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懂你】
以前的我,对书,似乎有种“饥不择食”的感觉。每每都狼吞虎咽。大多数书,我至多只看两遍,总学不会细细品味,精心推敲。以至于心中总有一团迷雾缠绕,很是迷茫。
今年刚入春时,天气渐渐回暖,妈妈就在网上给我买了十来本书。有书看,自然是高兴的,还带了几分迫不及待。书到了却发现都是不感兴趣的“四书五经”,甚是乏味。不料底下还有两本《布鲁克林有棵树》和《奇风岁月》,看着,就有趣些。
书很快看完了,内容也挺打动人心,但我依旧把它们扔在了一边。直到一个午后,闲来无事,只好又捧起那两本书读。但这次读下来,我却又有了更多的收获,发现了初读时不曾有的体会,陌生的妙句也突然出现,就好像文字是有生命的,在不断地排列组成新的句子。我突然明白了“温故而知新”中包含的意义了。
不由自主地,我又在多个这样的午后,捧起了它们。书中,布鲁克林的美国人的艰苦生活跃然纸上,治安的混乱,社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丑陋,让我不禁心疼起了弗兰西。科里和爸爸一次让人“惊悚”的经历,困扰着汤姆,更是唤醒了科里的勇敢与热血,而写作,成就了他的一生。科里的探险精神和人心的险恶我也了然于心。
岁月流转,我拥有它们已将近半年。书已不新,但被我翻阅了十几次后却不显破旧。而那些书,那些曾经被我冷落的“四书五经”也被我重新捧起,尝试倒背如流,尝试烂熟于心。
我开始懂书,懂得了藏匿在文字中的美丽。好的文字,是鲜活的,且能带动你的心,你的灵魂低吟浅唱。
【篇二:摘下你的有色眼镜】
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世界上所有或美或丑的颜色。但是,如果在你原本明亮的眼睛上,盖上一层红色的玻璃片,那么目光所及,遍野皆红。换一个颜色,同样如此。
美国布鲁克林黑人区,以混乱在美国闻名。一个布鲁克林黑人区出来的黑人,在美国境内犯下大罪。在向外界宣布判决的发布会上,一个黑人记者采访这位罪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黑人罪犯理直气壮的回答他:“因为我是布鲁克林黑人区出来的!”那位记者显然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他愤怒地将手上的话筒砸向黑人罪犯,大吼说:“我也是布鲁克林黑人区出来的,这不能成为你伤害他人的理由!”
黑人认为自己会成为罪犯,完全是布鲁克林黑人区混乱的环境的错。他认为,从那个到处都充斥着暴力、血腥、尖叫、哭泣和恐惧的地方出来,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变成这样。
但从布鲁克林黑人区出来的,同样有功成名就的记者。
从这个事例,足见有色眼镜害人不浅。而这个有色眼镜一旦成为一个地区的共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讨厌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所以别人同样讨厌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我们企求公平,我们同样应当施予公平。
泰国的人妖,可谓是“举世闻名”。大多数人都颇有些瞧不起他们的意味。即便你没有意识到,但你在谈起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一点调笑玩乐的意味?
其实在泰国,做人妖是一件光荣且痛苦的事。一家人中,有一个人被选中做了人妖,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可能因此得到巨大改善。而人妖是非常短命的,即使是一些在良好的环境中注射正规激素的人妖,也很少有活过40岁的。而一些黑心商贩,不合理的给人妖乱注射一些非正规的激素,很可能连20岁都挺不过。
人妖在人格上,不差我们什么,可能比一部分人还要强一些。所以,请你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收起你的调笑和玩世不恭,请尊敬他们。
对于敌人两个字,我们心中固定形成的都是不太好的形象。敌人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想法到终点就必须突破的艰难险阻。敌人于我们而言,除阻碍外,全无用处。
美国唯一一个被誉为可以与开国总统华盛顿相提并论的人,备受人们赞美的林肯对敌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他的政敌在与林肯竞选总统是时候,林肯的政敌四处攻击他,挑他的错处,把他批的几乎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可言。但在林肯胜出竞选后,面对着昔日攻讦他的政敌,林肯却委以要职。林肯解释说:“他在帮助我统治。”
请正视你的敌人,他是你的阻碍,但他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材料中的那位夫人,隔着一块带有黑色斑点的玻璃去看世界,看到的任何事物,自然都是带有斑点的。我们拿着一块有色彩的玻璃去看世界,世界也会回以我们单一的色彩。
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还你自己一个最多彩的世界。