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文艺汇演】
这一届的南浦小学文艺汇演与以往不一样,光看场面就知道了。
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夜空上,南塘河显得格外宁静,好像完全不在乎岸上明丽的灯光。古戏台却不同与前者,开始了今天的高潮时间。
节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表演,一类是团体表演,有带着欢快气氛的课本剧,令人震撼的古筝?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不管在哪里都相当适用,因此我当然对打头阵的乐器演出印象最深。只见指挥家的手一起一落,音乐便霎间响起,托着沉重的调子,声音高的时候,像天闪雷鸣,撼动大地。声音低的时候,像钢珠在地上滚过,让观众耳目一新。
志愿者队长讲话,这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但对我而言,它却有深刻的价值。当他站出来时,围观群众确确实实被惊讶到了,才三年级,就参加了许多次的公益活动。他开口讲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这位小朋友十分自信。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上面没有花纹,就是单一的红。再看看三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一开始挺流畅,可到后来就不行了,总是磕磕绊绊。所有人都为他捏一把汗,我看见他眉毛往下压,眼神里透露出紧张,可还是坚持下去。当队长讲完时,换来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天色又暗了下去,这次汇演在美丽的景色中结束,它也告诉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临危不乱。
【篇二:古街游记】
夜游七里长街,月色正明。
无白天时的喧闹,此刻的七里长街,幽寂冷清。
月亮很孤寂地在空中挂着,稀稀落落的星河之下,血色灯笼在檐下轻摇,白天下的雨珠从房檐上落下,一声一声,机械单薄地敲击着青石板砖,像川端康成的文风,寥寥却细腻。
鲍氏大楼白墙黛瓦,在黑夜中有些模糊不清,门户紧闭,竟联想起古代时的千金小姐,在终日不见外人的闺房里缓慢地度过一生,对于朦胧的夜色中,是否也望月向往门闩外的世界?是否也像郑愁予笔下的那样,心如孤城?褪尽了千百年来的枷锁,于是我,终于可以自由地立于长街的月光之下,此应庆幸。
雕花古戏台仍是精巧古韵,可惜了不见水袖青衣,不过想来,仍痴古戏曲的人当很少罢,多喜欢那些电子摇滚真正能静心听一曲琵琶的都是极少的,心浮气躁的喧闹中,“弦断有谁听”,难觅知音。月色之下,捻粉仍唱,水袖空甩,却落一地凄凉。
古街的尽头,是串场河畔,水波粼粼,漾驰整片星河,这难得的宁静。远处隐隐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尖锐的车哨声,那些喧嚣与躁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像一团糊浆,包裹了整个意境,无法挣脱。
我只能回头,咫尺的灯,便觉得是遥遥了。
不因孤寂,惟念宁静。
【篇三:写给白居易先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白居易先生:
您好!
我是来自21世纪的一位苏州的中学生,今天想跟您说说山塘街。
想当年,你在公元825年来苏州任刺史职务,也正是因为您的到来,苏州的历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文化瑰宝——山塘街。
我第一次看见山塘街时是一张夜景照片。夜晚,一切都恢复平静,昏黄的灯光把山塘衬托的是那么祥和、安逸。小桥之下,船儿在水上飘着,船娘的歌声也在回荡着。白墙黑瓦上的灯笼是通红的,照得很暖,很暖。住在山塘的人们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很自然,很开心。老一辈们则在古戏台旁听着苏州软糯的评弹,咿咿呀呀,婉转中令人回味。看完,我便赞叹不已,这比昆山的周庄还要漂亮。
看完这张照片,我便对山塘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山塘的历史“话说当时白居易来苏州任职,看见苏州的水路不通,便萌发了要流通水路的想法,令人修造了山塘河。那有了河,怎么能没有街呢?所以,白居易先生又令人修造了一条路,这条路也就叫七里山塘。”“为什么它叫七里山塘呢?”我不解地问着。“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面,东连红尘中的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又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场大概3000多米。所以也被称为七里山塘。”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不禁为您的功劳竖大拇指。
有幸,我在上个月到了七里山塘。那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古街。走在青黄的石板上,浓浓山塘之味扑面而来。走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古戏台。您知道吗?这是您修完山塘街后人们为纪念您而建造的。给您介绍一下,坐北朝南的戏台,雕刻精美的飞檐翘角。现在经过那里,曾经的琴弦叮咚,如今依然清脆;曾经的水袖莲步,现在芳华依旧。戏台前铺砌的石板空地,就是游客们的看戏之处。咦?怎么有评弹的声音?循声而去,原来是楼上有人在唱评弹。再往里走,人越来越多。吆喝声、叫卖声,原本静谧的山塘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卖糖粥”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买了一碗糖粥,享受着苏式慢生活。吃着甜丝丝的糖粥,使我想到了苏州的一句童谣“笃笃笃,卖糖粥”,那还是爸爸教给我的。现在想想,真的是有趣呢。吃完糖粥,沿着山塘河,我慢慢地走着。苏州的各式小吃呈现在眼前:蜜汁豆腐干,松子糖,枣泥麻饼,猪油年糕,荠菜肉馄饨,糍饭糕,三脚包,萝卜丝饼……我一路走着,一路吃着。不知不觉,山塘街走到头了……
看着这不长的山塘街,感触许多。谢谢您,帮我们造了一条这么有价值的路,现在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了。
现在苏州的建设越来越好,美食也很多,文化底蕴更是浓厚。我现在邀请您穿越到21世纪的苏州,来看看这些年苏州的变化。我想如果您可以穿越回来的话,也会对这里流连忘返的……
此致
敬礼
学生:顾博涵
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