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特产】
泰州气候温和,也是一个水城,盛产无数的特产,有小磨麻油、麻糕、葡萄、簖蟹等,各种美味层出不穷,其中最让我垂涎欲滴的就是簖蟹了。
而簖蟹最出名的就是溱湖簖蟹,每年10月螃蟹大军东征,只有过了竹网的考验,才能算得是体魄上乘的簖蟹,而溱源水质清澈,水草丰美,养出的簖蟹更是上等。
孰话说秋风起蟹脚痒,秋天是吃簖蟹的最佳时候,簖蟹做法多种多样,有醉蟹、油炸簖蟹……,其中最常见就是清蒸了,而我也非常喜欢清蒸,因为它保留了蟹的原汁原味,这样才能吃到簖蟹的鲜美。清蒸的做法十分简单,将簖蟹洗净,放入蒸笼中,蒸上15分种就可以了,整个屋子里弥漫着蟹的清香,不断挑逗我的味蕾,令人垂涎三尺。打开锅盖,火红色的外壳,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先消灭掉旁边的8只脚,再打开蟹壳,火红中透着金黄的蟹黄十分诱人,公蟹还有乳白色的蟹膏,吃完蟹黄就准备享用那细嫩的蟹肉了,洁白色的蟹肉蘸着事先准备好的镇江香醋,里面加一些姜末,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吃完后只觉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而现在有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来骗取食客的信任,我可以教大家一个方法来辩别,看蟹的背部蟹壳呈褐色或紫色且坚硬,纹理清晰有光泽的为佳。
家乡的特产虽多,但我最爱的还是这溱湖簖蟹,它不仅是泰州的特产,还是一张家乡的名片。
【篇二: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江苏东台,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美丽的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宋朝范仲淹在东台做官时,修筑了有名的范公堤,千百年来,范公堤以西地区形成了东台人家特有的水乡文化。
水乡的小河里长满了菱角,碧绿碧绿的。每年中秋时节,人们就会坐着木桶去采菱角。采菱角的人手拿两把像铲子一样的塑料簸箕来划水,把菱角轻轻抓起来,翻过来摘下成熟的菱角,再轻轻放回水面。刚采摘的菱角鲜嫩甜脆,拨开外壳就可以当水果来吃。
国庆节前后,人们就会开始捕捞“簖蟹”,我们这儿的螃蟹之所以称为“簖蟹”,是因为它的捕捞方式很特殊。中秋时节,养殖螃蟹的渔民们把竹子劈成篾子,再编成栅栏放到河里,这种栅栏就叫做“簖”,成熟的螃蟹如果能爬过了栅栏,就被称为“簖蟹”。簖蟹青壳白肚,金毛黄爪,强壮有力,蒸熟了,味道鲜美,是我们东台人家馈赠远方亲友的珍贵礼品。
家乡的鱼汤面特别好吃。每天清晨,人们就陆陆续续地聚到各个餐馆里吃鱼汤面。厨师们每天都要早早起来用鲫鱼熬制鱼汤,熬好的鱼汤又浓又香,像牛奶一样白,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鲜美的鱼汤面再配上可口的拌干丝,真是最有营养的美味早餐。听说家乡的鱼汤面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欢迎你来作客,我一定会带你玩遍东台,吃遍东台。
【篇三:写给舅舅的一封信】
亲爱的舅舅:
您好!您已经有三年没有回来了,我好想您!
今天写信给您,是想介绍介绍我们的新东台。知道吗?和三年前您印象中的东台相比,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西溪古镇吧,以前的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已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破旧不堪的八字桥,现在已焕然一新,由一位历经沧桑的老爷爷,像变成了富有朝气的小伙儿……到了晚上,西溪所的景区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有的看风景,有的拍照,还有的买纪念品……
新东台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美食繁多,有溱湖簖蟹,有溱东老鹅,驰名的富安鱼汤面,还有享誉中外的西瓜……其中,我喜欢吃的是溱湖簖蟹,它产自溱东镇青蒲村。每逢秋季,渔民们就在河面上用簖捕蟹。这些蟹的特点是体大肥壮,壳呈青色,绿眼睛,白毛腿。公蟹腹脐大而黄肥,让人垂涎三尺。
东台的西瓜又大又甜,很有名,所以东台有一个名称“中国西瓜之乡”。东台的特小风堪称美味,当把西瓜切开。哇!黄色的瓜瓤让人看一眼就想吃它,咬一下,清凉的西瓜汁回味无穷。东台西瓜是第一个突破了农产品产地证明商标空白,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具有地理标志的国册的瓜类产品。
每当欣赏着家乡美丽的景色,品尝着家乡美食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我的家乡东台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啊!”
舅舅,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回家看一看呢!真诚邀请地想您发出邀请,到时,我一定当好您的小导游。早日归来!
祝您幸福平安!
您的外甥:杨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