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博物馆里的春节】
这个春节,没有刺鼻的火药味、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只有博物馆里静静流淌的历史长河。这里有精美的元青花、有价值连城的金银器、有晶莹剔透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有巧夺天工的尊盘……还有让我流连忘返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无论是外形还是质地都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剑身主要由青铜混合其他金属做成的,布满了黑色菱形纹饰,剑柄正面嵌有两块蓝色琉璃片,背面嵌有绿松石。剑格上方有八字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越国的剑非常多,但只有这一把是越王勾践使用过的,这个铭文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剑的底部有11个同心圆,他们一个套一个,错落有致。剑身出土时寒光四射,虽然千年埋藏在地下,仍然削铁如泥,轻而易举地让16张纸四分五裂。当时青铜业高度发达,在没有高科技机器地帮助下,却能制造出连现代人都望洋兴叹地的兵器。
看着这把剑我不禁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吴越之争。当时他们经常打仗,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被俘获到吴国,沦为了夫差的仆人,放牛牧羊博得了夫差的欢心,三年后越王被放回越国。越王回国后每天枕着兵器睡在草席上,在房间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当他松懈的时候都会去舔舔苦胆,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了屈辱。十年之后,越国变得蒸蒸日上,终于最后打败了吴国。“卧薪尝胆”这个词和这把剑一样为后人传颂。
中国是被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祖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的中华文明,作为炎黄子孙,我深深的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时刻不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篇二:华夏之痕】
利刃雕琢着磐石,虽百经风雨,但那铭文亘古不磨,永不退色;碎石激起了涟漪,虽稍纵即逝,但那晕染的水痕却永存心间,浸润灵魂。
华夏民族向来是懂得铭记的。把前人的遗迹视为神圣与珍宝,即使是穿越千年的文物,也要让其熠熠生辉,以为那是历史之痕;把古人的思想奉为准则与标杆,即使人已逝世不返,也要将其精神流传万世,因为那是灵魂之痕。
沿着茶马古道,访着古遗迹之痕。远离闹市,少了几分喧嚣,地处群山深处的茶马古道,至今仍是当地人的生存经商之路。古朴的石板路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台阶上的青荇素数着远古的故事。当外界都已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变得浮躁时,这里依旧古朴清静,不染杂尘。马颈上的铃铛,自古至今,清脆得响着,永不停,永不灭。
中华的痕迹,如那镂刻的磐石,纵沧桑巨变,也不改自古的本性。要寻找探索丰富精彩的文明,就出来走走,亲身感受一下脚踏古路的深沉,手触石墙的震撼。
顺着镂空书廊,寻着显现思想之迹。一幅幅缥缈的山水图,一幅幅刚劲的书法,向我们吐诉着先人的高雅与不羁。手捧几卷书,口中吟诵着。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们领略到杜甫的阔达壮志;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们感悟着文天祥的爱国正义。渐渐地,先哲的处世之道,育人之方,克己之法,兴国之理,如清流般涌淌着,丰富着我们的思想;前辈的雄才大略,坚韧之志如陈酒般至今仍芳香四溢,感染升华着我们的灵魂。
华夏的精神,如那荡漾的涟漪,纵使先贤身躯已孱弱,亦或远逝,但那高昂的灵魂仍鼓舞影响着现代人,思想的痕迹无形胜于有形,贯通古今。炎黄子孙们寻着古痕古迹,继承着发展着。
斗转星移,铭文不灭;水波虽逝,气韵悠长。古人虽已驾鹤西去,但其传下的有形与无形华夏之痕,都已铭记在后人心中,代代传承。
【篇三:谁在你的梦里】
谁,在你的梦里?
在小时候,我常常看那些动画片,于是,我的梦里常常出现那些幽默风趣的动漫人物。每天晚上,他们陪我遨游梦想的世界。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梦中的景象变成了我心目中崇拜的一些英雄:勇敢雄武的后羿,桀骜不驯的悟空,都在我梦里频频出现,大显神威。
又长大了一点,我梦里就没有什么安详和平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腥风血雨的战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悲剧,令人感到痛心。当时,我生活也是充满了背叛、丑恶,被各种黑暗笼罩着。可梦里又会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把剑。
之后的几天里,我一直顽强地与那些人抗衡,那把剑也慢慢地清晰起来。最后,它出现在梦中一位将军的手里,他跃马而上,一剑砍死敌方首级。同时,我还看到了剑上的铭文:BRAVE(勇气)。从此之后,我也像有天神的庇佑一样,从来没有为此自卑过,反而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毕业后,梦里都是和原来同学朝昔相处的身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可最后,总是在最美好的时候醒来,使我怅然若失,也感到十分遗憾,而更多的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后来,我发现,梦中的人物见证了你的成长,也体现了你当时的处境,更多反映的还是你的内心世界,在你遭遇逆境时,它是你的指路灯,谁在你的梦里,也说明了谁是你现在看得最重的人。
【篇四:我的前世与今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些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已经习惯于每天在展柜里,任南来北往的观众给我拍照,与我合影!但是最近,许多观众在我面前谈论起央视的热播节目《国家宝藏》,我的30位小伙伴,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讲述它们的前世与今生。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努力回忆我的前世今生,没准哪一天,我也能去央视亮亮相呢!
我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由于刘揭的儿子刘中意参与“吴楚七国”之乱被废黜王位,我就被西汉少府没收,放入了窦太后居住的长信宫中,随后,又被窦太后赐予了她的侄孙女窦绾,她也是当时中山国王刘胜的王后。因为窦绾非常喜欢我,所以在她死后,我就作为陪葬,长眠于地下。
直到1968年的一天,解放军工程兵某部官兵在河北省满城县爆破施工时,发现了窦绾的墓穴,我才得以重见天日。因为我的外形是一个宫女形象,身上又刻有铭文,根据铭文的记载,考古工作者给我起名为“长信宫灯”。我左手执灯,右臂高高举起,宽大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火烛点燃时,烟灰会顺着我的袖管徐徐进入我的体内,这样经过过滤,就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保持了室内的清洁,我是环保理念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这就是我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无愧于“中华第一灯”的美誉。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看到我后都盛赞: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了环保意识,真了不起!
现在,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影响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低碳环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一种责任,希望大家都能以我为榜样,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根植于心。如果大家还想近距离地与我对话,或者还想了解咱们河北其他的历史文化,请到河北博物院找我,我在那里恭候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