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苦乐生活】
生活,像是天空中的彩云朵朵,变幻莫测;生活,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像是人人都可做主角的戏剧,却总是悲欢离合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就像无边的落叶,或许它会成为一个美丽的视角,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或许它也会蒙蔽我们的视线,在我们的面前是一部未完成的书,总是拨乱我们跳动的心。就如《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从一开始的诚恳真挚的誓言换来早起晚睡以及丈夫对她的无情、凶狠。追忆当年的美好爱情,婚姻生活却没有了一丝甜蜜,更没有值得留念的了。不爱就得退出,生活就是如此--敷衍和欺骗都是对生活的亵渎,生活中又甜就有苦,有乐就有伤,人生有聚合就有分散,我总是得到了却不懂得珍惜。
别把生活想得太完美了。有时,它会让你受宠若惊;有时,他会让你痛不欲生;有时,它会让你哭笑不得……曾记得,贝多芬失聪后,在心灵的搏斗与撞击下,坚强地选择了《第九交响曲》;梵高在穷困潦倒时,在心灵的痛苦与挣扎下,顽强地选择了《向日葵》;海伦?凯勒在失明又失聪的艰难中,幸福地选择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生活的悲伤固然存在,生活的幸福又何尝没有呢?生活就是因为充满哭乐酸甜,才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学会珍惜,追求更好的幸福。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唱起这首歌谣,记着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但也不能忘记了,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是该放弃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是对生活的最高理解与珍惜。
我佩服刘兰芝与焦仲卿,在兰芝被焦母遣后,还保存彼此真挚的感情。我佩服牛郎和织女,在王母划出的银河两岸长相厮守千万年时光。我更佩服《卫风·氓》的女主人公,在男子的无情中更加刚强,对生活满怀喜爱,满怀希望。
生活,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生活,不是一碟糕点,而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家务;生活,不是一杯香茶,而是一生辛苦的付出与追求。
面对生活,我们不论经过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忘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不管要面临多少次转折,下一次挫折何时来临,我们都要勇敢,一样的坚强,一样的面对风雨雷电。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极苦过后生活回馈我们的,正是甘甜。
【篇二:不如归去】
天色阴暗,黄昏已至,池塘旁,一位清秀美丽,却满面愁容的女孩久久伫立不动。
兰芝伫立在池塘边,悲从中来:“我十三岁便能织出精美白绸,十四岁就学会做衣裳,十五岁就能弹奏箜篌,十六岁会诵读文章,十七岁就嫁给了仲卿,才过了两三年,一切才刚刚开始,婆婆却对我百般刁难,独守空房还不算,鸡一叫就上机织绢,三天织出五匹绢,婆婆还嫌我慢。我也实在是没有犯什么错,却说我不守规矩,行事自作主张,还不是因我出身贫寒,看我不顺眼?于她而言,我不过是寄人篱下,贪图他家的财富罢了,哪是真心相爱呢!如今又将我遣送回家。让我进进出出都感到没有脸面,母亲知我受了委屈,好不心伤。回家多天曾有两次有人来说媒,第一次还可以拒绝,然而第二次我那性急暴躁的兄长不干了,和母亲一起逼我再嫁。唉~,从此以后就不能和仲卿在一起长相厮守了,那就只有与仲卿在地下相见了吧!”说罢,泪随声而下。
想起焦母刁难她的种种,母亲和兄长逼她再嫁,她前世到底造了什么孽,今世是活得如此艰难!纵有美貌、美德,那又如何!还不是因为出身贫寒,连一个小小府吏的母亲都看她不起!更想不到的是她与仲卿不是在阳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是在阴间长相厮守!
越想,泪就越止不住地往下流,淌过脸颊,浸湿了衣襟。
她终于止住了哭泣,心一横,咬紧牙关,脱下了绣花鞋,提起衣裙投身于清冷的池塘中。入水的瞬间,她觉得水灌满了胸腔,灌满了全身,殉情的决心已定,她闭上眼睛,过往犹如一条由记忆碎片组成的长河在脑海里快速掠过,想到等会儿便能与仲卿相见,她弯唇轻笑,不一会儿,她便走到了黄泉路口。
仲卿徘徊在后院东南方的那棵树底下,壮硕的树枝上已经挂好了白绸,兰芝的死讯传来,他仰天长叹数声,既然不能在阳间相守,那只能在阴间长眠在一起!他不急不慌,从容的吊在了树上,踢走了垫脚的凳子,也不挣扎。不一会儿也到达了黄泉路口,见到了他心爱的兰芝。
他们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十指相扣,走进了属于他们的天地,终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相爱了!一想到这,他们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焦刘两家把他们的尸体一同葬在华山边上,东西两旁各有一棵松柏,坟头左右栽上了梧桐树,枝叶连理,交叉相生,连成了一片树丛,仲卿和兰芝的肉体虽在地下长眠,但他们的心意却永恒不变。
仲卿兰芝的魂魄变成了一对飞鸟,名曰鸳鸯,相对而鸣,夜夜鸣叫直到天亮,过路的人听了伫立不前,寡妇们听了起床彷徨,心神不宁。鸳鸯的鸣叫是给后人敲响了警钟啊:莫要棒打鸳鸯,莫要以貌取人,以身世取人,莫要忘了这悲惨的教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