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泰达一小坐落在最繁华的第三大街。
一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名叫“光阴”的雕塑,意义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座雕塑又名“惜时”,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学完“光阴”的道理后,我们大踏步的走向教学楼去欣赏那里的“风景”了!
一楼是阅读阅美区,同学们可以趁着中午的时间,挑选一本好杂志,晒着明媚的阳光,静静地读起来。周围十分安静,正在看书的人低头不语,在这种环境下读书,不管天气有多么燥热,也会凉爽下来。二楼是唐诗宋词元曲区,三楼是京剧区。如果你感到疲倦,在这里看上一场京剧也不错。四楼是科学区,五楼则是艺术区,在这里,可以让一个快要睡觉的人清醒起来。
我最喜欢的是三楼的京剧区,在那里,小电视上播放着的京剧,一个个精彩无比,即使是不喜欢看京剧的人也会拍手叫好呢!这里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还有一张张令人赞叹的脸谱,脸谱后面都藏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只要亲自观赏,才能领会其中的秘密,这些故事,有的令人哈哈大笑,有的使人痛苦流涕,还有的使人大呼“好”!让很多人都过了把京剧瘾。
游览完楼里的美景,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教学楼,又踏着方步去前往下一站——操场了。
到了操场,看见上面曾经有无数个脚印的跑道,头脑里突然浮现出许多运动员在跑道上飞快跑起来的样子。操场上楼下了他们努力奔跑,奋勇拼搏的背影。
走进了那绿茵茵的草坪,悠闲的躺在上面,看着那湛蓝、万里无云的天空,多少也有一些逍遥自在。再加上看见在天空上飞翔的鸟儿,又加上了一分轻飘飘的滋味。忽然,又吹来一阵清风,把燥热的空气都统统甩到脑后,让清风吹进大脑,实在是太令人惬意了!
泰达一小,是我的学校,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篇二:我有我的方式】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一种生活就有一种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方式。
我的美术老师住在清华园里的新林院,新林院全部是平房,与现在的高楼大厦完全不同。画室的外面是一片小竹林,竹子又高又粗,翠绿色。画室的窗户是江西小阁楼的样式,门框上刻着维纳斯的雕像,一进院,便能感受到一种安逸的宁静。
老师教各个年龄段人的美术,准确说是艺术,老师的所知所感往往是比美更高的境界。现在四五岁的孩子都应该学习儿童画,在老师这里却在学美术史,泥塑,镶嵌画……教给我的是解剖学,讲得最主要的是头部解剖。
刚开始接触人头石膏像时,并没有想过任何关于头骨,脸部肌肉……问题。可与老师学习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人体是这么的神奇,有这么多我所不了解的奥秘,连自己的脑袋都不知道!以前画头不过是把头画一个圆形就算结束,而现在我却会把一个球分为五个面,用不同的重度体现人头的立体感。
“画画不仅要用眼睛看,也要用大脑思考。”这是老师对我说的话。每次画石膏不再急于去拿铅笔把石膏形照抄,而是会用手去摸一摸石膏,感受石膏头部的额结节,它的转折,它的变化,明暗的关系。在画头发时,不再用铅笔画出头发的细线,每一次画时会把头发考虑成一个形体,画画时在心里默默想着头发的高低点,反光,阴影。
画维纳斯时,我会省略一部分,体现出维纳斯更圣洁的美,更羞涩眼神。与“琴女”比较,维纳斯可有些“神”的感觉。
在国庆期间,我特意去798艺术区观摩了梵高、罗伯特……的作品。发现梵高的画不再那么混乱、枯燥,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的热爱,罗伯特的画也不再那么难看,更能看出人体的结构。
大概过了半年吧,妈妈突然间对我说我的画有些石膏的质感,更多些人物的神韵。
我有我的方式,画画不再是表面,而更多些人物的真实与本质。
【篇三: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是泰达一小,它位于第三大街最繁华的区域。白色的屋顶,棕红色的墙壁,从远处看,像一座巨大的罗马角斗场,仿佛鼓舞着我们要有勇气去攀登学习的高峰。
一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铜像,铜像上面写着“光阴”,不要小看这座铜像,它告诉我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要珍惜时间。这也让我想到唐代大诗人王贞白写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走过了铜像,就到了我们每天中午吃饭的地方——食堂。如果你到了中午我们吃午饭的时候进去的话,你一定会大饱口福,而在食堂旁边有许许多多大家获奖的牌子。
顺着用砖铺成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广阔的操场,虽然操场的草是假草,但它跟真草没有什么不一样,它跟真草一样绿,一样新鲜。站在操场的正中间,仿佛能看见大家努力的为操场上的运动员加油,而在另一边,能看见许许多多的运动员们正在为自己的班级拼搏。
过了操场,我们就来到了教学楼。一楼是“阅读悦美”区,在这里我们可以阅读许多的书籍;二楼是“古代智慧区”,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三楼是“名人智慧区”;四楼是“古代科技区”和“现代科技区”;五楼是“传统艺术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四楼的“科技区”。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古代科技的伟大,也能感受到我们人类的科技不断进步。下课时,我们可以到这里玩会人体发电,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我最最最喜欢的是“重力球”,我们先把球放到最上面,然后让球飞速下降,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两个“360度”圆形轨道,最后到达终点。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大家上课的教室,到了早上,就能看到大家一起大声朗读的情景;到了上课的时候,就能看到大家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在教室的后面,能看到四个非常大的字“诚实博学”,它时刻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
我爱泰达一小,我爱给予我知识的学校。
【篇四: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最后一片叶子》早在小学时就已经读过,但却一直不知是谁所写。直到买了《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才知道它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写的,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笔下的传奇和经典。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幽默,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结局出人意料而闻名于世。他的文章以含泪的微笑打动世人的心,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主要讲了:华盛顿广场西边有一个小区,那里十分混乱,却有逃账的优越性,不少画家就来到这个老格林尼治村来,最后这里成为了艺术区。苏和琼西合租在那里,但11月,肺炎袭击了艺术区,琼西也不幸染上。药物是很难治好了,有1/10的希望,但要靠自己的信念,许多人因此死去。琼西也觉得自己不行了,没有活下去的信心,数着树上越来越少的叶子,当叶子落光时,生命也就完结了。苏为了让琼西活下去,她请老贝尔儿门画了一片叶子,晚上挂在树上。接下来的几天,琼西因为那最后一片叶子活了下来,但贝尔门却在挂叶子时淋雨,被肺炎夺去生命。
这篇小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我体会到了肺炎的绝情,它让许多穷画家失去生命,虽然医生说还有有1/10治愈的希望,而且只要心态好、乐观,痊愈的希望便大大增加,可病人们却十分消极,想着死亡。苏十分重友谊,当医生和她讲了情况后,她哭湿了餐巾,每天都照顾着琼西,多么希望她好啊!他只是不久才认识的朋友,而苏却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尽力保住琼西。当苏看见琼西正荒唐的数着落叶,表示自己将走时,苏惊慌失措,乞求老贝尔儿门画一片叶子,老贝尔门与这两位年轻人更没有关联的,而他却可以用他的画笔,他最完美的杰作以及他高贵的生命去拯救琼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贝尔门是那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他在那个风雨之夜无声无息地落下了,没有人觉察,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一片小小的假树叶却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听上去十分不可思议,但其实也有道理。琼西之所以能战胜肺炎,正是因为她看见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没有落下,所以有了活下去的信念,最后坚定的信念战胜了肺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个奇迹也是老贝尔门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为了两个无关紧要的陌生姑娘而献出了自己的珍贵的生命,体现了人间的温情,人间的温暖。
一片叶子在风雨中飘浮着,她掠过重洋,拂过百年。你可知这叶子承载着多少生命的重量?当它飘进我心中,聆听到它撞击我心灵的声音时,我便收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