响起了熟悉的乡音“看下咯,卖水果咯!”“老板,看下自制豆干咯!还有红薯片子咧!”向车窗外瞧去,有水果摊、菜摊子,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苗、树苗……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时不时还有和妈妈打招呼的长辈们,这熟悉的场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还是那条熟悉的路,还是那个热闹的集市,还是那些友好的人们,依稀记得外婆生前牵着我逛集市的情景,外婆个子不高,可她从来都是精神抖擞,待人永远那么热情,那一口特地为我而学的普通话,无一不让我思念。“韵宝,想吃什么菜呀,外婆给你做!”“要跟紧我哦!要不然可爱的韵宝被拐跑了,怎么办?”那温暖的声音又回荡在我耳边,念此泪水便止不住流下来,外婆离开我们六年了,原以为我已经习惯没有她的陪伴,其实心底里的那份依恋一直都在,在我心里外婆没有走远,她还是像从前那样呵护着我。

我们踏上那熟悉的泥泞小路,妈妈边走边跟我说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外婆因家境贫寒,书念得少,一直十分遗憾,所以将希望寄托在她们姐妹几个身上,外婆对她们要求很严厉,省吃俭用支持她们读书,为了让她们能练出一手好字,家里买不起练习本,外婆让她们几个用毛笔在地上写。现在她们无不感激外婆的用心良苦。是外婆教会了我们只有努力坚持不懈才有收获。

外婆平时生活节俭,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她毫不吝啬,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别人,是外婆教会我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听着妈妈讲外婆的故事,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墓碑前,放一束菊花,外婆生前总是特别爱照顾花花草草,永远都忘不了外婆含笑摆弄小花小草的样子,我想,她应该会喜欢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她。太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光影照在外婆的墓碑上,一闪一闪,好似外婆就在我们的身旁,她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听到外婆说,“韵宝,你要好好吃饭,要长高,要好好读书哦,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外婆相信你一定能行!”我似乎又有了前行的力量,多么希望我的成长和进步,能让外婆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能看到。

清明,思的是已故的人,念的已逝的事,谢谢您,是您的存在让我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是您的存在让我在失落的时候不再孤单……

再会,外婆,我会想您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