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东风堰水情文化】
天佑焉城盖世功,幽幽古堰唤东风,稷功百代桑麻事,禹迹千秋仓廪丰。分水毗卢怀邑令,洞山弥勒颂胡公。人间有口碑皆是,岘首桐乡香火笼,润泽民生东风堰。
走在东风堰旁,青衣江畔,耳边隐隐传来千年前的诗,青莲居士吟唱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脚下是诗仙当年咏叹之水,身旁是古今闻名的平羌之江。我自豪,因为我是被你——东风堰养育大的夹江人,是你万千子女中的一个。
东风堰,明清古堰,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书写天人合一的传奇!东风堰,泽润民生,造福百姓千百年。它承载着养育万千人民的伟大使命!东风堰,涅槃之身,它是夹江人恒定在心中的一份骄傲,一份自豪。
自从2014年9月16日,东风堰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名不见经传的它立即声名鹊起,闻名中外,在新时代的曙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了史册上永载的文明。
东风堰,作为明清古堰,润泽万民,福佑夹江500余载,浩浩荡荡,是历史的辉煌。东风堰流经千佛岩时,古老的栈道与庄严威武的石像,相得益彰,守护着夹江35万人民的幸福。逶迤的水势,穿山越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叹为观止,为其倾覆一颗颗爱山水,爱江河之心。你奔流不息,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回忆。
东风堰中诗意多。乘一叶轻舟,渡青衣,观山水,赏文明。只见“禹迹千秋”,大禹治水,传颂千万年,其精神影响着每一个人。千千万万为之奉献的人,如大禹一般奉献自己,成就他人,这便是东风堰之精神吧。万咏崖上,有着无数人的心血,东风堰中,有着无数人的青春。祖先为我们无私奉献,我们理应传承其爱故乡、爱人民、爱一切的大爱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接千古遗风,做传承之人。
华灯初上,漫步堰畔,看碧波荡漾,观树影婆娑,两岸青山夹一江,潺潺江水过大堰。茵茵绿草两道,小桥流水心神怡。壮哉,我东风堰;乐哉,我夹江人!
【篇二:我的家乡夹江】
川之南,有一小城,青衣江绕城而过,江两岸青山相对出,故呼作“夹江”。
夹江,是我的故乡,历史悠久,有著名摩崖石刻风景区--千佛岩。因其佛像多不胜数而得名,走到景区门口,一座高大辉煌的牌坊映入眼帘。上书:“千佛岩”三个大字。进入景区小街两旁有许多本地菜馆,街中古树环合,青翠碧蔓,清爽宜人。一路走下去,便可看到许多大小不一的佛像,石板栈道下传出轰轰的水声,水声来源于夹江的一条灌溉古渠--东风堰。
东风堰兴建于明代,从古至今,为人民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便利,夹江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东风堰。东风堰是第一批申遗的水利工程。它河网密布,河道纵贯夹江城,由于过去保护不当,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在政府的辛苦工作下,东风堰已经在逐渐重现往日的生机了。
夹江美,不仅美在绿水青山,还有美味佳肴。麻婆豆腐色泽光亮,气味鲜香,一口下肚,整个人都像在吞火炭一样,一股热浪涌上心头,是冬日必不可少的美味。木成豆腐脑乃是夹江著名小吃,许多游客都爱其甜而不涩,辣而不辛。夹江麻辣烫是夹江人聚餐首选,它制作简单,符合大众口味,值得一尝。
夹江美,美在文化。夹江年画色彩艳丽,富有生命力。麻柳堂灯,热闹非凡,尽显民风民俗。
改革开放以来,夹江的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夹江。
【篇三:母亲河的馈赠】
在广阔的中国版图上,西南隅有天府之国——四川。而在火辣四川的西南部有一颗明珠——夹江。
夹江素有“西部瓷都”之称,以盛产瓷砖出名。更有“武术之乡”“秧歌之乡”“书画之乡”等美誉。但除此之外,这个小小的县城还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那就是东风堰,这是中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为何会修建东风堰呢?夹江县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极易造成洪涝干旱,更有螟虫肆虐,遍布田畴,白穗森森,弥漫无际。百姓们艰苦度日,个个吃树根白泥,面黄肌瘦,毫无精神。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东风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出现了。
东风堰渠首取水口位于迎江乡五里渡,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林间,水质优良,山泉也甘甜可口。尾水在碧云山脚汇入青衣江。青衣江千丈见底,明净清澈。
东风堰穿崖而过,与石像相得益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为之欣然提笔,作出绝妙文章。“山高水长”“润泽生民”是对这一个伟大工程的赞扬。“禹迹千秋”是对这一个伟大工程的赞美。更有王树功的《涅槃古堰龙腾飞》这一名作,让人们认识了东风堰这一旷世的伟大工程。
东风堰申遗成功后,多少本土诗人欣喜落泪,点墨作文。可一张小小宣纸又怎能承载万古不灭的清流。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东风堰便是夹江人民的母亲堰。它已有350年的悠久历史了,延用至今,使夹江又显现了生机。东风堰流经千佛岩,渠水穿山而过,与岩上石像相映并存,成为一道美景。迤逦清流美化了城市,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夹江人民创造了美丽,舒适了生活环境。
如今,青衣江的净化也让东风堰焕然一新,碧波荡漾,奔腾不息。渠水穿插城中,两边有古朴的栏杆。小桥流水篁竹茂林,实乃风雅。在新时代中,东风堰已焕发勃勃生机。
造福人民,享誉全国,闻名世界。夹江这个城市因东风堰而出彩!
【篇四:最美的家乡】
夹江,我们的家乡,它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地方,日月如梭,原来的小城镇已经成为美轮美奂的大城市。
首先,先介绍我们家乡最有名的地方——千佛岩。东起聚贤桥,西至金像寺,北抵天观山,南达依凤寺。千佛岩依山傍水,海拔高度为380至820米,属亚热带气候。千佛岩有162窟石,共2470多尊佛像,所以被称为“千佛岩”。这些摩崖造像略早于乐山大佛,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千佛岩的这些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的,因而内容更丰富多彩,艺术形象也更加多姿多彩。
在千佛岩旁就是世界级遗产,最早的灌溉工程——东风堰。东风堰建于清康熙元年,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东风堰现为乐山市第二大水利工程。1930年上移东风堰堰头时,为了保护摩崖造像不受破坏,特意在千佛岩山体中凿开了约四百米的隧洞,使“堰从岩心穿过,未伤千佛之身”,做到了“与琼液共存,万吟与清流同唱”。东风堰如同穿过千佛岩的小青蛇,形成了以东风堰为依托的风景区,浸润家乡的土地,有它我们的家乡才不会有饥渴。现在夹江县正在加紧建设东风堰水情教育基地。
夹江,我们的家乡,你孕育了多少美丽的事物,我爱你我的家乡。
【篇五:夹江东风堰】
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的东风堰,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古堰声名鹊起、驰名中外,它如涅槃的凤凰,在新时代的曙光中浴火重生。
四川受季风活动和盆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降水分配不均,冬春多旱,秋多绵雨,容易发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为了阻止这一切发生,修建了东风堰。
东风堰这条明清古堰,润泽九乡,福佑生民五百载。逶迤长渠,穿山越城,灌溉云甘千顷畴。东风堰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堰,在历史长河里,见证了灌区的历史变迁,它流经千佛岩石窟,依山而建,穿山凿石,让淙淙流水从佛像石龛下隐身而过,与岩壁上的摩崖造像交相辉映,组成了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绝美画面,展现出包容共存、蜿蜒多姿,动静相宜的和谐整体。东风堰浩浩荡荡,千古不废,它哺育了灌区的乡民,滋养着家乡肥沃的土地。伫立堰边的治水碑刻与石窟造像并存,传播着几百年来的灌溉文明。农耕文化在这片平原渊远流长,生生不息。干渠支流穿过夹江县城,清波荡漾,水流潺潺。两岸绿树婆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
在水量充沛的季节,多余的渠水漫过堰渠湃缺注入江中,形成了一道长约100米的瀑布,声雷轰鸣,浪花飞溅,煞是壮观。
滚滚青衣江水浪,东风送暖业辉煌。穿山苦苦通渠水,洒汗淋淋惠纸乡。灌溉良田誉遐迩,丰盈硕果溢芬芳。祖先遗产千秋享,世界工程永世昌。
东风堰,明清古堰,不废江河万古流,它书写了天人合一的传奇!
东风堰,润泽生民,造福邑人千百载,它承载了无比厚重的历史!
东风堰,涅槃凤凰,新时代里焕青春,它成为了水利工程持续应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